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之美·民俗之奇·人文之智——地域文化视域中的贾平凹《秦岭记》解读
1
作者 王俊虎 李明泽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6,32,共8页
《秦岭记》是贾平凹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笔记体小说,被誉为贾平凹的“山海经”。《秦岭记》继承了《商州三录》《山本》的秦岭叙事,但又不同于贾平凹从前的写作模式与叙事结构,它以笔记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五十七个秦岭故事,以展现广博的秦... 《秦岭记》是贾平凹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笔记体小说,被誉为贾平凹的“山海经”。《秦岭记》继承了《商州三录》《山本》的秦岭叙事,但又不同于贾平凹从前的写作模式与叙事结构,它以笔记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五十七个秦岭故事,以展现广博的秦岭地域风貌及特色文化为主,从生态之美、民俗之奇、人文之智三方面呈现出贾平凹对秦岭全方位的观察与理解,并试图破解秦岭数千年所沉淀下的“仰观象于玄表,俯察式于群形”的文化密码,探究贯通秦岭的物质现实与精神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岭记》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当代中国乡土文学英译路径探析:以莫言与贾平凹为例
2
作者 冯正斌 汪学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莫言与贾平凹创作体量相当,所获荣誉相近,国内影响力难分伯仲,然就中长篇小说英译情况而言,二者在英译作品数量及译介效果方面相去甚远。莫言小说在译者、出版社及作家等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有效推介,而贾平...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莫言与贾平凹创作体量相当,所获荣誉相近,国内影响力难分伯仲,然就中长篇小说英译情况而言,二者在英译作品数量及译介效果方面相去甚远。莫言小说在译者、出版社及作家等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有效推介,而贾平凹小说却因创作手法、译者模式、传播途径以及读者定位的不足尚未取得良好传播实绩。系统梳理莫言与贾平凹中长篇小说英译活动的差异,并借鉴传播学相关概念,可以构建中国乡土文学的英译传播路径,助力中国乡土文学“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土文学 英译 莫言 贾平凹 传播学
下载PDF
贾平凹文学作品中方言英译与接受探赜
3
作者 韩薇薇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广泛关注。贾平凹作品中丰富的方言词汇给翻译带来挑战,如何在保持原作韵味的基础上,让国内外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方言,成为翻译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贾平凹文...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广泛关注。贾平凹作品中丰富的方言词汇给翻译带来挑战,如何在保持原作韵味的基础上,让国内外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方言,成为翻译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点鲜明,生活化、形象化、地域化、个性化、民族化等突出,且语法多变。在翻译策略方面,应综合应用不同的翻译理论与方法,达到受者接受效果好,沟通文化理解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文学作品 方言英译 综合性翻译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极花》英译本的方言研究
4
作者 刘一霏 陈国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期168-173,共6页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极花》极具乡土文学色彩,其内容多以方言对话形式呈现。译者韩斌(Nicky Harman)是英国翻译家、汉学家,其英译本Broken Wings语言精炼、富有农村生活气息,并多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重现了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极花》极具乡土文学色彩,其内容多以方言对话形式呈现。译者韩斌(Nicky Harman)是英国翻译家、汉学家,其英译本Broken Wings语言精炼、富有农村生活气息,并多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重现了原文的内容和风格。该文从接受美学角度,以《极花》中地方特色浓郁的方言土语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人名与称呼语、詈骂语和俗语3个方面,着重关注“期待视野”在翻译中的应用,对韩斌英译本的方言翻译策略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英译本Broken Wings大多运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同时韩斌考虑到读者的接受情况,又采取音译、补充解释法等归化策略来灵活补救,让西方读者感受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别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方言翻译 期待视野 主体性 贾平凹 韩斌
下载PDF
意象化叙事与“意象”小说范式的探索
5
作者 许爱珠 周剑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4,共5页
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文坛贯穿性的作家,始终引领着中国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不断走向创新性的艺术探索。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始终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意识及其中国小说的文体实验意识。回顾贾平凹在21世纪初期的长篇小说实践,《怀念狼》和... 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文坛贯穿性的作家,始终引领着中国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不断走向创新性的艺术探索。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始终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意识及其中国小说的文体实验意识。回顾贾平凹在21世纪初期的长篇小说实践,《怀念狼》和《病相报告》这两部作品注重用整体象征的手法表现小说的深层意蕴,或者说是通过形而下的故事来解释形而上的哲学境界。这两部小说通过人类生存危机的意象化叙事和“病象社会”的意象化叙事,赋予了小说主题形而上的文化思考和宏大叙事,并通过全新的“意象”小说文体范式的探索,实现作者在21世纪初的全球化语境下对传统性与现代性问题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意象化叙事 意象小说 新汉语写作
下载PDF
论贾平凹小说中的“高跟鞋”意象——以《废都》《高兴》《极花》为例
6
作者 陈玉童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鞋”这一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最擅长使用意象的作家之一,“鞋”意象在其作品中俯首皆是。以《废都》《高兴》《极花》三部作品为例,深度解读“高跟鞋”意象在作品中所承载的追寻主题和性隐喻,... “鞋”这一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最擅长使用意象的作家之一,“鞋”意象在其作品中俯首皆是。以《废都》《高兴》《极花》三部作品为例,深度解读“高跟鞋”意象在作品中所承载的追寻主题和性隐喻,对解读贾平凹的女性观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高跟鞋意象 女性观
下载PDF
寓言·他者·异托邦——从现代性视域解读《河山传》
7
作者 常波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22,共7页
贾平凹的《河山传》描写了进城农民罗山和洗河创业的传奇,展现了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困境,以人物个体命运沉浮来映射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可以看作是一部现代中国的民族寓言。罗山和洗河的创业传奇离不开一系列女性人物的参与,但这些女性人... 贾平凹的《河山传》描写了进城农民罗山和洗河创业的传奇,展现了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困境,以人物个体命运沉浮来映射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可以看作是一部现代中国的民族寓言。罗山和洗河的创业传奇离不开一系列女性人物的参与,但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是被男权社会生产出来的,缺乏主体意识,因而并非人格独立的现代女性。《河山传》精心描写了花房子这个秦岭深处的另类空间——一个真实存在的异托邦,这是小说男女人物的主要活动空间,它连接了传统与现代,突显了现代性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河山传》 现代性 女性 异托邦
下载PDF
贾平凹的“秦岭志”和中国叙事--以《老生》《山本》《秦岭记》为中心
8
作者 牛佳欣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自2014年的《老生》至2018年的《山本》再到2022年的《秦岭记》,贾平凹的作品越来越具有“秦岭志”的特点。从舆地、物产、风俗、人物等方面为秦岭作传,贾平凹在“商州”和“西京城”两个“文学故乡”之外,成功建构了以秦岭为中心的新... 自2014年的《老生》至2018年的《山本》再到2022年的《秦岭记》,贾平凹的作品越来越具有“秦岭志”的特点。从舆地、物产、风俗、人物等方面为秦岭作传,贾平凹在“商州”和“西京城”两个“文学故乡”之外,成功建构了以秦岭为中心的新的文学地域。3部作品体现了贾平凹对中国古典文化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借鉴与创新。作家通过描绘20世纪的秦岭地方史,实现了小说的“小化”并以此钩沉整个中国历史,但在写作过程中亦有疏漏。在方志性书写的过程中,贾平凹通过对“地理”“历史”“文学”的多重建构形成了“地方—国家”的隐形映射关系。作家以“秦岭”喻中国,通过对秦岭的创新性书写,完成了中国故事的新时代讲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老生》 《山本》 《秦岭记》 秦岭志 中国叙事
下载PDF
《河山传》与贾平凹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新变
9
作者 关峰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河山传》以时间为经,以洗河和罗山杂糅共生的双线叙事为纬,建构了以日常生活时空为架构的美学体系。在垃圾、女性等叙事基础上推进了实与虚,形而下与形而上的日常生活诗学。日常现实主义直面日常生活断片,还原吃喝拉撒的日常生活全貌... 《河山传》以时间为经,以洗河和罗山杂糅共生的双线叙事为纬,建构了以日常生活时空为架构的美学体系。在垃圾、女性等叙事基础上推进了实与虚,形而下与形而上的日常生活诗学。日常现实主义直面日常生活断片,还原吃喝拉撒的日常生活全貌,关注金字塔的社会底部和生活流的历史细部,在事件和细节变换中实现了现实主义的转换。《河山传》以混杂的日常重建美丑统一的审美理想,打破了好坏和正邪的固有判断模式,书写了以洗河和罗山传记为寓言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史。随着民间、民俗、民工甚至民国等叙事范畴的生产和传播,现实主义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被不断激发。贾平凹意识到机械处理生活真实的僵化现实主义做法的无力,试图将被意识形态遮蔽和筛选过滤的社会生活真实,重构为敞开的原生态日常生活真实。而被压抑的作者也随之被解放和赋能。社会现实题材的精心选择,平实细腻的日常用心与直击现场的心灵真实,建构了在传统二元对立结构的城乡图谱中精神融通的可能性。《河山传》是贾平凹回望和致敬改革开放时代的树碑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河山传》 日常现实主义
下载PDF
变革时代的世情书写——以贾平凹《河山传》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徐翔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15,32,共7页
贾平凹《河山传》可谓是当下文坛“新世情小说”的典型代表,一方面接续了明清世情小说对世俗生活、世俗人生的书写,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宏大叙事”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关注。贾平凹对传统文学资源的借用也体现出在全球化时代作家... 贾平凹《河山传》可谓是当下文坛“新世情小说”的典型代表,一方面接续了明清世情小说对世俗生活、世俗人生的书写,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宏大叙事”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关注。贾平凹对传统文学资源的借用也体现出在全球化时代作家通过写作呈现“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的自觉,对当下中国文学如何创造性转化文学传统这一命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河山传》 新世情小说
下载PDF
贾平凹小说中的乡村共同体与中国形象建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婷婷 陈蕴钰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7-113,共7页
贾平凹的小说建构了独特的乡村共同体世界。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乡村空间发生时空分离与脱域,传统乡村共同体面临地缘冲击、精神观念和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困惑,但是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和理念智慧对于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以此... 贾平凹的小说建构了独特的乡村共同体世界。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乡村空间发生时空分离与脱域,传统乡村共同体面临地缘冲击、精神观念和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困惑,但是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和理念智慧对于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找到现代性与传统性的耦合及共融路径。对于共同体内的人物,贾平凹以一贯的慈悲怜悯用回乡的形式尝试救赎,暗合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回归性”发展战略。通过乡村振兴与治理改善,美丽宜居的新时代乡村形象对于建构立体多面的当代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乡村共同体 现代性 耦合 中国形象
下载PDF
文学中的现实关怀和中国式文学创作——访谈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
12
作者 彭青龙 贾平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共6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聚焦“文学中的现实关怀和中国式文学创作”这一话题,围绕文学、文化、文明等问题展开。回顾自身创作经历,贾平凹强调自己的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聚焦“文学中的现实关怀和中国式文学创作”这一话题,围绕文学、文化、文明等问题展开。回顾自身创作经历,贾平凹强调自己的作品比起故事性,更多地关注中国社会大转型下农民、知识分子、女性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生活境遇,不仅书写社会矛盾催生下的城市欲望,也书写社会变革之下乡村和乡村人进城后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关注现代与传统的冲突。贾平凹认为,愈关注全球,愈重视本土,用全球化意识写好中国气派的作品,才可能被中国之外的人关注到。贾平凹指出,现代意识就是人类意识,作家应关注社会问题、人类的生存困境,在这过程中以最大的真情来展现社会现实和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茅盾文学奖 《暂坐》 寻根文学 全球化
下载PDF
论贾平凹文学观中的道家思想及其艺术追求
13
作者 费团结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1-70,共10页
贾平凹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他谈到的“静虚”“以丑为美”“以实写虚”“一切自然而为”等概念和观点,及对“整体”“浑然”“质朴”“阔大”或“大气”艺术境界的追求与论述,皆可看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其影响的痕迹。贾平凹道家... 贾平凹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他谈到的“静虚”“以丑为美”“以实写虚”“一切自然而为”等概念和观点,及对“整体”“浑然”“质朴”“阔大”或“大气”艺术境界的追求与论述,皆可看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其影响的痕迹。贾平凹道家文学观念的形成及其艺术实践,既是他曾经生活过的故乡商州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影响所致,也是其后天长期研习道家经典的一个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文学观念 道家思想 影响 地域文化
下载PDF
《中国文学》(1980—2000)贾平凹中短篇小说英译研究
14
作者 韩江洪 王一诺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5-61,共7页
贾平凹的中短篇小说主要通过英文期刊《中国文学》和“熊猫丛书”翻译传播到海外,然而学界对贾平凹的中短篇小说的英译研究却尚付阙如。文章以《中国文学》(英文版)(1980-2000)刊登的贾平凹中短篇小说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对比等方... 贾平凹的中短篇小说主要通过英文期刊《中国文学》和“熊猫丛书”翻译传播到海外,然而学界对贾平凹的中短篇小说的英译研究却尚付阙如。文章以《中国文学》(英文版)(1980-2000)刊登的贾平凹中短篇小说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对比等方法,探讨了《中国文学》选译贾平凹中短篇小说的原因:贾平凹知名度高,作品文学价值高;小说内容符合刊物办刊宗旨和理念;受主导翻译的国家机构和赞助人影响。文章发现贾平凹中短篇小说的英译主要具有三个特点:异归并用,准确传达原文思想内容;适当增补,充实人物形象和背景信息;酌情删减,树立正面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英译 贾平凹
下载PDF
论贾平凹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
15
作者 魏家文 李建红 《语文学刊》 2023年第4期72-77,共6页
贾平凹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与他对故乡的空间记忆密切相关。在贾平凹的笔下,具有隐喻意义的自然“风景”、兼具地理性和精神性的人文“风水”,以及作为作家生命印记的方言土语,共同建构起商州这一充满地域文化色彩的乡土空间... 贾平凹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与他对故乡的空间记忆密切相关。在贾平凹的笔下,具有隐喻意义的自然“风景”、兼具地理性和精神性的人文“风水”,以及作为作家生命印记的方言土语,共同建构起商州这一充满地域文化色彩的乡土空间。对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的担忧,传达了作家对现代化负面性的反思及文化寻根之意。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来看,“商州”实际上是贾平凹在真实地理空间基础上用文字创造出来的文学空间,既是贾平凹“精神望乡”的产物,又是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商州系列长篇小说 空间书写 精神望乡
下载PDF
方言叙事与乡土审美:从语言功能看贾平凹小说方言书写的价值
16
作者 周建姣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8-126,共9页
贾平凹的小说以乡土书写为特色,既写故乡物事,也喜用方言词语,而他在叙事中不限于使用已有的方言,还常常“自创”方言。对关中方言有独特感受的贾平凹式的语言是其小说“方言书写”的真正内涵。作家通过方言元素所负载的文化物事来揭示... 贾平凹的小说以乡土书写为特色,既写故乡物事,也喜用方言词语,而他在叙事中不限于使用已有的方言,还常常“自创”方言。对关中方言有独特感受的贾平凹式的语言是其小说“方言书写”的真正内涵。作家通过方言元素所负载的文化物事来揭示秦地的人情事理,构建富含秦地气氛的世界,书写充满艺术感的乡土。可以说,民间叙事、文本交互体系的建构、乡土世界摹写三个方面共同搭建了其乡土叙事体系。而方言书写除体现了作家的审美趣味外,还展现出作品语言的情感价值、认同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等多重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小说 方言叙事 乡土审美 语言功能
下载PDF
论贾平凹小说秦岭叙事的文化内涵
17
作者 田德芳 高晓蕊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2-27,65,共7页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被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陕西文学有源远流长的秦岭叙事传统,贾平凹是当代秦岭叙事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展现了秦岭的风土人情。贾平凹小说的秦岭叙事经历了由日常生活到革命历史的题材转变,秦岭在小说中也由...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被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陕西文学有源远流长的秦岭叙事传统,贾平凹是当代秦岭叙事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展现了秦岭的风土人情。贾平凹小说的秦岭叙事经历了由日常生活到革命历史的题材转变,秦岭在小说中也由背景成为主角。贾平凹的秦岭叙事小说构建起独特的秦岭世界和秦岭形象,展现了秦岭的生态文化、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等文化内涵,表现出质朴、原始、包容、革命的秦岭精神,构建了以自然生态为其核心形象,以民间质朴野性的生命力量为精神内核,兼有宗教、革命历史等文化要素的秦岭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岭叙事 文化内涵 秦岭形象
下载PDF
论贾平凹小说的“生活流”式叙事——以《秦腔》《古炉》《暂坐》为例
18
作者 刘潇萌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3-110,共8页
贾平凹并非先锋作家,但他却一直走在艺术形式探索与实验的路上。从《秦腔》起,贾平凹扭转其“辞章灿烂,情趣盎然”的文风,开始选择对叙事对象进行“原生态”的描摹与呈现。叙事方式的重新选择,意味着贾平凹审视世界的角度与思维方式逐... 贾平凹并非先锋作家,但他却一直走在艺术形式探索与实验的路上。从《秦腔》起,贾平凹扭转其“辞章灿烂,情趣盎然”的文风,开始选择对叙事对象进行“原生态”的描摹与呈现。叙事方式的重新选择,意味着贾平凹审视世界的角度与思维方式逐步发生变化或调整,作家的审美方式随之出现“拐点”。他执着地对文本细部进行密集而厚实的精雕细刻,以真正植根于土地,呈现生活内部丰盈而繁杂的结构与肌理。这些极具个性色彩的叙事细节与叙事语言等,蕴蓄出了贾平凹充满个性化和独创性的“生活流”叙事,凝聚成贾平凹小说“细部的力量”。自然地透视与还原出存在世界的本相、与日常生活肌理的契合与统一、对于暴力与苦难的“观照”与“救赎”等创作意旨,都在“生活流”叙事中得到充分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小说 “生活流”叙事 《秦腔》 《古炉》 细部的力量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视域下贾平凹小说知识分子世俗化问题探析
19
作者 王瑜 陆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0,共10页
探讨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归依是贾平凹小说创作展开现代想象与文化思考的重要构成。贾平凹通过呈现知识分子与市场化语境中的欲望、权力、精神传统间的复杂关系,在回应知识分子世俗化争议的同时,重新审视了知识分子的启蒙角色。世... 探讨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归依是贾平凹小说创作展开现代想象与文化思考的重要构成。贾平凹通过呈现知识分子与市场化语境中的欲望、权力、精神传统间的复杂关系,在回应知识分子世俗化争议的同时,重新审视了知识分子的启蒙角色。世俗化引发知识分子的价值困惑和精神危机,也为他们的主体重构提供了契机。在世俗化生活叙事中开启知识分子的个体自觉是对知识分子身份思考的呈现,也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考新人文精神、在时代与现实中建构自我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世俗化 小说 贾平凹
下载PDF
论贾平凹早期创作风格及其转型
20
作者 何静姝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5,共6页
贾平凹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走过近五十载创作历程。有当代中国文坛“常青树”之称的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及文艺界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与“新时期”文学同步,其创作史上第一次转折即出现在1977年前后。考... 贾平凹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走过近五十载创作历程。有当代中国文坛“常青树”之称的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及文艺界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与“新时期”文学同步,其创作史上第一次转折即出现在1977年前后。考察此阶段贾平凹的文学风格及美学转向,对探究其中后期美学风格的生成有关键作用,同时也对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思潮和文学场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早期风格 文艺论争 美学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