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日本大地震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俞红玉 陶开 +3 位作者 蔡晨 张浩 宁杰远 王彦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55-2669,共15页
日本本州及其邻近区域的应力状态以及弧后盆地的演化机制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对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地震序列(2011年3月11日至2012年3月15日)的哈佛双力偶解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五种类型的震源机制解:与主震类型一致的低... 日本本州及其邻近区域的应力状态以及弧后盆地的演化机制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对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地震序列(2011年3月11日至2012年3月15日)的哈佛双力偶解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五种类型的震源机制解:与主震类型一致的低倾角逆断层型地震;主张应力方向垂直于日本海沟走向的正断层型地震;主张应力方向平行于日本海沟走向的正断层型地震;主压应力方向平行于日本海沟走向的逆断层型地震;包括走滑型地震在内的其他类型地震.东日本大地震地震序列中发生在弧前增生楔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大地震发生之前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特征有显著区别,反映出该地区的应力状态与震前相比有较大改变.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前震释放了附近区域的累积弹性应力,主震破裂区附近太平洋板块和其上覆板块接近完全解耦,降低了日本海盆地、中国东北地区的近东西向挤压应力水平.不过,整个本州岛东部区域太平洋板块和其上覆板块并没有完全解耦,但应力水平并不高.我们认为,日本海及中国东北应力水平的降低会使该区域的近东西向挤压型地震的危险性降低,而使NNE-SSW走向的走滑型地震活动性增强.同时,火山活动性也会增强.尤其是本州岛地区,存在近期火山爆发的可能性.东日本大地震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特征还提示我们,日本海的应力状态及日本海的演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太平洋板块和上覆板块的耦合状态.持续的弱耦合将不仅使得弧后大范围的地区保持岩浆上涌所必须的拉伸应力环境,而且还会因弧前隆起区发育大量正断层型地震而向深部提供促使岩浆生成所必须的水,因而造成日本海的再次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日本大地震 震源机制解 日本海 俯冲带 弧后盆地演化
下载PDF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深震带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献智 吕梅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5年第2期41-46,共6页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深震带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其地震迁移规律与中国大陆展布方向相同的地震带的迁移规律一致,因此,所得结果不仅对预测中国大陆地震大形势有意义,而且也找到了两者力学上的联系。
关键词 日本海 鄂霍次克海 深震 地震迁移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1994年7─9月的全球地震动态
3
作者 吴佳翼 《国际地震动态》 1995年第2期22-25,共4页
1994年第三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仍维持中等水平,西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群岛发生7.4级地震。美国加州北部海域发生7.0级地震。日本海西北部发生大深震,可以同日本海沟地震配合,对华北地震趋势作出估计。继台湾东部沿海两次7... 1994年第三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仍维持中等水平,西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群岛发生7.4级地震。美国加州北部海域发生7.0级地震。日本海西北部发生大深震,可以同日本海沟地震配合,对华北地震趋势作出估计。继台湾东部沿海两次7级地震之后,中国台湾海峡发生一次强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地震活动性 地震带 日本海 深源地震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excited by the M_w 9.0 Tohoku earthquake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被引量:4
4
作者 YAN ZhenZhen ZHANG Huai +1 位作者 FAN XiangTao DU XiaoP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1626-1636,共11页
Giant earthquakes generate rich signals tha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Earth’s interior associated with the eigenfrequencies of the Earth.We employ the spectral e... Giant earthquakes generate rich signals tha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Earth’s interior associated with the eigenfrequencies of the Earth.We employ the spectral element method,incorporated with large-scale parallel computing technology,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excited by the2011 Mw9.0 Tohoku earthquake.The transversely isotropic PREM model is employed as a prototype of our numerical global Earth model.Topographic data and the effect of the ocean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Wave propagation processes are simulated by solving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 wave governing equations with the seismic moment tensor obtained from the Global Centroid Moment Tensor Catalog.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of our computing results displays the nature of the global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ur calculations with observations obtained from the 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eismology demonstrates the reli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our numerical results.We compare synthetic seismograms with incorporated and unincorporated ocean models.Fir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eans have obvious effect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The peak displacement and peak velocity of P waves become relatively small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ocean.However,the effect of the ocean on S-waves is complex.The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of S waves decrease rapidly over time using an unincorporated ocean model.Therefore,the effects of the ocean should be incorporated when undertaking quantitative earthquake hazard assessments on coastal areas.In addition,we undertak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s oscillation excited by the 2004 Sumatra-Andaman,2008 Wenchuan,and 2011Tohoku earthquakes that incorporate the effect of the Earth’s gravitational potential.A comparison of the amplitude spectra of the numerical records indicates that energy released by the three big earthquakes is different.Our comparative analysis realizes that the computing results can accurately reproduce some eigenfrequencies of the Earth,such as toroidal modes 0T2 to 0T13and spheroidal modes 0S7 to 0S31.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numerical simulations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arth’s oscillations.We propose that numerical simulations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major tools to further reveal how the Earth’s lateral heterogeneities affect the Earth’s oscil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9.0 Tohoku earthquake sea of japan numerical simulation global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Earth's oscillations
原文传递
日本海西部-中国东北深震区俯冲运动对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的动力作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凤鸣 张亚江 +2 位作者 许晓艳 张天雷 张震 《东北地震研究》 2007年第1期33-39,共7页
日本海西部-中国东北深震区是西太平洋俯冲带的一部分,其俯冲作用控制了俯冲带上的强震活动,并使其与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在时空演化过程上表现出相关的特征,同时,对郯庐带和松辽盆地周边地震活动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关键词 日本海西部 东北深震区 动力作用 浅源地震
下载PDF
江苏及其南黄海6级地震与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6
作者 张愈 《地震学刊》 CSCD 2001年第4期33-38,共6页
吴佳翼等研究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提出日本地震活动的 3个区 :日本海沟地震活动区(A区 )、日本海西部的深源地震区 (B区 )和日本浅源地震区 (C区 )如果相继发生地震活动 ,则中国华北地区 (D区 )将发生 6级以上响应地震。作者用... 吴佳翼等研究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提出日本地震活动的 3个区 :日本海沟地震活动区(A区 )、日本海西部的深源地震区 (B区 )和日本浅源地震区 (C区 )如果相继发生地震活动 ,则中国华北地区 (D区 )将发生 6级以上响应地震。作者用 1 979年以来江苏及其黄海的 3个 6级震例 ,说明D区应扩大到江苏及其附近地区 ,并对历史地震进行检验。如果把D区改为大华北东部范围 ,在地球自转减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华北东部 35°N~ 39°N地区 ;在地球自转加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 φN≤ 35°或 φN>39°的地区。江苏及南黄海 6级响应地震发生的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地震活动 南黄海6级地震 地震相关性 江苏
下载PDF
论日本海区深震等深线凸进方向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7
作者 高山泰 《吉林地质》 1990年第3期61-67,共7页
深震等深线加深的梯度方向,反映了板块插入方向和板块俯冲力作用的主体方向;等深线凸进方向的动态变化,反映了贝尼奥夫带的偏转;日本海深源地震和我国东部地区浅震的个体(强震)和群体迁移,反映了深、浅部应力场强区的转移。这种转移的... 深震等深线加深的梯度方向,反映了板块插入方向和板块俯冲力作用的主体方向;等深线凸进方向的动态变化,反映了贝尼奥夫带的偏转;日本海深源地震和我国东部地区浅震的个体(强震)和群体迁移,反映了深、浅部应力场强区的转移。这种转移的深层原因,可能与上地幔物质流流动方向变化有关。强区范围的圈定和转移规律,对地震的地点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 深震 凸进 地震 预报
下载PDF
三维复杂速度结构中深发地震的双差分定位 被引量:3
8
作者 江国明 赵大鹏 张贵宾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1011,共11页
双差分地震定位法采用了一维射线追踪法和直角坐标系,不适合于复杂速度模型中的地震定位.本研究采用三维射线追踪技术和球坐标系改进了双差分定位法,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检验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日本海地区下方的深发地震为... 双差分地震定位法采用了一维射线追踪法和直角坐标系,不适合于复杂速度模型中的地震定位.本研究采用三维射线追踪技术和球坐标系改进了双差分定位法,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检验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日本海地区下方的深发地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4种复杂速度模型中双差分定位结果,分析速度结构对双差分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双差分定位法受速度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小,而且当震源区的速度模型越接近真实速度结构时,定位结果的精度越高,这为利用深发地震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双差分定位 三维速度模型 日本海 .
原文传递
环渤海及营口-潍坊断裂带位移场演化特征
9
作者 张风霜 郭良迁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9-55,70,共8页
针对渤海周边地区及营口-潍坊断裂带,收集并统一处理该地区1999年以来的GPS数据,依据最新的观测成果跟踪该区域地壳运动的动态变化;采用块体运动方程计算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活动速率,并分析该断裂带的活动性质。结果表明,1999-2010年营口... 针对渤海周边地区及营口-潍坊断裂带,收集并统一处理该地区1999年以来的GPS数据,依据最新的观测成果跟踪该区域地壳运动的动态变化;采用块体运动方程计算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活动速率,并分析该断裂带的活动性质。结果表明,1999-2010年营口-潍坊断裂带为右旋,2011-2013年为左旋,日本3·11地震使北北东向营口-潍坊断裂带改变了走滑活动性质,反映了3·11地震使华北东部区域应力场有明显地变化,也表明华北地区的构造活动受印度-欧亚碰撞带和太平洋-欧亚板块俯冲带的活动程度制约。日本3·11大地震使本区拉张显著,应变能有一定卸载性变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营潍断裂带地震活动性与规律及区域动力学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地区位移场 营潍断裂带现代活动 断裂带走滑演变 日本3·11地震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