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规格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对饲料中花生四烯酸的需求量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成强 梁萌青 +2 位作者 徐后国 郑珂珂 柳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5,共10页
选用初始体重(207.16±0.72)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规格鲈鱼对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的最适需求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ARA?纯化油,制成ARA含量分别为0.05%、0.22%、0.37%、0.60%、1.38%及2... 选用初始体重(207.16±0.72)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规格鲈鱼对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的最适需求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ARA?纯化油,制成ARA含量分别为0.05%、0.22%、0.37%、0.60%、1.38%及2.32%(占饲料干重)的6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4 d的生长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测定鲈鱼生长、体成分、抗氧化及肝脏健康等指标综合评价鲈鱼对饲料中花生四烯酸的需求量。结果显示,鲈鱼成活率在不同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鲈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ARA含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相对平稳的趋势(P<0.05),且在ARA含量为0.37%饲料组出现最大值,饲料效率(FE)呈现出与特定生长率相同的趋势;饲料中不同ARA含量对鲈鱼的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肥满度(CF)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ARA含量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则呈现出相反趋势;随着饲料ARA含量的升高,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肝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在0.37%ARA水平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与饲料效率作为评定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207.16±0.72)g规格的鲈鱼对饲料中ARA的最适需求量均为饲料干重的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花生四烯酸 生长性能 需求量
下载PDF
饲料维生素C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立斌 张伟 +3 位作者 王安利 马细兰 张海发 刘付永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1-677,共7页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8.9mg/kg,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3.0mg/kg左右;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在0—98.9mg/kg时,花鲈幼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花鲈幼鱼获得最大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C最低添加量为97.2mg/kg和105.0mg/kg;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维生素C添加量达到396.4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为400mg/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维生素C 生长 免疫 组织积累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水解蛋白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鱼体及组织脂肪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曹林 张婷婷 +2 位作者 徐后国 郑珂珂 梁萌青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95,共10页
本研究通过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来探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水解蛋白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初始平均体重为31.99 g)鱼体及组织脂肪含量的影响。实验设4个等氮等能的饲料处理组,对照组含有30%的鱼粉,通过在对照组... 本研究通过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来探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水解蛋白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初始平均体重为31.99 g)鱼体及组织脂肪含量的影响。实验设4个等氮等能的饲料处理组,对照组含有30%的鱼粉,通过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水解猪血蛋白、水解豆粕蛋白和水解酵母蛋白替代10%的鱼粉来获得不同类型的实验组饲料,即水解猪血蛋白组、水解豆粕蛋白组和水解酵母蛋白组。养殖实验在近海浮式网箱中进行,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的养殖网箱,每个网箱30尾鱼。实验结果显示,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水解猪血蛋白、水解豆粕蛋白及水解酵母蛋白并没有对鲈鱼幼鱼的鱼体、肝脏、肌肉和内脏的脂肪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水解酵母蛋白的处理组显著降低了鲈鱼幼鱼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水解酵母蛋白替代鱼粉显著提高了鲈鱼幼鱼肌肉中C20∶1n-9的含量,而水解豆粕蛋白和水解酵母蛋白显著降低了肌肉中C22∶5n-3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水解酵母蛋白显著降低了血清中C20∶5n-3的含量(P<0.05)。在腹部脂肪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猪血、豆粕及酵母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极显著提高了饱和脂肪酸、十八碳及十六碳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的含量,而极显著降低了C20∶1n-9、C20∶4n-6、C22∶5n-3和C22∶6n-3的含量(P<0.01)。本研究表明,高植物蛋白饲料中猪血、豆粕及酵母蛋白水解物替代10%的饲料鱼粉并未有效调节鲈鱼幼鱼鱼体、肝脏、肌肉及内脏的脂肪累积,但水解酵母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代谢。水解蛋白对鲈鱼幼鱼脂肪酸组成的调节因水解蛋白的类型及鱼体组织类型而异。本研究是国内外首次系统研究不同类型水解蛋白对养殖鱼类脂肪累积的调节作用,对该领域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高植物蛋白饲料 水解蛋白 脂肪累积
下载PDF
鲈幼鱼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 被引量:9
4
作者 何志刚 艾庆辉 +4 位作者 麦康森 徐玮 谭北平 张文兵 刘付志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31,共8页
以初始体质量(8.00±0.20)g的鲈为实验对象,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苏氨酸使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分别达到0.75%、1.03%... 以初始体质量(8.00±0.20)g的鲈为实验对象,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苏氨酸使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分别达到0.75%、1.03%、1.36%、1.67%、2.04%和2.31%,配制成6水平等氮等能饲料(41.83%粗蛋白质,19.68 kJ/g总能)。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放养30尾鲈。实验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6:0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32℃,盐度为22~28,溶解氧含量在7 mg/L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94.4%~98.9%)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增加,鲈的增重率显著升高(150.3%~256.9%)(P<0.05),且在1.67%苏氨酸饲料组达到最大值(256.9%),然而,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增重率有下降的趋势。鲈的氮累积率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13.18%~26.36%)(P<0.05),且在1.67%苏氨酸饲料组达到最大值(26.36%),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进一步增加,氮累积率有下降的趋势。饲料苏氨酸含量对鲈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以增重率和氮累积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1.77%和1.88%,占饲料蛋白质的4.21%和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氨酸 需求量 摄食生长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璐 李静 +4 位作者 麦康森 艾庆辉 张春晓 李会涛 袁禹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2-141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26±0.03)g的鲈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饲喂维生素D含量实测值分别为34.2、219.4、393.8、775.9...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26±0.03)g的鲈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饲喂维生素D含量实测值分别为34.2、219.4、393.8、775.9、1 534.1和3 091.2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在34.2-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但是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高于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变化不显著并且出现平台期(P〉0.05)。同样,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表现出与增重率相似的变化趋势。2)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鱼体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脊椎骨、鳃盖骨和鳞片粗灰分含量以及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但对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羟脯氨酸、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鲈鱼肝体指数及肝脏脂肪和维生素D含量(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肝脏维生素D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并在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1 534.1 IU/kg时变化趋于平稳。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431.0 IU/kg饲料。以肝脏维生素D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脏维生素D沉积量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2 444.4 IU/kg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维生素D 生长 需求 钙磷代谢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花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吴春玉 曹俊明 +5 位作者 黄燕华 王国霞 赵红霞 刘小玲 付晶晶 李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33-3040,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花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用体重为(8.35±0.17)g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β...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花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用体重为(8.35±0.17)g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β-葡聚糖添加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600、800和1 000 mg/kgβ-葡聚糖的试验饲料,饲养6周后,应用氯化铵进行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β-葡聚糖添加组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各组之间存活率、肥满度、肝体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花鲈鱼体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花鲈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氨氮应激96 h,400和600 mg/kgβ-葡聚糖添加组的累计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可提高花鲈的生长性能以及抗氨氮应激能力;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运用抛物线与折线模型相结合分析得出花鲈饲料中β-葡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415.1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Β-葡聚糖 生长性能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氨氮应激
下载PDF
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和西伯利亚鲟生长和肉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志勇 薛敏 +3 位作者 王嘉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0-1275,共16页
通过16周的生长试验,比较研究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生长和肉质的影响。2种试验鱼的对照组饲料均以低温蒸汽干燥鱼粉(白鱼粉)作为唯一蛋白质源,花鲈对照组饲料含56... 通过16周的生长试验,比较研究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生长和肉质的影响。2种试验鱼的对照组饲料均以低温蒸汽干燥鱼粉(白鱼粉)作为唯一蛋白质源,花鲈对照组饲料含56.9%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40%,命名为LJ-FM;西伯利亚鲟对照组饲料含51.0%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36%,命名为AB-FM。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谷元粉为1.00∶1.67,粗蛋白质含量为64.84%)在等氮等能的基础上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25%、50%、75%、100%的鱼粉,并相应命名为LJ-PPB25、LJ-PPB50、LJ-PPB75、LJ-PPB100和AB-PPB25、AB-PPB50、AB-PPB75、AB-PPB100。花鲈的初始体重为(7.34±0.01)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西伯利亚鲟的初始体重为(49.48±1.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2尾。结果表明: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的摄食率显著下降(P<0.05);末均重以LJ-PPB25组最高,显著高于LJ-PPB75和LJ-PPB100组(P<0.05);LJ-PPB100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全鱼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含量和总能无显著变化(P>0.05)。各组西伯利亚鲟的摄食率、末均重、饲料系数及体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替代水平下,西伯利亚鲟肌肉中各个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远高于花鲈。一定水平(≤75%)的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能显著提高花鲈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以及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5)。对于花鲈,摄食含混合植物蛋白质饲料后肌肉中游离组氨酸(生物胺的前体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游离组氨酸含量却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AB-PPB100组最低,显著低于除AB-PPB7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花鲈肌肉游离氨基酸中牛磺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以对照组最低,显著低于除LJ-PPB10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但对西伯利亚鲟没有显著影响(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质构特性差异较大,但熟鱼片差异较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对2种试验鱼鲜鱼片和熟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剪切力差异较大,西伯利亚鲟要远高于花鲈,但二者均未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中胶原蛋白含量差异较小,且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替代水平为25%时达到最高值。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鲜鱼片的滴水损失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降低了西伯利亚鲟鲜鱼片的滴水损失,且在替代水平为50%和100%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LJ-PPB25组花鲈的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LJ-PPB100组(P<0.05),但AB-PPB25组与AB-PPB100组间西伯利亚鲟的肌纤维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生长及肉质结果,花鲈饲料中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的水平不宜高于50%。混合植物蛋白质完全替代鱼粉不影响西伯利亚鲟的生长,但考虑肉质指标建议最高替代水平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西伯利亚鲟 混合植物蛋白质 鱼粉 生长 肉质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对大黄鱼和鲈氮磷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春晓 麦康森 +4 位作者 艾庆辉 段清源 申徒基康 张璐 李会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本研究以大黄鱼和鲈为实验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性多糖酶(WX和VP)对其氨氮和可溶性磷(PO43--P)排泄的影响。以含植物蛋白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向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酶的活性为2500IU/g)、800mg WX(主要包... 本研究以大黄鱼和鲈为实验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性多糖酶(WX和VP)对其氨氮和可溶性磷(PO43--P)排泄的影响。以含植物蛋白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向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酶的活性为2500IU/g)、800mg WX(主要包括葡聚糖酶、戊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各种酶的活性皆为50IU/g)、400mg VP(主要为木聚糖酶,酶的活性为1000IU/g)以及800mg WX+400mg VP配制出5种实验饲料。实验鱼在海水网箱中经过8周的摄食驯养后,转入室内水族箱中进行氮磷排泄测定实验。在水族箱中经2天的适应后,测定饥饿状态下氨氮及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然后饱食投喂,并连续测定摄食后48h内鱼体氨氮和可溶性磷的排泄率。实验期间水温为26.5—32.5℃,盐度为32.5‰—36‰,溶氧在7 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实验鱼的氨氮和可溶性磷排泄不受实验饲料影响(p>0.05)。而在饱食条件下,实验饲料中添加非淀粉性多糖酶(WX、VP及WX+VP)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p<0.05),而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料处理对实验鱼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可溶性磷排泄率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植酸酶 非淀粉性多糖酶 氮排泄 磷排泄
下载PDF
饲料亚麻酸含量对大规格鲈鱼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成强 徐后国 +2 位作者 梁萌青 郑珂珂 柳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23-3133,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亚麻酸(ALA)含量对大规格鲈鱼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大规格鲈鱼饲料中ALA的适宜含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苏子油,制成ALA含量分别为饲料干重0.06%、0.99%、2.03%、3.18%、4.12%和5.08%...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亚麻酸(ALA)含量对大规格鲈鱼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大规格鲈鱼饲料中ALA的适宜含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苏子油,制成ALA含量分别为饲料干重0.06%、0.99%、2.03%、3.18%、4.12%和5.08%的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将上述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07.77±0.64)g的鲈鱼,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随饲料ALA含量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SGR和FE均在2.03%ALA组有最大值,同时2.03%与3.18%ALA组的SGR和FE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指数(HSI)与脏体指数(VSI)均在5.08%ALA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06%ALA组(P〈0.05);存活率(SR)和肥满度(CF)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饲料中ALA含量的升高,鱼体粗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现增加趋势,4.12%和5.08%ALA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0.06%ALA组(P〈0.05),而4.12%和5.08%ALA组鱼体粗脂肪含量则显著高于0.06%、0.99%、2.03%、3.18%ALA组(P〈0.05);不同组之间鱼体的水分与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2.03%ALA组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3.18%ALA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0.06%与5.08%ALA组(P〈0.05)。2.03%、3.18%ALA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0.06%和5.08%ALA组(P〈0.05);同时,肝脏中MDA含量在2.03%ALA组达到最低,除与3.18%ALA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在2.03%ALA组最低,且显著低于0.06%与5.08%ALA组(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含量在4.12%ALA组有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06%ALA组(P〈0.05);随着饲料中ALA含量的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2.03%、3.18%、4.12%ALA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适宜含量(2.03%-3.18%)的ALA能够促进大规格鲈鱼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与肝脏健康水平;以SGR与FE作为评价指标,经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得出体重为207.77-406.94 g的鲈鱼饲料中ALA的适宜含量分别为饲料干重的2.53%和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格鲈鱼 亚麻酸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花鲈和西伯利亚鲟生长激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轴相关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志勇 薛敏 +3 位作者 王嘉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8-1292,共15页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 RACE)技术克隆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 baerii Brandt)生长激素( GH)和生长激素受体( GHR ) cDNA 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花鲈 ...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 RACE)技术克隆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 baerii Brandt)生长激素( GH)和生长激素受体( GHR ) cDNA 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花鲈 GH ( GenBank 登录号 JQ995145) cDNA 全长949 bp,开放阅读框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3.06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6.0%~90.2%;花鲈GHRⅠ( GenBank登录号JX402001) cDNA全长3070 bp,开放阅读框1911 bp,编码63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70.79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2.2%~86.2%;花鲈GHRⅡ( GenBank登录号JQ995146) cDNA全长2926 bp,开放阅读框1749 bp,编码58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64.42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0.8%~81.4%。西伯利亚鲟GH( GenBank登录号JX003684) cDNA全长999 bp,开放阅读框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4.14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8.3%~70.1%;西伯利亚鲟GHR( GenBank登录号JX003685) cDNA全长2283 bp,开放阅读框1716 bp,编码57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63.41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9.5%~49.2%。花鲈和西伯利亚鲟GH和GHR cDNA全长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鱼类GH/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轴对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西伯利亚鲟 基因克隆 GH/IGF-Ⅰ轴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受体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源对草鱼和花鲈肉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晓彤 梁晓芳 +7 位作者 王嘉 韩芳 李军国 郑银桦 吴秀峰 王鑫 梁旭方 薛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55-2068,共14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蛋白质源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及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组成及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设计草鱼和花鲈饲料各3种,分别等氮等能。3种草鱼试验饲料分别为以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C...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蛋白质源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及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组成及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设计草鱼和花鲈饲料各3种,分别等氮等能。3种草鱼试验饲料分别为以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CI-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80%鱼粉的CI-PPB80组及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CI-PPB100组。3种花鲈试验饲料分别为以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LJ-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棉籽浓缩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50%鱼粉的LJ-PPB50组和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LJ-PPB100组。草鱼初始体重为(153.40±0.30)g,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花鲈初始体重为(12.97±0.03)g,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喂8周后,检测2种试验鱼的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及鱼片质构特性、剪切力、滴水损失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CI-FM组相比,CI-PPB100组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花鲈肌肉粗脂肪含量则随替代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LJ-PPB50组显著高于LJ-PPB100组(P<0.05)。草鱼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及生物胺前体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花鲈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生物胺前体含量显著升高(P<0.05)。2种试验鱼肌肉中存在各自的特异性成分。2种试验鱼生、熟鱼片的质构特性差异较大。草鱼的CI-FM组和花鲈的LJ-FM组生鱼片的硬度、黏性、咀嚼力、回弹力及剪切力均分别显著高于同鱼种的其他2组(P<0.05)。对于熟鱼片,草鱼的CI-PPB80组内聚力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花鲈的LJ-PPB100组硬度及黏附性显著高于LJ-FM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结果,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降低了草鱼和花鲈鱼体脂肪的蓄积,对草鱼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造成影响,使花鲈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下降,必需氨基酸含量减少,生物胺前体含量升高,货架期缩短;高植物蛋白质源饲料使得草鱼和花鲈的肉质均出现明显下降,而高鱼粉饲料可以保证2种试验鱼有较高的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花鲈 蛋白质源 鱼粉 混合植物蛋白质 游离氨基酸 肉质
下载PDF
几种免疫调节剂对花鲈生长性能、免疫力以及细菌感染后存活率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郁欢欢 薛敏 +3 位作者 韩芳 王嘉 郑银桦 吴秀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86-2396,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几种免疫调节剂对花鲈生长性能、免疫力以及细菌感染后存活率的影响。首先设计1个鱼粉含量为38.500%的正对照组饲料,然后以豆粕替代正对照组饲料中13.500%的鱼粉作为对照组饲料,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010%预混级黄霉素(... 本试验旨在比较几种免疫调节剂对花鲈生长性能、免疫力以及细菌感染后存活率的影响。首先设计1个鱼粉含量为38.500%的正对照组饲料,然后以豆粕替代正对照组饲料中13.500%的鱼粉作为对照组饲料,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010%预混级黄霉素(负对照组)、0.004%壳寡糖、1.000%百泰A、0.050%酵母细胞壁、0.500%牛磺酸配成5种试验饲料,将上述7个组依次命名为FM、SBM、Fla、COS、GA、YCW、Tau组。选用初始体重为(18.30±0.01)g的花鲈840尾,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72 d后使用维氏气单胞菌(每100 g体重4×104CFU)对花鲈进行背鳍基部肌肉注射攻毒,观察记录攻毒后7 d的累计存活率。结果表明:豆粕替代13.500%的鱼粉后,花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添加免疫调节剂后上述指标未能得到改善。各组花鲈的肥满度、肝体比没有显著变化(P>0.05),YCW组的脏体比显著高于SBM组(P<0.05),COS组的脾脏指数显著低于SBM组(P<0.05)。攻毒前,Fla组的血浆免疫球蛋白M和一氧化氮含量均处于最高水平,但是攻毒48 h后,Fla组花鲈全部死亡。攻毒前,GA、YCW组的血浆补体3含量显著高于COS组(P<0.05)。攻毒后,Tau组的血浆免疫球蛋白M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一氧化氮含量、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以及全血呼吸爆发强度在7个组中均处于最高水平。FM、SBM、COS、GA、YCW、Tau组攻毒7 d后的存活率分别为50%、40%、50%、60%、85%、65%。由结果得出,上述几种免疫调节剂的添加对花鲈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但是百泰A、酵母细胞壁、牛磺酸显著提高了花鲈的免疫力和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而黄霉素则对花鲈的抗病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免疫调节剂 生长性能 免疫力 细菌攻毒
下载PDF
N-氨甲酰谷氨酸对花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皓琰 郁欢欢 +5 位作者 梁晓芳 郑银桦 王春平 吴秀峰 陈沛 薛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90-4601,共12页
本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N-氨甲酰谷氨酸(NCG),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NCG在花鲈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20、240、360、480、720 mg/kg的NCG,制成6种试验饲... 本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N-氨甲酰谷氨酸(NCG),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NCG在花鲈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20、240、360、480、720 mg/kg的NCG,制成6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N0、N120、N240、N360、N480和N720,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1.67±0.02)g的花鲈10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6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30尾花鲈。结果表明:各组之间终末均重、增重率、脂肪沉积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N240组花鲈具有最高的蛋白质沉积率和最低的腹脂率,其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除N36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腹脂率显著低于N480组(P<0.05)。肝脏脂肪含量在N360组最低,显著低于N0组和N120组(P<0.05)。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N120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N0组、N480组和N720组(P<0.05)。N120组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N0组和N360组(P<0.05)。N240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N360组和N720组(P<0.05)。血浆一氧化氮含量以N360组最高,显著高于N480组(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在花鲈饲料中添加适量NCG能够促进鱼体蛋白质沉积,降低腹腔和肝脏脂肪蓄积,改善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分别以蛋白质沉积率、腹脂率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花鲈蛋白质沉积率最高时NCG添加水平为219.2 mg/kg,腹脂率最低时NCG添加水平为214.3 mg/kg。综合考虑得出,花鲈饲料中的NCG适宜添加水平为214.3~219.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N-氨甲酰谷氨酸 适宜添加水平 蛋白质沉积率 腹脂率
下载PDF
花鲈摄食调控相关因子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14
作者 刘艳 许恒龙 +5 位作者 薛敏 王嘉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张彦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57-2773,共17页
本试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调控摄食因子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beta-1(S6K1)、神经肽Y前体(NPY precursor)和脑肠肽前体(prep... 本试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调控摄食因子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beta-1(S6K1)、神经肽Y前体(NPY precursor)和脑肠肽前体(preproghrelin)cDNA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花鲈mTOR(GenBank登录号KJ746670)cDNA全长8 296bp,开放阅读框7 551bp,编码2 516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286.14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62.0%~98.0%;S6 K1(GenBank登录号KJ746671)cDNA全长2 232bp,开放阅读框1 539bp,编码512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56.87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80.4%~84.9%;NPY precursor(GenBank登录号KJ850326)cDNA全长676bp,开放阅读框300bp,编码99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11.26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53.6%~99.0%;preproghrelin(GenBank登录号KJ850327)cDNA全长1 201bp,开放阅读框324bp,编码107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12.03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19.6%~85.0%。花鲈摄食调控因子cDNA全长序列地获得将为进一步研究其摄食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摄食调控 花鲈 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蛋白S6激酶beta-1 神经肽Y前体 脑肠肽前体
下载PDF
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花鲈生长、消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鹏莉 吴瑞 +3 位作者 鲁康乐 王玲 宋凯 张春晓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5,共10页
以初均重为(5.80±0.07)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花鲈生长、消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用复合蛋白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 以初均重为(5.80±0.07)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花鲈生长、消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用复合蛋白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用这5种饲料投喂花鲈70d;养殖实验期间水温为(29.5±1.5)℃,盐度为29±1,溶解氧≥6.5 mg/L。养殖实验结束后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替代组花鲈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鱼粉替代比例的升高,花鲈增重率(WGR)、存活率(SR)、饲料效率(FE)以及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下降(P<0.05),花鲈肠道蛋白酶活性以及饲料干物质、粗蛋白与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皆显著降低(P<0.05),且花鲈后肠黏膜组织结构出现损伤,肠道促炎因子TNF-α、IL-1β基因表达量升高,抗炎因子基因IL-4、IL-10表达量相应降低。研究表明,复合蛋白替代花鲈饲料中鱼粉比例不宜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蛋白 花鲈 生长 消化 肠道组织结构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