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Isaria javanica and low doses of dinotefuran on the efficient control of the rice pest Sogatella furcifera
1
作者 Tingting Zhou Qian Zhao +4 位作者 Chengzhou Li Lu Ye Yanfang Li Nemat OKeyhani Zhen Hu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21-638,共18页
The rice planthopper,Sogatella furcifera,is a piercing-sucking insect pest of rice,Oryza sativa.It is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crop yield losses,and has developed moderate to high resistance to several commonly use... The rice planthopper,Sogatella furcifera,is a piercing-sucking insect pest of rice,Oryza sativa.It is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crop yield losses,and has developed moderate to high resistance to several commonly used chemical insecticides.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insect fungal pathogen Isaria javanica,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emical insecticide dinotefuran,on S.furcifera under both laboratory and field conditions.Our results show that I.javanica displays high infection efficiency and mortality for different stages of S.furcifera,reducing adult survival,female oviposition and ovary development.Laboratory bioassay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I.javanica with a low dose(4-16 mg L^(-1))of dinotefuran resulted in higher mortality in S.furcifera than the use of I.javanica or dinotefuran alone.The combined treatment also had mo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everal host enzymes,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catalase,peroxidase,and prophenol oxidase activities.In field trials,I.javanica effectively suppressed populations of rice planthoppers to low levels(22-64%of the level in untreated plots).Additional field experiments showed synergistic effects,i.e.,enhanced efficiency,for the control of S.furcifera populations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a low dose of I.javanica(1×10^(4) conidia mL^(-1))and a low dose of dinotefuran(~4.8-19.2%of normal field use levels),with control effects of>90%and a population level under 50 insects per 100 hills at 3-14 days post-treatment.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entomogenous fungus I.javanica offers an attractive biological control addition as part of th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practices for the control of rice plant p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aria javanica Sogatella furcifera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white planthopper RICE synergistic effect on pest control
下载PDF
用于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名 张大敏 +1 位作者 彭凡 李增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7,共7页
由于对刺吸式口器昆虫的独特侵染方式,真菌杀虫剂对防治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极具潜力,但迄今产品极少。本研究研制出对该叶蝉有高毒力的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筛选出的助剂对孢子活力均无显著影响,物理性状为最佳。从4种载体... 由于对刺吸式口器昆虫的独特侵染方式,真菌杀虫剂对防治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极具潜力,但迄今产品极少。本研究研制出对该叶蝉有高毒力的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筛选出的助剂对孢子活力均无显著影响,物理性状为最佳。从4种载体中筛选出入水3~5 s即湿润的惰性载体海泡石,从12种湿润剂中筛选出湿润时间仅3 s的湿润剂A,从7种分散剂中筛选出悬浮率达94.9%的分散剂B,以及从2种紫外保护剂中筛选出对孢子保护率可达76.2%的荧光素钠。最后确定的配方为分生孢子粉(1011孢子/g)10%,湿润剂A 3%,分散剂B 5%,紫外保护剂荧光素钠1%,抗氧化剂C 0.5%,以海泡石作为载体补足到100%。该剂型在室温下储藏7个月后,孢子的萌发率仍达55.7%,极显著高于未制剂的分生孢子的4.9%。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制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侵染死亡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爪哇棒束孢 可湿性粉剂 助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杀虫真菌爪哇棒束孢对非洲菊烟粉虱作用特点和控害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志春 张怡 +1 位作者 沈迎春 郭慧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8-1402,共5页
烟粉虱是非洲菊上常发害虫,主要依赖化学防治,但常用药剂防治效果一般,生物防治是理想的替代手段。本研究首先鉴定非洲菊烟粉虱的生物型,然后测定虫生真菌爪哇棒束孢对非洲菊烟粉虱的室内杀虫活性,并对其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烟粉虱是非洲菊上常发害虫,主要依赖化学防治,但常用药剂防治效果一般,生物防治是理想的替代手段。本研究首先鉴定非洲菊烟粉虱的生物型,然后测定虫生真菌爪哇棒束孢对非洲菊烟粉虱的室内杀虫活性,并对其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非洲菊烟粉虱属于Q型;爪哇棒束孢含量为1 ml 1×106孢子以上对非洲菊烟粉虱成虫即具有很高的致病力,3 d后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7 d后非洲菊烟粉虱成虫全部死亡;在湿度大于85%条件下,1 ml 5.0×109孢子爪哇棒束孢油悬剂稀释到1 ml 2.5×106孢子,对田间非洲菊烟粉虱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药后14 d和21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8.60%和94.21%。说明虫生真菌爪哇棒束孢对非洲菊上的烟粉虱致病力高且实际防治效果好,可用于非洲菊等花卉烟粉虱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烟粉虱 爪哇棒束孢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家蚕灰僵病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胜利 陈雪 +4 位作者 蒲顺昌 徐延平 何灵敏 李增智 栾丰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1,共7页
家蚕灰僵病为低频率发生的家蚕真菌性地方病,病原为爪哇棒束孢。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潜山和浙江桐乡的2个家蚕灰僵病病原种群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利用1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3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93个,占70.45%。在种群水平上的... 家蚕灰僵病为低频率发生的家蚕真菌性地方病,病原为爪哇棒束孢。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潜山和浙江桐乡的2个家蚕灰僵病病原种群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利用1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3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93个,占70.45%。在种群水平上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指数(I_s)具有一致性。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来自2个地区的19个菌株在遗传相似系数0.76处完全按地理来源分为2个类群;基于ISSR信息的三维主坐标分析(PCA)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一致。2个家蚕灰僵病病原种群间的基因流(N_m)为0.5106,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3287,说明种群间遗传多样性高于种群内。2个种群单独聚类表明,潜山地方病种群在0.8的相似处有一个明显的优势类群,而桐乡种群未表现出优势性。上述分析可知,家蚕灰僵病病原种群表现出与地理来源相关的空间异质性,种群异质性是地方病种群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灰僵病 爪哇棒束孢 地方病 ISSR
下载PDF
生防菌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的防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苏湘宁 刘伟玲 +5 位作者 王萌 梁晓宇 黄少华 廖章轩 李传瑛 章玉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5-1001,共7页
【目的】明确生防菌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与安全性,为高效绿色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采用喷雾法测定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斜纹夜蛾的田间控制效果... 【目的】明确生防菌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与安全性,为高效绿色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采用喷雾法测定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斜纹夜蛾的田间控制效果;通过药膜法和喷雾法分别评价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黑卵蜂和甘蓝的安全性。【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幼虫取食经1.00×10^(7)孢子/mL爪哇棒束孢处理的甘蓝叶片48 h后死亡率达86.96%。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甘蓝田喷施900、1125和1350 g/ha浓度的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10 d后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08%、82.77%和83.69%。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黑卵蜂48 h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2.11×10^(8)孢子/mL,对黑卵蜂安全系数为5.27(t>5.00),为低风险性生物农药;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供试3种甘蓝品种生长速率抑制率均在10.00%以下,且无变色、坏死、萎蔫及畸形等任何可见药害症状。【结论】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可作为防治斜纹夜蛾有效且安全的生物农药使用。建议在甘蓝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盛发期使用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1125~1350 g/ha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棒束孢 斜纹夜蛾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1株桉大毛虫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寄主范围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樊春丽 罗来凤 +2 位作者 温文照 韦文飞 韦继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75-2185,共11页
【目的】明确1株从桉大毛虫上分离得到的虫生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防潜力,为丰富虫生真菌资源及桉树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自然感染死亡的桉大毛虫上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鉴定后,通过菌株形态学特征... 【目的】明确1株从桉大毛虫上分离得到的虫生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防潜力,为丰富虫生真菌资源及桉树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自然感染死亡的桉大毛虫上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鉴定后,通过菌株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EF1-α、β-tublin基因序列联合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以不同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与产孢量为指标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用病原菌孢子液喷洒供试虫体测定其寄主范围;将病原菌孢子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孢子悬浮液处理东亚飞蝗、红火蚁和马尾松毛虫进行毒力测定;使用病原菌生产的菌粉进行大田防治试验,调查防治效果。【结果】从罹病桉大毛虫上分离到1株虫生真菌菌株DMC01,经致病性鉴定确定其为桉大毛虫致死病原菌;经形态学特性分析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DMC01为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全光照(24 L∶0 D)、温度26℃、p H 7、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膏和酵母浸粉条件下最有利于其菌丝生长和产孢;菌株DMC01寄主范围初步测定其可寄生5目15种害虫,在1×10^(8)孢子/mL处理6~10 d后,4龄东亚飞蝗、红火蚁和4龄马尾松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00%。2020年菌株DMC01菌粉对桉树林所有害虫的平均防效为51.9%,2021年平均防效达79.1%。【结论】从自然感染死亡的桉大毛虫上分离获得1株爪哇棒束孢菌株DMC01,该菌株对桉树林害虫具有高致病力,具有作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虫生真菌 爪哇棒束孢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 校正死亡率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爪哇棒束孢侵染美国白蛾过程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葛喆昊 王文秀 +2 位作者 董广平 潘宏阳 陈凤毛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370,共7页
【目的】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治。本研究从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僵虫尸体中分离出对美国白蛾具有致病作用的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为了解该菌株对美国白蛾的侵染过程,并通过研究... 【目的】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治。本研究从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僵虫尸体中分离出对美国白蛾具有致病作用的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为了解该菌株对美国白蛾的侵染过程,并通过研究宿主体内抗氧化酶系对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入侵的响应,评价该菌的杀虫作用,为爪哇棒束孢BE01防治美国白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爪哇棒束孢BE01分生孢子侵染的美国白蛾3龄幼虫,并测定美国白蛾接菌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结果】爪哇棒束孢对美国白蛾侵染过程包括:分生孢子粘附在美国白蛾的角质层上,接种后6 h孢子开始萌发,24 h产生附着胞,48 h菌丝在体表继续生长,96 h菌丝从虫体内长出并产分身孢子,120 h菌丝覆盖整个虫体。在受到爪哇棒束孢BE01侵染后,美国白蛾幼虫体内的3种抗氧化酶SOD、POD、CAT酶活性明显升高,并在侵染48 h时达到峰值。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48 h后3种酶的活性开始下降,60 h后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爪哇棒束孢BE01孢子活力高、萌发速率快,导致美国白蛾体内的保护酶系难以发挥保护作用。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能够快速侵染美国白蛾幼虫,具有开发成新的高效生物防治菌株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棒束孢 美国白蛾 侵染过程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埃及吹绵蚧昆虫病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9
8
作者 邓嘉茹 孙龙华 +3 位作者 毕可可 张劲蔼 唐立鸿 余晓碧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4,共12页
为明确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生物测定法筛选得到产孢量高和致病力强的优势分离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优势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室内毒力和温室防效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为明确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生物测定法筛选得到产孢量高和致病力强的优势分离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优势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室内毒力和温室防效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优势分离株为IJID003,产孢量最高,可达8.51×10^6个/mL,且致病力最强,处理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5 d后,其校正死亡率为95.40%;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 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确定该分离株为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随着分离株IJID003接种浓度的增加,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也随之增加,致死中时间LT50则递减;在分生孢子浓度为1.00×10^8个/mL时,其对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LT50最小,分别为1.89、2.29、2.31 d;随着接种后天数的延长,致死中浓度LC50减小,在接种后6 d,其对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LC50最小,分别为1.25×10^3、2.04×10^4、8.37×10^5个/mL,表明分离株IJID003对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的毒力较其它2种虫态高;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对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的前期致死速率较快,而分离株IJID003在后期侵染速率较快,处理后6 d两者的防效无显著差异,效果相当。表明爪哇棒束孢分离株IJID003具有产孢量高且致病力强的特点,在埃及吹绵蚧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吹绵蚧 昆虫病原真菌 爪哇棒束孢 分离鉴定 致病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