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ver failure after an uncovered TIPS procedure associated with hepatic infar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Eric López-Méndez Daniel Zamora-Valdés +2 位作者 Mariana Díaz-Zamudio Oscar F Fernández-Díaz Lourdes ávila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0年第4期167-170,共4页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such as refractory ascites, hepatic hydrothorax and refractory variceal ble...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such as refractory ascites, hepatic hydrothorax and refractory variceal bleeding.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a rare case of liver failure after a TIPS procedure. A 38-year-old diabetic male with Child-Pugh C liver cirrhosis due to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who had developed refractory ascites was scheduled for a TIPS procedure. Within 24 h following TIPS placement, the patient developed distributive shock, jaundice, persistentgrade 3 hepatic encephalopathy, severe coagulopathy andacute renal failure. He was treated with lactulose enemas,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and blood-derived products. Laboratory data revealed a 100-fold increase in aminotransferases and a non-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an irregular hypodense area in the right posterior segment of the liver. Despite being initially being in a stable condition, the patient developed progressive liver failure and died 2 mo later. Hepatic infarction is an uncommon phenomenon after a TIPS procedure; however, it can greatly complicate the course of a disease in a patient with an already compromised liver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ischemIA ischemic hepatitis Liver infarc tion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珮 郑小叶 杨军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12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48例和无症状组72例。比较2组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12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48例和无症状组72例。比较2组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对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有症状组的杨氏模量最大值(E_(max))、最小值(E_(min))、平均值(E_(mean))均高于无症状组(均P<0.05)。有症状组的峰值强度(PI)高于无症状组(P<0.05),2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基础强度(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可见,E_(max)、E_(min)、E_(mean)、PI和联合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743、0.636、0.694、0.711、0.760,敏感度分别为85.90%、72.90%、77.10%、81.30%、93.80%,特异度分别为66.70%、53.40%、54.20%、54.20%、52.3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有症状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较高,可有效鉴别缺血性脑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缺血性脑梗死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猪心肌侧枝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端珍 盖鲁粤 +3 位作者 陈以旺 范瑞云 文应峰 董蔚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3-187,共5页
为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能否促进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实验在成功制作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后,将以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为载体的人VEGF165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Ad-VEGF165]直... 为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能否促进冠状动脉侧枝血管形成,实验在成功制作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后,将以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为载体的人VEGF165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Ad-VEGF165]直接注入左回旋支(LCX)分布的缺血心肌内,以心电图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和离体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侧枝形成、心肌灌注和功能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自身给予Ad-VEGF165前比较,给予Ad-VEGF165四周后心肌缺血面积(P<0.01)和最大缺血程度(P<0.01)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P<0.01)和LCX区局部心室壁运动(P<0.05)明显改善,治疗组侧枝血管生成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表明Ad-VEGF165能诱导心肌侧枝血管形成并改善心肌灌注与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血管生成 心肌功能 侧枝循环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丁立东 徐运 +3 位作者 茆华武 肖章红 刘颖 陈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s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6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87例及高危组4... 目的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s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6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87例及高危组46例,又根据DWI结果分为DWI阳性组73例和DWI正常组89例。结合DWI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低危组比较,中、高危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WI正常组比较,DWI阳性组TIA发作次数≥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和(或)运动障碍、心房颤动、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以及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WI阳性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较DWI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风险有较高的准确性,结合DWI检查结果 ,对其风险的评估,将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余勇飞 贾复敏 +6 位作者 魏衡 张丽 阮清源 宋林 尹虹祥 周瑞 许康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3期214-215,25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心房颤动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法强 纪艾玲 王帅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神经外科2018-02—2021-02收治的2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资料和数字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探讨动脉粥样...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神经外科2018-02—2021-02收治的2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资料和数字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56例患者有狭窄病变600支,407支为颅内动脉狭窄,占67.83%;193例为颅外动脉狭窄,占32.17%。前循环和后循环分别为412支和188支,分别占68.67%和31.33%;107支血管累及大脑中动脉,占17.83%,为最常见累及血管。重度狭窄患者C反应蛋白(2.45±0.48)ng/L,白细胞介素-6水平(268.96±37.12)pg/L,中度狭窄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2.36±0.54)mg/L和(252.55±43.72)pg/L;轻度狭窄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2.21±0.32)mg/L和(244.78±40.32)pg/L,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狭窄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颅外动脉狭窄以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狭窄者以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前循环狭窄更为多发,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狭窄程度 分布情况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通晴 任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时间段的54例健康同龄老年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老年人的脑血流参数、凝血指标及神经... 目的: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时间段的54例健康同龄老年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老年人的脑血流参数、凝血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比较不同分类与ABCD2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脑血流参数、凝血指标及神经功能指标均差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分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不同ABCD2评分者的检测结果则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流参数、凝血及神经功能指标呈现异常的表达水平,且不同ABCD2评分患者的表达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认为其具有一定的临床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代谢 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循环 凝血酶原时间/分析 纤维蛋白原/分析 神经生长因子/分析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祁秀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7期801-805,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应用尤瑞克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4例,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静脉... 目的观察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应用尤瑞克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4例,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治疗周期为21 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症状较治疗前均有好转;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E-R、MMSE量表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均升高、NSE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部血流状态及认知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VEGF水平,促进脑微循环生成,并且降低NSE水平,抑制缺血性脑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血流状态 认知功能 缺血性脑损伤
下载PDF
不同年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高分辨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晓 冯莹印 纪盛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23期2025-2034,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成分的特征,为颈动脉斑块的个性化干预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收集2013-09-2014-09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112例,9例患者因图像质量差剔除,余103例入组分析。将入组患者按照年龄每10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成分的特征,为颈动脉斑块的个性化干预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收集2013-09-2014-09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112例,9例患者因图像质量差剔除,余103例入组分析。将入组患者按照年龄每10 a间隔分为5组,A1组:40~49岁,5例;A2组:50~59岁,31例;A3组:60~69岁,39例;A4组:70~79岁,26例;A5组:80~89岁,2例。所有患者均采集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MR)图像,分析纤维帽(fibrous cap,FC)、脂质坏死核心(lipid-rich necrotic core,LRNC)、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及钙化(calcification,CA)。结果103例患者颈动脉高分辨MR图像质量均符合分析条件,能够清楚显示斑块。组间比较发现,纤维帽、脂质坏死核心的发生随年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28)。而斑块内出血、钙化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P=0.047、0.013),其中斑块内出血以A2、A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斑块内钙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1与A3组(P=0.043)、A1与A5组(P=0.049)、A2与A3组(P=0.04)、A2与A4组(P=0.049)。结论颈动脉斑块内出血、钙化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提示对斑块内出血、钙化早期干预能够延缓斑块的进展,降低其易损性,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纤维帽和大脂质核心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本研究中纤维帽发生率高、脂质核心的测量误差有关,需要大样本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易损斑块 斑块内出血 斑块钙化 高分辨磁共振 中老年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缺血后适应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松坚 吴铿 +1 位作者 游琼 陈铭林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缺血后适应对2型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对照组);3缺血后适应组(Post组);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缺血后适应对2型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对照组);3缺血后适应组(Post组);4厄贝沙坦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Eba+Post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钙蛋白c Tn T以及心肌酶CK-MB、血清AT1受体自身抗体及心肌AT1R m RNA的表达;HE染色和电镜测定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及心肌炎性水平,以及各组大鼠心重指数和心肌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Post组CK-MB和c Tn 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Eba+Post组CK-MB和c Tn T水平低于Post组,P<0.05;Post组及Eba+Post组抗AT1R受体阳性率分别为30%(3/10)和20%(2/10),明显低于对照组50%(5/10),P<0.05;Post组、Eba+Post组大鼠治疗后AT1R m RNA的表达明显减少,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Post组相比,Eba+Post组AT1R m RNA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HE染色切片及电镜检查显示,Post组、Eba+Post组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善明显,Eba+Post组心肌炎症及心肌纤维化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对照组、Post组及Eba+Post组心重指数及心肌胶原蛋白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Eba+Post组心重指数及心肌胶原蛋白含量较Post组降低,P<0.05。结论在高血糖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条件下,ARB药物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后适应有协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ngⅡ、AT1R的水平有关,可改善早期心肌纤维化,减轻早期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适应 心肌纤维化 心室重构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结合冠状动脉介入在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士遵 王宁夫 +4 位作者 叶显华 周亮 潘浩 李虹 童国新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67-470,474,共5页
目的探究骨髓干细胞动员结合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41例合并有粒细胞减少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在规范药物治疗和成功... 目的探究骨髓干细胞动员结合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41例合并有粒细胞减少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在规范药物治疗和成功进行PCI治疗基础上,G-CSF组接受G-CSF皮下注射。住院及随访期间进行血液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以及PCI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缺血节段室壁增厚率、LVEF均较治疗前增加,而Tei指数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两组室壁运动评分指数均在随访时得到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变化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随访时两组LVEDV、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变化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的随访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成功地进行PCI治疗后利用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是安全的,对心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 干细胞6min步行试验
下载PDF
p38MAPK在脑缺血后处理大鼠海马区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鸿雁 刘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处理大鼠海马区神经元p38MAPK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组(IR组)、脑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Sham组只切开头部皮肤不电凝,分离颈总埋线不夹闭...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处理大鼠海马区神经元p38MAPK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组(IR组)、脑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Sham组只切开头部皮肤不电凝,分离颈总埋线不夹闭。IR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4-VO)法制作全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时间20min;IpostC组于IR组恢复再灌注前给予再灌注15s/缺血15s,重复3次处理。每组又按恢复再灌注后6h、24h、48h、72h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大鼠)。应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磷酸化p38MAPK表达情况。结果 IR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严重,各时间点神经元坏死率增加,神经元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明显改善,各时间点神经元坏死率下降,神经元磷酸化p38MAPK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后处理 海马区 大鼠 脑保护
下载PDF
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肖成伟 彭景添 +1 位作者 李伟峰 周金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Ⅰ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C组)、系统性缺血预适应组(SIP组),每组8只。Ⅰ组丝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 目的探讨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Ⅰ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C组)、系统性缺血预适应组(SIP组),每组8只。Ⅰ组丝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IPC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5 min,再灌注10 min,重复2次,后同I组。SIP组5 min内从股动脉抽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0 mm Hg并维持10 min,此后用5 min把放出的血输回,后同Ⅰ组。检测3组缺血前、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再灌注120 min各时间点血清cTnI浓度、SOD活性及MDA、NO含量的变化。结果(1)缺血前各观察指标3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30 min,再灌注30、120 min时点IPC、SIP组血清cTnI浓度、MDA含量明显低于I组(P<0.05),IPC、SIP组血清SOD活性、NO含量明显高于I组(P<0.05);(3)SIP组较IPC组效果显著,但各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缺血预适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的韦企平治疗NAION用药规律研究
14
作者 王辉 韦企平 +2 位作者 闫晓玲 吴琼 周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12-616,667,共6页
目的以临床处方数据为基础,探讨韦企平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1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韦企平诊治的NAION患者的病历资料共计352份。建立中医药治疗NAION医案数据库,... 目的以临床处方数据为基础,探讨韦企平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1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韦企平诊治的NAION患者的病历资料共计352份。建立中医药治疗NAION医案数据库,将药名标准化处理后,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药物属性、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及社团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涉及中药处方共317个,使用中药共计135味。四气以平性和温性药最多,均为33味(24.44%);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共56味(41.48%);归经以肝经最多,共45味(33.33%)。(2)高频中药用药频次: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有14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当归(302次,95.27%)、枳壳(213次,67.19%)、黄芪(205次,64.67%)、路路通(183次,57.73%)和红花(160次,50.47%)。(3)高频中药关联分析:相关性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党参-枳壳,川芎-黄芪,红花-黄芪,党参-黄芪,枸杞子-黄芪。(4)核心处方分析:得到治疗NAION的核心处方1个,其功能为益气活血通络,补肝肾明目。(5)基于网络社团的中医证型与中药相关分析:得到5个主要证型,分别为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结论韦企平治疗NAION以益气活血通脉为主,配以补肝肾明目之法,并根据不同证型随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数据挖掘 社团分析 用药规律
下载PDF
Rho激酶在远距缺血后处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闵凤 贾贤杰 +4 位作者 时红杰 胡静 胡志远 高琴 于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探讨Rho激酶在远距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 C)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远距缺血后处理组(RIPost C)、缺血/再灌注+Rho激酶阻断剂... 目的探讨Rho激酶在远距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 C)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远距缺血后处理组(RIPost C)、缺血/再灌注+Rho激酶阻断剂法舒地尔组(I/R+Fas),远距缺血后处理+Rho激酶激动剂溶血磷脂酸组(RIPost C+LPA),每组6只。全程监测动脉血压和Ⅱ导联心电图,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TTC染色法评价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其余各组MAP、HR均下降,ST段增高;与I/R组相比,RIPost C和I/R+Fas组MAP、HR升高,ST段降低,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有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心肌梗死面积降低,CK、LDH释放减少,p-MLC表达降低;与RIPost C组相比,RIPost C+LPA组减弱了RIPost C的作用,抑制了上述指标的恢复。结论 Rho激酶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远距缺血后处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激酶 远距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法舒地尔 溶血磷脂酸
下载PDF
远隔器官后适应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舒承福 严晓红 +3 位作者 谭知零 史钰芳 余传坤 付文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远隔器官后适应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4例,随机分为I/R组(静脉溶栓治疗)、RPOC组(静脉溶栓治疗+远隔器官后适应治疗)、E... 目的:探讨远隔器官后适应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4例,随机分为I/R组(静脉溶栓治疗)、RPOC组(静脉溶栓治疗+远隔器官后适应治疗)、E组(静脉溶栓+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点滴)、ER组(静脉溶栓+远隔器官后适应+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点滴),每组36例,分析各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 B)及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Ⅰ,c Tn I)分泌峰值及其动态变化,同时比较各组患者溶栓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CKm B、c Tn I峰值在I/R组、E组、RPOC组、ER组患者中依次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E组、EROC组、ER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LVED)、计算室壁节段运动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均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明显升高(P<0.05);ER组患者LVED、WMSI均明显低于E组和RPOC组(P<0.05),LVEF%明显高于E组和RPOC组(P<0.05),WMSI明显低于E组(P<0.05),但与RPO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失访和死亡病例,E组、EROC组、ER组再梗死、脑卒中、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R组(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器官后适应及依达拉奉的应用都能显著减少CKm B和c Tn I的释放,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改善室壁运动,从而减轻心肌再灌注的损伤,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远隔器官后适应 依达拉奉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楠 朱人定 +2 位作者 刘雪云 王微 方传勤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00例,根据溶栓后24 h内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胆红素...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00例,根据溶栓后24 h内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胆红素。将血清胆红素与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之间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评估血清胆红素对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的准确度。结果300例患者中,有45例(15%)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血清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较,P均<0.05。血清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是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19:95%CI 1.003~2.007,P<0.05;OR=1.120:95%CI 1.060~1.182,P<0.05)。血清间接胆红素预测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ROC下面积为0.729(95%CI 0.646~0.812,P<0.05),最佳诊断界值为13.50,灵敏度为55.6%,特异度为83.9%。血清总胆红素预测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ROC下面积为0.720(95%CI 0.637~0.802,P<0.05),最佳预测界值为16.15,灵敏度为0.578,特异度为0.812。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患者入院时血清胆红素升高,血清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助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溶栓疗法 静脉溶栓疗法 出血转化 急性脑梗死并发症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氟西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丁兆生 周芳 +1 位作者 林马明 王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4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及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物理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BDNF的变...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及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物理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BDNF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氟西汀组BDNF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BI及FMA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氟西汀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氟西汀和物理治疗后可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提高BDNF的浓度,促进神经元再生和对抗神经元损伤后凋亡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缺血性脑卒中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治及预测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19
作者 王月怡 沈文莉 +1 位作者 高彩云 闫爱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评价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治及预测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治的60例HIE新生儿(胎龄37~41周)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时期的50例非颅脑病症足月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a E... 目的评价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治及预测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治的60例HIE新生儿(胎龄37~41周)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时期的50例非颅脑病症足月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a EEG,观察两组的脑电图连续性和睡眠-觉醒周期(SWC),分析a EEG结果与HIE的相关性,按a EEG分类,将所有患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分度,均随访6个月,评价a EEG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脑电图连续性和成熟型SWC所占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高电压高于对照组,最低电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不同分度HIE患儿智能发育筛查(DST)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IE患儿的癫痫发作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度、中度HIE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a EEG结果与HIE临床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82,P<0.05)。结论a EEG分类对HIE患儿预后评估具有极好的预见性,尤其是重度异常a EEG患儿,其临床预后极差;a EEG检查无创伤、操作简便,且能够连续监测,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振幅整合脑电图 诊断 预后评估 智能发育评价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269例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植昌嘉 黄大红 +3 位作者 张念希 陈浦 蔡灵波 陈钦培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讨广东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针灸辨证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269例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中医四诊收集患者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分析各型所占比例。结... 目的:探讨广东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针灸辨证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269例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中医四诊收集患者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分析各型所占比例。结果: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特点有一定规律。急性期以中经络为主,其中痰热腑实证最多;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中经络为主,且均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结论: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以痰热腑实证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证为主。针灸治疗应根据其证型,辨证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辨证分型 痰热腑实 气虚血瘀 辨证取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