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对回鹘佛教的影响
1
作者 橘堂晃一 杨富学(译) 单超成(译) 《西夏研究》 2024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辽朝尊崇佛教,尤以密宗、华严宗为盛。辽与回鹘关系密切,辽朝境内有不少回鹘人存在,对契丹社会存在一定影响;从吐鲁番出土的汉文、回鹘文残卷看,《契丹藏》在高昌回中有所传播,回鹘人中存在诵读汉文佛典的传统,汉文佛典的流行,对回鹘语... 辽朝尊崇佛教,尤以密宗、华严宗为盛。辽与回鹘关系密切,辽朝境内有不少回鹘人存在,对契丹社会存在一定影响;从吐鲁番出土的汉文、回鹘文残卷看,《契丹藏》在高昌回中有所传播,回鹘人中存在诵读汉文佛典的传统,汉文佛典的流行,对回鹘语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辽僧所撰述的最新佛教经典和教义,如辽朝诠明和尚的佛经注疏、辽朝高僧希麟编纂的《续一切经音义》和《龙手鉴》等也流传到了敦煌和吐鲁番,对回鹘佛教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藏 回鹘 辽朝 吐鲁番写本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基于“涉华报告”的英国情报机构对华“威胁”认知研究
2
作者 廖茂忠 董淑萍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英国情报机构不断对外散布中国“威胁”认知,对此问题的探析,有助于更好应对国际挑战。[研究方法]以英国发布涉华报告为起点,在总结、归纳其情报体系三级架构基础上,借用社会学框构视角,剖析英国情报机构塑造对华“威... [研究目的]近年来,英国情报机构不断对外散布中国“威胁”认知,对此问题的探析,有助于更好应对国际挑战。[研究方法]以英国发布涉华报告为起点,在总结、归纳其情报体系三级架构基础上,借用社会学框构视角,剖析英国情报机构塑造对华“威胁”认知中使用的“聚焦”“桥接”“转换”等手法。[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英国情报机构对华“威胁”认知的塑造,是其利用情报泛安全化迎合美国、借助情报意识形态化制造对立、主动设计情报以服务政治需要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此,在重视对英美等西方情报界动向的基础上,既要加强情报的研判、预警能力建设,更要加强情报斗争能力和话语权建设,以铸牢国家安全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涉华报告 情报体系 情报机构 威胁认知 情报政治化 中英关系
下载PDF
Relations between Egypt and Canaan in the Middle Kingdom: A Re-Examination
3
作者 Guo Dantong 《World History Studies》 2017年第1期1-14,共14页
Egyptian-Canaanite relations were focused on trade during the Middle Kingdom. Relations in the early 12th Dynasty went along two different routes. The southern Levant was accessible by land, but there were also mar... Egyptian-Canaanite relations were focused on trade during the Middle Kingdom. Relations in the early 12th Dynasty went along two different routes. The southern Levant was accessible by land, but there were also maritime contacts between Egypt and the southern Levant. As for the northern Levant, the maritime route was preferred By the late 12th Dynasty and 13th Dynasty,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of trade between Egypt and the northern Levant consists of Canaanite pottery from Tell eL Dab "a, while evidence of trade with the southern Levant includes seals and pottery from Ashkel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shkelon served as an important harbor in the southern Levant, and Egyptian contacts with Byblos were renewed, which were recorded in the inscriptions of Khnumhotep at Dahsh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pt Canaan Middle kingdom MB I relations
原文传递
大汕《海外纪事》与“大越国”请封 被引量:9
4
作者 叶少飞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53-67,共15页
1695年,广东高僧大汕受"大越国王"阮福週之邀前往越南南部阮氏辖区弘法,并撰成《海外纪事》一书。大汕在书中将阮氏治下描述为独立的"大越国",认为前之"安南国"即今之"大越国",并积极谋划请封... 1695年,广东高僧大汕受"大越国王"阮福週之邀前往越南南部阮氏辖区弘法,并撰成《海外纪事》一书。大汕在书中将阮氏治下描述为独立的"大越国",认为前之"安南国"即今之"大越国",并积极谋划请封清朝。1702年阮氏遣使求封被拒,同年广东官员逮治大汕。大汕关于"大越国"的记载得到了时人毛端士和康熙末年来华的朝鲜使臣李器之的认可,而他将清朝已封的安南国的一部分塑造为独立的"大越国",并招徕进贡,对清朝的朝贡体系以及现行的安南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终造成了他晚年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汕 《海外纪事》 大越国 朝贡体系 中越关系
下载PDF
甘州回鹘天公主再考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富学 路虹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1-101,共11页
曹议金执掌归义军政权之初,汲取张承奉金山国失败之教训,开始积极争取中原王朝的支持与承认。然敦煌欲与中原王朝取得联系,必须首先改善与扼控河西走廊咽喉的甘州回鹘之紧张关系,和亲便成为最有效的方式,曹议金与甘州回鹘天公主的政治... 曹议金执掌归义军政权之初,汲取张承奉金山国失败之教训,开始积极争取中原王朝的支持与承认。然敦煌欲与中原王朝取得联系,必须首先改善与扼控河西走廊咽喉的甘州回鹘之紧张关系,和亲便成为最有效的方式,曹议金与甘州回鹘天公主的政治联姻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至于具体和亲时间,学界众说纷纭。通过背景分析并考辨相关史料,可知和亲时间当在914—916年之间。回鹘天公主历经曹议金、曹元德、曹元深与曹元忠四代节度使,敦煌文献中不同时期对其称号不尽相同。通过敦煌文献中对天公主的赞颂与称号,结合石窟画像和题记,无不显示出其在归义军政权中的尊崇地位,甚至超越曹议金原配而位居第一夫人,这都是政治联姻的作用体现。天公主在归义军中政治影响力的消长始终与两地关系休戚相关,甚至一度以仅次于曹议金的"助治"身份而左右大局。在敦煌生活的近四十年时间里,天公主成为沟通两地的重要桥梁,对于归义军政权的稳定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公主 曹议金 甘州回鹘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凉州会谈与蒙藏关系的奠基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世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公元1247年,藏传佛教萨迦派大师萨迦班智达与蒙古汗国驻守西凉的汗王阔端汗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双方商定了吐蕃全境归属蒙古统治的具体条件,发表了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从此,蒙古汗国在吐蕃派官设治,奠定了... 公元1247年,藏传佛教萨迦派大师萨迦班智达与蒙古汗国驻守西凉的汗王阔端汗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双方商定了吐蕃全境归属蒙古统治的具体条件,发表了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从此,蒙古汗国在吐蕃派官设治,奠定了西藏归于蒙元帝国统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藏关系 萨迦班智达 阔端 祖国统一
下载PDF
亚太战略格局转变:东盟——英国对话伙伴关系建立动因、合作内容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光厚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3期65-76,共12页
东盟—英国对话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亚太战略格局转变的产物。建立对话伙伴关系有助于东盟与英国提升各自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深化彼此间的经济合作,实现各自的安全利益目标。在对话伙伴关系框架下,东盟与英国力求在多领域开展全方位合... 东盟—英国对话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亚太战略格局转变的产物。建立对话伙伴关系有助于东盟与英国提升各自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深化彼此间的经济合作,实现各自的安全利益目标。在对话伙伴关系框架下,东盟与英国力求在多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双方合作呈现成果互惠性、内容战略性、主体多元性、历史延续性四个特征。未来东盟—英国对话伙伴关系的发展将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短期来看,东盟与英国在既有框架下的合作将会继续;长期来看,随着地区战略环境的变化,东盟与英国间的结构性矛盾将会逐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东盟 对话伙伴关系
下载PDF
唐贞元年间点苍山盟誓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心愚 《民族学刊》 2011年第2期1-5,83,共5页
贞元十年,南诏与唐盟誓于洱海边的点苍山,双方关系的恢复由此得到正式确定。点苍山盟誓不仅是南诏与唐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南诏与吐蕃关系史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盟誓之后,南诏、唐、吐蕃三方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 贞元十年,南诏与唐盟誓于洱海边的点苍山,双方关系的恢复由此得到正式确定。点苍山盟誓不仅是南诏与唐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南诏与吐蕃关系史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盟誓之后,南诏、唐、吐蕃三方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分析史籍中的相关材料,对盟誓提出者、南诏最高首领异牟寻是否参加了此次盟誓、崔佐参加盟誓的身份、地点选择在点苍山的原因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可见,南诏与唐对此次盟誓均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山盟誓 南诏 唐王朝 吐蕃 民族关系
下载PDF
从贞元会盟看西南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8,共4页
西南地区自古是多民族聚居区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西南各民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 ,汉民族对其影响较大 ,因而中原汉族与西南各民族的关系发展成为西南民族关系发展的一条主线。唐朝时期 ,中原汉族与西南民族关系的发展... 西南地区自古是多民族聚居区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西南各民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 ,汉民族对其影响较大 ,因而中原汉族与西南各民族的关系发展成为西南民族关系发展的一条主线。唐朝时期 ,中原汉族与西南民族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贞元会盟又是其中的重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南诏 贞元会盟 西南民族关系
下载PDF
“印太转向”下英国的南海政策:解析与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传剑 黄诗敬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79-105,156-157,共29页
作为“后脱欧时代”“全球英国”构想的一项关键战略举措,近年来英国强势启动了“向印太倾斜”的进程,并对其南海政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主要表现为突出南海威胁感知、强化选边站位的政策导向,增强地区军事存在、提升武力介入的政策... 作为“后脱欧时代”“全球英国”构想的一项关键战略举措,近年来英国强势启动了“向印太倾斜”的进程,并对其南海政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主要表现为突出南海威胁感知、强化选边站位的政策导向,增强地区军事存在、提升武力介入的政策效度,入局印太安全架构、积极拉拢南海问题当事国等。这些政策动向既是“全球英国”构想下战略重心调整的客观需求,也是维系和发展英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必然结果,更是巩固和拓展南海地缘战略利益的现实需要。英国的南海政策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损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但却无助于塑造南海地区的规则与秩序,未来对于南海局势的影响总体有限,对此中国需要准确认知并妥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英国 英国 印太转向 南海问题 英美特殊关系 中英关系 周边安全
下载PDF
南越国的内外关系及其政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铁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7,共7页
南越国是秦末汉初存在于岭南地区的重要地方政权。前人对南越国做过不少研究,但全面阐述南越国内外关系的论著似未见。文章分为南越国与西汉王朝的关系、南越国与内外地方势力的关系、南越国内部汉族与越族的关系等三个部分,就南越国处... 南越国是秦末汉初存在于岭南地区的重要地方政权。前人对南越国做过不少研究,但全面阐述南越国内外关系的论著似未见。文章分为南越国与西汉王朝的关系、南越国与内外地方势力的关系、南越国内部汉族与越族的关系等三个部分,就南越国处理内外关系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并对一些传统观点提出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国 西汉 地方势力 关系
下载PDF
战国秦汉农业雇佣关系的特征及原因探究
12
作者 谭光万 樊志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7-161,共5页
战国秦汉时期,农业雇佣关系已经获得初步发展。这一时期的农业雇佣关系,并非都具有较强的封建人身依附性,而呈现出诸多经济性特征:农业雇佣关系的建立源自双方的供需要求,主雇双方的实际地位因雇主的身份和雇期长短而有所差别,货币成为... 战国秦汉时期,农业雇佣关系已经获得初步发展。这一时期的农业雇佣关系,并非都具有较强的封建人身依附性,而呈现出诸多经济性特征:农业雇佣关系的建立源自双方的供需要求,主雇双方的实际地位因雇主的身份和雇期长短而有所差别,货币成为农业雇佣工资的主要支付形式。结合战国秦汉农业的发展,从农业雇佣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可以将战国秦汉农业雇佣关系发展的原因归纳为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以及农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农业 农业雇佣关系 农业商品经济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与儒家的治国理想
13
作者 刘相雨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116,共5页
《三国演义》在刘备集团中寄托了人们的治国理想,这一理想与儒家学者所设计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即君臣之间"同休戚,共祸福... 《三国演义》在刘备集团中寄托了人们的治国理想,这一理想与儒家学者所设计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即君臣之间"同休戚,共祸福",君民之间"秋毫无犯"。在"忠"与"义"的关系上,《三国演义》的评价标准是双重的、不确定的,带有乱世的某些特点。在三国争雄的过程中,刘备集团一直势力最弱,其重要原因在于刘备集团以"仁"为本的政治理想与残酷的政治现实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君臣关系 君民关系 仁义 儒学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与戏剧曲艺渊源关系研究述要
14
作者 韩伟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3-57,共5页
戏剧曲艺与《三国演义》的关系十分密切。从成书的角度而言,元杂剧三国戏对《三国演义》的影响尤为重要而直接。20世纪20年代以来,研究者除了在钩稽和统计三国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外,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倾向、艺术表现、... 戏剧曲艺与《三国演义》的关系十分密切。从成书的角度而言,元杂剧三国戏对《三国演义》的影响尤为重要而直接。20世纪20年代以来,研究者除了在钩稽和统计三国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外,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倾向、艺术表现、文化精神等方面对元杂剧三国戏对罗贯中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本事研究 元杂剧 三国戏 研究史
下载PDF
略论西辽与金朝及西域民族的关系
15
作者 刘建丽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81,共4页
12世纪初至13世纪初,在中亚楚河流域建立的西辽政权,与金朝及西域民族均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形势的变化及西辽政权的发展与军事实力的增强,西辽与金朝的关系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并且西辽与东、西喀喇汗王朝相互依存,与花剌子模、乃蛮也... 12世纪初至13世纪初,在中亚楚河流域建立的西辽政权,与金朝及西域民族均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形势的变化及西辽政权的发展与军事实力的增强,西辽与金朝的关系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并且西辽与东、西喀喇汗王朝相互依存,与花剌子模、乃蛮也关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 金朝 西域 民族关系
下载PDF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英国实践及其借鉴
16
作者 彭立峰 《法学教育研究》 2022年第2期335-353,共19页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复杂的进程中,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法律风险。打造一支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是成功应对该风险的人才保障。考察英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其特点包括国际律师定位的培养目标、律师协会有效监管的培养过程、法...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复杂的进程中,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法律风险。打造一支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是成功应对该风险的人才保障。考察英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其特点包括国际律师定位的培养目标、律师协会有效监管的培养过程、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并重的培养内容。我国可立足国情借鉴英国实践,遵循试点改革和严格监管的路径,从法学本科教育、法学研究生教育和律师实习三个方面综合改革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人才 英国 法学高等教育
下载PDF
论清王朝与布鲁克巴之间的宗藩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华平 凌燕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5,共4页
南亚小国布鲁克巴(今不丹国),曾经一度内附与大清王朝,成为清代的属国。但学界对此,尚无专论。本文利用新出版材料对清王朝与布鲁克巴这种政治关系作初步探讨,疏漏缺失,尚祈方家指正。
关键词 清王朝 布鲁克巴 宗藩关系
下载PDF
探析《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赋体的运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季 《德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伏俊琏说:"宋元以来,俗赋并未完全消失,它是作为寄生的文体,附着在戏剧、小说等其他通俗文艺上。"《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赋配合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推进,按照自身的特征,以雅赋和俗赋两种形式参与叙事,为其生存延续争得了一席... 伏俊琏说:"宋元以来,俗赋并未完全消失,它是作为寄生的文体,附着在戏剧、小说等其他通俗文艺上。"《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赋配合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推进,按照自身的特征,以雅赋和俗赋两种形式参与叙事,为其生存延续争得了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关系
下载PDF
中泰现代外交关系的建立:以20世纪30年代后两国正式建交努力为中心的考察(1932-1946) 被引量:1
19
作者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97-104,共8页
19世纪中叶中泰之间的朝贡体系瓦解,自此以后的近100年间,两国官方关系一直处于断绝的状态。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政局初定,便开始寻求与泰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两国才签署正式的外交文件,恢复了中... 19世纪中叶中泰之间的朝贡体系瓦解,自此以后的近100年间,两国官方关系一直处于断绝的状态。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政局初定,便开始寻求与泰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两国才签署正式的外交文件,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关系。本文以这一时期中泰两国围绕设领和建交等问题的交涉和努力为中心进行考察,揭示此过程背后变动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因素对于两国关系的走向,不同时期双方政府的不同考量,以及华人问题如何与外交问题相缠绕,如何制约和影响两国的建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泰建交 《中暹友好条约》 泰国华人 朝贡贸易
下载PDF
三国创基立业的地理阐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丽 蒋昭侠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8年第2期91-96,共6页
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空间,军事活动的“舞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脱离的物质基础。自古以来,人类在地理环境这个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史剧。战争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地理环境对于政治、军事力量的抗衡以... 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空间,军事活动的“舞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脱离的物质基础。自古以来,人类在地理环境这个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史剧。战争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地理环境对于政治、军事力量的抗衡以及作战规模与方式等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制约作用。纵观历史,历代区域政治、军事力量间的抗衡多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与自然基础。而魏、蜀、吴三国鼎立也概莫能外。剖析魏蜀吴创基立国的地理背景,自然基础以及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蜀吴 地理背景 地缘政治 三国创基立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