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coastal vulnerabil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Jiangsu coastal plain
1
作者 YANG Gui-shan, SHI Ya-feng, ZHANG Chen, LIANG Hai-tang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 Nanjing 210008,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1期24-33,共10页
Assessment of coastal vulnerability to future environmental change has been emphasized in coastal nations or regions. The Jiangsu coastal plain, located to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China, is most vulner... Assessment of coastal vulnerability to future environmental change has been emphasized in coastal nations or regions. The Jiangsu coastal plain, located to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China, is most vulnerable to sea level rise and exacerbating coastal hazards.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method of delimiting vulnerable scope and assessing coastal vulnerability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s and sampling and by apply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great river delta and coastal plains with large area, relative complex micro-geomorphology and the protection of seawall. Applying this method, the coastal vulnerability of the Jiangsu coastal plain to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approximately 50 cm up to the year 2050) and exacerbating storm surges have been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p to the year 2050, the Jiangsu coastal plain will probably lose 12.8 % of tidal flats (about 5.8x104 hm2) and 7.9 % of cultivated land (about 7.2x104 hm2). Meanwhile, 2.0 % of population, 3.8 % of original value of fixed assets, 3.2% of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40.3 % of salt industry and 5.8 % of aquiculture respectively will be affected due to coastal environmental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vulnerable scope coastal environmental change jiangsu coastal plain
下载PDF
江苏滨海潮滩湿地对潮位变化的生态响应 被引量:39
2
作者 杨桂山 施雅风 张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5-332,共8页
通过江苏滨海平原典型淤泥质潮滩湿地断面定位观测和样品测试数据与潮位变化关系研究,探讨海平面上升导致淤泥质潮滩湿地生态演替的可能情景。结果表明,淤泥质潮滩湿地的潜水水位和水质、土壤盐分和养分以及潮滩植物种类和生产量等生态... 通过江苏滨海平原典型淤泥质潮滩湿地断面定位观测和样品测试数据与潮位变化关系研究,探讨海平面上升导致淤泥质潮滩湿地生态演替的可能情景。结果表明,淤泥质潮滩湿地的潜水水位和水质、土壤盐分和养分以及潮滩植物种类和生产量等生态组分与潮位变化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据此关系推断,海平面上升,不仅将直接通过增加潮滩湿地的潮浸频率,而且还通过抬高潜水的水位与矿化度,引起潮滩湿地表土积盐和植被退化,进而导致潮滩湿地生态发生逆向演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量下降和生态类型趋于单一。上部的茅草滩,已淋洗脱盐的表土因重新返盐(次生盐渍化作用),茅草生长受到抑制,将逐步被较低一级的盐蒿取代,同时由于海堤的阻碍,损失的草滩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最终将可能消失;下部的大米草沼泽,其外缘将不断为光滩所取代,内缘上侵由于受到其繁殖速度的限制,在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大时补偿速度可能赶不上其退化速度,而导致其分布逐渐变窄,甚至消失;中部的盐蒿滩则由于得到上部草滩退化的补偿和下部大米草沼泽退化的缓冲,范围不断扩大,生态类型多样的潮滩湿地最终将由单一的盐蒿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潮滩湿地 生态响应 潮位变化 江苏 滨海平原 水质 土训
下载PDF
江苏淤泥质潮滩对海平面变化的形态响应 被引量:31
3
作者 杨桂山 施雅风 季子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84,共9页
通过对江苏滨海平原淤泥质潮滩1980年以来19个固定潮滩断面112个测次滩面高程测量的统计分析,探讨典型淤泥质潮滩剖面形态对海平面变化的形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典型淤涨岸段海平面上升,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上滩面仍将淤积加... 通过对江苏滨海平原淤泥质潮滩1980年以来19个固定潮滩断面112个测次滩面高程测量的统计分析,探讨典型淤泥质潮滩剖面形态对海平面变化的形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典型淤涨岸段海平面上升,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上滩面仍将淤积加高,但淤高幅度除多年平均高潮线附近滩面相对较大外,其余均较小,表明随海平面上升该滩带总体淤积速率将趋于减小;与此相反,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下滩面则趋于蚀低,且侵蚀强度较大,表明该滩带的侵蚀有加剧趋向,最终滩面总体形态将因上带不断淤高和下带不断蚀低而逐渐变陡,剖面上凸形态的曲率不断加大。典型侵蚀岸段,海平面上升的效应则相反,海平面上升,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上滩面强烈蚀低;而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下滩面则强烈淤积加高,剖面的上凹形态最终将因上带不断蚀低和下带不断淤高而趋于平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滨海平原 淤泥质潮滩 形态响应 海平面变化 气候变化 侵蚀
下载PDF
苏北滨海平原冰后期古地理演化与沉积物物源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张家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5-72,共8页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长江与黄河对冰后期的苏北滨海平原发育与苏北南黄海潮成砂体的形成影响巨大。冰后期早期长江物质影响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 ,且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公元 112 8年黄河改道由苏北入海之后 ,...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长江与黄河对冰后期的苏北滨海平原发育与苏北南黄海潮成砂体的形成影响巨大。冰后期早期长江物质影响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 ,且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公元 112 8年黄河改道由苏北入海之后 ,黄河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个别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古长江主流并未由琼港地区入海 ,而携带大量物质建设潮成砂体。最近 2 0 0 0年来本区沉积物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 ,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后期 古地理演化 沉积物物源 苏北滨海平原 元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未来海岸环境变化的易损范围及评估——江苏滨海平原个例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杨桂山 施雅风 +1 位作者 张琛 梁海棠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以海面上升与灾害加剧为标志的海岸环境变化将是 2 1世纪海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评估未来海岸环境变化的易损性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敦促沿海各国政府在评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时必须优先开展的工作... 以海面上升与灾害加剧为标志的海岸环境变化将是 2 1世纪海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评估未来海岸环境变化的易损性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敦促沿海各国政府在评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时必须优先开展的工作之一。针对已有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 ,发展了适用于面积广阔、微地貌条件复杂且有海堤保护的大河三角洲和滨海平原海岸环境变化易损范围确定和易损性评估的方法。并基于江苏滨海平原典型潮滩剖面野外观测和采样实验室分析划定的易损范围 ,结合遥感与 GIS方法对江苏滨海平原海岸环境变化的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评估 易损范围 海岸环境变化 滨海平原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及其灾害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桂山 施雅风 +1 位作者 季子修 阮仁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88-96,共9页
江苏海岸是全国潮滩最集中分布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1/4,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是全国少数几个受海平面上升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初步估算,21世纪前半期该地区不同岸段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将可能达到4.... 江苏海岸是全国潮滩最集中分布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1/4,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是全国少数几个受海平面上升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初步估算,21世纪前半期该地区不同岸段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将可能达到4.5~9.5mm/a,约为同期全球平均上升速率的2~3倍。其灾害性影响主要集中在:①造成堤外潮滩湿地资源损失,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因直接淹没、侵蚀加剧和淤涨减缓造成的潮滩损失面积将超过5×104hm2,湿地损失面积达2.4×104hm2;②降低海堤防御标准、危及海堤自身和受保护地区安全,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该地区现有海堤防御标准将由现状50~100年一遇降为20~50年一遇;遇50年一遇风暴高潮位,全区受潮水漫溢的海堤长度将比现状增加173km以上,占海堤总长的1/4;③阻碍低洼地的洪水排泄、加剧洪涝灾害损失,相对海平面上升40cm,苏北里下河和苏南太湖湖东两片洼地的自然排水能力将可能分别下降约25%和20%,若两洼地分别重现1991年型和1954年型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海平面上升 风暴潮 洪涝 江苏
下载PDF
江苏滨海平原微承压水层位水土体含盐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苟富刚 龚绪龙 +1 位作者 李进 刘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72-76,共5页
通过采集测试土样和水样,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土体含盐特征。研究表明:江苏滨海平原地区微承压水为海相沉积水,以盐水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微承压水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成井层位土体含盐量较高,以弱盐渍土为主,盐渍... 通过采集测试土样和水样,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土体含盐特征。研究表明:江苏滨海平原地区微承压水为海相沉积水,以盐水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微承压水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成井层位土体含盐量较高,以弱盐渍土为主,盐渍土类型为氯盐渍土。土中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浸渍,且地下水中的Na+与地层中的交换性钙离子、镁离子产生了阳离子交换。土中易溶盐主要指标和地下水主要指标对应呈线性正相关,建立了矿化度和成井层位土体易溶盐各指标的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HYRD1号井进行了验证,效果良好,说明了土体盐度分析在地下水咸化中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S 矿化度 氯盐渍土 回归分析 微承压水层 盐分特征 地下水特征 江苏滨海平原
下载PDF
河海交互作用与苏北平原成因 被引量:48
8
作者 王颖 张振克 +3 位作者 朱大奎 杨競红 毛龙江 李书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1-320,共20页
苏北平原向海侧分布着大冈、上冈两列古贝壳堤以及依此而建的范公堤;西侧有低山丘陵环绕,江淮水系河流汇入平原内侧的湖泊群,发育了伸出型三角洲;兴化、里下河地区是平原的最低洼处.这一系列地貌组合与分布特点,启迪着探究平原的成因.1... 苏北平原向海侧分布着大冈、上冈两列古贝壳堤以及依此而建的范公堤;西侧有低山丘陵环绕,江淮水系河流汇入平原内侧的湖泊群,发育了伸出型三角洲;兴化、里下河地区是平原的最低洼处.这一系列地貌组合与分布特点,启迪着探究平原的成因.146m深的宝应望直港钻孔,穿透了2.58Ma以来的第四纪地层.沉积相、微体古生物、古地磁测定与沉积层常量元素分析等综合研究,阐明了4次主要的海洋作用沉积环境,尤其是晚更新世3.9~2.6万年前的浅海环境沉积更为显著.河湖相泛滥平原沉积与潮滩浅海沉积交互成层,证实了苏北平原是第四纪时期由河-海交互作用,从古海湾发育堆积成宽大平原.进一步工作需探索相关时期的江-海分布变化及黄河和黄渤海通道与苏北平原发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平原成因 古海湾 河海交互作用 第四纪海侵
下载PDF
苏北沿海低平原区浅表第四纪地质调查及沉积环境研究——以1∶5万伍佑幅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冯文立 张平 +1 位作者 季文婷 成建新 《地质学刊》 CAS 2017年第2期292-296,共5页
以苏北沿海低平原1∶5万伍佑幅区域地质调查为例,论述浅表沉积物调查的方法,包括使用Eijkelkamp槽型钻取样获取浅表岩性组合特征,运用数字填图系统操作完成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然后通过对地质点、剖面的综合分析,提取浅表地层的区域岩... 以苏北沿海低平原1∶5万伍佑幅区域地质调查为例,论述浅表沉积物调查的方法,包括使用Eijkelkamp槽型钻取样获取浅表岩性组合特征,运用数字填图系统操作完成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然后通过对地质点、剖面的综合分析,提取浅表地层的区域岩性、岩相特征,结合年代学数据,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分析该区域浅表沉积物的沉积演化过程,进而为苏北沿海低平原全新世地貌演化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沉积物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地貌演化 沿海低平原 苏北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中国北部海岸带地貌和沉积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任美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根据现代地学方法和历史资料,论证了人类活动对中国北部海岸带大型海岸地貌和沉积体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关键词 海岸 地貌 沉积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不同饱和黏性土渗透系数预测方法的应用与对比:以苏北沿海平原黏土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葛勤 梁杏 +1 位作者 龚绪龙 刘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3-803,共11页
渗透系数(K)是水文地质、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参数,而低渗透介质的结构较为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场地的尺度、介质的扰动程度等均会对K的确定产生影响.利用δ^(18) O化学示踪法、室内试验及经验公式法估算饱和黏性土的垂向渗透系数,并对比... 渗透系数(K)是水文地质、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参数,而低渗透介质的结构较为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场地的尺度、介质的扰动程度等均会对K的确定产生影响.利用δ^(18) O化学示踪法、室内试验及经验公式法估算饱和黏性土的垂向渗透系数,并对比分析不同预测方法的适用性.以苏北沿海平原第四纪厚层黏土为例,δ^(18) O化学示踪法预测厚层黏性土的渗透系数低于10^(-11) m/s,室内法测得渗透系数为2.61×10^(-8)~9×10^(-12) m/s,经验法预测值较大,是室内法的几倍到几十倍.δ^(18) O化学示踪法是表征天然条件下长时间的实验结果,除了反映数十米厚层黏性土的等效渗透性能,还可预测黏土孔隙水的渗流时间;结合测定黏土样品液塑限等室内实验参数,室内实验和经验公式法可以提供系列剖面黏土的渗透系数,更清晰地说明厚层黏土剖面不同渗透系数预测方法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渗透系数 δ^18O化学示踪 室内实验 经验公式 苏北沿海平原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