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4年佳木斯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兴洲 吕阳 +2 位作者 包名家 肖虹 邱洪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描述佳木斯市近10年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佳木斯市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5—2014年佳木斯市乙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佳木斯市乙肝总发病数为15 239例,年... 目的描述佳木斯市近10年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佳木斯市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5—2014年佳木斯市乙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佳木斯市乙肝总发病数为15 23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1.33/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历年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但不同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411,P=0.9019)。发病人数最多的年龄组为20~34岁,农民发病人数最多为5715例,占总发病人数37.50%。富锦市年均发病率最高,不同地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722 5,P<0.000 1)。每年3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10.45%。结论佳木斯市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在20~34岁人群,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富锦市年均发病率最高。预防乙肝应在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接种,并将人群免疫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病率 流行特征 佳木斯 黑龙江
下载PDF
佳木斯地块南缘牡丹江地区高压变质作用:黑龙江杂岩的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英利 刘永江 +2 位作者 李伟民 温泉波 韩国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牡丹江地区出露的黑龙江杂岩是由变质基性岩、泥质片岩、大理岩和变硅质岩系列组成的类似于蛇绿岩层序的构造混杂岩,代表了佳木斯地块西南缘碰撞增生的产物。钠长石和绿帘石变斑晶中共生的矿物组合(钠云母+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绿帘石)的... 牡丹江地区出露的黑龙江杂岩是由变质基性岩、泥质片岩、大理岩和变硅质岩系列组成的类似于蛇绿岩层序的构造混杂岩,代表了佳木斯地块西南缘碰撞增生的产物。钠长石和绿帘石变斑晶中共生的矿物组合(钠云母+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绿帘石)的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表明,黑龙江杂岩的峰期变质的温压条件为T=320~480℃,p=800~1600MPa,为典型的绿帘-蓝片岩相高压变质作用。黑龙江杂岩带中泥质片岩所含的多硅白云母单矿物给出的40Ar/39Ar坪年龄为164.9Ma±0.5Ma。根据白云母中K-Ar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350~430℃)接近于得到的黑龙江杂岩的峰期变质温度,可以认为40Ar/39Ar坪年龄指示了这期高压变质事件的年龄,也证实了黑龙江杂岩带中普遍存在一期中侏罗世末期的变质-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木斯地块 牡丹江地区 黑龙江杂岩 高压变质作用 40Ar/39Ar年代学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的变质变形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跃 张兴洲 +2 位作者 宋海峰 张春艳 熊小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6-1072,共7页
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出露一套具有洋壳性质的构造混杂岩,根据特征矿物组合及岩相学特点,将这套杂岩自北向南划分为3个变质变形相带:蓝片岩带、黑硬绿泥石带和黑云母带,带与带之间被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所分隔,表明彼此间为构造接触,而非连续... 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出露一套具有洋壳性质的构造混杂岩,根据特征矿物组合及岩相学特点,将这套杂岩自北向南划分为3个变质变形相带:蓝片岩带、黑硬绿泥石带和黑云母带,带与带之间被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所分隔,表明彼此间为构造接触,而非连续的变质相带,说明了牡丹江地区的黑龙江杂岩不是正常的变质地层单元。3个相带的出露与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事件有关。根据黑龙江杂岩变质变形特征和其年代学资料,将本区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305~296 Ma之前的陆间洋洋壳俯冲及闭合阶段;(2)170.26~154 Ma佳木斯和兴凯地块之间的陆陆碰撞和后期作为整体统一受西太平洋构造域影响的阶段;(3)154 Ma之后敦密断裂左行走滑并对黑龙江杂岩进行改造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变质变形相带 黑龙江杂岩 佳木斯地块 兴凯地块 地球年代学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马家街群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赵亮亮 王宗起 张兴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69-1779,共11页
马家街群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块桦南隆起的西南缘,主要由一套经历了接触变质作用的富铝、富碳沉积碎屑岩所组成。区域上,这套接触变质岩系具有变质矿物分带特征,由西向东依次出现十字石、红柱石、石榴石和黑云母。红柱石碳质... 马家街群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块桦南隆起的西南缘,主要由一套经历了接触变质作用的富铝、富碳沉积碎屑岩所组成。区域上,这套接触变质岩系具有变质矿物分带特征,由西向东依次出现十字石、红柱石、石榴石和黑云母。红柱石碳质板岩和石榴云母石英片岩2件样品获得的LA.ICP.MSU.Pb碎屑锆石年龄谱均显示有272—310Ma、479—533Ma和〉800Ma三组年龄。根据两件样品显示的最小年龄均未小于272Ma,而且二者的最小年龄组(272—310Ma)具有类似的峰值年龄,分别为276Ma和279Ma,这限定了马家街群主体岩石沉积年龄的下限应在中二叠世之前。侵入马家街群的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59Ma,说明其接触变质作用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限定了马家街群形成时代的上限。479—533Ma年龄组中,2件样品的峰值年龄分别为499Ma和522Ma,这是佳木斯地块麻山群中最为重要的高级变质和花岗质岩浆作用年龄。〉800Ma的年龄组具有多个峰值年龄,说明源区(佳木斯地块)具有前寒武纪.早前寒武纪地壳。上述证据表明,马家街群是晚二叠世早期形成的一套接触变质岩系,而非前寒武纪区域变质岩系。鉴于479-533Ma的麻山群在佳木斯地块中普遍存在,说明以麻山群为代表的早古生伐变质结晶岩系既是马家街群沉积的基底,也是重要的物源区;而276—279Ma的早二叠世火山岩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分布广泛,表明吴对马家街群的沉积也具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街群 接触变质 碎屑锆石年龄 佳木斯地块 黑龙江省东部
下载PDF
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俯冲碰撞的深反射地震剖面证据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兴洲 曾振 +4 位作者 高锐 侯贺晟 郭冶 蒲建彬 付秋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15-4424,共10页
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是东北地区两个十分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由于二者之间发育一套含有蓝片岩的俯冲增生杂岩-黑龙江杂岩(原称黑龙江群),其地质构造意义长期为人们所关注.巴彦—桦南深反射地震剖面揭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存... 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是东北地区两个十分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由于二者之间发育一套含有蓝片岩的俯冲增生杂岩-黑龙江杂岩(原称黑龙江群),其地质构造意义长期为人们所关注.巴彦—桦南深反射地震剖面揭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存在明显向西俯冲的深反射信息,以壳内和幔内向西倾伏的楔状反射区为特征.壳内楔状反射区东与浅表层出露的黑龙江杂岩相连,向西倾伏延深至莫霍面,是俯冲增生杂岩在地壳深部的反映;幔内楔状反射区东起小兴安岭之下的莫霍面,向西倾伏延深至松辽盆地东缘,尖灭深度约78km,与多种方法得出的该区现今的岩石圈厚度(75~80km)基本一致.这一证据充分说明佳木斯地块的岩石圈地幔向西俯冲到松嫩地块岩石圈地幔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地震剖面 佳木斯地块 松嫩地块 俯冲碰撞 黑龙江杂岩
下载PDF
东北牡丹江地区“黑龙江群”中斜长角闪岩与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学意义 被引量:63
6
作者 颉颃强 张福勤 +2 位作者 苗来成 陈福坤 刘敦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7-1250,共14页
佳木斯地块南缘牡丹江地区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龙江群"中存在洋壳残片,为形成于古大陆边缘环境的一套造山建造。牡丹江地区东北部的"麻山群"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陆壳基底;其南侧的"黑龙江群"... 佳木斯地块南缘牡丹江地区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龙江群"中存在洋壳残片,为形成于古大陆边缘环境的一套造山建造。牡丹江地区东北部的"麻山群"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陆壳基底;其南侧的"黑龙江群"属造山建造,包括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和具有 MORB 特征的斜长角闪片岩等。对"黑龙江群"中的斜长角闪片岩以及其南边具有同碰撞特征的钾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表明:斜长角闪片岩具有777±18Ma 的结晶年龄,并受到437±7Ma 的变质作用的影响;同碰撞的钾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461±6Ma。据此指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黑龙江群中存在新元古代的洋壳残片并推断牡丹江地区存在早古生代的碰撞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群 洋壳残片 早古生代 佳木斯地块 锆石SHRIMP U—Pb定年 牡丹江
下载PDF
佳木斯地块西缘太平沟地区蛇绿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桂香 赵广江 李永胜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1期51-58,共8页
在进行1∶25万嘉荫县和太平沟幅区调填图时,首次在太平沟地区发现蛇绿岩的存在.太平沟蛇绿岩出露在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块西侧,牡丹江-嘉荫断裂以东,呈NE向展布于中元古界黑龙江岩群之中,并与其呈构造接触.蛇绿岩由超镁铁质岩类蛇纹岩... 在进行1∶25万嘉荫县和太平沟幅区调填图时,首次在太平沟地区发现蛇绿岩的存在.太平沟蛇绿岩出露在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块西侧,牡丹江-嘉荫断裂以东,呈NE向展布于中元古界黑龙江岩群之中,并与其呈构造接触.蛇绿岩由超镁铁质岩类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辉石岩和变基性岩等组成.太平沟蛇绿岩是松嫩地块-佳木斯地块裂解的产物.蛇绿岩可能来源于俯冲带附近的由小型扩张中心形成的次生洋壳,具有LREE略富集的P-MORB特征,Nd、Ta的负异常,可能与俯冲作用有关.太平沟蛇绿岩的发现,对于研究黑龙江省东部元古宙板块构造、佳木斯地块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构造动力学信息,对寻找与地幔有关的金属矿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古洋壳 地块形成与演化 太平沟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黑龙江杂岩带的形成演化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孔凡梅 李旭平 +1 位作者 李守军 金爱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3-631,共9页
黑龙江杂岩带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出露于嘉荫—牡丹江缝合带以东。研究证明其主体形成时代为晚海西期到印支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极可能形成于佳木斯与松嫩地块(松花江—嫩江地块)间板块俯冲碰撞或陆间洋盆消失闭合的环... 黑龙江杂岩带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出露于嘉荫—牡丹江缝合带以东。研究证明其主体形成时代为晚海西期到印支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极可能形成于佳木斯与松嫩地块(松花江—嫩江地块)间板块俯冲碰撞或陆间洋盆消失闭合的环境。综合佳木斯地块同位素研究成果,结合该区古生物的研究和地质特点,推演出依兰地区黑龙江杂岩的形成演化模式,绘制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东北地区的岩相古地理简图。认为从晚石炭世末期开始,佳木斯地块西缘的洋壳北东向俯冲,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沿嘉荫—牡丹江缝合带碰撞拼合,可能是在古亚洲洋南支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杂岩带 嘉荫—牡丹江缝合带 佳木斯地块 松嫩地块 中国东北 古亚洲洋南支
下载PDF
中国东北依兰地区块状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映聪 张兴洲 +2 位作者 熊小松 王跃 赵亮亮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2-428,共7页
黑龙江省依兰地区分布的黑龙江杂岩被认为是具有缝合带性质的构造混杂岩,其中所含变基性火山熔岩中含有的变质矿物不具有定向组构特征,因此称之为块状蓝片岩。特征变质矿物——蓝闪石的大量出现表明其经历过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常量地球... 黑龙江省依兰地区分布的黑龙江杂岩被认为是具有缝合带性质的构造混杂岩,其中所含变基性火山熔岩中含有的变质矿物不具有定向组构特征,因此称之为块状蓝片岩。特征变质矿物——蓝闪石的大量出现表明其经历过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常量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SiO2含量均在53%以下,TiO2含量超过2%,Na2O+K2O的含量为2.77%-6.41%,Na2O的含量普遍大于K2O的含量,Na2O+K2O-SiO2变异图显示其具有碱性玄武岩特征;痕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不具有Eu的负异常;Nb×2-Zr/4-Y、Ti/100-Zr-Sr/2与Ba-Th-Nb-La图解的综合分析表明,块状蓝片岩具有碱性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它们应是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古洋壳俯冲过程的残留,这为探讨佳木斯陆块与松嫩陆块之间古老洋盆俯冲消减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兰地区 黑龙江杂岩 块状蓝片岩 地球化学 佳木斯陆块 松嫩陆块
下载PDF
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国兴 张志厚 +1 位作者 韩江涛 唐君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24-831,共8页
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二维连续自动反演技术对收集的MT资料进行了二维反演和综合解释。得到了不同地区MT剖面的二维电性结构断面。通过二维反演断面发现了松辽盆地的东西边界较陡,而南部边界较缓的电性结构;发现在火山地区12~30km深... 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二维连续自动反演技术对收集的MT资料进行了二维反演和综合解释。得到了不同地区MT剖面的二维电性结构断面。通过二维反演断面发现了松辽盆地的东西边界较陡,而南部边界较缓的电性结构;发现在火山地区12~30km深度普遍存在低阻物体,为解释火山地区深部存在岩浆囊提供了依据。另外,于桦南—饶河重新实施的MT剖面,其二维反演断面也较清楚地揭示出:剖面西段为高阻特征且具有稳定的岩石圈厚度(80~90km),该区段对应佳木斯地块;剖面中部具有明显的电性梯度带,该梯度带为确定佳木斯地块的东界位置及其深部结构形态提供了依据;剖面东段则揭示了佳木斯地块以东地区浅部为逆冲推覆体,深部为多个高阻块体与低阻条带相间的电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 吉黑地区 岩石圈 电性结构 二维反演 佳木斯地块
下载PDF
佳木斯榛树坚果形态指标分析及优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秀霞 《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34-38,共5页
以44个榛树单株坚果为试材,进行了坚果的横径、竖径、侧径、果壳厚度、单果重、果仁重和出仁率7个形态指标的测定,并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优良单株选择。结果表明:榛树单株坚果间7个形态指标差异极显... 以44个榛树单株坚果为试材,进行了坚果的横径、竖径、侧径、果壳厚度、单果重、果仁重和出仁率7个形态指标的测定,并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优良单株选择。结果表明:榛树单株坚果间7个形态指标差异极显著。经综合分析初步选择坚果形态性状较好的优良单株有:(1)平欧杂交榛:27-09、30-09、22-09、83-19-1和34-09;(2)平平欧杂交榛:C_(5)R_(2)、CS_(1)R_(5)、C_(5)R_(3)、C_(16)R_(6)、C_(6)R_(1)、C_(6)R_(5)、C_(7)R_(3)、C_(15)R_(7)、CS_(1)R_(7)、C_(21)R_(6)、CS_(1)R_(2)、CS_(2)R_(1)、C_(19)R_(6)、CS_(1)R_(11)、C_(5)R_(7)、C_(6)R_(4)、C_(6)R_(3)和C_(7)R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树坚果 形态指标 优选 黑龙江佳木斯
下载PDF
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在佳木斯市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12
作者 田立娟 赵瑞艳 +1 位作者 申健 丛慧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0期205-205,208,共2页
对在佳木斯市新引种栽培的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的物候期和抗寒性及生活力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在佳木斯地区的萌发期为4月下旬,展叶期为4月末,现蕾期为6月上旬,初花期为6月中下旬,抗寒性一般,等级为Ⅳ级,生活... 对在佳木斯市新引种栽培的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的物候期和抗寒性及生活力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在佳木斯地区的萌发期为4月下旬,展叶期为4月末,现蕾期为6月上旬,初花期为6月中下旬,抗寒性一般,等级为Ⅳ级,生活力等级为Ⅱ级,较好。初步认为作为地被植物可以在佳木斯市绿化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植物 金山绣线菊 金焰绣线菊 引种 适应性 黑龙江佳木斯
下载PDF
黑龙江黄松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想 于泓超 +1 位作者 许俸源 窦鲁文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3期697-707,共11页
对佳木斯—兴凯地块西南缘的黄松群进行其物源区特点、古风化条件和构造背景等分析结果显示,该套变质碎屑岩源岩为泥砂质沉积岩,源区母岩以中酸性火成岩为主。风化作用相关指数CIA、CIW及PIA,由杨木组到阎王殿组逐渐增高,而ICV值则呈递... 对佳木斯—兴凯地块西南缘的黄松群进行其物源区特点、古风化条件和构造背景等分析结果显示,该套变质碎屑岩源岩为泥砂质沉积岩,源区母岩以中酸性火成岩为主。风化作用相关指数CIA、CIW及PIA,由杨木组到阎王殿组逐渐增高,而ICV值则呈递减趋势,体现了风化作用由弱到强,成分成熟度逐渐升高的特点。主量元素特征值SiO_2=69.95%、TiO_2=0.58%、TFe_2O_3+MgO=5.34%、Al_2O_3/SiO_2=0.21,微量元素特征值La=37.54×10^(-6)、Ce=72.83×10^(-6)、δEu=0.60、ΣREE=182.29×10^(-6)。REE配分模式与活动大陆边缘碎屑沉积物类似,并且在不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绝大多数样品投影点落入活动大陆边缘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黄松群碎屑岩可能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木斯一兴凯地块 黄松群 变质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黑龙江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中云母片岩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葛茂卉 张进江 +1 位作者 刘恺 李壮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65-1289,共25页
黑龙江杂岩带作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间缝合带的组成部分,对于探究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带中云母片岩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从而限定黑龙江杂岩的形成时代.... 黑龙江杂岩带作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间缝合带的组成部分,对于探究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带中云母片岩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从而限定黑龙江杂岩的形成时代.结果显示,云母片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为176~172 Ma,平均年龄为174±1 Ma,该组锆石发育明显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并且Th/U比值大于0.3,具有岩浆锆石的典型特征,限定了云母片岩原岩的沉积时间下限,表明黑龙江杂岩的形成时代可能在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之后.本文对黑龙江杂岩中云母片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物源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其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介于1339~172 Ma之间,主要集中在1339~741 Ma、553~497 Ma和267~172 Ma的3个区间,分别与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上的多期岩浆事件相对应,说明其源区主要是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通过对黑龙江杂岩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岩带所报道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对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提出了新的认识:在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为牡丹江洋中的陆块;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期间,牡丹江洋向松嫩地块进行俯冲,形成黑龙江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云母片岩 黑龙江杂岩 佳木斯地块 俯冲碰撞
下载PDF
黑龙江杂岩中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云母片岩的40Ar-39Ar年龄对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4
15
作者 葛茂卉 张进江 +1 位作者 刘恺 李壮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9-1201,共23页
黑龙江杂岩作为存在于佳木斯地块西缘的牡丹江洋俯冲—增生的唯一直接记录,对限定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依兰和牡丹江地区出露的黑龙江蓝片岩和云母片岩分别进行了地球化学和40Ar-39Ar年代学方... 黑龙江杂岩作为存在于佳木斯地块西缘的牡丹江洋俯冲—增生的唯一直接记录,对限定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依兰和牡丹江地区出露的黑龙江蓝片岩和云母片岩分别进行了地球化学和40Ar-39Ar年代学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依兰和牡丹江地区的蓝片岩原岩均为碱性玄武岩,与OIB的地球化学性质相一致,指示其形成于洋岛环境。结合作者在依兰地区发表的蓝片岩原岩结晶年龄为~288 Ma,表明在早二叠世时期,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存在古洋盆,即牡丹江洋。此外,在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中获得的云母片岩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187±2 Ma,其与变基性岩常常相伴产生,表明二者共同经历了牡丹江洋的俯冲消亡过程,因此代表了黑龙江蓝片岩的形成时代,即早侏罗世。综上,本文对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提出了新的解释,即:早二叠世,牡丹江洋一直存在于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早侏罗世,牡丹江洋向松嫩地块之下发生俯冲消减,进而造成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发生碰撞拼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云母片岩 黑龙江杂岩 牡丹江洋 佳木斯地块 中国东北
下载PDF
吉黑东部晚古生代构造体制转换:来自佳木斯-兴凯地块的双增生杂岩及岛弧岩浆岩带的制约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功宇 周建波 +3 位作者 李皓东 陈卓 王红燕 王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43-2761,共19页
佳木斯-兴凯地块是吉黑东部地区至关重要的地质组成单元,其东缘和西缘分别平行对称分布着两条晚古生代岛弧岩浆岩带和中生代增生杂岩带,它们是古亚洲洋闭合向古太平洋俯冲-增生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地质记录。本文对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 佳木斯-兴凯地块是吉黑东部地区至关重要的地质组成单元,其东缘和西缘分别平行对称分布着两条晚古生代岛弧岩浆岩带和中生代增生杂岩带,它们是古亚洲洋闭合向古太平洋俯冲-增生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地质记录。本文对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吉黑高压带中的青龙村群斜长角闪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青龙村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拉斑系列玄武岩,其原岩时代为~260Ma,具有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前人对佳木斯地块东缘和西缘分布的大量晚古生代岛弧岩浆岩以及增生杂岩的研究,本文识别出佳木斯-兴凯地块东、西缘的“双带双弧”结构。“双带”即东缘和西缘平行对称分布的那丹哈达增生杂岩带和吉黑高压变质带,“双弧”则是东缘和西缘同样平行对称分布的早-中二叠世和中-晚二叠世岛弧岩浆岩带。通过对双带双弧的组成、形成时代以及构造背景的研究,进一步为吉黑东部地区晚古生代时期的古大洋构造体制转换提供新的证据,并重建了中亚造山带东缘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黑东部 晚古生代 古大洋构造体制转换 佳木斯-兴凯地块 双带双弧结构
下载PDF
关于佳木斯地块前寒武纪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6
17
作者 党廷松 李德荣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12-318,共7页
麻山群和黑龙江群是佳木斯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重要组成。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是研究两群地质演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前人曾做了大量同位素年龄测定工作。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并分析了一些年龄值,认为这些年龄值分别是变质年龄、岩浆侵入年龄... 麻山群和黑龙江群是佳木斯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重要组成。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是研究两群地质演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前人曾做了大量同位素年龄测定工作。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并分析了一些年龄值,认为这些年龄值分别是变质年龄、岩浆侵入年龄、混合岩化年龄及区域交代作用年龄等,却没有原岩年龄。因此解决两群时代归属纷争,应该是今后同位素年龄测定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山群 同位素 地质年代学 地块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亮亮 徐福忠 +2 位作者 张岩 倪斌 马晓辉 《地质与资源》 CAS 2021年第4期405-413,共9页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在佳木斯地块西缘,沿牡丹江断裂分布,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混杂岩.杂岩以强烈变形的长英质糜棱岩为主体,其中含有大量具洋壳性质的超基性岩、变基性熔岩(蓝片岩)及变硅质岩和大理岩等岩块或岩...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在佳木斯地块西缘,沿牡丹江断裂分布,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混杂岩.杂岩以强烈变形的长英质糜棱岩为主体,其中含有大量具洋壳性质的超基性岩、变基性熔岩(蓝片岩)及变硅质岩和大理岩等岩块或岩片.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牡丹江地区的长英质糜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研究.获得两组^(206)Pb/^(238)U年龄数据,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509.4±7.1 Ma(n=9,MSWD=1.3)和269±1.9 Ma(n=22,MSWD=0.93).其中最老2420和2459 Ma锆石年龄的出现,表明杂岩中有来自古元古界古老物质;509 Ma左右是佳木斯地块中麻山群的高级变质和花岗质岩浆作用年龄;约269 Ma年龄说明黑龙江杂岩变形基质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可能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事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杂岩 碎屑锆石年龄 晚二叠世 佳木斯地块 牡丹江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依兰地区金沟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立国 王建民 +1 位作者 王磊 李娟娟 《地质与资源》 CAS 2016年第5期436-442,共7页
为查明黑龙江岩群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背景,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依兰地区侵入黑龙江岩群的金沟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D2279样品锆石多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其Th/U比值多在0.1-1之间,属于典型的岩浆成... 为查明黑龙江岩群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背景,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依兰地区侵入黑龙江岩群的金沟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D2279样品锆石多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其Th/U比值多在0.1-1之间,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61.18±0.74 Ma(n=20,MSWD=0.66),代表了岩体结晶年龄.金沟花岗岩体形成时代的厘定,不仅限定了黑龙江岩群的形成时代,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花岗岩 LA-ICP-MS U-PB定年 黑龙江岩群 佳木斯地块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