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的森林水文效益
被引量:
10
1
作者
史玉虎
朱仕豹
+4 位作者
熊峰
蔡晟
刘学全
潘磊
陈双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17-21,共5页
三峡库区的森林水文作用 ,对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改善和维持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根据 1992— 2 0 0 0年实测降雨、径流等观测资料 ,分析了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森林的林冠截留...
三峡库区的森林水文作用 ,对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改善和维持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根据 1992— 2 0 0 0年实测降雨、径流等观测资料 ,分析了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森林的林冠截留作用、林地枯落物的水文作用及森林覆盖率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和小流域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不同树种枝条基部直径与枝叶质量呈线性正相关 ,不同树种枝叶容水量与枝叶质量呈线性正相关 ,不同森林类型在场降雨中 ,林冠截留量为 0 38~ 8 78mm ,截留率为 10 2 7%~ 4 9 4 8% ,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 ,林地的土壤容重减少 ,总孔隙度增加 ;主要森林类型中 ,针阔混交林林地枯落物的饱和持水量最大 ,端坊溪小流域枯落物层截留量可达到降水量的 2 8%~ 6 3% ;小流域径流量与同期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端坊溪小流域森林覆盖率每增加 1% ,小流域汛期径流深减少 6 9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端坊溪小流域
森林水文效益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不同地类土壤流失量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高中琪
张洪江
史玉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26-29,共4页
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泥沙来源 ,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对于保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选定的典型小流域内 ,采用土壤剖面法及土壤侵蚀调查、坡面径流小区等方法 ,分析不...
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泥沙来源 ,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对于保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选定的典型小流域内 ,采用土壤剖面法及土壤侵蚀调查、坡面径流小区等方法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现状下的土壤物理特性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及沟道的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土体内 ,土壤颗粒特性与土壤流失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土壤流失程度的增大 ,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的A层土壤颗粒粒径分选系数降低。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 ,土壤颗粒粒径组的对称性均较低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的泥沙 ,主要来源于坡面土壤侵蚀 ;坡面侵蚀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耕地 ,2 5°以上陡坡耕地侵蚀的泥沙量 ,约占坡面产沙总量的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区
土壤颗粒
土壤侵蚀
地类
土壤流失量
土壤物理特性
坡面产沙
土地利用现状
长江三峡
状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浅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段天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70,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可能由于本区域先前已经历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等考古学文化的涤荡,因而没有遇到本地土著文化的有力反抗,从而使江淮分水岭地区处于这两大强势文化影响构成的旋涡之中。而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也对该地区施加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本地的土著文化因素并没有消亡,而是保留和生长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时期
江淮分水岭
考古学文化
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月曾侯■编钟铭文前半详解
被引量:
12
4
作者
李学勤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春秋晚期的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编钟三组。依青铜器命名惯例,其中的一组可以称为"正月曾侯■编钟"。作钟之年为公元前497年,编钟铭文内容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追述曾国始封经过的铭文前段,补充了周初古史的空白。现...
春秋晚期的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编钟三组。依青铜器命名惯例,其中的一组可以称为"正月曾侯■编钟"。作钟之年为公元前497年,编钟铭文内容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追述曾国始封经过的铭文前段,补充了周初古史的空白。现在学者大多认为,曾侯与曾侯乙墓所见的曾侯是同一人,该说虽存在用字方面的疑点,但从年代上来推算,还是可信的。据铭文,伯适(南宫括)曾先后服侍文武两朝黜除殷命,以安定天下。后又受成王之命,在汭土建立都邑,这是曾国的初封。周朝封南宫括于曾国,一是为了加强对淮夷的控制,二是为了监临以至占有江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正月曾侯■编钟
南宫括
淮夷
江汉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历史变化探讨
被引量:
6
5
作者
贾十军
梁红霞
+1 位作者
邢润华
陈富荣
《安徽地质》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本文根据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1980年安徽省土壤第二次普查数据对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1980年,本区近20年间碳储量增加了7060228吨。从碳汇、碳源面积衡量,区...
本文根据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1980年安徽省土壤第二次普查数据对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1980年,本区近20年间碳储量增加了7060228吨。从碳汇、碳源面积衡量,区内碳汇面积较碳源面积多7700km2。区内总体为碳汇区。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碳储量碳源区主要沿长江带分布,碳汇区主要沿江淮分水岭及沿淮、淮北地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有机碳储量
碳源
碳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淮分水岭地区海绵城市的构建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丰焰
贺中娣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1-16,23,共7页
针对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贫乏、地表水难蓄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研究"海绵城市"在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构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江淮分水岭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的最低和最高限值应确定为Ⅲ区(75%≤α≤8...
针对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贫乏、地表水难蓄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研究"海绵城市"在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构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江淮分水岭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的最低和最高限值应确定为Ⅲ区(75%≤α≤85%)、Ⅳ区(70%≤α≤85%);蓄水相关设施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地区新建区域只有按照低影响开发的最高标准来规划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方可达到技术指南的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但在实际构建"海绵城市"时,需要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第一次提出海绵城市构建与地区农业生产蓄水相结合,达成区域合理综合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
江淮分水岭地区
低影响开发(LI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江南淮北社会文化的差异
7
作者
池子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32-136,共5页
江南淮北分属于两个文化圈,无论文武之尚、衣食习惯,还是住行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形成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这种反差的形成,有物质生活条件因素,有地理环境因素,有社会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因素,而城市的近代化与乡土...
江南淮北分属于两个文化圈,无论文武之尚、衣食习惯,还是住行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形成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这种反差的形成,有物质生活条件因素,有地理环境因素,有社会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因素,而城市的近代化与乡土文化变迁也存在着莫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江南
淮北
社会文化
差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时空变异对比--以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为例
被引量:
20
8
作者
李宏薇
尚二萍
+1 位作者
张红旗
许尔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64-3473,共10页
搜集已发表文献中位于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数据,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农区耕地、城郊耕地、工矿附近耕地和污灌区耕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并结合1980s土壤普查...
搜集已发表文献中位于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数据,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农区耕地、城郊耕地、工矿附近耕地和污灌区耕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并结合1980s土壤普查数据,分析1980s~2000s期间研究区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污染重金属处于安全水平,黄淮海平原80%以上和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60%以上的点位处于清洁范围.(2)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的重金属污染比黄淮海平原严重.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点位超标率为35.02%,是黄淮海平原(15.97%)的2倍;内梅罗评价结果显示两区污染比例分别为20.29%和13.17%,前者的轻度和重度污染比例均大于后者,其重度污染比重约是后者的3倍.(3)研究区不同区位污染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工矿附近耕地、污灌区耕地、农区耕地和城郊耕地.(4)1980s~2000s期间,重金属污染呈增加趋势,黄淮海平原Cd、Zn、Hg、As和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Cd、Ni、Zn、Cu、Hg、As超标点位比例分别增加:12.78%、6.34%、1.98%、0.91%和14.02%、11.36%、7.28%、5.49%、1.93%、0.72%;污染加剧主要分布在天津、河北沧州、山东济南和湖南岳阳等地.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发展进程中,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耕地土壤正面临着重金属污染的威胁,需对严重污染区域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
耕地
重金属污染
时空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综合治理模式初探——以郭罗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
4
9
作者
唐慧中
郑晓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31-32,39,共3页
在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郭罗沟流域探索出一种成功的水土保持开发治理模式,即"梁峁造林戴帽子,坡耕地上修台子,地埂种草挂胡子,山腰果园系带子,沟道工程穿靴子"。该模式的实施使流域内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使流域生态系统结...
在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郭罗沟流域探索出一种成功的水土保持开发治理模式,即"梁峁造林戴帽子,坡耕地上修台子,地埂种草挂胡子,山腰果园系带子,沟道工程穿靴子"。该模式的实施使流域内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使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转向良性循环。该模式为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乃至周边地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一种较成功的经验。可为区域综合治理起到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黄土丘陵区
水土保持
治理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南市淮河水域水源保护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
3
10
作者
黄巍
《江苏环境科技》
2000年第4期32-34,共3页
根据淮河水环境的特点 ,对水域现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水源保护功能的划分 。
关键词
淮河水域
功能区划分
综合整治
水源保护
河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汉末江淮之间一度荒废之原因
11
作者
吴湖瀚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汉末至三国时期江淮之间是一片破败荒凉、渺无人烟之地。然考史料,在董卓入洛前后,关中扰乱之时,江淮之间尚是一片粗安地区,不少士人避难其间。自袁术盘踞江淮之后,因战争的破坏、军阀的荒侈、流寇的劫掠等原因,江淮间开始走向衰落。直...
汉末至三国时期江淮之间是一片破败荒凉、渺无人烟之地。然考史料,在董卓入洛前后,关中扰乱之时,江淮之间尚是一片粗安地区,不少士人避难其间。自袁术盘踞江淮之后,因战争的破坏、军阀的荒侈、流寇的劫掠等原因,江淮间开始走向衰落。直至三分天下的形势初现,江淮间成为曹、孙对峙的前冲,屯田难立,民众远徙,终沦为一片无人居住的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江淮废地
军阀
流寇
曹孙对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改革研究
12
作者
汪桥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0-32,36,共4页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且持续的金融支持。本文以江淮分水岭地区为例,剖析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途径及其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农村金融改革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村金融
江淮分水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联合哨兵卫星系列雷达与光学影像的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高时空分辨率监测
被引量:
2
13
作者
宋利娟
景海涛
+3 位作者
徐嘉慧
陈探
张大鹏
宋春桥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16-2529,共14页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干湿季节水体波动幅度大、频率高。卫星高频观测洞庭湖水体变化对及时、准确地监测其水文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10 m),在兼具高时频与空间分辨率条件下重建和分析2017...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干湿季节水体波动幅度大、频率高。卫星高频观测洞庭湖水体变化对及时、准确地监测其水文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10 m),在兼具高时频与空间分辨率条件下重建和分析2017年—2020年洞庭湖水域面积的精细时序信息。此外,本研究拟创建一种基于湖区部分清晰影像来重建全湖水域面积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湖区某个区块面积与Sentinel-1全幅影像提取的湖泊面积构建的统计拟合关系建立经验模型,从而得到更密集的洞庭湖水域面积时间序列。拟合结果显示,每个区块的面积与总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平均R2值为0.94。将2017年—2020年获取的119景Sentinel-1影像和38景Sentinel-2影像用于提取洞庭湖区块水体淹没范围,以重建整个湖区面积。结合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平均每个月可获取的观测影像为6景,某些月内监测次数可达10次,时间间隔为3—6 d。此外,本研究重建的水域面积时间序列可以精确地刻画显著的季节波动和年际变化,水域面积在7月达到峰值,11—2月达到谷值。研究发现一个月内最大面积与最小面积的平均比率为1.36;地表水域最剧烈的波动发生在11月,比率为1.52。整合Sentinel-1/2影像确定,2017年—2020年洞庭湖的平均水域面积约为1147.13 km2。与基于Sentinel-1/2影像构建的洞庭湖水域面积时间序列相比,结合Landsat 8影像的水体面积时间序列能够在某些月将水体观测的时间分辨率提高,但是对于水域面积的月均值和年均值影响较小。综上,本研究联合高时空分辨率的哨兵系列雷达与光学影像发展高时频水域面积序列的精细提取方法,可为提升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高动态湖泊水域遥感监测和水资源精细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洞庭湖
SENTINEL
水域面积
时间序列
长江流域
原文传递
史前江淮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生业经济
被引量:
4
14
作者
徐峰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6,共8页
史前江淮地区的文化发展颇受生态环境的制约。江淮东部因濒海而对海平面非常敏感。海水倒灌时,文化难以持续;海退且生态环境良好时,文化则能发展出一定局面。安徽江淮的生态环境虽不像东部那般极端,但也极受环境变化,如降温、洪水的影...
史前江淮地区的文化发展颇受生态环境的制约。江淮东部因濒海而对海平面非常敏感。海水倒灌时,文化难以持续;海退且生态环境良好时,文化则能发展出一定局面。安徽江淮的生态环境虽不像东部那般极端,但也极受环境变化,如降温、洪水的影响。江淮间先民很早即种植水稻、狩猎采集、家畜饲养。龙山文化时期,禹会村遗址还发现有小麦遗存,具备了种植小麦的生态条件。总体而言,在生态环境平衡时,史前江淮先民通常开展以水稻为主的综合生业经济,在发展步伐上,并不落于周边区域之后。然终因江淮空间的狭窄,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及地处过渡带的文化竞争性强,可被代替的概率大。虽然局部地区存在短暂的文化繁荣,然在更大的层面上未有可观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
江淮
生态环境
生业经济
原文传递
江淮东部地区史前农业研究
被引量:
1
15
作者
沈志忠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3,共10页
江淮东部地区地处以泰沂山脉为中心的海岱文化区和以太湖为中心的环太湖文化区之间,其史前农业表现出处于粟作经济文化区和稻作经济文化区的过渡特征。根据考古发掘材料,江淮东部地区原始文化可以分为连续发展的四个阶段,该地区史前农...
江淮东部地区地处以泰沂山脉为中心的海岱文化区和以太湖为中心的环太湖文化区之间,其史前农业表现出处于粟作经济文化区和稻作经济文化区的过渡特征。根据考古发掘材料,江淮东部地区原始文化可以分为连续发展的四个阶段,该地区史前农业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距今7000~6300年)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稻作经济为辅;第二阶段(距今6300~5500年)渔猎采集经济与稻作经济互补;第三阶段(距今5500~5000年)以稻作经济为主,渔猎采集经济为补充形式;第四阶段(距今5000~3700年)受环境影响稻作经济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东部
龙虬庄遗址
青墩遗址
史前农业
稻作经济
原文传递
五代江淮士人社会流动的历史观察
被引量:
1
16
作者
张丽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0-140,159,160,共13页
五代彻底改变了中国中古时期的社会政治形态,官僚政治进一步加强。士阶层的社会流动、更新重组是研究其间会通和变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五代江淮士人的社会流动是结构性的,与地理流动、观念变化和社会资源的重置等密切相关,形成复杂的...
五代彻底改变了中国中古时期的社会政治形态,官僚政治进一步加强。士阶层的社会流动、更新重组是研究其间会通和变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五代江淮士人的社会流动是结构性的,与地理流动、观念变化和社会资源的重置等密切相关,形成复杂的关系场域。江淮士人的社会流动虽有利于阶层的升降更替和保持割据政权内部的动态平衡,但也潜藏社会冲突。在江淮政权运行后期,随着皇权扩张和决策机制的不健全产生的弊端,社会流动的良性效应减缓。江淮士人代表着唐宋之际士族消融后新的社会精英的雏形,即以职位和才能为评价标准,且流动无定势,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特殊变革时期士人在价值领域的追寻和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五代
江淮士人
士的转型
地理空间
原文传递
论西周外缘区域——建立在考古材料基础上的分析
被引量:
2
17
作者
禇晓波
张童心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7,共10页
西周时期,今山东地区、南方的淮河—长江流域,太行山东侧的冀北平原和西部的泾河、渭河上游等四个地区构成西周外缘疆域。考古发现揭示,西周疆域的形成有以下策略与规律,即:分封建国、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占有领土,并通过王室与诸侯国的...
西周时期,今山东地区、南方的淮河—长江流域,太行山东侧的冀北平原和西部的泾河、渭河上游等四个地区构成西周外缘疆域。考古发现揭示,西周疆域的形成有以下策略与规律,即:分封建国、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占有领土,并通过王室与诸侯国的配合或诸侯国的自发行为进行领土的扩张;注意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分封边疆地区诸侯国,以占据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带,集中防卫力量于最有效的部位,保障西周王朝核心地带和王室的安全;武力征服之外,加强先进文化影响力的辐射,将土著族群吸纳进西周王国的政治体制之中,实现疆域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疆域
外缘区域
山东地区
淮河—长江流域
冀北平原
泾、渭河上游
原文传递
题名
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的森林水文效益
被引量:
10
1
作者
史玉虎
朱仕豹
熊峰
蔡晟
刘学全
潘磊
陈双田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
国家林业局
北京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17-21,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 0 0 1BA5 10B0 10 4 )
文摘
三峡库区的森林水文作用 ,对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改善和维持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根据 1992— 2 0 0 0年实测降雨、径流等观测资料 ,分析了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森林的林冠截留作用、林地枯落物的水文作用及森林覆盖率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和小流域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不同树种枝条基部直径与枝叶质量呈线性正相关 ,不同树种枝叶容水量与枝叶质量呈线性正相关 ,不同森林类型在场降雨中 ,林冠截留量为 0 38~ 8 78mm ,截留率为 10 2 7%~ 4 9 4 8% ,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 ,林地的土壤容重减少 ,总孔隙度增加 ;主要森林类型中 ,针阔混交林林地枯落物的饱和持水量最大 ,端坊溪小流域枯落物层截留量可达到降水量的 2 8%~ 6 3% ;小流域径流量与同期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端坊溪小流域森林覆盖率每增加 1% ,小流域汛期径流深减少 6 95mm。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端坊溪小流域
森林水文效益
生态环境
Keywords
The Reservoir
area
of Three Gorges in
yangtze
river
small
watershed
forest hydrology
runoff
分类号
S71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不同地类土壤流失量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高中琪
张洪江
史玉虎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26-29,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 )"长江上游环境变化与产水产沙作用机制"(2 0 0 3CB4 15 2 0 2 3)的资助
文摘
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泥沙来源 ,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对于保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选定的典型小流域内 ,采用土壤剖面法及土壤侵蚀调查、坡面径流小区等方法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现状下的土壤物理特性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及沟道的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土体内 ,土壤颗粒特性与土壤流失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土壤流失程度的增大 ,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的A层土壤颗粒粒径分选系数降低。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 ,土壤颗粒粒径组的对称性均较低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的泥沙 ,主要来源于坡面土壤侵蚀 ;坡面侵蚀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耕地 ,2 5°以上陡坡耕地侵蚀的泥沙量 ,约占坡面产沙总量的 5 0 %。
关键词
花岗岩区
土壤颗粒
土壤侵蚀
地类
土壤流失量
土壤物理特性
坡面产沙
土地利用现状
长江三峡
状况
Key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yangtze
river
granite
area
sediment
small
watershed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浅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段天璟
机构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70,共10页
基金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6BS34)
‘985工程’项目"资助
文摘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可能由于本区域先前已经历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等考古学文化的涤荡,因而没有遇到本地土著文化的有力反抗,从而使江淮分水岭地区处于这两大强势文化影响构成的旋涡之中。而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也对该地区施加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本地的土著文化因素并没有消亡,而是保留和生长了下来。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时期
江淮分水岭
考古学文化
结构
Keywords
Erlitou Culture period
jianghuai (yangtze river and huai river) watershed area
archaeological culture
structure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月曾侯■编钟铭文前半详解
被引量:
12
4
作者
李学勤
机构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文摘
春秋晚期的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编钟三组。依青铜器命名惯例,其中的一组可以称为"正月曾侯■编钟"。作钟之年为公元前497年,编钟铭文内容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追述曾国始封经过的铭文前段,补充了周初古史的空白。现在学者大多认为,曾侯与曾侯乙墓所见的曾侯是同一人,该说虽存在用字方面的疑点,但从年代上来推算,还是可信的。据铭文,伯适(南宫括)曾先后服侍文武两朝黜除殷命,以安定天下。后又受成王之命,在汭土建立都邑,这是曾国的初封。周朝封南宫括于曾国,一是为了加强对淮夷的控制,二是为了监临以至占有江汉地区。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正月曾侯■编钟
南宫括
淮夷
江汉地区
Keywords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lunar January chime-bells of the Marquis Yu of ZengState
Nan' gong Kuo
the barbarians in the
huai
river
area
the
yangtze
and Han
river
region
分类号
K255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历史变化探讨
被引量:
6
5
作者
贾十军
梁红霞
邢润华
陈富荣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安徽地质》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基金
中国主要农耕区土壤碳库与固碳潜力研究(200911020)
文摘
本文根据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1980年安徽省土壤第二次普查数据对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1980年,本区近20年间碳储量增加了7060228吨。从碳汇、碳源面积衡量,区内碳汇面积较碳源面积多7700km2。区内总体为碳汇区。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碳储量碳源区主要沿长江带分布,碳汇区主要沿江淮分水岭及沿淮、淮北地区分布。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有机碳储量
碳源
碳汇
Keywords
the
yangtze
and
huai
river
drainage
area
s
organic carbon reserve
carbon source
carbon sink
分类号
S151.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3.62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淮分水岭地区海绵城市的构建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丰焰
贺中娣
机构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浙江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1-16,23,共7页
基金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2B051)
文摘
针对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贫乏、地表水难蓄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研究"海绵城市"在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构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江淮分水岭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的最低和最高限值应确定为Ⅲ区(75%≤α≤85%)、Ⅳ区(70%≤α≤85%);蓄水相关设施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地区新建区域只有按照低影响开发的最高标准来规划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方可达到技术指南的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但在实际构建"海绵城市"时,需要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第一次提出海绵城市构建与地区农业生产蓄水相结合,达成区域合理综合发展目标。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
江淮分水岭地区
低影响开发(LID)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sponge city
area
of the divide
watershed
between the
river
s of
yangtze
and
huai
he
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
分类号
TU99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TV213.9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江南淮北社会文化的差异
7
作者
池子华
机构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32-136,共5页
文摘
江南淮北分属于两个文化圈,无论文武之尚、衣食习惯,还是住行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形成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这种反差的形成,有物质生活条件因素,有地理环境因素,有社会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因素,而城市的近代化与乡土文化变迁也存在着莫大的关系。
关键词
近代
江南
淮北
社会文化
差异性
Keywords
Modem Time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North
huai
area
Social Culture
Difference
分类号
K852.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时空变异对比--以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为例
被引量:
20
8
作者
李宏薇
尚二萍
张红旗
许尔琪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64-347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0109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5CB452702)。
文摘
搜集已发表文献中位于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数据,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农区耕地、城郊耕地、工矿附近耕地和污灌区耕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并结合1980s土壤普查数据,分析1980s~2000s期间研究区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污染重金属处于安全水平,黄淮海平原80%以上和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60%以上的点位处于清洁范围.(2)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的重金属污染比黄淮海平原严重.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点位超标率为35.02%,是黄淮海平原(15.97%)的2倍;内梅罗评价结果显示两区污染比例分别为20.29%和13.17%,前者的轻度和重度污染比例均大于后者,其重度污染比重约是后者的3倍.(3)研究区不同区位污染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工矿附近耕地、污灌区耕地、农区耕地和城郊耕地.(4)1980s~2000s期间,重金属污染呈增加趋势,黄淮海平原Cd、Zn、Hg、As和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Cd、Ni、Zn、Cu、Hg、As超标点位比例分别增加:12.78%、6.34%、1.98%、0.91%和14.02%、11.36%、7.28%、5.49%、1.93%、0.72%;污染加剧主要分布在天津、河北沧州、山东济南和湖南岳阳等地.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发展进程中,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耕地土壤正面临着重金属污染的威胁,需对严重污染区域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重金属污染.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
耕地
重金属污染
时空变化
Keywords
Huang-
huai
-Hai Pla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jianghuai
region
farmland
heavy metal pollution
spatial-temporal variability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综合治理模式初探——以郭罗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
4
9
作者
唐慧中
郑晓风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水利局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31-32,39,共3页
文摘
在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郭罗沟流域探索出一种成功的水土保持开发治理模式,即"梁峁造林戴帽子,坡耕地上修台子,地埂种草挂胡子,山腰果园系带子,沟道工程穿靴子"。该模式的实施使流域内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使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转向良性循环。该模式为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乃至周边地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一种较成功的经验。可为区域综合治理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黄土丘陵区
水土保持
治理模式
Keywords
yangtze
river
valley
loess hilly-gully
area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e model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mall
watershed
s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南市淮河水域水源保护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
3
10
作者
黄巍
机构
淮南市环保监测站
出处
《江苏环境科技》
2000年第4期32-34,共3页
文摘
根据淮河水环境的特点 ,对水域现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水源保护功能的划分 。
关键词
淮河水域
功能区划分
综合整治
水源保护
河流
Keywords
huai
river
Current
watershed
situation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al
area
Comprehensive harnessH
分类号
X522.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末江淮之间一度荒废之原因
11
作者
吴湖瀚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文摘
汉末至三国时期江淮之间是一片破败荒凉、渺无人烟之地。然考史料,在董卓入洛前后,关中扰乱之时,江淮之间尚是一片粗安地区,不少士人避难其间。自袁术盘踞江淮之后,因战争的破坏、军阀的荒侈、流寇的劫掠等原因,江淮间开始走向衰落。直至三分天下的形势初现,江淮间成为曹、孙对峙的前冲,屯田难立,民众远徙,终沦为一片无人居住的废地。
关键词
汉末
江淮废地
军阀
流寇
曹孙对峙
Keywords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the wasteland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huai
river
area
warlords
roving bandits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Cao and Sun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改革研究
12
作者
汪桥
机构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0-32,36,共4页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AHSKQ2014D55)
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gxfxZD2016251)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SK2017A0419)
文摘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且持续的金融支持。本文以江淮分水岭地区为例,剖析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途径及其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农村金融改革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村金融
江淮分水岭
Key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ural financial
watershed
area
of
yangtze
-
huai
he
river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联合哨兵卫星系列雷达与光学影像的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高时空分辨率监测
被引量:
2
13
作者
宋利娟
景海涛
徐嘉慧
陈探
张大鹏
宋春桥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16-2529,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D0900804,2018YFD1100101,2019YFA0607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971403,41801321)
+1 种基金
国家“人才引进项目”青年项目(编号:Y7QR01100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编号:XDA23100102)。
文摘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干湿季节水体波动幅度大、频率高。卫星高频观测洞庭湖水体变化对及时、准确地监测其水文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10 m),在兼具高时频与空间分辨率条件下重建和分析2017年—2020年洞庭湖水域面积的精细时序信息。此外,本研究拟创建一种基于湖区部分清晰影像来重建全湖水域面积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湖区某个区块面积与Sentinel-1全幅影像提取的湖泊面积构建的统计拟合关系建立经验模型,从而得到更密集的洞庭湖水域面积时间序列。拟合结果显示,每个区块的面积与总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平均R2值为0.94。将2017年—2020年获取的119景Sentinel-1影像和38景Sentinel-2影像用于提取洞庭湖区块水体淹没范围,以重建整个湖区面积。结合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平均每个月可获取的观测影像为6景,某些月内监测次数可达10次,时间间隔为3—6 d。此外,本研究重建的水域面积时间序列可以精确地刻画显著的季节波动和年际变化,水域面积在7月达到峰值,11—2月达到谷值。研究发现一个月内最大面积与最小面积的平均比率为1.36;地表水域最剧烈的波动发生在11月,比率为1.52。整合Sentinel-1/2影像确定,2017年—2020年洞庭湖的平均水域面积约为1147.13 km2。与基于Sentinel-1/2影像构建的洞庭湖水域面积时间序列相比,结合Landsat 8影像的水体面积时间序列能够在某些月将水体观测的时间分辨率提高,但是对于水域面积的月均值和年均值影响较小。综上,本研究联合高时空分辨率的哨兵系列雷达与光学影像发展高时频水域面积序列的精细提取方法,可为提升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高动态湖泊水域遥感监测和水资源精细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遥感监测
洞庭湖
SENTINEL
水域面积
时间序列
长江流域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Dongting Lake
Sentinel
watershed
area
time series
yangtze
river
Basin
分类号
P2 [天文地球—测绘科学与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史前江淮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生业经济
被引量:
4
14
作者
徐峰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博系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6,共8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史前江淮地区社会进程研究"(2012SJD770006)
南京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文摘
史前江淮地区的文化发展颇受生态环境的制约。江淮东部因濒海而对海平面非常敏感。海水倒灌时,文化难以持续;海退且生态环境良好时,文化则能发展出一定局面。安徽江淮的生态环境虽不像东部那般极端,但也极受环境变化,如降温、洪水的影响。江淮间先民很早即种植水稻、狩猎采集、家畜饲养。龙山文化时期,禹会村遗址还发现有小麦遗存,具备了种植小麦的生态条件。总体而言,在生态环境平衡时,史前江淮先民通常开展以水稻为主的综合生业经济,在发展步伐上,并不落于周边区域之后。然终因江淮空间的狭窄,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及地处过渡带的文化竞争性强,可被代替的概率大。虽然局部地区存在短暂的文化繁荣,然在更大的层面上未有可观的表现。
关键词
史前
江淮
生态环境
生业经济
Keywords
prehistory
area
of
yangtze
river
and
huai
riv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bsistence e-conomy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江淮东部地区史前农业研究
被引量:
1
15
作者
沈志忠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3,共10页
文摘
江淮东部地区地处以泰沂山脉为中心的海岱文化区和以太湖为中心的环太湖文化区之间,其史前农业表现出处于粟作经济文化区和稻作经济文化区的过渡特征。根据考古发掘材料,江淮东部地区原始文化可以分为连续发展的四个阶段,该地区史前农业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距今7000~6300年)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稻作经济为辅;第二阶段(距今6300~5500年)渔猎采集经济与稻作经济互补;第三阶段(距今5500~5000年)以稻作经济为主,渔猎采集经济为补充形式;第四阶段(距今5000~3700年)受环境影响稻作经济退化。
关键词
江淮东部
龙虬庄遗址
青墩遗址
史前农业
稻作经济
Keywords
The Eastern
jianghuai
Regio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region between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huai
river)
Longqiuzhuang site
Qingdun site
prehistoric agriculture
rice-crop economy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五代江淮士人社会流动的历史观察
被引量:
1
16
作者
张丽
机构
运城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0-140,159,160,共13页
基金
运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南唐文学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YQ-2016001)阶段性成果
2019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唐宋儒学社会化个案研究”(项目编号:2019W152)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五代彻底改变了中国中古时期的社会政治形态,官僚政治进一步加强。士阶层的社会流动、更新重组是研究其间会通和变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五代江淮士人的社会流动是结构性的,与地理流动、观念变化和社会资源的重置等密切相关,形成复杂的关系场域。江淮士人的社会流动虽有利于阶层的升降更替和保持割据政权内部的动态平衡,但也潜藏社会冲突。在江淮政权运行后期,随着皇权扩张和决策机制的不健全产生的弊端,社会流动的良性效应减缓。江淮士人代表着唐宋之际士族消融后新的社会精英的雏形,即以职位和才能为评价标准,且流动无定势,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特殊变革时期士人在价值领域的追寻和调适。
关键词
社会流动
五代
江淮士人
士的转型
地理空间
Keywords
Social mobility
Fiver Dynasties
scholars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
huai
river
area
s
transformation of scholars
geographic space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西周外缘区域——建立在考古材料基础上的分析
被引量:
2
17
作者
禇晓波
张童心
机构
上海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7,共10页
文摘
西周时期,今山东地区、南方的淮河—长江流域,太行山东侧的冀北平原和西部的泾河、渭河上游等四个地区构成西周外缘疆域。考古发现揭示,西周疆域的形成有以下策略与规律,即:分封建国、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占有领土,并通过王室与诸侯国的配合或诸侯国的自发行为进行领土的扩张;注意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分封边疆地区诸侯国,以占据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带,集中防卫力量于最有效的部位,保障西周王朝核心地带和王室的安全;武力征服之外,加强先进文化影响力的辐射,将土著族群吸纳进西周王国的政治体制之中,实现疆域的拓展。
关键词
西周
疆域
外缘区域
山东地区
淮河—长江流域
冀北平原
泾、渭河上游
Keywords
Western Zhou
territory
peripheral regions
Shandong
area
huai
-
yangtze
river
valley
northern Hebei plain
upper reach of the Jin and Wei
river
s
分类号
K87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的森林水文效益
史玉虎
朱仕豹
熊峰
蔡晟
刘学全
潘磊
陈双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不同地类土壤流失量研究
高中琪
张洪江
史玉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浅析
段天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正月曾侯■编钟铭文前半详解
李学勤
《中原文化研究》
2015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历史变化探讨
贾十军
梁红霞
邢润华
陈富荣
《安徽地质》
201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江淮分水岭地区海绵城市的构建分析
张丰焰
贺中娣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近代江南淮北社会文化的差异
池子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时空变异对比--以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为例
李宏薇
尚二萍
张红旗
许尔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综合治理模式初探——以郭罗沟流域为例
唐慧中
郑晓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淮南市淮河水域水源保护与防治对策
黄巍
《江苏环境科技》
200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汉末江淮之间一度荒废之原因
吴湖瀚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改革研究
汪桥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联合哨兵卫星系列雷达与光学影像的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高时空分辨率监测
宋利娟
景海涛
徐嘉慧
陈探
张大鹏
宋春桥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14
史前江淮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生业经济
徐峰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
原文传递
15
江淮东部地区史前农业研究
沈志忠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原文传递
16
五代江淮士人社会流动的历史观察
张丽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
1
原文传递
17
论西周外缘区域——建立在考古材料基础上的分析
禇晓波
张童心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