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spect of the QTL-qSB-9^(Tq) utilized in molecular breeding program of japonica rice against sheath blight 被引量:14
1
作者 Shimin Zuo Li Zhang +5 位作者 Hui Wang Yuejun Yin Yafang Zhang Zongxiang Chen Yuyin Ma Xuebiao Pa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99-505,共7页
The major QTL-qSB-9^Tq conferring partial resistance to rice (Oryza sativa L.) sheath blight (Rhizoctonia solani Kvhn) has been verified on chromosome 9 of the indica rice cultivar, Teqing. In this study, the pros... The major QTL-qSB-9^Tq conferring partial resistance to rice (Oryza sativa L.) sheath blight (Rhizoctonia solani Kvhn) has been verified on chromosome 9 of the indica rice cultivar, Teqing. In this study, the prospect of this QTL utilized in molecular breeding program of japonica rice for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 was investigated. Most of the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showed lower level of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 than the indica rice cultivars. At the corresponding site of qSB-9^Tq, nine typical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from different ecological regions or countries proved to possess the susceptible allele(s). Introgression of qSB-9^Tq into these cultivars enhanced their resistance level by decreasing sheath blight score of 1.0 (0.5-1.3), which indicated that qSB-9^Tq had a large potential in strengthening the resistance of japonica rice to sheath blight. The use of the three molecular markers, which were polymorphic between Teqing and many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promotes the application of qSB-9^Tq in a concrete molecular breeding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Oryza sativa l.) japonica cultivar sheath blight QTl molecular breeding
下载PDF
Effect of side deep placement of nitrogen o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single season late japonica rice 被引量:8
2
作者 ZHAO Can HUANG Heng +6 位作者 QIAN Zi-hui JIANG Heng-xin LIU Guang-ming XU Ke HU Ya-jie DAI Qigen HUO Zhong-y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487-1502,共16页
Side deep placement of nitrog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rice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reducing the times of nitrogen(RTN)application and reducing the nitr... Side deep placement of nitrog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rice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reducing the times of nitrogen(RTN)application and reducing the nitrogen rate(RNR)of application on rice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under side deep placement of nitrogen in paddy fields.Therefore,a field experiment of RNT and RNR treatments was conducted with nine fertilization modes during the 2018–2019 rice growing seasons in a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China.Rice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side deep placement of nitrogen.We found that under the sam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the yield of RTN3 increased by 9.64 and 10.18%in rice varieties NJ9108 and NJ5718,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farmers’fertilizer practices(FFP).The nitrogen accumulation of RTN3 was the highest at heading stage,at 11.30 t ha^(–1)across 2018 and 2019.Under the sam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the N agronomic use efficiency(NAE),N physiological efficiency(NPE)and N recovery efficiency(NRE)of RTN3 were 8.1–21.28%,8.51–41.76%and 0.28–14.52%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fertilization modes,respectively.RNR led to decreases in SPAD value,leaf area index(LAI),dry matter accumulation,nitrogen accumulation,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TN3 increased rice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under the side deep placement of nitrogen,and RNR1 could achieve the goals of saving cost and increasing resource use efficiency.Two fertilization modes RTN3 and RNR1 both could achieve the dual goals of increasing grain yield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and thus are worth further application and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onica rice(Oryza sativa l.) fertilization mode side deep placement of nitrogen grain yiel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下载PDF
Effects of chilling tolerance induced by spermidine pretreatment on antioxidative activity,endogenous hormones and ultrastructure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seedlings 被引量:4
3
作者 ZENG Yan-hua ZAHNG Yu-ping +4 位作者 XIANG Jing WU Hui CHEN Hui-zhe ZHANG Yi-kai ZHU De-f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95-308,共14页
Spermidine(Spd) is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plant responses to chilling stress and counteract the adverse effect of stress conditions.Antioxidant activities,endogenous hormones and ultrastructure ch... Spermidine(Spd) is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plant responses to chilling stress and counteract the adverse effect of stress conditions.Antioxidant activities,endogenous hormones and ultrastructure change under chilling stress were investigated in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seedlings.12-d-old seedlings were subjected to exogenous Spd(1 mmol L^(-1)) and then a chilling stress(6℃,4 d) was induced,followed by a subsequent recovery(25℃,4 d).Results showed that malondialdehyde(MDA) and proline content were enhanced significantly,whereas shoot fresh and dry weights decreased during chilling stress and after recovery;chlorophyll content of chilling-stressed seedlings increased slightly but declined after recovery;additionally,total soluble sugar,sucrose,fructose and starch cont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chilling stress,and only soluble sugar and fructose contents were observed in increase after recovery;chilling stress-induced increases i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peroxidase(POD) and catalase(CAT) activities,but declined after recovery,and the level of ascorbate peroxidase was lower during chilling stress and after recovery;however,endogenous indole-3-acetic acid(IAA),zeatin riboside(ZR),gibberellic acid(GA_3),and abscisic acid(ABA) levels were induced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Spd pretreatment.The microscop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hilling stress-induced destruction of the chloroplast envelope during chilling stress and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plastoglobuli along with aberrations in thylakoid membranes after recovery.In contrast,exogenous Spd protected rice seedlings from chilling-induced injuries in terms of lower malondialdehyde,proline and carbohydrates accumulation coupled with increased endogenous hormones metabolism.After recovery,Spd pretreatment chilling-exposed seedlings showed higher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chloroplast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pd could promote effectively chilling tolerance which might be largely attributable to the integrity of cell structure and normal metabolism of endogenous hormones in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seed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mines chilling stress antioxidative activity endogenous hormones ultrastructure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Oryza sativa l.)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杰 翟虎渠 +4 位作者 王才林 仲维功 邹江石 池桥宏 万建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7-513,共7页
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 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了包含157个F2单株,覆盖12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的总长度为1857.8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26cM,标记较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采用区间作图法对F2群体花粉不育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低温花粉不育QTLs,即qLTSPS2和qLTSPS5,分别位于第2、5染色体,其加性效应分别为0.021、0.045,显性效应分别为-0.246、-0.251,显性度分别为11.7和4.8,具有超显性效应,超显性是QTL作用的主要方式,这2个位点杂合基因型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降低花粉育性的作用,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5.6%、11.9%。另外,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两个QTL之间不存在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低温 花粉不育 QTl定位
下载PDF
南粳9108及亲本生育后期生长、光合和产量比较
5
作者 李霞 柯希欢 +2 位作者 陈涛 张亚东 朱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6,共7页
以南粳910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优质高产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光强-光合响应曲线,并在成熟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南粳9108的单株实际产量比亲本均显著提高,比亲... 以南粳910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优质高产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光强-光合响应曲线,并在成熟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南粳9108的单株实际产量比亲本均显著提高,比亲本武香粳14提高7.7%,大库和大粒是其高产的重要结构基础。进一步分析生长指标,南粳9108在开花后14 d内具有较大的绿叶面积以及倒三叶的较小叶基角,其群体的光合能力较强;供试材料剑叶开花后14 d光合作用对光强的光合参数分析,南粳9108的光合能力与亲本武香粳14类似,但显著低于亲本关东194;而通过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分析,其对光强更容易饱和,且容易发生光抑制。可见,高产水稻南粳9108具有良好的株型、穗粒结构以及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单叶光合能力,将是其发挥超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株型 光合生理特性 光强-光合作用曲线 产量
下载PDF
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5088S高产直播繁殖技术研究
6
作者 胡刚 刘凯 +6 位作者 杨国才 曾汉来 陈志军 刘敏 李三和 周雷 游艾青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81-2683,共3页
根据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5088S在自然短光照条件下经不同温度的处理和不同直播期、直播量的繁殖试验结果,分析了武汉地区近20年来8月下旬至9月中旬的日平均温度,提出了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5088S在武汉地区的最佳播种期和高产稳产的直播... 根据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5088S在自然短光照条件下经不同温度的处理和不同直播期、直播量的繁殖试验结果,分析了武汉地区近20年来8月下旬至9月中旬的日平均温度,提出了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5088S在武汉地区的最佳播种期和高产稳产的直播繁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N5088S 直播 繁殖
下载PDF
南粳9108及亲本生育后期生长、光合和产量比较(英文)
7
作者 李霞 柯希欢 +2 位作者 陈涛 张亚东 朱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9期1933-1938,共6页
以南粳910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优质高产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光强-光合响应曲线,并在成熟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南粳9108的单株实际产量比亲本均显著提高,比亲... 以南粳910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优质高产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光强-光合响应曲线,并在成熟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南粳9108的单株实际产量比亲本均显著提高,比亲本武香粳14提高7.7%,大库和大粒是其高产的重要结构基础。进一步分析生长指标,南粳9108在开花后14 d内具有较大的绿叶面积以及倒三叶的较小叶基角,其群体的光合能力较强;供试材料剑叶开花后14 d光合作用对光强的光合参数分析,南粳9108的光合能力与亲本武香粳14类似,但显著低于亲本关东194;而通过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分析,其对光强更容易饱和,且容易发生光抑制。可见,高产水稻南粳9108具有良好的株型、穗粒结构以及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单叶光合能力,将是其发挥超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株型 光合生理特性 光强-光合作用曲线
下载PDF
35个粳稻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64
8
作者 程保山 万志兵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共8页
用68对SSR引物扩增了35个粳稻品种(系)的基因组DNA,结果有46对引物在35个品种间具有稳定多态性。有6个品种可用单一特异的SSR标记加以识别,其余29个品种则需要不同的SSR指纹组合才能识别。用12对核心引物构建的SSR指纹图谱能将35个... 用68对SSR引物扩增了35个粳稻品种(系)的基因组DNA,结果有46对引物在35个品种间具有稳定多态性。有6个品种可用单一特异的SSR标记加以识别,其余29个品种则需要不同的SSR指纹组合才能识别。用12对核心引物构建的SSR指纹图谱能将35个粳稻品种逐一区别开来。35个粳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27~0.98。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2处,可将35个粳稻品种分为4类。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依据系谱分析的品种问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微卫星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相似性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金伟栋 程保山 洪德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822-3830,共9页
【目的】评价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58对SSR引物,对基于主要农艺性状构建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122个品种进行DNA水平的多态性分析,并与15个现代育成品种做比较。【结果】(1)地方品种群体中53个... 【目的】评价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58对SSR引物,对基于主要农艺性状构建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122个品种进行DNA水平的多态性分析,并与15个现代育成品种做比较。【结果】(1)地方品种群体中53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6个等位片段,每个多态性位点等位片段数的变化范围为2~7个,平均为4.08个;71.7%的SSR位点具有3个以上等位片段;53个位点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031~0.773,平均为0.41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8;品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9;12条染色体中,第5染色体平均等位片段数最多,第11染色体平均PIC值最大。(2)现代育成品种群体检测到的等位片段数、位点PIC值、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品种间遗传距离均比地方品种群体相应值小,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现代育成品种。(3)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3处,地方品种和现代育成品种可以明确区分开来。【结论】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现代育成品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可用以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
下载PDF
食味仪测定与感官评价相结合鉴定优质粳稻食味特性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春红 李金州 +3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8-965,共8页
利用食味仪测定和感官评价2种方法,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域的60份优质常规粳稻品种(系)进行了食味特性评价。用不同方法分析食味测定值与食味品尝综合值的相关性,结果均表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粳稻稻米食味测定值与仪器测定中的直... 利用食味仪测定和感官评价2种方法,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域的60份优质常规粳稻品种(系)进行了食味特性评价。用不同方法分析食味测定值与食味品尝综合值的相关性,结果均表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粳稻稻米食味测定值与仪器测定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关系最密切;与感官评价指标中的气味、味道、口感、综合评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综合评分相关系数最大(r=0.516**)。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则表明食味品尝综合值与蛋白含量负相关程度大于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尝指标中,综合评分与回生度相关性不显著,与味道相关系数最大(r=0.913**)。分析表明,常规粳稻食味特性鉴定应将仪器测定和感官品尝两者结合进行。研究揭示的食味评价指标及获得的一批优良食味粳稻品种资源也为粳稻食味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食味仪测定 感官评价 食味特性
下载PDF
基于DUS测试的上海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志城 张新明 +6 位作者 唐浩 盛华芳 杨华 顾春军 孙东明 李寿国 陈海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1-459,共9页
利用水稻DUS测试指南(2012版)中的38个水稻标准品种和52个基本测试性状对上海地区的172个粳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14个上海地区选育的申请品种保护的粳稻品种作比较。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表型性状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变异,... 利用水稻DUS测试指南(2012版)中的38个水稻标准品种和52个基本测试性状对上海地区的172个粳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14个上海地区选育的申请品种保护的粳稻品种作比较。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表型性状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测试性状检测到3.6667个,变幅介于1-8个。Shannon's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6834,变幅介于0-1.9327,77.08%的性状存在3个及以上的等位变异;地方品种的等位变异数、每个性状的等位变异数及其变异幅度、多样性指数平均值等均大于现代育成品种,在外观形态上,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现代育成品种更丰富。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53时,可将186个粳稻品种分为3个类(亚)群,现代育成品种单独组成一个亚群;而主坐标分析将186个粳稻品种明显的分为地方品种和现代育成品种两大区。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与现代育成品种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可为今后粳稻育成品种的改良提供更多的形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测试 粳稻 地方品种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不同食味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春红 李金州 +1 位作者 田孟祥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6-1132,共7页
蛋白质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来自南方(江苏)和北方稻区及国外(日本)的44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南京生态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将44个品种分为江苏当地和北方与国外引进两组... 蛋白质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来自南方(江苏)和北方稻区及国外(日本)的44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南京生态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将44个品种分为江苏当地和北方与国外引进两组,每组均以武育粳3号为基准分为较优和较差两类,共形成4种食味类型,并对这4种食味类型粳稻的蛋白质性状与食味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北方及日本的优良食味品种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及其谷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其他3种类型,但全生育期则较其他类型短;45个参试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清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3者为影响食味相对重要的蛋白质相关因子,且对食味的直接作用均为负值。进一步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清蛋白质含量对供试粳稻品种食味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蛋白质 食味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杂交粳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才林 汤述翥 汤玉庚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5-71,共7页
以具有ChinsurahBoroⅡ(BT)、滇型(D)、野败型(WA)和野栽型(WC)4种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南粳11A和南粳34A及其相应保持系与77302-1、宁恢3-2、C57和C堡4个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为材料,探讨了不育系细胞质对F1代12个性状的遗传效... 以具有ChinsurahBoroⅡ(BT)、滇型(D)、野败型(WA)和野栽型(WC)4种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南粳11A和南粳34A及其相应保持系与77302-1、宁恢3-2、C57和C堡4个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为材料,探讨了不育系细胞质对F1代12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不育系细胞质对F1代的株高、穗颈长、每稳实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有明显的负效应,而对稳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生物产量则有明显的正效应。不育系细胞质的这种遗传效应随细胞质来源的不同表现明显的差异,D型和BT型细胞质在多数性状上的表现优于WA型和WC型细胞质。此外,不育系细胞质与保持系细胞核和恢复系细胞核及三者之间的互作在多数性状上也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细胞质效应 杂交水稻 三系配套
下载PDF
太湖流域粳稻两类群体种子活力性状有利等位变异的发掘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洋 郭媛 洪德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4-763,共10页
发掘粳稻种子活力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可为培育适于直播的高活力粳稻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材料。以太湖流域粳稻94个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和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家系(RIL)群... 发掘粳稻种子活力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可为培育适于直播的高活力粳稻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材料。以太湖流域粳稻94个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和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家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斜板发芽法发芽,调查生长7d的幼苗根长、苗高和干重3个种子活力性状,采用Tassel软件中的GLM方法和Win QTL Cartographer2.5软件中的CIM方法进行种子活力性状的QTL分析,发掘有利等位变异和相应载体品种。结果表明:(1)在太湖流域粳稻自然群体中共检测到11个与种子活力性状相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共发掘出42个控制种子活力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其中控制根长的17个,控制苗高的13个,控制幼苗干重的12个。携带种子活力性状优异等位变异且效应值较大的载体材料有滇屯502选早、扬稻6号、开青、籼恢429和C堡等。(2)在RIL群体中共检测到9个与种子活力性状相关的QTL,其中2个控制根长,4个控制苗高,3个控制幼苗干重。除控制幼苗干重的qDW-2a的有利等位变异RM525-143bp来自秀水79以外,其余8个位点的有利等位变异均来自C堡。(3)两类群体均在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与根长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均在第2、第8和第11染色体上检测到与苗高关联的位点,均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幼苗干重关联的位点,且在自然群体中检测到优于和多于家系群体的等位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Oryza sativa l.) 种子活力 有利等位变异 自然群体 家系群体
下载PDF
提高粳稻花药小孢子离体培养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陆瑞菊 孙月芳 +2 位作者 王亦菲 单丽丽 黄剑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共4页
以大田种植的粳稻品系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基因型、离体穗低温预处理和诱导培养基中0.5mg/L2,4-D、2,4,5-T与50g/L蔗糖、麦芽糖配合使用、渗透压以及添加0.5mg/LNAA对粳稻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培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敏感性... 以大田种植的粳稻品系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基因型、离体穗低温预处理和诱导培养基中0.5mg/L2,4-D、2,4,5-T与50g/L蔗糖、麦芽糖配合使用、渗透压以及添加0.5mg/LNAA对粳稻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培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敏感性与迟钝型在愈伤组织产量和绿苗数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对离体穗进行5℃8d低温预处理培养效果比5℃4d的好;诱导培养基中0.5mg/L2,4,5-T和50g/L蔗糖搭配获得了最佳的培养效果.以05P-27和05P-40为供试材料,培养其游离小孢子,获得了大量胚状体和绿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培养 小孢子培养
下载PDF
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Rf-1位点PCR标记的遗传分离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石华 谭亚玲 +4 位作者 谭学林 文建成 寇姝燕 金寿林 洪汝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56-460,共5页
本文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研究了Rf-1位点上PCR标记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结果显示M45461的遗传分离与提供雄配子的杂合体的细胞质背景有关。粳稻细胞质不影响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而籼稻细胞质会导致M45461极显著偏向籼稻或具有籼... 本文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研究了Rf-1位点上PCR标记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结果显示M45461的遗传分离与提供雄配子的杂合体的细胞质背景有关。粳稻细胞质不影响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而籼稻细胞质会导致M45461极显著偏向籼稻或具有籼稻遗传成分较重的亲本。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杂合体的花粉育性分别为半不育和正常可育,而小穗育性均正常。说明M45461的偏分离与雄配子选择有关,而与雌配子关系不大。该结果还揭示粳稻细胞质可以与籼稻细胞核和谐共存,籼稻细胞质则与粳稻细胞核存在不谐和的遗传互作。这一结论可以为籼粳分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可为籼粳杂交父母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化 偏分离 细胞质 Rf-1位点
下载PDF
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鹏 王俊梅 +4 位作者 叶胜海 翟荣荣 朱国富 金庆生 张小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4-730,共7页
为揭示不同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选取了16个浙江省常规晚粳稻代表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在2013年5月29日、6月28日和7月13日播种。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6月28日播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最高,直链淀粉含... 为揭示不同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选取了16个浙江省常规晚粳稻代表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在2013年5月29日、6月28日和7月13日播种。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6月28日播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最高,直链淀粉含量随播期推迟呈增加趋势,胶稠度和赖氨酸含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来看,适当延迟播种有助于提高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播期 晚粳稻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水稻栽培稻分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新奇 周清明 严钦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72-75,共4页
简述了稻属、栽培稻种分类研究的现状,我国栽培稻种主要分类系统及籼、粳亚种的鉴别方法.全世界稻属植物的种共归纳为22个种,分属9个染色体组;栽培稻在亚种分级上主要可分为籼、粳两亚种或籼、粳和爪哇三个亚种,多数学者倾向于只分籼、... 简述了稻属、栽培稻种分类研究的现状,我国栽培稻种主要分类系统及籼、粳亚种的鉴别方法.全世界稻属植物的种共归纳为22个种,分属9个染色体组;栽培稻在亚种分级上主要可分为籼、粳两亚种或籼、粳和爪哇三个亚种,多数学者倾向于只分籼、粳两个亚种;亚种以下可分为生态群、生态型、品种或生态群、生态型、变种和品种,生态群、生态型的性状和指标不一,尚未统一;在分类方法上主要以形态特征,杂交亲和力,同工酶和植物学性状综合数值等来划分,而籼粳分子水平上的鉴别与分类也开始得到应用.栽培稻亚种间亲缘关系、亲和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仍然是栽培稻分类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 栽培稻 生态群 稻种 稻属 生态型 水稻栽培 分类研究 现状 展望 分类系统
下载PDF
粳稻品种间种子贮藏蛋白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金伟栋 李娜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3,共7页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15个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种子贮藏蛋白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65×10^3带的有无,70×10^3、60×10^3、57×10^3、37×10^3-39×10^3、22×10^3-23...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15个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种子贮藏蛋白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65×10^3带的有无,70×10^3、60×10^3、57×10^3、37×10^3-39×10^3、22×10^3-23×10^3、13×10^3、10×10^3带染色的深浅,35×10^3带迁移的速率,及57×10^3位置带的数量这4种蛋白谱带变异,共鉴别出19种蛋白图谱类型。品种间蛋白谱带相似系数范围在0.75~1.00之间,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94处明显地可以将供试品种分为3组:第1组为8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第2组为15个高贮藏蛋白含量的品种;其他92个品种为第3组,占供试品种的80%。除了中熟中粳生态型与高直链淀粉含量组有关联外,依据熟期划分的生态型与依据贮藏蛋白聚类分析划分的组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生态型 贮藏蛋白 多态性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下载PDF
密穗型水稻品种籽粒垩白性状改良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鲍根良 王俊敏 +3 位作者 富田桂 左晓旭 张小明 叶胜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8-381,共4页
采用籽粒长宽比较大、穗部着粒密的散穗型材料 (EG2 3)改良粳稻密穗型品种的籽粒垩白性状。结果表明 ,经改良后得到的密穗型品系EA6 ,与原亲本浙粳 2 0比较 ,其穗部长度缩短 ,每穗总粒数增加 ,着粒密度增大 ,而籽粒垩白特性得到明显的改... 采用籽粒长宽比较大、穗部着粒密的散穗型材料 (EG2 3)改良粳稻密穗型品种的籽粒垩白性状。结果表明 ,经改良后得到的密穗型品系EA6 ,与原亲本浙粳 2 0比较 ,其穗部长度缩短 ,每穗总粒数增加 ,着粒密度增大 ,而籽粒垩白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表明在穗部长度和着粒结构未得到改良的情况下 ,调节籽粒长宽比对改善密穗型品种籽粒垩白性状具有可能性。穗部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改良的效果不同 ,穗顶部和穗中部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穗基部。设计的 4个不同杂交配组方式中 ,以反回交配组方式 (浙粳 2 0 /EG2 3//浙粳 2 0 )选育效果最好。EA6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 ,既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利用 ,也可直接应用于生产。这一结果从育种实践上较好地协调了密穗型品种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对于培育既有密穗型的高产株型又有优良籽粒外观品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型 籽粒 垩白 穗部 性状改良 水稻品种 种籽 交配 顶部 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