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俄战争前伊藤博文的对朝政策
1
作者 潘振鲁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74-77,共4页
在近代日本史上,伊藤博文深度参与了日本对朝鲜的外交活动。明治初期,伊藤博文认为应以内政优先,因此反对冒然征韩,并在大久保利通的领导下处理江华岛事件。伊藤掌握政权后,为推行宪政,在朝鲜问题上对清政府采取协调政策,和平处理朝鲜... 在近代日本史上,伊藤博文深度参与了日本对朝鲜的外交活动。明治初期,伊藤博文认为应以内政优先,因此反对冒然征韩,并在大久保利通的领导下处理江华岛事件。伊藤掌握政权后,为推行宪政,在朝鲜问题上对清政府采取协调政策,和平处理朝鲜问题。到甲午战争前,伊藤决心以武力取代清政府在朝鲜的地位,创造开战契机,并干涉朝鲜改革,以迂回的手段掌控朝鲜内政。日俄战争前伊藤的对朝政策,在不同时段有着不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博文 朝鲜 外交
下载PDF
安倍晋三与伊藤博文对华政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江永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1,共7页
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度执政一年来,其许多做法与中日甲午战争前10年伊藤博文内阁颇为相似。今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将是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在这120年间,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甲子,这主要是时代... 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度执政一年来,其许多做法与中日甲午战争前10年伊藤博文内阁颇为相似。今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将是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在这120年间,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甲子,这主要是时代背景与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不同所引起的。抚今思昔,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十分必要。从2014年甲午马年开始,未来的新甲子中日关系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未来日本走什么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倍晋三 伊藤博文 甲午战争 钓鱼岛 中日关系
下载PDF
国内报纸对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事件的报道(1909—1910) 被引量:1
3
作者 廉松心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0-37,共8页
1909年10月26日,韩国独立军参谋中将安重根在俄国东清铁路哈尔滨火车站击毙了日本枢密院议长、朝鲜统监府首任统监伊藤博文。此事件不仅震动了中日韩俄等当事国,而且还引起英美德法等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关注。当时国内各种报纸大量报道... 1909年10月26日,韩国独立军参谋中将安重根在俄国东清铁路哈尔滨火车站击毙了日本枢密院议长、朝鲜统监府首任统监伊藤博文。此事件不仅震动了中日韩俄等当事国,而且还引起英美德法等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关注。当时国内各种报纸大量报道此事件,但因办报人追求的政治理念不同,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不同,在报道的观点上存在差异,甚至截然相反。总体上看,中国人创办的报纸基本同情朝鲜面临的亡国危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阴谋,肯定安重根的义举,但围绕刺杀手段及其后果,革命派与立宪派报纸的观点有所不同。日本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言报纸,一方面批判安重根的刺杀手段,诋毁安重根的义举及其目的,主张严惩安重根;另一方面极力赞扬伊藤博文的"历史功绩",美化其"满洲"之行的目的,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09-1910 中文报纸 安重根 伊藤博文
下载PDF
安重根在中国的百年记忆评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全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5-92,共8页
1949年前安重根在中国的历史记忆,以《申报》为视域,较为突出的年份是1909—1910年、1915年、1918年前后、1922年、1923—1928年、1931—1932年。其间,国人有关安重根的记忆多为生平介绍,加以赋诗感怀,政论形式的评述很少。1950年后有... 1949年前安重根在中国的历史记忆,以《申报》为视域,较为突出的年份是1909—1910年、1915年、1918年前后、1922年、1923—1928年、1931—1932年。其间,国人有关安重根的记忆多为生平介绍,加以赋诗感怀,政论形式的评述很少。1950年后有关安重根的历史记忆,主要为报刊文章,其次是著作,以及电影、小说、诗歌、歌剧等。总而论之,多样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强化历史记忆的最有效路径,学术研究则是支撑历史记忆延承的最可取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重根 伊藤博文 记忆选择
下载PDF
伊藤博文与日英同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艳茹 《日本问题研究》 2009年第3期26-33,共8页
缔结日英同盟是近代日本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当时伊藤博文是元老中的主导者,在外交事务上拥有极大的发言权。伊藤博文对日英同盟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在同盟交涉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对此史学界是众说纷纭。本文主要利用日英同盟的提... 缔结日英同盟是近代日本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当时伊藤博文是元老中的主导者,在外交事务上拥有极大的发言权。伊藤博文对日英同盟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在同盟交涉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对此史学界是众说纷纭。本文主要利用日英同盟的提出及交涉期间,伊藤与首相桂太郎、外相小村寿太郎、元老井上馨、驻英国公使林董等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料,来探讨一下伊藤的态度及其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伊藤博文不反对日英同盟,但主张先进行日俄协商,协商结束后再推进日英同盟。而桂太郎内阁则趁伊藤出访海外之机,全力推进缔结同盟,事实上将伊藤置于决策之外,使其处于被知会者地位,打破了长期以来伊藤博文、井上馨等对日本外交的垄断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老 伊藤博文 日英同盟 日俄协商
下载PDF
中日近代人才观比较——严复与伊藤博文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锦云 《鄂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56-58,共3页
中日两国在近代面临西方文化的巨大挑战时,各自分别采取了"中体西用"和"和魂洋才"的不同接受姿态,其结果也大不相同。该文以严复与伊藤博文学成归国后的境遇示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关键词 中体西用 和魂洋才 严复 伊藤博文
下载PDF
伊藤博文访华与戊戌政变
7
作者 郭霞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8-80,共3页
传统史学观点认为,袁世凯的告密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对于这个观点,现代史学家已批驳甚多,结论是否定的。但是对引起戊戌政变的真正原因,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遍阅有关史料,结合前人论述,可以看出,戊戌政变的发生与伊藤博文的访... 传统史学观点认为,袁世凯的告密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对于这个观点,现代史学家已批驳甚多,结论是否定的。但是对引起戊戌政变的真正原因,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遍阅有关史料,结合前人论述,可以看出,戊戌政变的发生与伊藤博文的访华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 慈禧 伊藤博文 戊戌政变
下载PDF
伊藤博文的清朝宪政认识
8
作者 陈伟 《日本问题研究》 2017年第4期42-49,共8页
通过对戊戌变法运动的亲身考察,一方面,伊藤反对清朝改革急切冒进,主张进行合乎秩序、循序渐进之改革,希望清朝最终建立立宪政治;另一方面,伊藤认识到清朝多年之积弊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且处于列强环俟之中,面临列强瓜分之危机,改革之... 通过对戊戌变法运动的亲身考察,一方面,伊藤反对清朝改革急切冒进,主张进行合乎秩序、循序渐进之改革,希望清朝最终建立立宪政治;另一方面,伊藤认识到清朝多年之积弊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且处于列强环俟之中,面临列强瓜分之危机,改革之良机已错过,仅依靠腐朽的清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很难取得成功。伊藤对清政府建立立宪政治的前途抱持怀疑态度。清末新政之际,随着伊藤对清朝宪政运动的深入了解,他进一步认识到清朝建立立宪政治的困难性,深感清朝立宪政治的建立并非易事,受各种因素制约,成功可能性极小。甚至相反还会由此引起国内动乱或革命,导致政权倾覆。连日本亦受其波及,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博文 戊戌变法 清未新政 清末政治改革 宪政认识
下载PDF
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及其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华进 《日本问题研究》 2017年第4期10-16,共7页
"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即从最初的"政党邪恶观"到最终的"政党工具论"。这种转变是基于《明治宪法》颁布之后日本政党政治活动活跃这一前提。随着政党政治观的转变,伊... "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即从最初的"政党邪恶观"到最终的"政党工具论"。这种转变是基于《明治宪法》颁布之后日本政党政治活动活跃这一前提。随着政党政治观的转变,伊藤在宪政实践上对政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从宪法颁布之初特意在宪法文本中避谈政党和对政党政治进行压制,到之后因政治需要对各大政党妥协,再到最后创建"政友会"。他的政党政治观和实践的转变对于近代日本政党政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博文 政党政治 明治宪法 政友会
下载PDF
严复与伊藤博文“同学”说探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皮后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1-50,共10页
严复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期间,日本东乡平八郎在英国商船学校学习海军技术,其政要井上馨在英国进修财政经济,还有一些中日留学生同在法国学习造船技术。基于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96年最早提出当时日本执政大臣多与福州船政学堂首批... 严复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期间,日本东乡平八郎在英国商船学校学习海军技术,其政要井上馨在英国进修财政经济,还有一些中日留学生同在法国学习造船技术。基于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96年最早提出当时日本执政大臣多与福州船政学堂首批留学生"同堂肄业",陈宝琛1921年继之明言严复有"日本同学"。直到1932年,林耀华、钱基博将"日本同学"细化为伊藤博文,严、伊"同学"传闻遂告定型。严复本人并无借伊藤抬高自己的动机,更不可能从生前并不存在的传闻中受益,据伪造"严复书札"断言严复是"同学"说的始作俑者,显然不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伊藤博文 “同学” 井上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