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省级区域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比较研究——兼论安徽省国家高新区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伟 汪凯 邹中华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3年第10期51-58,共8页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加快实施,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都迫切需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基于长三角国家高新区创新活动调查统计数据,系统比较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国...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加快实施,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都迫切需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基于长三角国家高新区创新活动调查统计数据,系统比较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国家高新区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金投入、创新主体培育、国际平台建设和技术合同成交5个方面的创新指标情况,分析长三角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现状,针对安徽省国家高新区存在的人才投入创新支撑不足,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布局不均衡,以及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能力较弱等问题,从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围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打造“升级版”创新共同体和加强政策对接联动等方面提出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苏浙皖 国家高新区 区域 创新
下载PDF
苏皖浙沪地区大学网站链接分析与影响力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叶龙 李红艳 +1 位作者 程克敏 李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30-137,共8页
文章运用链接分析法对苏皖浙沪地区25所大学网站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利用"站长工具"收集网站的链接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这些指标数据进行定量研究,深入分析苏皖浙沪地区大学网站影响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并... 文章运用链接分析法对苏皖浙沪地区25所大学网站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利用"站长工具"收集网站的链接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这些指标数据进行定量研究,深入分析苏皖浙沪地区大学网站影响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接分析 主成分分析 大学网站 苏皖浙沪地区
下载PDF
基于流量和权重的苏皖浙地区大学网站影响力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叶龙 潘宇光 +1 位作者 周玉艳 常韦娜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年第12期51-55,共5页
基于网站流量和权重指标,对苏皖浙地区25所大学网站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利用"站长工具"收集网站的流量和权重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这些指标数据进行定量研究,深入分析苏皖浙地区大学网站影响力现状。
关键词 网站流量 网站权重 主成分分析 大学网站 苏皖浙地区
下载PDF
苏浙皖沪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化与一体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丽芹 张丹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6-140,共5页
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虽地缘相近,文脉相系,但由于市场、经济、历史等方面原因,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旅游一体化... 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虽地缘相近,文脉相系,但由于市场、经济、历史等方面原因,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旅游一体化发展将强化旅游业对该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文章尝试从差异和原因出发,借助于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提出实现三省一市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浙皖沪 区域经济 差异化 区域旅游一体化
下载PDF
沪苏浙皖绿色创新竞争力动态仿真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朱会霞 耿德传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6-26,共11页
鉴于绿色创新竞争力系统的复杂性,通过构建创新投入、创新资源、生态环境和创新产出4个子系统的绿色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结合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绿色创新竞争力系统仿真模型。以长三角沪苏浙皖四省(市)为研究区域,动态仿真研究四省(市)... 鉴于绿色创新竞争力系统的复杂性,通过构建创新投入、创新资源、生态环境和创新产出4个子系统的绿色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结合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绿色创新竞争力系统仿真模型。以长三角沪苏浙皖四省(市)为研究区域,动态仿真研究四省(市)的绿色创新竞争力演变趋势,分析比较关键变量,明确四省(市)绿色创新竞争力的差异与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各变量的变化趋势均有利于绿色创新竞争力的提升,整体指标状况优良,绿色创新效益显著。江苏省的绿色创新竞争力综合水平最高,浙江省的绿色创新竞争力综合水平与上海市基本相近,安徽省处于最低位置。四省(市)在绿色创新竞争力的不同维度分别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竞争力 沪苏浙皖 系统动力学 动态仿真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省产业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基于沪苏浙皖政策规划的比较视角
6
作者 林琳 刘洪民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3期72-77,共6页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规划纲要顶层设计的背后,亟须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政策规划的支撑和协同。基于沪苏浙皖促进一体化发展政策规划的比较视角,对江苏省实施一体化发展总体纲要所提出的区域性产业政策规划进行...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规划纲要顶层设计的背后,亟须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政策规划的支撑和协同。基于沪苏浙皖促进一体化发展政策规划的比较视角,对江苏省实施一体化发展总体纲要所提出的区域性产业政策规划进行探讨,简要分析与沪浙皖三地政策规划与实施的异同。研究认为,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对一体化发展产业规划的实施基本都有较为明确的认知与目标,对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节点,凸显进一步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意义,应积极发挥一体化政策的正面影响,通过一市三省的产业政策协同融合来实现长三角地区整体高质量的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产业政策 政策规划 江苏省 沪苏浙皖
下载PDF
关于下蜀组沉积初期自然环境面貌的初步推断
7
作者 曹克清 《上海国土资源》 1989年第4期76-79,共4页
下蜀组在长江下游分布很广,与农副业生产关系密切,是许多大型工程建筑的地基持力层。虽然几十年来许多地层古生物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之成为晚新生界的典型层位,但对其成因和代表的环境等尚存在分歧看法。本文讨论一例五十年代可... 下蜀组在长江下游分布很广,与农副业生产关系密切,是许多大型工程建筑的地基持力层。虽然几十年来许多地层古生物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之成为晚新生界的典型层位,但对其成因和代表的环境等尚存在分歧看法。本文讨论一例五十年代可能发现于下蜀组底部的、近年来生境研究得十分清楚的生物化石,认为下蜀组沉积初期的环境可能是温湿、低平、多水域的,沉积成因类型可能是水成的。在生物证据不多的情况下,哪怕增加一点点说明问题的生物线索都显得异常珍贵,因为往往生物反映的环境面貌比较地全面和具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皖浙沪 下蜀组 成因 古环境
下载PDF
档案网站信息服务现状及优化研究
8
作者 沈煦然 周丽霞 《兰台世界》 2021年第8期42-46,共5页
从长三角地区档案工作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背景出发,比较分析沪苏浙皖档案网站信息服务形式、内容、效率,指出三省一市档案网站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形式、内容、效率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三省一市档案网站信息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沪苏浙皖 档案网站 网站信息服务
下载PDF
明清时期苏浙皖沪干湿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禧亮 任改莎 +2 位作者 张立霞 冯洋 孙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1,共6页
以旱涝史料为基础,利用最小二乘方法、滑动平均方法、累积距平方法、小波分析方法等统计方法对旱涝灾害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1)将《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文献资料存入属性数据库,利用"典型词典"对《总集》中的旱涝... 以旱涝史料为基础,利用最小二乘方法、滑动平均方法、累积距平方法、小波分析方法等统计方法对旱涝灾害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1)将《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文献资料存入属性数据库,利用"典型词典"对《总集》中的旱涝和正常年份记录进行提取,获得区域干湿等级序列。得知发生涝灾的年份明显多于发生旱灾的年份。2)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干旱和洪涝灾害进行了拟合分析,涝灾在1550年之前为负距平,之后为正距平,旱灾在1700年之前为正距平,之后为负距平;使用滑动平均方法和累积距平方法对旱涝灾害阶段性进行分析,旱涝灾害发生可以分为7个主要阶段;使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旱涝灾害的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旱涝灾害有2年、8-11年、18年、30年、50年、75年、100年和150年左右准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气候 干湿 变化规律 苏浙皖沪
原文传递
基于场理论的沪苏浙皖地区旅游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爱平 刘艳华 +2 位作者 钟林生 徐勇 周凤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72,共9页
区域旅游供给场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场类型,场叠加、场结构与场核的作用效应是区域旅游供给场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对区域旅游供给场相关概念进行定义与空间解析的基础上,以游客密度作为旅游场强变量,运用GIS技术对由沪苏浙皖这一区域的空间... 区域旅游供给场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场类型,场叠加、场结构与场核的作用效应是区域旅游供给场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对区域旅游供给场相关概念进行定义与空间解析的基础上,以游客密度作为旅游场强变量,运用GIS技术对由沪苏浙皖这一区域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场的场域分异更为显著,但游客密度的集中程度在下降;(2)区域旅游场内存在较明显的"三阶梯"等级结构特征,且在考察末期,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场域范围不断扩大,尤以第二阶梯的扩大最为明显;(3)由场核向外围随着距离的增加,旅游场强呈现出显著的衰减特征,各次级场域的场核间也存在明显的场强波动地带;(4)区域旅游场极化、扩散作用并存,上海这一区域型场核在极化作用的同时在东西方向上对区域旅游场的扩散作用明显,但其扩散作用强度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差异 旅游供给场 场理论 沪苏浙皖地区
原文传递
沪苏浙皖正在形成世界超级经济区--基于主体、空间和联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倪鹏飞 李冕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43,共14页
经济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空间支柱,目前长三角经济区经过多年发展,已有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上海的功能层次稳步提升,经济区规模不断扩大,并发挥扩散效应以带动全国的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文章从主体、空间、联系三个... 经济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空间支柱,目前长三角经济区经过多年发展,已有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上海的功能层次稳步提升,经济区规模不断扩大,并发挥扩散效应以带动全国的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文章从主体、空间、联系三个方面建立了经济区的理论框架,基于两小时通勤圈和经济一体化测度发现长三角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至沪苏浙皖,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经济区;基于主体规模和功能层次发现这是一个正在形成的世界超级经济区。文章建议顺应这种客观趋势,在空间上制定带动纵深发展的战略规划,在联系上建立全面一体的协同机制,在主体上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上海的功能层次,促进沪苏浙皖成为全球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层次高端、联系紧密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同时,发挥交通网络效应,促进功能扩散和技术外溢,更好地发挥沪苏浙皖超级经济区对全国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苏浙皖 世界超级经济区 主体 空间 联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