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IMULATED STORAGE CAPACITY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IN THE TYPICAL AGRICULTURAL REGION IN JIANGHAN PLAIN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Xue-lei 1,2 ,LIU Xing-tu 2 ,HU Wang-bing 1 (1.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7,P.R.China 2.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 130021,P.R.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1年第3期68-72,共5页
The Jianghan plai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e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located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Hubei province in the mi ddle reach of Yangtze River.The Jian ghan Plain is the one region of floo... The Jianghan plai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e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located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Hubei province in the mi ddle reach of Yangtze River.The Jian ghan Plain is the one region of flood a nd waterlog-ging occurring frequently.The area is low-lying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deep alluvial deposits,many smalle r rivers and numerous larger and shallow lakes fo rmed by meandering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River.The alluvial plain is a honey-comb of waterways bordered by natura l levees,and the depressional areas encompassed by these waterways are dish-shaped in cross-section.The s ystems of rivers and lakes are main we tland types in this area.Owing to wetlands in Jianghan plain-lake district fulfill the function related to the flood r egulation,the estimating of the sto rage capacity is use-ful to controlling and reducing the d isasters of flooding and waterlogging.In this paper,by selecting typic al experimental area,based on its DEM,the relation a mong the water level,area and volume of inundation in the typical region i s de-fined by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cultivating line in this region and the experim ent result of bear-ing the inundation for crop,we defin e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typical region in Jianghan Plain -Lake distr 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nghan plain storage capacity simulation AGRICULTURAL region
下载PDF
江汉平原湖区汛期划分及控制水位研究
2
作者 万伟 吕灿翔 闫少锋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江汉平原湖区是湖北粮食主产区和经济核心区,也是洪涝、干旱灾害的易发区。针对江汉平原易出现旱涝急转的问题,以长湖、洪湖、梁子湖、斧头湖、汈汊湖五大湖泊为例,采用散布图、历时保证曲线方法进行湖区汛期划定,进而确定不同时期的湖... 江汉平原湖区是湖北粮食主产区和经济核心区,也是洪涝、干旱灾害的易发区。针对江汉平原易出现旱涝急转的问题,以长湖、洪湖、梁子湖、斧头湖、汈汊湖五大湖泊为例,采用散布图、历时保证曲线方法进行湖区汛期划定,进而确定不同时期的湖泊控制水位,以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湖区 汛期划分
下载PDF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昌鸿 刘新民 +2 位作者 付宜兴 王有来 郭战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8,共5页
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中、古生界的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造山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部受控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八面山-大磨山弧形构造带和北部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带两大弧形构造体系... 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中、古生界的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造山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部受控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八面山-大磨山弧形构造带和北部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带两大弧形构造体系,且以南部弧形构造带为主体。早燕山期是弧形构造的主要发育期,南部弧形构造带首先形成雏形,前缘断裂为问安寺-纪山寺-潜北-天门河断裂,随后秦岭-大别碰撞造山,产生自北东向南西的挤压应力,北部大洪山弧形构造带开始发育,并对南部弧形构造带产生叠加和改造作用,在荆州-大冶地区形成对冲干涉构造带;晚燕山-早喜山期,构造负反转,荆州-沔阳地区强烈断陷,使得对冲干涉构造带隐伏于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之下,成为隐伏前锋构造。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使研究区发育挤压收缩构造、走滑压扭构造及伸展反转构造三大类基本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构造格架 弧形构造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江汉平原区
下载PDF
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中的烃源条件分析--以江汉平原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罗开平 丁道桂 +1 位作者 吕剑虹 刘光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条件和特点给烃源条件分析提出了新内容和新要求。对于晚期成藏来说,烃源岩的时效性比其原有品质条件更为重要,烃源条件分析和烃源岩评价应该打破"唯指标论"的习俗,立足于烃源岩演化史研究,突出"阶...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条件和特点给烃源条件分析提出了新内容和新要求。对于晚期成藏来说,烃源岩的时效性比其原有品质条件更为重要,烃源条件分析和烃源岩评价应该打破"唯指标论"的习俗,立足于烃源岩演化史研究,突出"阶段性"和"时效性"分析,在确定有效烃源岩及其发育区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潜力分析并指导对勘探目标的选择。对于以晚燕山—早喜山期重建的封存体系为主要勘探对象的江汉平原区海相,断陷盆地的叠覆是促成二叠系烃源岩成熟和下古生界烃源岩二次(晚期)生烃的主要原因。初步研究表明,二叠系(碳酸盐岩)烃源岩为主要的有效烃源岩,其次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而主要的供烃区则是江陵凹陷、潜江凹陷等几个晚期断陷深凹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烃源条件 江汉平原区 南方海相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主要河流沉积物重矿物特征与物源区岩性的响应 被引量:27
5
作者 康春国 李长安 邵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342,共9页
通过对江汉平原主要河流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特征矿物以及能够反映沉积物稳定状况、物源及成熟度的重矿物特征指数(ATi,GZi和ZTR)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江汉平原范围内,长江和汉江及其长江主要支流的沉积物中重矿物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 通过对江汉平原主要河流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特征矿物以及能够反映沉积物稳定状况、物源及成熟度的重矿物特征指数(ATi,GZi和ZTR)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江汉平原范围内,长江和汉江及其长江主要支流的沉积物中重矿物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长江的重矿物组合模型为:锆石+绿帘石+辉石+绿泥石+金属矿物,特征矿物是锆石和辉石;汉江的重矿物组合模型为:绿帘石+角闪石+石榴石+绿泥石+金属矿物,特征矿物是角闪石、石榴石;另外,清江、漳河、沮水和玛瑙河的重矿物组合及特征矿物也都完全不同。而且各水系的沉积物的重矿物特征与其源区的岩性分布显示出极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江汉平原利用重矿物特征及组合模型来进行物源示踪的方法开展水系演化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沉积物 重矿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天义 何治亮 +5 位作者 何生 周雁 孙冬胜 沃玉进 杨兴业 王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68-1882,共15页
本文综合运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U-Th)/He、镜质体反射率及盆地模拟等手段,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史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新生代大规模构造抬升剥蚀、地层冷却事件始于早白垩世(14... 本文综合运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U-Th)/He、镜质体反射率及盆地模拟等手段,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史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新生代大规模构造抬升剥蚀、地层冷却事件始于早白垩世(140—130 Ma);大规模抬升冷却过程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中后期至晚白垩世.研究区虽然可能存在一定厚度的晚白垩世—古近纪地层沉积,总体沉积规模相对较小.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应该存在较大厚度的中侏罗统或/和上侏罗统乃至早白垩世地层的沉积;而现今残存中生代中、上侏罗统地层相对较薄,主要是由于后期持续构造抬升剥蚀造成的,估计总剥蚀厚度约4300 m左右.区内中生代地层在早白垩世达到最大古地温,而不是在古近纪沉积末期;上三叠统地层最大古地温在170~190℃之间.热史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古生代古热流相对稳定,平均热流在53.64 mW·m^(-2);早侏罗世末期古热流开始降低,在早白垩世初期古热流约为48.38 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U-Th) He 镜质体反射率 盆地模拟 构造-热演化史 簰洲湾 中扬子江汉平原
下载PDF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持续高效农业发展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达模 王克林 +1 位作者 罗志强 李伟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75,共5页
在区域农业科技开发的深度、广度 ,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宏观战略决策 3个层面上开展了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探索。基本建成了城郊型农业、湖区粮猪 (禽 )型农业和涝渍田综合开发型农业 3个各具特色、面积 1万多 hm2的中心试验示范区和优质... 在区域农业科技开发的深度、广度 ,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宏观战略决策 3个层面上开展了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探索。基本建成了城郊型农业、湖区粮猪 (禽 )型农业和涝渍田综合开发型农业 3个各具特色、面积 1万多 hm2的中心试验示范区和优质水稻、优质藕、优质油菜、蔬菜、青虾和畜禽规模化养殖等 6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初步形成“科技开发 +公司 +基地 +农户”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开发模式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四湖地区 优势农产品 试验示范区
下载PDF
基于湖河网络八景系统的江汉平原区域风景特色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万敏 王之羿 潘莹紫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10-15,共6页
叠加不同时代的江汉平原古云梦泽变迁范围形成湖圈,以注入或流出该圈的5条河流为轴,形成"一圈五轴"的湖河网络体系,以轴圈上的城镇为节点,形成"十二点、五岛"的节点性城镇系统,以此关联考察节点城镇八景的种类、构... 叠加不同时代的江汉平原古云梦泽变迁范围形成湖圈,以注入或流出该圈的5条河流为轴,形成"一圈五轴"的湖河网络体系,以轴圈上的城镇为节点,形成"十二点、五岛"的节点性城镇系统,以此关联考察节点城镇八景的种类、构成、特征与演变,从而建立对江汉平原区域风景特色解析与认识的总体框架。通过"十二点、五岛"八景的词云分析,认识到江汉平原风景的湖、河、台特色与月、古、晴景象;立足节点城镇八景之横向系统,解析了该平原风景的江汉朝宗大气与山水楼台创意;立足节点城镇八景之纵向系统,认识到其上江轴地理剖面中山水的格局及其八景的呼应配合,以及其他各轴自然地理剖面反映的空间大开大合、山体大起大落的"灵秀湖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江汉平原 区域风景特色 湖河网络 八景系统
下载PDF
江汉平原土地类型与综合自然区划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卫东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3-83,共11页
基于对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本文划分江汉平原的土地类型,运用土地类型结构数量分析方法,自下而上地作了江汉平原综合自然区划,揭示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土地类型 综合自然区划
下载PDF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胜军 程学军 吴冲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596-4597,4629,共3页
以江汉平原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3个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利用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利用程度变化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围湖造田的现象依然... 以江汉平原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3个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利用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利用程度变化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围湖造田的现象依然存在;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稳定,属于农业用地类型;土地利用格局尚未完全定型,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性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土地利用 变化 区域差异
下载PDF
江汉平原钉螺螺情的时空变化及其精准防控分区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颖 邱娟 +4 位作者 徐兴建 王海芳 邵奇慧 韩东枫 李仁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1-733,共13页
江汉平原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疫区之一.经过60多年的防治,该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度流行状态.但是血吸虫寄生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环境仍然存在,钉螺面积总体下降不显著,血吸虫病疫情随时都有反弹的风险.为了巩固来之不易... 江汉平原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疫区之一.经过60多年的防治,该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度流行状态.但是血吸虫寄生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环境仍然存在,钉螺面积总体下降不显著,血吸虫病疫情随时都有反弹的风险.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血防成果,助力精准血防,该文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至2017年的村级螺情及控螺措施数据,以螺情状况及动态、钉螺孳生环境和控螺状况等三个要素构建钉螺防控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二阶聚类的方法开展钉螺防控的地理区划及其防控等级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江汉平原钉螺增减动态变化类型以“无变化”为主,其次是“减少或不变”和“增加或不变”;螺情、孳生环境和钉螺防控措施等要素指标具有空间异质性.江汉平原被分为3个一级分区和7个二级分区,分析了各分区螺情主要特征及其防控的态势,提出了降低螺情风险、整治有螺环境、加强防控力度等方面的防控建议,为制定精准防螺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江汉平原 空间异质性 分区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在复杂地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12
作者 秦玉芳 张刚雄 +2 位作者 陈洪堤 龚小金 廖大香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2-14,共3页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地表地震资料成像的有效方法。应用炮域波动方程傅氏有限差分法对江汉平原深层海相和鄂西渝东地表复杂地区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时间偏移剖面相比,所反映的构造特征清楚,断层位置清...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地表地震资料成像的有效方法。应用炮域波动方程傅氏有限差分法对江汉平原深层海相和鄂西渝东地表复杂地区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时间偏移剖面相比,所反映的构造特征清楚,断层位置清晰,为江汉油区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叠前深度偏移 复杂地表 地质构造 断层 地震勘探技术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从三湖农场看江汉平原湖区的造林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克贵 《湖北林业科技》 1997年第1期28-32,共5页
文章论述了三湖农场生态环境、育苗技术、造林特点和幼林抚育管理。
关键词 三湖农场 江汉平原湖区 造林
下载PDF
江汉平原出土的商时期青铜器 被引量:7
14
作者 施劲松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8,共10页
江汉平原出土大量商时期的青铜器,其中二里冈时期的青铜器集中出自盘龙城及其附近,指示出商人兴建盘龙城的目的应是控制长江沿岸地区而非占据江汉平原。江汉平原出土的殷墟时期的青铜器表明商文化对这一地区仍有影响,这些铜器大致呈线... 江汉平原出土大量商时期的青铜器,其中二里冈时期的青铜器集中出自盘龙城及其附近,指示出商人兴建盘龙城的目的应是控制长江沿岸地区而非占据江汉平原。江汉平原出土的殷墟时期的青铜器表明商文化对这一地区仍有影响,这些铜器大致呈线性分布,与二里冈文化南下的路线一致。长江以南的一些文化因素也于此时进入江汉平原的南部。湘江流域出土的商式青铜器可能由中原经江汉平原传入,但大量以动物造型的铜器为主的地方型铜器可能产于当地,它们代表了湘江流域的一支地方性青铜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盘龙城 湘江流域 青铜器
原文传递
中国中部农区乡村重构特征及其地域模式——以江汉平原为例 被引量:23
15
作者 余斌 李营营 +2 位作者 朱媛媛 卓蓉蓉 曾菊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63-2078,共16页
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以乡村地域系统内部要素变化解析乡村重构特征、外部环境变化解读乡村重构机理、外源驱动因素与内生响应要素耦合解译乡村重构模式。基于江汉平原的实证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乡村地域持续经历重构过程,表现为乡村... 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以乡村地域系统内部要素变化解析乡村重构特征、外部环境变化解读乡村重构机理、外源驱动因素与内生响应要素耦合解译乡村重构模式。基于江汉平原的实证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乡村地域持续经历重构过程,表现为乡村重构综合指数不断增加,高值区主要沿域内交通干线分布、低值区主要分布长江沿线和平原腹地;(2)乡村重构机制主要表现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等外源驱动因素与经济、社会、空间等内生要素的耦合作用,非农产业规模扩张引发乡村人口外迁和就业转移,进而推动人口、土地和产业等乡村"存量"要素重组;(3)经济—社会重构主导是江汉平原乡村重构的主流模式,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变化加剧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恶化,乡村振兴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水环境污染和水灾害侵袭的双重挑战。研究框架能够揭示江汉平原乡村地理剧变特征,中国中部农产品主产区的乡村重构具有与发达地区不尽相同的图景。研究结果意在为乡村地理研究和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外源驱动 内生响应 乡村重构 中国中部农区
原文传递
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夏商时期聚落景观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秋实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7,共14页
本文所指江汉地区属广义范畴,包括长江与汉水交汇形成的冲积平原,及其周邻的低山丘陵地带。本区虽与中原地区有桐柏山-大别山脉阻隔,但山系南麓的多条南北向水系成为联系两个地区的天然孔道。因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江汉地区就长期与中... 本文所指江汉地区属广义范畴,包括长江与汉水交汇形成的冲积平原,及其周邻的低山丘陵地带。本区虽与中原地区有桐柏山-大别山脉阻隔,但山系南麓的多条南北向水系成为联系两个地区的天然孔道。因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江汉地区就长期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的文化关联。夏商时期在以二里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地区 夏商时期 聚落 景观
原文传递
区域系统调查视野下的江汉平原地区陶家湖-笑城城址聚落形态观察
17
作者 李冬冬 张子淼(CamillaSturm) 向其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108,共6页
陶家湖与笑城两座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汉水以北、大洪山东南麓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前沿,是探讨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的重要区域。调查显示,两城址处于两个独立聚落群的中心位置,规模虽有大小之别,但都是由内至外、逐步被开发。在开发时间上... 陶家湖与笑城两座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汉水以北、大洪山东南麓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前沿,是探讨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的重要区域。调查显示,两城址处于两个独立聚落群的中心位置,规模虽有大小之别,但都是由内至外、逐步被开发。在开发时间上,陶家湖聚落群远早于笑城城址,但笑城城址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了发展过程。在时间关系上,二者共存于屈家岭文化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但在空间关系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社会复杂化 陶家湖城址 笑城城址 聚落形态 区域系统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