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topic Ages of the Penglai Group in the Jiaobei Belt and Their Geo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W.R.Fitches C.J.N.Fletcher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17-433,共17页
The Penglai Group in the Jiaobei Belt is the only remaining cover of the Archaean to Early Proterozoic crystalline basement in eastern Shandong. The ages of deposition of the Penglai Group and of its deformation and m... The Penglai Group in the Jiaobei Belt is the only remaining cover of the Archaean to Early Proterozoic crystalline basement in eastern Shandong. The ages of deposition of the Penglai Group and of its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have long been a subject of speculation. Whole-rock Rb-Sr ages, illite-whole-rock pair Rb-Sr ages and illite K-Ar ages recently obtained from the Penglai Group slates are reported and interpret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al and metamorphic studies coupled with analyses of illite crystallinity, XRD and SEM , a whole-rock age of 473±32 Ma (Ordovician) is interpreted as the time of termination of burial metamorphism experienced by the Penglai Group. Therefore, the age of the Penghai Group is older than Ordovician. The first-phase folding and syntectonic low green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in the Penglai Group, i.e. the Penglai Movement, took place before 299±4 Ma B.P., i.e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he Penglai Movement that occurred in the Jiaobei Belt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is attributed to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plates along the Jiaonan Collision Belt.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plates eas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took place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he collision caused N-S compression and de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belt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north of the Qinling-Dabieshan-Jiaonan Collision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te age jiaobei Belt North China Plate Yangtze Plate plate collision
下载PDF
Metamorphic Evolution and Zircon U-Pb Ages of the Nanshankou Mafic High Pressure Granulites from the Jiaobei Terrane, 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13
2
作者 Shuang Chen Xu-Ping Li +1 位作者 Fanmei Kong Qingda Fe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219-1235,共17页
Petrological analysis and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were conducted on high- pressure marie granulites, which occured as xenolith within TTG gneisses, from the Nanshankou Village of the Jiaobei terrane, Shandong Pen... Petrological analysis and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were conducted on high- pressure marie granulites, which occured as xenolith within TTG gneisses, from the Nanshankou Village of the Jiaobei terrane, Shandong Peninsula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The mafic HP grannlite is composed of garnet, clinopyroxene, orthopyroxene, amphibole and symplectitic clinopyroxene, orthopyroxene, plagioclase, ilmente and magnetite which were formed after the decomposition of porphyroblastic garnet and clinopyroxene. Four stages of metamorphic mineral assemblages for the mafic HP granulites were constrained by detail petrological and mineralogical in- vestigations. The early prograde assemblage is represented by the mineral inclusions within garnet and clinopyroxene porphyroblasts (Opx1+Pl1+Qtz1), recording the metamorphic conditions at -754-757 ℃, 0.63-0.71 GPa; peak metamorphic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t -874-891 ℃, 1.32-1.35 GPa with 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Grt2+Cpx2+Amp2+Pl2+Qtz2. Retrograde minerals derived from symplectitic assemblage Opx3+Cpx3+Amp3+Pl3+Qtz3+Ilm3±Mag3 were formed at 693-796℃, 0.60-0.84 GPa. A final greensehist to sub-greenschist facies event was recorded by the exsolution of actinolite and albite within a retrograded clinopyroxene, as well as the occurrence of prehnite, chlorite and calcite minerals. Accordingly, a clockwise P-T path was conclud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mineral asseblage. Cathodoluminescence imaging, trace element and U-Pb dating of zircons from the mafic HP granulites recorded similar charactistics for three episodes of Paleo-Meso Proterozoic metamorphic events. These are the metamorphic events preserved in mafic and pelitic granulites in the Jiao-Liao-Ji belt (JLJB) with 207 pb/206pb ages of 2.0-1.9 Ga for peak metamorphism and of 1.86-1.84 Ga for decomposing process, followed by a retrograde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c event related to the post-orogenic extension at the age of 1.76-1.74 Ga, resulting the exhumation of the granulite to the upper crust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MORPHISM zircon U-Pb age mafic HP granulite jiaobei terrane North China Craton.
原文传递
Discovery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high-pressure pelitic granulite from the Jiaobei massif 被引量:49
3
作者 ZHOUXiwen WEIChunjing +1 位作者 GENGYuansheng ZHANGLif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18期1942-1948,共7页
The high pressure pelitic granulite with peak assemblage of garnet + kyanite + ternary feldspar + musco-vite + rutile was discovered in Qixia area in the Precambrian Jiaobei massif, where high pressure basic granulite... The high pressure pelitic granulite with peak assemblage of garnet + kyanite + ternary feldspar + musco-vite + rutile was discovered in Qixia area in the Precambrian Jiaobei massif, where high pressure basic granulit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The metamorphic peak conditions for the pelitic granulite were calculated as T = 800—840℃ and P = 1.0—1.25 GPa on the basis of P-T pseudosection. The post peak P-T path is characterized first by an 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ITD) pattern and then by an isobaric cooling (IBC) pattern, indicating a geodynamic process related to thinning of thickened continental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泥质麻粒岩 THERMOCALC 等压冷却 地球动力学 矿物化学
原文传递
山东胶北隆起含硼层位初步厘定
4
作者 从相军 李旭 +1 位作者 牟路路 张耀华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4年第4期39-42,共4页
本文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实地查验与采样,综合研究并系统分析了胶北隆起与辽东隆起硼矿成矿地质条件的可比性与相似性,其中辽河群、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含硼层位综合对比为国内首次,指出了胶北隆起重点找矿方向。根据区域硼地球化学异... 本文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实地查验与采样,综合研究并系统分析了胶北隆起与辽东隆起硼矿成矿地质条件的可比性与相似性,其中辽河群、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含硼层位综合对比为国内首次,指出了胶北隆起重点找矿方向。根据区域硼地球化学异常和含硼层位分布区域,初步划分了7个硼矿成矿远景区,研究确定了胶北隆起硼矿找矿目标层位、找矿标志与找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矿 胶北隆起 含矿层位 荆山群 粉子山群 辽河群
下载PDF
胶北西留古元古代~2.1Ga变辉长岩岩石学与年代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刘平华 刘福来 +2 位作者 王舫 刘建辉 蔡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71-2390,共20页
胶北西留古元古代变辉长岩主要由二辉麻粒岩与辉石斜长角闪岩所组成,且以不规则透镜体的形式赋存于新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与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之中。岩相学观察、矿物相转变分析、矿物化学研究、传统地质温压计计算与锆石LA-ICP-MS定年结... 胶北西留古元古代变辉长岩主要由二辉麻粒岩与辉石斜长角闪岩所组成,且以不规则透镜体的形式赋存于新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与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之中。岩相学观察、矿物相转变分析、矿物化学研究、传统地质温压计计算与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胶北西留变辉长岩记录了十分复杂的演化历史,其中早期残留的原岩标志性岩浆结构以辉长辉绿结构为特征,早期残留的单斜辉石为高温低钙的普通辉石(M0),此阶段形成的岩浆锆石记录了其原岩形成时代为2102±3Ma。峰期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1)的矿物组合以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为特征,记录的温压条件为T=800~850℃,P<0.65~0.75GPa;晚期角闪石的生长表明岩石又经历了降温冷却的过程(M2),其稳定的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单斜辉石,记录的温压条件为T=675~700℃,P=0.40~0.55GPa,变质阶段形成的变质锆石记录了其变质时代为1907±16Ma。胶北西留变辉长岩记录了含有近等压降温变质过程的顺时针P-T轨迹。结合本区其它研究资料,本文认为西留古元古代变辉长岩是胶北地区古元古代地层沉积之前一次地壳伸展作用的产物,并于古元古代晚期(1.95~1.80Ga)卷入了胶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北 古元古代 变辉长岩 岩石学 年代学
下载PDF
胶北地块与金成矿有关的郭家岭岩体和上庄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罗贤冬 杨晓勇 +1 位作者 段留安 孙卫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74-1888,共15页
胶东半岛是我国最主要的原生金矿矿集区,金矿的主要控矿围岩是郭家岭花岗岩,通过研究郭家岭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金矿的成因和物质来源具有指示性意义。本文研究的两个花岗岩岩体为上庄岩体和郭家岭岩体,两岩体同属郭家岭型花岗... 胶东半岛是我国最主要的原生金矿矿集区,金矿的主要控矿围岩是郭家岭花岗岩,通过研究郭家岭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金矿的成因和物质来源具有指示性意义。本文研究的两个花岗岩岩体为上庄岩体和郭家岭岩体,两岩体同属郭家岭型花岗岩。通过对两岩体的花岗岩样进行岩相学矿相学观察、全岩主、微量元素和U-Pb同位素分析,获得胶东半岛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因机制与源区性质及自然金的产出形式等科学信息。LAICP MS锆石U-Pb年龄得出郭家岭岩体年龄125.4±2.2 Ma,上庄岩体U-Pb年龄128.8±2.0 Ma,都为中生代早白垩世,两岩体年龄相差3Ma,在年龄误差范围来看可以把两岩体作为同一期岩体,也在年龄角度证实两岩体都同属郭家岭花岗岩。两岩体的锆石组成都含有太古宙和晚侏罗纪的继承锆石,指示两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具相似性,都包含太古宙岩石成分和晚侏罗世花岗岩成分。两岩体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配模式,表现出明显的LREE富集和HREE极度亏损,没有明显的铕负异常。郭家岭岩体和上庄岩体花岗岩都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特征,都具有高的Sr含量(913×10^-6~1325×10^-6),低的Y含量(2.2×10^-6~8.4×10^-6)和Yb含量(0.21×10-6~0.68×10^-6),较高的(Dy/Yb)N比值1.62~2.28,暗示花岗岩岩浆形成时石榴石是一个重要的残留相,而没有斜长石作为残留相。两岩体具有较低的MgO、Cr、Ni含量和Mg#,反映郭家岭型花岗岩岩浆的形成可能是岛弧环境榴辉岩相压力条件下洋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北地块 郭家岭岩体 LA-ICP MS 埃达克岩 岛弧
下载PDF
胶北高级变质基底中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平华 刘福来 +3 位作者 王舫 刘建辉 杨红 施建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05-2720,共16页
胶北高级变质基底中高压基性麻粒岩主要由石榴基性麻粒岩、石榴紫苏麻粒岩和石榴斜长角闪岩所组成,并主要以不规则透镜体或变形岩墙的形式赋存于TTG质片麻岩或花岗质片麻岩之中。胶北高压基性麻粒岩在变质过程中,以大离子亲石元素(K、Na... 胶北高级变质基底中高压基性麻粒岩主要由石榴基性麻粒岩、石榴紫苏麻粒岩和石榴斜长角闪岩所组成,并主要以不规则透镜体或变形岩墙的形式赋存于TTG质片麻岩或花岗质片麻岩之中。胶北高压基性麻粒岩在变质过程中,以大离子亲石元素(K、Na、Sr、Rb)为代表的活动元素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而高场强元素(Th、Nb、Zr、Ti)和稀土元素基本无变化,保持稳定。胶北高压基性麻粒岩属于拉斑玄武质岩石系列,其SiO2集中变化于44.04%~53.54%,Mg#值集中变化于35~60之间;稀土配分曲线不仅存在总量较低的平坦型(ΣREE=21.13×10-6~78.49×10-6,(La/Yb)CN=1.03~2.86),也有轻稀土相对富集且含量相对较高的右倾型(92.74×10-6~133.5×10-6,(La/Yb)CN=2.93~4.56),Eu异常不明显(Eu/Eu*=0.93~1.04)。高压基性麻粒岩Cr、Ni含量变化较大,但与MgO含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显生宙岛弧拉斑玄武岩一样,胶北高压基性麻粒岩几乎所有样品皆具有Nb、Zr、Ti负异常,且εNd(t)为正值(+2.70~+4.77)。综合分析认为,胶北高压基性麻粒岩具有岛弧拉斑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原岩可能为弧后扩张背景下侵入的辉长岩或辉绿岩,以及相应喷出的基性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变质基底 高压基性麻粒岩 地球化学 胶北
下载PDF
胶北地体地壳演化:玲珑黑云母花岗岩继承锆石U-Pb年龄、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5
8
作者 黄涛 杨立强 +5 位作者 刘向东 李海林 张炳林 王建刚 赵云峰 张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74-2594,共21页
胶北地体晚侏罗世下地壳重熔的玲珑黑云母花岗岩大面积出露,其中残留有大量继承锆石,记录了多期热事件,为复杂的地壳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论文通过分析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中继承锆石的U-Pb年龄、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胶北地... 胶北地体晚侏罗世下地壳重熔的玲珑黑云母花岗岩大面积出露,其中残留有大量继承锆石,记录了多期热事件,为复杂的地壳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论文通过分析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中继承锆石的U-Pb年龄、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胶北地体的地壳演化历史。结果显示胶北地体前寒武纪经历了~2.9Ga和~2.7Ga两期主要的地壳生长事件,~2.5Ga和2.2~1.8Ga两期地壳重熔改造事件,~2.5Ga和1.95~1.8Ga两期变质事件。~2.9Ga的岩浆作用形成于岛弧环境,~2.7Ga岩浆活动与下地壳基性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2.5Ga发生的岩浆和变质事件与地幔柱底侵作用有关,并有同时期的表壳岩组合-胶东岩群形成。~2.1Ga地壳处于拉张状态,伴有与裂谷活动有关的双峰式岩浆作用,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开始沉积,而后1.95~1.8Ga发生碰撞造山运动,胶北所有早前寒武纪岩石单元卷入此次事件,并发生变质作用。自此之后,直至二叠纪末,胶北处于岩浆活动的沉寂期,但于~1.7Ga和~1.0Ga发生沉积作用,形成芝罘群和蓬莱群。二叠纪末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并于三叠纪与华北克拉通发生陆陆碰撞作用,致使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发生超高压变质,形成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之后超高压变质岩发生折返。玲珑黑云母花岗岩复杂的继承锆石组成可能表征了前寒武纪岩石卷入陆-陆碰撞事件而发生再循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承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再循环 胶北地体
下载PDF
胶东昌邑地区新太古代石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肖志斌 王惠初 +3 位作者 康健丽 包志安 孙义伟 刘文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25-2938,共14页
基底古老地层的研究可以为探索地球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历史提供重要支持,胶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变质基底重要的出露区之一,在胶北地体的西缘有一套高成熟度的古老石英岩-山阳村石英岩,前人将其划归古元古代粉子山群的小宋组,但缺乏明确... 基底古老地层的研究可以为探索地球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历史提供重要支持,胶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变质基底重要的出露区之一,在胶北地体的西缘有一套高成熟度的古老石英岩-山阳村石英岩,前人将其划归古元古代粉子山群的小宋组,但缺乏明确的年代学限定。本文对山阳村石英岩的碎屑锆石进行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获得年龄谱的最大峰值为2501±16Ma,且是最小峰值年龄。与古元古的粉子山群和中元古的芝罘群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均不同。综合年龄谱特征、野外产状以及岩石组合,本文认为山阳村石英岩是新太古代的岩石建造,建议为其单独建立新太古代岩石地层单位。结合本次研究及前人工作本文认为应将原粉子山群小宋组划到太古代归属胶东岩群。山阳村石英岩中,~2.5Ga锆石Hf同位素εHf(t)>0且从下方靠近亏损地幔演化线并在~2.7Ga地壳演化线附近分布,显示其原岩来自~2.7Ga新生地壳的重熔;ca.2.7~3.0Ga的锆石Hf同位素εHf(t)>0且在~3.1Ga地壳演化线附近,意味着其母岩的源区为~3.1Ga的新生地壳,且在ca.2.7~3.0Ga发生了持续的地壳再熔融;>3.0Ga碎屑锆石的Hf同位素εHf(t)<0,源区岩石形成于更古老陆壳物质的再循环。已知的胶北地块>3.0Ga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暗示华北克拉通在4.1Ga前就存在地壳,而且在~4.1Ga发生了重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岩 碎屑锆石 HF同位素 粉子山群 胶北地块
下载PDF
胶北地体多期变质事件的P-T-t轨迹及其对胶-辽-吉带形成与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平华 刘福来 +5 位作者 王舫 刘超辉 杨红 刘建辉 蔡佳 施建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89-2941,共53页
胶北地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胶-辽-吉带南端,主要由闪长质-TTG-花岗质片麻岩、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所组成。本文通过对胶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变质反应结构和序列、变质温度和压力估算与同位素... 胶北地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胶-辽-吉带南端,主要由闪长质-TTG-花岗质片麻岩、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所组成。本文通过对胶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变质反应结构和序列、变质温度和压力估算与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的综合研究和总结,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其它地区太古宙变质基底类似,本区也存在~2500Ma区域性新太古代变质事件,且与本区2550~2500Ma岩浆作用在时间上非常接近,其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比岩浆作用要晚10~50Myr,指示本区~2500Ma区域性变质事件可能与大规模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2)胶北还存在1950~1850Ma区域性古元古代变质事件,并导致了大量高压基性和泥质麻粒岩的形成,高压基性麻粒岩主要以不规则透镜体、变形岩墙群或岩脉群的形式赋存于闪长质-TTG-花岗质片麻岩之中,并集中分布在安丘-平度-莱西-莱阳-栖霞一带,大致沿北东-南西向断续带状分布,构成了一条长约300km的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带。(3)本区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以记录近等温减压(ITD)及随后近等压降温(IBC)的顺时针P-T-t轨迹为特征,指示本区变质杂岩在古元古代晚期曾强烈地卷入了与俯冲-拼贴-碰撞造山有关的构造过程,并可能经历了如下复杂的构造演化:(I)在古元古代晚期2000~1950Ma,随着有限大洋地壳的持续俯冲作用,本区各类变质岩的原岩开始经历一次构造增厚事件,并导致了它们的原岩经历了早期绿片岩相-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II)1950~1870Ma,大洋地壳俯冲作用结束,本区开始发生弧-陆拼贴和陆-陆碰撞作用,大陆地壳持续缩短和加厚,在加厚下地壳或岛弧根部带约50km的深度,发生了区域性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并导致了本区变基性岩和变泥质岩分别形成了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铁-钛氧化物和石榴石+蓝晶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铁-钛氧化物+熔体的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III)1870~1800Ma,在同碰撞峰期变质结束之后,本区造山作用进入了后碰撞构造折返-伸展演化阶段,先后经历了早期快速构造折返和晚期缓慢冷却降温两个构造热演化阶段。其中,在早期快速构造折返阶段,高压麻粒岩经历了峰后近等温或略微增温减压退变质作用的叠加,高压基性麻粒岩表现为沿石榴石边部形成了含斜方辉石的后成合晶。与此同时,早期快速构造折返阶段还伴随着热松弛和伸展作用,出现一系列的幔源基性岩浆活动,不仅导致了本区大量未经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的变基性岩群的形成,同时也诱发了区内大规模的地壳深熔作用的发生。自温度高峰期之后,本区地壳岩石还经历了一个近等压冷却降温过程,并发生了区域性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高压基性麻粒岩表现为石榴石和斜方辉石边部常出现含角闪石的退变边或后成合晶。最终,在1800Ma左右,本区含电气石花岗伟晶质岩脉的大量出现,则标志着胶北地体古元古代晚期(2000~1800Ma)俯冲-拼贴-碰撞造山作用的最终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轨迹 多期变质事件 胶北地体 胶-辽-吉带
下载PDF
胶北地块早元古代钙硅酸盐岩与高压基性麻粒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旭平 郭敬辉 +2 位作者 赵国春 李洪奎 宋召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1-968,共8页
胶北地块发育一套早元古代变质杂岩,主要由浅变质到中高级变质的滨海相至浅海相的沉积岩系列组成,属于胶-辽-吉构造活动带的一部分。其中具有顺时针变质作用PT轨迹的高压基性麻粒岩和高压泥质麻粒岩指示了造成该带闭合的碰撞构造过程。... 胶北地块发育一套早元古代变质杂岩,主要由浅变质到中高级变质的滨海相至浅海相的沉积岩系列组成,属于胶-辽-吉构造活动带的一部分。其中具有顺时针变质作用PT轨迹的高压基性麻粒岩和高压泥质麻粒岩指示了造成该带闭合的碰撞构造过程。本文研究与高压基性麻粒岩密切共生的钙硅酸盐岩。首先根据矿物反应关系研究,确定钙硅酸盐岩是由含石榴石的基性麻粒岩经钙质交代形成的。进一步采用残留单斜辉石-石榴石组合、退变矿物组合,并根据SACMF体系矿物组合演化的PT视剖面图,计算得出钙硅酸盐岩经历了早期温压条件为780~850℃、1.0~1.1GPa的变质作用和晚期温压条件为400~650℃、0.6~0.75GPa的退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从而得出顺时针的P-T轨迹。这一结果表明,钙硅酸盐岩形成于陆-陆碰撞过程的晚期阶段,是高压基性麻粒岩在折返过程中经历退变质和Ca质交代联合作用的结果。钙硅酸盐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石榴石基性麻粒岩原岩的成因联系的确立,丰富了对于碰撞变质地块抬升过程及其岩石学效应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硅酸盐岩 高压基性麻粒岩 莱西 胶北地块
下载PDF
胶北南山口古元古代高压基性麻粒岩和钙硅酸盐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旭平 刘云 +2 位作者 郭敬辉 李洪奎 赵国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40-2352,共13页
胶北莱西古元古代的高压基性麻粒岩和钙硅酸盐岩的基本矿物组合分别为以铁铝榴石为主的石榴石-普通辉石-铁紫苏辉石和钙铝榴石-黝帘石-葡萄石-钠长石。矿物岩石学研究表明钙硅酸盐岩是由含石榴石高压基性麻粒岩经退变质和钙质交代作用... 胶北莱西古元古代的高压基性麻粒岩和钙硅酸盐岩的基本矿物组合分别为以铁铝榴石为主的石榴石-普通辉石-铁紫苏辉石和钙铝榴石-黝帘石-葡萄石-钠长石。矿物岩石学研究表明钙硅酸盐岩是由含石榴石高压基性麻粒岩经退变质和钙质交代作用形成。南山口高压基性麻粒岩记录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前、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退变质和钙硅酸盐岩化共同作用以及完全钙硅酸盐岩化的四个阶段的地质作用,其矿物组合分别为Cpx+Pl+Qtz(M1),Grt+Cpx+Rt+Qtz(M2),Cpx+Pl+Opx+Ilm+Mgt+Ep(M3)和Grs+Zo+Prh+Ab+Cal(M4)。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高压基性麻粒岩中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Rb、Th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Zr、Ti、Y亏损,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曲线。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图解显示了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特征。主元素、微量元素的构造判别图解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压基性麻粒岩及其钙硅酸盐岩的原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综合高压基性麻粒岩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莱西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原岩是拉斑玄武岩质岩石,可能是形成于弧后扩张背景下基性的侵入岩或喷出岩。岩石形成以后,在胶-辽-吉带碰撞闭合过程中,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又在后来的抬升过程中经历退变质和钙硅酸盐岩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基性麻粒岩 钙硅酸盐岩 地球化学 南山口 胶北地块
下载PDF
胶北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多期岩浆-变质热事件:来自TTG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U-Pb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80
13
作者 刘建辉 刘福来 +2 位作者 刘平华 王舫 丁正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3-960,共18页
本文采用LA-ICP-MS技术,对胶北地体TTG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进行系统原位U-Pb定年和稀土、微量元素的分析,发现研究区早前寒武变质结晶基底存在多期岩浆-变质热事件。4件TTG片麻岩和2件花岗质片麻岩锆石样品记录了2909±13Ma... 本文采用LA-ICP-MS技术,对胶北地体TTG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进行系统原位U-Pb定年和稀土、微量元素的分析,发现研究区早前寒武变质结晶基底存在多期岩浆-变质热事件。4件TTG片麻岩和2件花岗质片麻岩锆石样品记录了2909±13Ma、2738±23Ma、2544±15~2564±12Ma和2095±12Ma4组岩浆事件年龄,以及2504±16~2513±32Ma和1863±41Ma2组变质事件年龄。结合以往TTG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研究发现,约2738Ma的TTG岩浆事件可能代表胶北地体地壳最主要的生长事件,而2544~2564Ma的岩浆事件则可能代表古老地壳重熔的最强烈岩浆事件,约2095Ma岩浆事件则反映了胶-辽-吉构造带内部在该时期与地壳拉张作用有关的岩浆活动。2504~2513Ma是研究区以及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基底最主要的一期变质热事件,可能与地幔柱(热点)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而TTG片麻岩记录的约1863Ma的变质年龄与研究区基性和泥质高压麻粒岩相岩石记录的麻粒岩相变质时代一致,暗示TTG片麻岩可能也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上述研究进一步表明胶北地体在古元古代的确存在一期陆-陆碰撞的重要造山事件。该项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胶北乃至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形成演化、岩浆-变质热事件序列及其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TTG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 胶北地体 胶-辽-吉构造带
下载PDF
玲珑金矿区成矿后花岗斑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对胶北地体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俊建 罗镇宽 +2 位作者 刘晓阳 徐卫东 陈安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7-323,共7页
采用SHRIMP测年技术对玲珑金矿区成矿后花岗斑岩脉的锆石进行了U Pb年龄测定,获得岩脉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平均年龄为119.4 Ma,同时获得大量的继承锆石年龄,范围从3 114~127 Ma。继承锆石年龄显示,胶北地体前寒武纪经历了中太古代的陆... 采用SHRIMP测年技术对玲珑金矿区成矿后花岗斑岩脉的锆石进行了U Pb年龄测定,获得岩脉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平均年龄为119.4 Ma,同时获得大量的继承锆石年龄,范围从3 114~127 Ma。继承锆石年龄显示,胶北地体前寒武纪经历了中太古代的陆核生成阶段;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地体增生阶段;古元古代孔兹岩系的沉积阶段;新元古代蓬莱群盖层形成阶段。整个古生代,地体处于稳定的隆升受剥蚀状态,没有明显的岩浆活动。三叠纪,华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郯庐断裂带形成。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后碰撞的巨大挤压作用导致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壳增厚,玲珑和蚌埠荆山等花岗岩生成。中晚侏罗世,郯庐断裂带发生了巨大的左行平移,胶北地体从蚌埠—五河的东部推移到现在的位置。早白垩世,郯庐断裂由左旋压扭向右行拉张转化,导致胶北地体上郭家岭岩体生成。中晚白垩世,郯庐断裂发生了大规模的拉张,导致沂沭裂谷、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金矿床形成和隆起区大量脉岩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脉 锆石SHRIMP测年 玲珑金矿 胶北地体
下载PDF
胶北太古宙早期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华北克拉通古老陆壳增生及再循环的证据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建辉 刘福来 +2 位作者 丁正江 刘平华 王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41-2950,共10页
古老陆壳物质的发现与鉴别是探索地球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锆石U-Pb年龄结合Hf同位素研究是该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胶北地体内一个长英质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开展系统的原位U-Pb定年和微量、稀土元素分析,获得了多... 古老陆壳物质的发现与鉴别是探索地球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锆石U-Pb年龄结合Hf同位素研究是该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胶北地体内一个长英质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开展系统的原位U-Pb定年和微量、稀土元素分析,获得了多个太古宙早期的锆石。根据这些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Th/U比值及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它们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特征,其中2个分析点给出了3413Ma和3400Ma(~3.4Ga)的锆石U-Pb年龄,7个分析点给出3547±19Ma(MSWD=1.16)的锆石U-Pb年龄,指示太古宙早期的陆壳岩浆事件;结合华北克拉通其它地区的类似研究结果,暗示华北克拉通可能曾经存在比现今出露面积更大的太古宙早期的古老陆壳。这些古老锆石的Hf同位素分析显示,它们的εHf(t)值在-6.19~0.95之间,平均为-2.54,两阶段Hf模式年龄在3737~4353Ma之间,平均值为~4.1Ga,远大于锆石的U-Pb年龄,指示华北克拉通存在~4.1Ga的地壳增生作用及古老陆壳(〉3.55Ga)的再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陆壳再循 锆石HF同位素 碎屑锆石U-Pb定年 胶北地体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胶北南山口含榴辉石岩岩石学与锆石U-Pb定年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平华 刘福来 +2 位作者 王舫 刘建辉 蔡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51-2972,共22页
胶北南山口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主要由含榴辉石岩和含榴基性麻粒岩所组成,且以不规则透镜体的形式赋存于太古宙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之中。岩相学观察、矿物相转变分析与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胶北南山口含榴辉石岩不仅普遍发育近等温减压反... 胶北南山口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主要由含榴辉石岩和含榴基性麻粒岩所组成,且以不规则透镜体的形式赋存于太古宙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之中。岩相学观察、矿物相转变分析与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胶北南山口含榴辉石岩不仅普遍发育近等温减压反应结构,即石榴石+富钙流体→单斜辉石+葡萄石+榍石±钠长石与石榴石+富钙流体+二氧化碳→角闪石+葡萄石±钠长石±方解石±榍石,指示其早期可能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而且,与南山口含榴基性麻粒岩类似,在晚期降温退变过程中,它们还经历了强烈的钙质交代作用,形成富钙矿物组合:富钙铝榴石的石榴石+次透辉石质单斜辉石+钙质角闪石+葡萄石+钠长石+方解石+榍石。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胶北南山口含榴辉石岩中的岩浆锆石记录了2900~2850Ma的^207Pb/^206Pb年龄,指示胶北地体在中太古代晚期存在一次重要的岩浆事件,而其变质锆石还记录了1950~1800Ma的^207Pb/^206Pb年龄,说明胶北南山口镁铁-超镁铁质杂岩曾卷入了胶北古元古代晚期地壳造山作用。结合研究区其它地质研究资料,本文推断胶北南山口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带古元古代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1950~1800Ma期间,卷入了胶-辽-吉带古元古代造山作用,先后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降温与钙质交代的联合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榴辉石岩 岩石学 锆石U-PB定年 胶北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胶北~2.5Ga岩浆热事件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地壳演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建辉 刘福来 +3 位作者 丁正江 刘平华 王舫 游君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97-2704,共8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的胶北地体,被普遍认为是胶-辽-吉带的西南组成部分,经历了多期岩浆-变质热事件,而晚太古宙末期约2.5Ga的岩浆事件是该区最强的岩浆事件;为了确定该期岩浆热事件的性质,本文选取2件形成于约2.5Ga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的胶北地体,被普遍认为是胶-辽-吉带的西南组成部分,经历了多期岩浆-变质热事件,而晚太古宙末期约2.5Ga的岩浆事件是该区最强的岩浆事件;为了确定该期岩浆热事件的性质,本文选取2件形成于约2.5Ga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及花岗质片麻岩开展锆石Hf同位素测试分析;总计69个锆石Hf同位素分析点的结果显示,它们均具有正的εHf(t)值,在10.71到3.0之间,平均为6.02,两阶段锆石Hf模式年龄主要分布于2.6~2.9Ga之间,平均为2747Ma,明显大于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表明约2.5Ga的TTG及花岗质片麻岩主要源于2.6~2.9Ga新生地壳的重熔或再造;另外,一些锆石具有极正的εHf(t)值,它们的锆石Hf模式年龄与U-Pb年龄相近,这暗示在约2.5Ga有亏损地幔物质加入地壳,并发生了即时重熔;根据本次研究获得的锆石Hf同位素数据,结合前人的Nd同位素结果,我们认为胶北地体内约2.5Ga的岩浆活动可能主要表现为与地幔岩浆低侵作用有关的新生地壳的重熔或再造,约2.9Ga和2.7~2.8Ga是胶北地体地壳生长的两个时期,并且与华北克拉通大部分地区一样,2.7~2.8Ga是胶北地体新生地壳形成最重要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 ~2.5Ga岩浆热事件 地壳演化 胶北地体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胶北地块高压与低压泥质麻粒岩的相平衡关系与p-T演化轨迹 被引量:28
18
作者 周喜文 魏春景 耿元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143,共9页
利用最新的内洽性热力学数据库和THERMOCALC3.21程序对胶北地块高压与低压泥质麻粒岩的相平衡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了胶北地块高压泥质麻粒岩、低压泥质麻粒岩和夕线石榴黑云片岩等代表性富铝岩石KFMASH(K2O-FeO-MgO-Al2O3-SiO2-... 利用最新的内洽性热力学数据库和THERMOCALC3.21程序对胶北地块高压与低压泥质麻粒岩的相平衡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了胶北地块高压泥质麻粒岩、低压泥质麻粒岩和夕线石榴黑云片岩等代表性富铝岩石KFMASH(K2O-FeO-MgO-Al2O3-SiO2-H2O)体系的p-T视剖面图,再现了这些岩石随温压条件变化可能出现的各种矿物组合与矿物成分变化,发现原岩成分不同的变质岩石,尽管变质演化过程有所差异,但在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所形成的矿物组合一致。通过计算泥质岩石在高压(p=1.0GPa)和低压(p=0.5GPa)条件下的T-X视剖面图,发现极度富铁、贫镁的岩石,在高压麻粒岩相条件下并不会生成含蓝晶石的特征矿物组合,在低压麻粒岩相条件下也不会生成含堇青石的特征矿物组合。将样品实际观测结果与p-T视剖面图的计算结果对比,确定胶北地块高压泥质麻粒岩变质峰期的温压条件为830~860℃,1.25~1.4GPa,峰期后呈现顺时针样式的p-T演化轨迹,反映陆壳先碰撞增厚、后又快速减薄的地质动力学过程;确定胶北地块低压泥质麻粒岩变质峰期的温压条件为790-820℃,0.62~0.68GPa,峰期后呈现近等压冷却的p-T演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相平衡 泥质麻粒岩THERMCCALC程序 胶北地块
下载PDF
胶北地块和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前寒武纪基底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扬 李日辉 +3 位作者 温珍河 郭兴伟 侯方辉 杨坤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10,共12页
胶东地区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系和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直接相连,由此它成为对比华北-扬子板块前寒武纪基底差异、研究华北-扬子板块界线的关键区域之一。对胶东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综合研究表明:... 胶东地区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系和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直接相连,由此它成为对比华北-扬子板块前寒武纪基底差异、研究华北-扬子板块界线的关键区域之一。对胶东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胶北地块前寒武纪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为主,~2.7Ga的造壳活动最为显著,经历了~2.5Ga的构造事件后接受了1.9~2.1Ga的孔兹岩系沉积,在~1.8Ga变质事件后地壳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至震旦纪发育了亲华北的蓬莱群沉积;与胶北地块不同,北苏鲁以新元古代双峰式岩浆岩系为主,残留少量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残留地壳,并经历了1.8~2.2Ga的构造事件,但主要记录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0.7~0.8Ga)年龄。并对胶北地块和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归属以及二者界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基底 岩石组合 年代学 胶北地块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陆壳增生及演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建辉 刘福来 +2 位作者 丁正江 刘平华 王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42-2958,共17页
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是早期陆壳增生及演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最近几年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代表性岩石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的最新成果,厘定出太古宙~2.9Ga、2.7Ga及... 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是早期陆壳增生及演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最近几年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代表性岩石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的最新成果,厘定出太古宙~2.9Ga、2.7Ga及2.5Ga三期以TTGs岩浆事件为代表的陆壳增生事件。这些TTGs具有典型太古宙高铝TTGs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正的εHf(t)值,锆石Hf模式年龄主要集中在ca.3.2~2.7Ga。两种不同的构造模式被用来理解胶北太古宙TTGs(陆壳)的成因:(1)加厚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2)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根据胶北TTGs在时间上呈事件性侵位,空间上呈面状分布,以及相对较低的Mg#、Cr及Ni含量,前者可能更适合胶北TTGs的成因。确定了胶北古元古代2.2~2.0Ga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片麻岩及~1.8Ga以二长(正长)花岗岩为代表的多期陆壳重熔事件。综合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总结出胶北早前寒武纪陆壳形成及演化历史:1)〉2.9Ga,主要为基性地壳(洋壳)的增生,并可能存在规模有限的、被剥蚀殆尽的太古宙早期陆壳;2)在~2.9Ga、~2.7Ga及~2.5Ga,由于地幔(热)柱上涌,ca.3.3~2.7Ga新生的加厚基性玄武质下地壳发生事件性部分熔融,并伴随有早期陆壳的重熔,形成主要由TTGs及少量陆壳重熔型(高钾)花岗岩组成的太古宙陆壳;3)ca.2.2~2.0Ga,可能由于地幔物质上涌,陆壳伸展,形成裂谷,陆壳物质重熔,形成ca.2.2~2.0Ga花岗质岩石;4)ca.1.95~1.85Ga,发生强烈的挤压碰撞构造作用,裂谷闭合,卷入挤压作用的物质发生高角闪岩相到高压麻粒岩相变质;5)~1.8Ga,地幔物质上涌,陆壳伸展减薄,陆壳物质重熔,形成~1.8Ga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北地体 早前寒武纪地质 陆壳增生 太古宙TTGs片麻岩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