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英教授之“戊己土”新探及临床运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钊汝 林明欣 吕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57-159,共3页
吕英教授乃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学术带头人,临证之际,以《黄帝内经》为宗旨,以六经辨证为大法,以仲景方药为医剑,强调求其本源,体悟《内经》精韵,因临床疗效显著而广受患者好评。《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土者,生万... 吕英教授乃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学术带头人,临证之际,以《黄帝内经》为宗旨,以六经辨证为大法,以仲景方药为医剑,强调求其本源,体悟《内经》精韵,因临床疗效显著而广受患者好评。《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吕英教授认为,无土不成世界,然土分戊己,秉性虽异,然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纳化相依,和气一团;"戊己土"理论彰显"天人合一"之医魂,禀承"五运六气"之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己土 戊土 己土 内经 吕英
下载PDF
《乐记》中的两种音乐美学观——《易传》和《荀子》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义宾 《阴山学刊》 2004年第1期9-15,91,共8页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周易大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苟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由具体之物构成的既定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人心与外物的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周易大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苟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由具体之物构成的既定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人心与外物的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非现成性的、生成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天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我们对源于《苟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不曾涉及的、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下载PDF
《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义宾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9,共8页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易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心与物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生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易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心与物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生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现代人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美学的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立明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乐记 礼乐
下载PDF
论刘基和谐思想的内容、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4
作者 俞美玉 《丽水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1-17,共7页
在考察传统学术视野下和谐思想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刘基和谐思想的内容、特色及其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刘基作为历史上的"三不朽"伟人,既有经世的实践经验,又有传世的所立之言,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丰富而且深刻... 在考察传统学术视野下和谐思想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刘基和谐思想的内容、特色及其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刘基作为历史上的"三不朽"伟人,既有经世的实践经验,又有传世的所立之言,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丰富而且深刻。刘基和谐思想既继承了传统的和谐观,又有许多创新,他更着重于动态和谐的建设,主张"通其为天地之盗",认为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政刑",并且"政刑"是体现王道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惩恶除奸的刑法和约束人们行为、让人事得以顺利进行的制度在刘基这里得到了更有力的强调,并且他进一步指出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光靠顺道之"德"和确保德教落实的"政刑"之"方"还不够,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这剂药,以促进和谐社会得以实现。刘基把制度建设提到"王政"层面上,重视制度建设,提倡"天地之盗"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儒家和谐观一种有力的推进,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和谐思想 天地之盗 政刑 人才
下载PDF
《阅微草堂笔记》科技内容初探
5
作者 刘增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9-93,共5页
从科技史角度,对素以志怪小说而闻名于世的《阅微草堂笔记》进行了初步探讨,阐释其中科学技术和西方文化等内容。认为著者纪昀对中国古代科技虽有了解,但并不精通。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也是既惊奇西方科技的先进,又担心传教士意图不纯。所... 从科技史角度,对素以志怪小说而闻名于世的《阅微草堂笔记》进行了初步探讨,阐释其中科学技术和西方文化等内容。认为著者纪昀对中国古代科技虽有了解,但并不精通。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也是既惊奇西方科技的先进,又担心传教士意图不纯。所以,纪昀对科技内容仅仅是谨慎地关注。《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的科技内容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却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地圆说 神臂弓 火铳
下载PDF
金圣叹的人生哲学与他对《西厢记》的评点
6
作者 张连第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5-90,共6页
金圣叹评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是用所谓"消遣法"评点古书"当赠后人",达到以批评鉴赏命世、垂名不朽的目的。他把《西厢记》视为"天地妙文",既充分肯定了《西厢记》的伟大文学价值,也揭示... 金圣叹评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是用所谓"消遣法"评点古书"当赠后人",达到以批评鉴赏命世、垂名不朽的目的。他把《西厢记》视为"天地妙文",既充分肯定了《西厢记》的伟大文学价值,也揭示了《西厢记》所反映的人物和事件,是源于人类社会生活本来就存在的"天地自然"。他推重才子、佳人之间所发生的"必至之情",是对封建礼教的公然叛逆。此外,他对艺术虚构、人物塑造、捕捉灵感等问题的论述,都接触到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有益于艺术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消遣法 天地妙文 必至之情
下载PDF
华希闵《正蒙辑释》对张载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7
作者 张瑞元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1-47,共7页
清初江南无锡儒者华希闵所撰的《正蒙辑释》,是站在朱子哲学的立场上,对张载《正蒙》一书的注释。从该书可见华希闵对张载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张载关学在清初江南地区的跨地域影响。在本体论上,华希闵主张"气有聚散,而太虚... 清初江南无锡儒者华希闵所撰的《正蒙辑释》,是站在朱子哲学的立场上,对张载《正蒙》一书的注释。从该书可见华希闵对张载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张载关学在清初江南地区的跨地域影响。在本体论上,华希闵主张"气有聚散,而太虚之体无聚散",清晰地区分了太虚与气这两个概念。在人性论上,主张通过变化气质的工夫,使纯善的天地之性在人身上彰显出来。在工夫论上,认为自我反省和去除恶念是培养德性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希闵 张载 《正蒙辑释》 太虚 天地之性
下载PDF
中医学之形而上学基础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伟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839-4841,共3页
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此乃中医发展之大道。文章从五行入手,指出了戊土、己土的脏腑新意,戊土乃胃和骨,己土乃脾脏和西医之淋巴;从戊土入手,重新厘定了肾脏,肾脏乃大脑、髓和生殖器;从己土入手,重新厘定了心包络和三焦,心包络乃心脏外围... 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此乃中医发展之大道。文章从五行入手,指出了戊土、己土的脏腑新意,戊土乃胃和骨,己土乃脾脏和西医之淋巴;从戊土入手,重新厘定了肾脏,肾脏乃大脑、髓和生殖器;从己土入手,重新厘定了心包络和三焦,心包络乃心脏外围之血管系统,三焦乃西医之内分泌系统;从新理解的脏腑入手,重新厘定了精神,精为神之根,神为精之官,精神一家。文章试图为中西医的汇通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土 戊土 心包络 肾脏 三焦 精神
原文传递
基于甲己化土理论从脾胃论治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睿清 胡鸿毅 +2 位作者 邵家东 孙博云 林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345,共2页
何谓"甲己化土"?乃是少阳相火(甲胆)与太阴湿土(己脾)生化后天源源不绝之气(胃气)血(营血)。甲己化土产生营血上奉于心,通过脉道输布全身,滋养血脉。若脾胃虚弱,则营血生成不足,若阳气不足,则营血不能上奉于心,血虚继发心火亢... 何谓"甲己化土"?乃是少阳相火(甲胆)与太阴湿土(己脾)生化后天源源不绝之气(胃气)血(营血)。甲己化土产生营血上奉于心,通过脉道输布全身,滋养血脉。若脾胃虚弱,则营血生成不足,若阳气不足,则营血不能上奉于心,血虚继发心火亢盛,煎熬血液,损伤脉道,发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以辛温升发甲胆之气,甘温补脾胃之气,代表药物为黄芪,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己化土 脾胃 心血管疾病 黄帝内经 脾胃论 李杲 黄芪 补中益气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