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赛克”与“万花筒”:巴别尔特写的叙事修辞
1
作者 王树福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1期98-109,共12页
作为小说创作的重要补充和创作生涯的艺术注脚,巴别尔特写包括"彼得堡系列特写”"格鲁吉亚系列特写"和"法兰西系列特写”,带有比较明显的纪实特色与新闻风格。巴别尔以"局外人”或"热带鸟”的独特身份,... 作为小说创作的重要补充和创作生涯的艺术注脚,巴别尔特写包括"彼得堡系列特写”"格鲁吉亚系列特写"和"法兰西系列特写”,带有比较明显的纪实特色与新闻风格。巴别尔以"局外人”或"热带鸟”的独特身份,巧妙地将传奇的人生经历、重大的历史事件、独特的社会情状、变化的时代话语融汇一炉,形成五彩斑斓的"马赛克”与斑驳陆离的"万花筒",为从白银时代文学向苏维埃文学转型之际的社会历史、族群遭遇与个体际遇,撰写出一个悲情而真实的时代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别尔 "彼得堡系列特写" "格鲁吉亚系列特写” "法国系列特写" 纪实性 苏维埃文学
下载PDF
“一座五彩缤纷的大厦”:巴别尔小说叙事结构的多元性
2
作者 王树福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2年第3期67-75,共9页
根据故事叙事者与隐含作者的不同关系,巴别尔小说的叙事结构主要包括“单一式”“交叉式”和“框架式”三类,体现出比较典型的多元性特征。在“单一式”叙事结构中,叙事者以旁观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出场,讲述故事描绘情节,由此形成叙事者... 根据故事叙事者与隐含作者的不同关系,巴别尔小说的叙事结构主要包括“单一式”“交叉式”和“框架式”三类,体现出比较典型的多元性特征。在“单一式”叙事结构中,叙事者以旁观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出场,讲述故事描绘情节,由此形成叙事者和人物彼此区分的双层叙事结构;在“交叉式”叙事结构中,隐含作者出场与叙事者退场相伴而生,贯穿始终,叙事视角多变,由此形成隐含作者、叙事者和人物相互缠绕,彼此交织的多层叙事结构;在“框架式”叙事结构中,隐含作者、叙事者与人物形象鲜明,层叠分明,由此形成层次叠生的嵌套叙事结构。究其缘由,巴别尔小说叙事结构的多元性,与巴别尔的小说诗学理念、俄罗斯小说叙事传统、西欧小说叙事资源和新的时代主题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别尔小说 叙事结构 创作诗学 叙事传统
下载PDF
悖立与整合:巴别尔小说情节的悖论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树福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4期53-62,共10页
巴别尔小说的情节设置具有明显的悖论特征,表现为两个或多个不同情节大相径庭,相邻而现,形成美丑相见、明暗交替的艺术效果。这在《骑兵军》中表现为浪漫的诗意描写与残酷的自然呈现前后对照,在《敖德萨故事》中表现为热烈的暴力叙述与... 巴别尔小说的情节设置具有明显的悖论特征,表现为两个或多个不同情节大相径庭,相邻而现,形成美丑相见、明暗交替的艺术效果。这在《骑兵军》中表现为浪漫的诗意描写与残酷的自然呈现前后对照,在《敖德萨故事》中表现为热烈的暴力叙述与幽默的温情眷念明暗对比;在《我的鸽子窝的故事》中表现为鲜亮的叙述光线与内敛的心理暗影相互交替。这种巧妙整合对立情节的悖论性,与巴别尔的世界观和生活观密不可分,既体现出他不同于官方主流的伦理身份与自我认同,也提升了20世纪早期俄罗斯小说的表现手段和叙事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别尔 情节设置 悖论性 叙事诗学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徘徊在血性与人性之间——析巴别尔《红色骑兵军》中的哥萨克形象及情结
4
作者 程顺溪 《职大学报》 2012年第4期56-58,共3页
伊萨克·巴别尔在其代表作《红色骑兵军》塑造了一类特殊的人物形象——作为骑兵军主体的哥萨克们。他们不仅是这本小说的核心人物形象,而且也集中展示了巴别尔的独特之处,本文拟以此小说集为文本,具体分析其中的哥萨克形象及其情结。
关键词 伊萨克·巴别尔 骑兵军 哥萨克 形象
下载PDF
巴别尔书信中的巴别尔
5
作者 王树福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0年第4期50-60,共11页
作为极具个人性、私密性和真实性的文学史料,巴别尔书信具有丰饶的文学意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多重的思想内涵。它既呈现巴别尔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特点,展示其丰富而苦恼的情感经历,彰显其专注词语与修辞的创作理念,又展现其烦恼而琐碎的... 作为极具个人性、私密性和真实性的文学史料,巴别尔书信具有丰饶的文学意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多重的思想内涵。它既呈现巴别尔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特点,展示其丰富而苦恼的情感经历,彰显其专注词语与修辞的创作理念,又展现其烦恼而琐碎的家庭生活,书写其多样而独立的社会交往,映照日趋一元化的苏联社会现实。这些长短不一、感情丰沛的书信,跃出日常生活的细节描述和作家个体的内心叙事,构成1920—1940年代社会剧变和文化转型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和精神史影像。经由对巴别尔书信的阅读和体验,可以读到一个真实的、自然的、变化的巴别尔,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欲望的巴别尔,一个复杂的、困惑的、挣扎的巴别尔,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可爱的巴别尔。由此,我们可以管窥1920—1940年代从白银时代文学向苏维埃早期文学的流变过程和范式转型,触摸彼时彼刻从复调多元向单声一元转变的文坛状况和文化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别尔 巴别尔书信 俄国知识分子 苏维埃文学 心灵史
下载PDF
“局外人”与“热带鸟”:巴别尔的身份认同与伦理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树福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54,共11页
20世纪俄国作家巴别尔的身份认同与伦理选择,体现出典型的多元性和矛盾性特征。以《希伯来圣经》《塔木德》为代表的犹太文化与以古典文学为主流的俄国文化,构成其身份谱系中的两大主要渊源;以法国文学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与以口头文学为... 20世纪俄国作家巴别尔的身份认同与伦理选择,体现出典型的多元性和矛盾性特征。以《希伯来圣经》《塔木德》为代表的犹太文化与以古典文学为主流的俄国文化,构成其身份谱系中的两大主要渊源;以法国文学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与以口头文学为表征的民间文化,则构成其身份谱系中的次要渊源。面对任何一种文学传统和文化身份,巴别尔并非全盘接受和完全认同,而是接受中有舍弃,认同中有否定,其伦理选择体现出明显的跨界性。四种文化因素彼此融汇,矛盾统一,构成巴别尔的多元身份认同和多元伦理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别尔 身份认同 伦理选择 犹太文化 俄国文化 西方文化 民间文化
原文传递
复调特色与多样解读:巴别尔小说中话语层次的权力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树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20世纪著名俄国犹太作家巴别尔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从作者与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出发,巴别尔小说可以分为四种不同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的话语层次,即革命主义话语层次、英雄主义话语层次、犹太主义话语层次和知... 20世纪著名俄国犹太作家巴别尔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从作者与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出发,巴别尔小说可以分为四种不同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的话语层次,即革命主义话语层次、英雄主义话语层次、犹太主义话语层次和知识分子话语层次。它们之间彼此交织,相互影响:作为背景存在的革命主义话语中,交织着英雄主义话语的光芒,英雄主义话语中闪耀着犹太主义话语所缺乏的生命活力和阳刚气质,犹太主义话语中暗含着对英雄主义话语的隐蔽谴责和无声抗议,包蕴着对革命主义话语的质疑和不解,而革命主义和英雄主义话语则对抗和消解着犹太主义话语的僵化保守、封闭落后的因素。带有作者色彩的知识分子话语,对以上三种话语持明显的双重性:既拥护革命主义话语的现实激情和美好理想,又质疑其对民众的伤害和对文化的破坏;既羡慕英雄主义的阳刚精神和生命活力,又反对其带来的残忍和暴力;既认同犹太主义对文化知识的珍视和对传统习俗的承传,又拒绝其对周围世界的封闭和对人性的压抑。四种不同的话语权力纠缠不休,共同构成一幅复调性的小说画卷,形象反映出二三十年代俄国的社会历史、民族文化、精神特质。正是由于话语权利纠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巴别尔的小说才得到多样解读和不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理论 巴别尔 话语层次 权利关系
原文传递
去民族性与扩展普遍性——巴别尔在西方的研究流变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树福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79,共9页
作为20世纪享有盛誉的俄国犹太作家,巴别尔经由西方学界的译介传播与诠释研究而具有世界性声誉和普遍性价值。从阅读俄国经验出发,西方学界对巴别尔文本进行原典细读,贯穿问题研究意识,逐步深入综合。在对巴别尔进行现代性诠释的同时,... 作为20世纪享有盛誉的俄国犹太作家,巴别尔经由西方学界的译介传播与诠释研究而具有世界性声誉和普遍性价值。从阅读俄国经验出发,西方学界对巴别尔文本进行原典细读,贯穿问题研究意识,逐步深入综合。在对巴别尔进行现代性诠释的同时,西方学界逐步淡化其民族性特色,扩展其普遍性价值,既勾勒出跨文化语境中作家的多样形象,又反映出西方学界知识谱系的不断建构和改造。西方对巴别尔研究的世纪变迁,从侧面反映出欧美斯拉夫学界与西方主流思想保持的张力关系,即借用主流思想重新诠释作家,通过作家研究扩大并部分修正主流思想,从而扩展了主流思想的普遍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别尔 俄国经验 原典解读 研究流变 知识谱系
原文传递
巴别尔与高尔基之创作交往考——一种文学类型转换的侧影书写
9
作者 王树福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8,共10页
在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史上,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和私人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白银时代"俄国文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复调景象和对话特质。文学大师高尔基与文学天才巴别尔之间的创作交往,成为知识分子相互对话、彼... 在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史上,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和私人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白银时代"俄国文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复调景象和对话特质。文学大师高尔基与文学天才巴别尔之间的创作交往,成为知识分子相互对话、彼此关注、精神契合的典型个案之一。二人之交长达20年,极富传奇色彩,大致可分为发现与提携期、建议与保护期、指导与批评期三个不同阶段。其中,高尔基以巨大的文学声望、非凡的人格魅力和高度的文化权威,在交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动作用。二人的创作交往,从侧面反映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白银时代文学到苏维埃文学类型转换与过渡之际,俄国文坛流派的复杂多样与思想文化的混乱丰富;同时也体现出面对集权专制时,知识分子对精神独立的追求与对自我内心的坚守。由此,对巴别尔与高尔基之间创作交往的考察和解析,成为管窥从白银时代文学到苏维埃文学之类型转换之际的一种侧影书写和一枚鲜活标本,不仅具有阐释知识分子进行文学创作与精神交往的本体论价值,而且蕴含识读当代文学变迁、文化走向、知识谱系建构、话语分析阐释的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交往 高尔基 巴别尔 文学转型 话语阐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