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etaceous Stress Fields Evolution and Its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in Jiaolai Basin, Northern China
1
作者 LI Jie HOU Guit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162-,共1页
The Tan-Lu fault zone(TLFZ)along the East China continental margin experienced sinistral mov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Early Cretaceous(ca.145)due to fast oblique subduction of the Izanagi Plate in the Pacific Ocean.It
关键词 Cretaceous Stress Fields Evolution and Its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in jiaolai basin Northern China
下载PDF
SEDIMENTARY PATTERN OF PROTOTYPE BASIN IN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LAIYANG FORMATION AND THE ADVANTAGEOUS AREA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OF JIAOLAI BASIN 被引量:1
2
作者 WU Zhiping LI Ling LI Wei ZHOU Yaoqi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4年第2期142-156,共15页
Laiyang formation of Jiaolai Basin is the target stratum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y measuring several field sections, the authors find that Laiyang formation reveals the whole processes from development to death ... Laiyang formation of Jiaolai Basin is the target stratum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y measuring several field sections, the authors find that Laiyang formation reveals the whole processes from development to death of the lake basin and its sedimentary facies differ in different structural locations. Analyses about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aleocurrent orient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researches about the positive tectonic units such as Dayetou horseback and Chaigou horst indicate that Laiyang sag i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edimentary unit that shows great water depth typical of deep lake or semideep lake and was controlled by Wulongcun fault during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Laiyang formation. Its sediment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Jiaobei uplift area and Dayetou horseback. Gaomi-Zhucheng sag was a fast-filled basin controlled by Wurong fault and Yishu fault zone, being high in the northeast and low in the northwest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pluvial facies and fluvial facies in most areas,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ke facies being limited to local low-lying regions. Selection of advantageous hydrocarbon reservoir areas for exploration purpose mainly relies on the sedimentation pattern of prototype basin and conservation conditions. The central-west area of Laiyang sag covered by overlying Laiyang formation is the most advantageous exploratio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TYPE basin advantageous area for oil exploration DEPOSITION PERIOD of Laiyang FORMATION jiaolai basin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duction Spheroids with Dark Cores in Cretaceous Red Beds in Jiaolai Basin, China
3
作者 Yu Yang Wenzhao Fu +5 位作者 Jifeng Yu Zhenguo Ning Jianjun Cui Qing Li Xuelei Wang Xizhun Zhuo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9年第10期707-710,共4页
Red beds are not entirely red sometimes, in which grey-green spheroids or irregular spots can be found. Howeve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rey-green spheroids or irregular spots in red beds is not clear so far. Samp... Red beds are not entirely red sometimes, in which grey-green spheroids or irregular spots can be found. Howeve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rey-green spheroids or irregular spots in red beds is not clear so far. Samples taken from well JK1 in Jiaozhou area of Jiaolai Basin displayed that the reduction spheroids have more Vanadium (V) element, less TFe3O4 and Lead (Pb) element, almost the same content of other elements such as FeO and so on, comparing the red parts of the samples. The existence of organisms can explain the existence of green reductive spheres in the red beds formed under the oxidation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BEDS REDUCTION SPHEROIDS Formation Mechanism jiaolai basin Eastern China
下载PDF
^(40)Ar/^(39)Ar and Rb-Sr isochron dating of the gold deposits o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Jiaolai Basin,Shandong,China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连昌 沈远超 +3 位作者 刘铁兵 曾庆栋 李光明 李厚民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7期708-718,共11页
The Pengjiakuang, Dazhuangzi and Fayunkuang gold deposits, located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Mesozoic Jiaolai Basin, east of Shandong Province, are controlled by a low-angle normal fault. Gold ores are typically b... The Pengjiakuang, Dazhuangzi and Fayunkuang gold deposits, located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Mesozoic Jiaolai Basin, east of Shandong Province, are controlled by a low-angle normal fault. Gold ores are typically brecciated, veinlet and disseminated. The Ar-Ar and Rb-Sr isochron dating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date ores and lamprophyre dik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ge of the Pengjiakuang gold deposit is 117.33—118.42 Ma, that of the Dazhuangzi gold deposit is 117.39 Ma, and that of the Fayunkuang gold deposit is (128.49±7.2) Ma. The consistency in metallogenic age between the gold deposits on the margin of the Jiaolai Basin and the gold deposits (115—126 Ma) of the northern uplift area suggests that both were formed in the same metallogenic period. That is to say, the large-scale metallogeny of the Jiaodong region took place in late-Yanshannian ((120±1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 age RB-SR isochron gold metallogenic tim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jiaolai basin.
原文传递
胶莱盆地中部恐龙化石的新发现及埋藏环境研究
5
作者 黄永波 王来明 +4 位作者 王丽娟 朱学强 张贵丽 张学松 任天龙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胶莱盆地内恐龙化石资源丰富,以往发现地集中分布于莱阳、诸城两地。近年来,在青岛地区新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埋藏产地,有胶州安家沟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大高岚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涧沟恐龙蛋化石产地及即墨段泊岚—灵山恐龙... 胶莱盆地内恐龙化石资源丰富,以往发现地集中分布于莱阳、诸城两地。近年来,在青岛地区新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埋藏产地,有胶州安家沟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大高岚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涧沟恐龙蛋化石产地及即墨段泊岚—灵山恐龙化石产地。恐龙化石种类有真鸟脚类、兽脚类、鹦鹉嘴龙及鸭嘴龙类;恐龙蛋化石种类有树枝状恐龙蛋、棱形蛋、圆形蛋、椭圆形蛋及长形蛋等。该地区恐龙化石以原地埋藏为主,埋藏环境为河漫滩相及滨浅湖相,化石层常伴生有密集的虫迹、腹足类、植物类、介形类等生物化石,适合的沉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是恐龙选择这些地区繁衍的重要原因;火山活动是导致恐龙聚集、死亡、埋藏的重要因素,而周期性的沉积环境变化、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洪水事件是化石埋藏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化石 胶莱盆地 埋藏环境 古生物 青岛地区
下载PDF
山东胶莱盆地五莲地区早白垩世红层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鲍晶 胡羽 +4 位作者 栗兵帅 颜茂都 柳永清 许克民 崔明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96,共16页
胶东半岛中生代以来的旋转变形对限定郯庐断裂的剪切走滑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胶莱盆地中生代旋转变形与否及其幅度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选择胶莱盆地南部五莲地区早白垩世莱阳群龙旺庄组红层开展系统古地磁学研究,共采集11个采... 胶东半岛中生代以来的旋转变形对限定郯庐断裂的剪切走滑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胶莱盆地中生代旋转变形与否及其幅度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选择胶莱盆地南部五莲地区早白垩世莱阳群龙旺庄组红层开展系统古地磁学研究,共采集11个采点82个定向古地磁岩芯样品。岩石磁学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载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部分样品同时含有少量磁黄铁矿和磁铁矿;系统热退磁实验共分离出8个采点58个样品的稳定特征剩磁方向,并认为其可能代表岩石沉积时期的原生剩磁方向。8个采点的特征剩磁方向平均值为Ds=169.5°、Is=33.2°、ks=40.9、α_(95)=8.8。相对于稳定东亚极,五莲地区发生了显著的(22.8°±8.8°)逆时针旋转变形。结合前人在胶莱盆地白垩纪沉积岩中获得的古地磁结果,指示胶莱盆地晚白垩世以来可能经历了整体的逆时针(10°~20°)旋转变形,而沿五莲断裂带向南西方向的逆时针旋转变形幅度增大,表明受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的影响增强。此外,沿郯庐断裂带不同部位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不同方式和幅度的旋转变形,其不仅受郯庐断裂带左行剪切活动影响,还与断裂带周缘不同地体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早白垩世 五莲 郯庐断裂 古地磁旋转
下载PDF
胶莱盆地东北部白垩系烃源岩特征与评价
7
作者 可行 赵青芳 +3 位作者 吴飘 杨传胜 廖晶 龚建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8-1368,共11页
胶莱盆地具有页岩气形成条件和勘探潜力,本研究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和海阳凹陷中部、西南部的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和逍仙庄段露头泥页岩进行了系统采样与有机地球化学测试,以期为后续盆地内页岩气的研究和勘探提供基础资料。数据分析得出... 胶莱盆地具有页岩气形成条件和勘探潜力,本研究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和海阳凹陷中部、西南部的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和逍仙庄段露头泥页岩进行了系统采样与有机地球化学测试,以期为后续盆地内页岩气的研究和勘探提供基础资料。数据分析得出研究区白垩系莱阳组烃源岩总体品质中等-差。莱阳凹陷水南段仅有22%的样品为有机质丰度中等的Ⅱ_(2)型成熟烃源岩,海阳凹陷中部水南段仅有16%的样品为有机质丰度较差的Ⅱ_(2)型成熟烃源岩,海阳凹陷西南部水南段仅有22%的样品为有机质丰度较差的Ⅱ_(2)型低成熟烃源岩,除去以上达到有效烃源岩标准的样品,其余样品均为非烃源岩。通过分析各项有机地球化学参数,认为本次样品遭受了强烈的风化淋漓作用,导致各项参数普遍偏低,在该区烃源岩评价中的作用有限,但可提供一份基础资料作为在胶莱盆地莱阳组研究的参考。露头样品相对于井下样品品质差异较大,部分构造稳定的露头区可能烃源岩保存条件较好。结合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莱阳组水南段烃源岩在后期遭受了强烈的风化,使露头样品的测试结果表现为不利于有机质保存的氧化环境,而井下样品的测试结果则表明烃源岩形成于还原环境且生源以藻类为主,所以莱阳组烃源岩的实际品质可能优于本次样品,因此推测莱阳组水南段存在一套较好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白垩系莱阳组 水南段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山东省乳山市于家圈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8
作者 刘晨成 陈磊 +3 位作者 李秀章 孔祥明 陈宏杰 姚铮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3期30-37,共8页
山东省乳山市于家圈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乳成矿带西侧,矿区内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通过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在矿区内发现8条金矿化蚀变带,圈定4个金矿化体、1个银矿化体、1个铅矿化体、4... 山东省乳山市于家圈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乳成矿带西侧,矿区内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通过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在矿区内发现8条金矿化蚀变带,圈定4个金矿化体、1个银矿化体、1个铅矿化体、4个金矿体、1个铅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于家圈金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了找矿前景,认为该区找金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家圈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胶莱盆地东北缘 山东乳山
下载PDF
地球化学勘查相关性研究与探讨——以胶莱盆地东北缘典型矿床为例
9
作者 任良良 魏江 +3 位作者 秦连元 王希君 潘宝亮 闫世峰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3年第4期503-511,共9页
相关性研究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现有文献中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以山东胶莱盆地东北缘的土堆、龙口和辽上3个金矿床为例,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析:①对土堆矿床元素间的相关关系与理论上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确定成矿... 相关性研究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现有文献中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以山东胶莱盆地东北缘的土堆、龙口和辽上3个金矿床为例,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析:①对土堆矿床元素间的相关关系与理论上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确定成矿过程是否存在热液叠加;②通过对比分析龙口与辽上金矿元素间相关关系的复杂程度,判断成矿热液活动强度和活动期次等;③对3个矿床元素相关关系进行比较,判断成矿物质是否同源。研究表明,矿体元素间的相关关系在反映成矿热液是否叠加、成矿潜力评价以及不同矿体是否同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东北缘 土堆金矿 龙口金矿 辽上金矿 地球化学特征 相关性研究 山东省
下载PDF
胶莱盆地东北缘前垂柳金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10
作者 韩小梦 郭云成 +4 位作者 段留安 王建田 赵鹏飞 王利鹏 喻光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21,共12页
前垂柳金矿为胶东胶莱盆地东北缘新发现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牧牛山岩体(二长花岗岩)、荆山群地层和鹊山岩体(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之间厚大的构造蚀变带内,截止目前推测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尚不明确... 前垂柳金矿为胶东胶莱盆地东北缘新发现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牧牛山岩体(二长花岗岩)、荆山群地层和鹊山岩体(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之间厚大的构造蚀变带内,截止目前推测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尚不明确。基于前人研究及野外调查,选择典型矿体中含金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S、Pb同位素分析,探讨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测试结果显示:矿石硫化物δ^(34)S值总体为10.13‰~12.39‰,极差为2.26‰,平均值10.98‰,均一程度高,具高δ^(34)S值特征,反映了深部成矿流体上侵过程中混染了更多的地层中的硫,显示了荆山群地层对成矿有一定贡献;矿石铅同位素^(206)Pb/^(204)Pb比值为17.149~18.886,^(207)Pb/^(204)Pb比值为15.482~15.677,^(208)Pb/^(204)Pb比值为37.860~40.073,显示前垂柳金矿铅为壳幔混合来源,且具有下地壳铅的特征。该矿床S、Pb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源,与周边辽上、蓬家夼等典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一致,反映了该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事件,预示了胶莱盆地东北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东北缘 前垂柳金矿 S同位素 PB同位素 物质来源
下载PDF
胶莱盆地南缘高家宅科地区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及金多金属矿勘查指示意义
11
作者 唐名鹰 陈建 +5 位作者 邹占春 孙丽莎 何宗围 李双飞 郑成龙 丁文洁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5期17-26,共10页
胶莱盆地南缘沿五莲-青岛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目前已发现大量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点),除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外,其余各矿床沿断裂发育,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均显示热液矿床特征。高家宅科地区已发现的金铅锌多金属矿点... 胶莱盆地南缘沿五莲-青岛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目前已发现大量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点),除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外,其余各矿床沿断裂发育,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均显示热液矿床特征。高家宅科地区已发现的金铅锌多金属矿点,分布在以高岭断裂为主的NNW—近SN向断裂中,但基于成矿规律及成矿作用等认识的不足,该地区找矿工作进展缓慢。本次研究通过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在该地区识别出以伊利石、白云母、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和菱铁矿为主的蚀变矿物,以面积性绢云母蚀变为主(伊利石+白云母)。绢云母矿物高IC值和低Pos2200吸收峰值分布区域均与区内NNW—近SN向断裂和绢英岩化蚀变带具良好的相关性。结合已有成矿事实,认为区内以高岭断裂为主的NNW—近SN向断裂更靠近热液中心,同时,绢英岩化蚀变带中异常的高IC值和极低的Pos2200吸收峰值分布区域,同样具成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金多金属矿 勘查指示意义 胶莱盆地南缘 高家宅科
下载PDF
山东胶莱盆地白垩纪恐龙足迹与骨骼化石埋藏沉积相与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37
12
作者 柳永清 旷红伟 +2 位作者 彭楠 许欢 刘燕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4,共16页
化石埋藏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研究不同规模生物化石埋藏的沉积相,恢复沉积环境,了解化石形成和被埋藏前、后的古地理背景。大规模化石记录埋藏学的研究代表着目前国际上发展趋势,重点探索集群灭绝的古地理、古环境与保存作用。中国具有... 化石埋藏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研究不同规模生物化石埋藏的沉积相,恢复沉积环境,了解化石形成和被埋藏前、后的古地理背景。大规模化石记录埋藏学的研究代表着目前国际上发展趋势,重点探索集群灭绝的古地理、古环境与保存作用。中国具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命名恐龙属种最多的国家,相继发现了从侏罗纪到白垩纪的若干恐龙化石遗迹或骨骼埋藏点。胶莱盆地发育着完整的白垩纪陆相(莱阳群—青山群—王氏群,130~65 Ma)地层和沉积记录。早白垩世莱阳群以河流及湖泊相沉积物为主;青山群为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间夹沉积岩。晚白垩世王氏群下部以冲积扇、泥石流和辫状河道相的沉积物和岩石组合为主;中部则为滨浅湖与河流粉砂岩-细砂岩-泥页岩-灰质土(古土壤)韵律沉积;上部和顶部为冲积扇泥石流、辫状河和洪泛平原粉砂泥质砾岩-砂岩-砾岩的韵律序列,局部夹玄武岩,反映了晚白垩世末期古地理、古沉积环境已从早白垩世相对湿润和温热的冲积、湖泊环境转变为燥热、干旱的冲积环境。胶莱盆地早白垩世的生物群面貌(脊椎动物、昆虫和植物等)与华北北部热河生物群基本相同,除保存少量的小型恐龙(鹦鹉嘴龙)或翼龙骨骼化石外,还保存了大量的兽脚类、蜥脚类和鸟脚类足迹(群)化石(莱阳群)。诸城晚白垩世王氏群中上部发育集群埋藏的恐龙骨骼化石,已发现恐龙属种10余个,包括3种角龙、3种暴龙、2种鸭嘴龙以及甲龙和虚骨龙等,其中鸭嘴龙占绝大多数(95%以上)。恐龙化石多为无关联的各类骨骼,少数半关联的小个体恐龙,分选差,混杂堆积。通过诸城恐龙化石埋藏地地层及其沉积相研究,识别出泥石流、洪泛平原和辫状河道3种恐龙化石埋藏沉积相、微相类型,其中泥石流相是最主要的埋藏-沉积相,代表了晚白垩世中期恐龙集群埋藏-沉积事件和动力机制。莱阳地区王氏群上部和顶部为紫色、砖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灰质土韵律沉积,属于洪泛平原和辫状河道沉积微相组合,代表着晚白垩世末期燥热、干旱的冲积环境。恐龙化石大都埋藏在大型辫状河道微相之下的洪泛平原微相中。化石呈分散或孤立状,有不同程度的磨蚀或破损,关联或半关联者少见,表明经过一定距离的搬运或改造作用。文章最后简述了胶莱盆地以及白垩纪古地理环境、古生态、恐龙动物群的演化或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学 白垩纪 胶莱盆地 恐龙化石 沉积相 古地理环境
下载PDF
胶莱盆地沉积-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金良 张岳桥 +2 位作者 柳宗泉 任凤楼 袁嘉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表现为两个NE至NNE向延伸的断陷槽:一个沿苴县—诸城断陷发育,另一个沿牟平—即墨构造带发育,其沉积-沉降中心分别受苏鲁造山带北缘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控制;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发生显著的空间分异,最大沉积-沉降速率在断陷槽,为230~370m/Ma,沿两侧斜坡地带沉积-沉降速率减小,约60m/Ma。早白垩世青山群对应一套中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在沂沭裂谷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大盛群河湖相沉积,这个时期是典型的大陆裂谷作用阶段,胶莱盆地演化为火山盆地,盆地沉降速率为35~70m/Ma。晚白垩世盆地原型表现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箕状断陷,由诸城凹陷、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组成,其构造性质属于受西侧郯庐断裂和东侧牟平—即墨断裂控制的右旋拉分盆地;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总体一致,在63~73m/Ma。最后探讨了白垩纪盆地不同伸展阶段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白垩纪 原型盆地 沉降史分析 盆地构造演化
下载PDF
胶莱盆地白垩纪构造应力场与转换机制 被引量:41
14
作者 任凤楼 张岳桥 +2 位作者 邱连贵 柳忠泉 王大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通过对胶莱盆地断层滑动矢量的收集与测量,利用计算机程序反演了盆地白垩纪的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历史,并据此将盆地的发育划分为三个伸展阶段和三个挤压反转阶段,分别为早白垩世早-中期莱阳期伸展,与造山期后应力松弛重力坍塌有关;早白垩... 通过对胶莱盆地断层滑动矢量的收集与测量,利用计算机程序反演了盆地白垩纪的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历史,并据此将盆地的发育划分为三个伸展阶段和三个挤压反转阶段,分别为早白垩世早-中期莱阳期伸展,与造山期后应力松弛重力坍塌有关;早白垩世中-晚期青山期伸展,受早白垩纪早期以后广泛的岩石圈减薄、大陆裂陷制约;晚白垩世王氏期伸展,与郯庐断裂及牟平-即墨断裂右旋走滑有关。三期伸展之间存在构造挤压反转,最后阐明各期盆地发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构造应力场 裂谷 走滑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期原型盆地恢复 被引量:30
15
作者 任凤楼 柳忠泉 +3 位作者 邱连贵 韩立国 张岳桥 曹忠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应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震剖面解释、钻孔测井资料解释和野外典型剖面的观察,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胶莱盆地和沂沭地堑系沉积充填序列进行了描述与对比分析,基本理清了胶莱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并恢复莱阳期胶莱盆地原形。胶莱... 应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震剖面解释、钻孔测井资料解释和野外典型剖面的观察,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胶莱盆地和沂沭地堑系沉积充填序列进行了描述与对比分析,基本理清了胶莱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并恢复莱阳期胶莱盆地原形。胶莱盆地莱阳期发育两个独立的槽状断陷带:一个沿牟即断裂构造带发育,呈NNE向展布,称之为朱吴—即墨断槽带,该断槽带完全受牟即断裂带的控制;另一个沿沭河裂谷带和诸城凹陷发育,总体也呈NNE向展布,称为苴县—诸城断槽带。两个断陷槽控制了该期的沉积相及分布。另外,位于胶莱盆地东北角的郭城凹陷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断陷盆地,其发育受东西两侧断裂控制。平度地区是否存在独立的断陷湖盆,目前尚难确定。苏鲁造山带北部边界断裂(百尺河断裂)的伸展复活主导了胶莱原形盆地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原型盆地 莱阳组 测井相
下载PDF
胶莱盆地深部拆离系统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岳桥 李金良 +2 位作者 柳宗泉 任凤楼 袁嘉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4-511,共8页
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揭示了胶莱盆地深部两个低角度拆离断裂系统:一个发育于盆地南部诸城凹陷,主拆离面向南缓倾,深度为8—10km;另一个发育于盆地北部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深部,由一系列北倾犁式正断层组成,主拆离面向北或北北东缓倾... 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揭示了胶莱盆地深部两个低角度拆离断裂系统:一个发育于盆地南部诸城凹陷,主拆离面向南缓倾,深度为8—10km;另一个发育于盆地北部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深部,由一系列北倾犁式正断层组成,主拆离面向北或北北东缓倾。根据受控凹陷的地层记录分析、剖面复原分析和伸展量估算,并结合地表断裂滑动矢量反演结果,认为盆地南部拆离系统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莱阳组沉积时期,该时期诸城凹陷南北向伸展量达36%-41%,最大伸展方向可能为北西-南东。该拆离系统继承了早期胶南(或苏鲁)造山带深部滑脱构造面,其后期拆离复活主导了胶莱盆地南部不对称伸展构造样式,控制了狭长展布的莱阳期沉积凹陷发育。北部拆离系统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盆地伸展阶段,伸展作用可能延续到古新世时期。控制了盆地王氏组沉积。这个时期横穿莱阳凹陷和高密凹陷南北向伸展量估计为20%-25%,最大的伸展方向近南北向。该拆离系统调节了胶莱盆地近南北向拉分伸展,其形成与盆地东、西两侧北北东向边界断裂带右旋剪切作用有关。胶莱盆地深部两个深部拆离系统的时空复合或叠合造就了盆地内部复杂的伸展构造样式。识别这两个拆离系统不仅对盆地形成机理和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的深部构造制约,对盆地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离断层 白垩纪 山东 胶莱盆地
下载PDF
山东胶莱盆地下白垩统莱阳组物质组分特征及其对源区的制约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双应 孟庆任 +2 位作者 李任伟 王道轩 储书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95-2406,共12页
位于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北侧的胶莱盆地发育早白垩世莱阳组,厚约2000m,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包括砾岩、砂岩和页岩,以及少量泥灰岩、白云岩和凝灰岩。它可以分为4个岩性段,每个段大致形成一个向上变细的旋回。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花岗片... 位于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北侧的胶莱盆地发育早白垩世莱阳组,厚约2000m,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包括砾岩、砂岩和页岩,以及少量泥灰岩、白云岩和凝灰岩。它可以分为4个岩性段,每个段大致形成一个向上变细的旋回。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和大理岩,其次是黑云片岩、灰岩和沉积碎屑岩、火山岩和花岗岩等。莱阳组砂岩主要由岩屑长石砂岩以及岩屑砂岩组成,具有低的成分成熟度,Q/(F+L)平均为0.42(0.19~0.84)。石英主要由单晶石英组成,长石包括斜长石、微斜长石等,岩屑主要为火山岩和变质岩,其次为沉积岩。6个砂岩地球化学样品分析表明,砂岩的SiO_2、Al_2 O_3、TiO_2、Fe_(2)O_3~T、MnO、MgO、CaO、Na_2 O、K_2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0.53%、13.10%、0.41%、3.09%、0.06%、1.23%、1.69%、3.38%和3.38%,类似于晚元古代造山带砂岩成分。莱阳组砂岩稀土元素分析表明,La含量为38.4×10'(28.0×10^(-6)~50.5×10^(-6)),Ce含量为69.3×10^(-6)(58.1×10^(-6)~81.3×10^(-6)),稀土总量为134×10^(-6)~197×10^(-6),轻稀土明显富集,La//Yb为20.18(11.91~25.98),(La/Yb)_N为13.60(8.03~17.52),有中等到弱的Eu负异常(δEu=0.58~0.88),Ce为弱的负异常(δCe=0.78~0.97)。Ce含量、稀土总量和Eu异常揭示源区岩石形成时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砾石统计揭示,莱阳组物源区的剥蚀序列按时间顺序应该是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脉石英、灰岩和碎屑岩→正长岩。砂岩点统计、F1-F2判别图、La-Th-Sc和Th-Sc-Zr/10判别图揭示,莱阳组砂岩主要源区属于大陆弧的长英质火成岩区,少许来自再循环造山带。砂岩Zr/Y比值揭示莱阳组砂岩与分布在山东荣成地区具有大陆弧构造背景的片麻岩具有亲缘性。这表明山东胶莱盆地莱阳组砂岩源区主要来自苏鲁造山带,其次有少许来自扬子陆块。造山带周缘盆地的陆源沉积物中,砂岩的碎屑组分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源区构造背景的继承性,反映的是源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莱阳组 物质组成 源区分析 胶莱盆地 中国山东
下载PDF
胶莱盆地晚白垩世不同地幔源区的两种基性岩浆——诸城玄武岩和胶州玄武岩的对比 被引量:18
18
作者 孟繁聪 李天福 +2 位作者 薛怀民 刘福来 许志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44-1656,共13页
采用全岩K-Ar法获得山东省胶莱盆地诸城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76M,胶州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72Ma,代表了发生在晚白垩世的地幔岩浆事件,但两地岩浆产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诸城玄武岩主要为粗面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微量元素组... 采用全岩K-Ar法获得山东省胶莱盆地诸城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76M,胶州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72Ma,代表了发生在晚白垩世的地幔岩浆事件,但两地岩浆产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诸城玄武岩主要为粗面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微量元素组成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87)Sr/^(86)Sr)_t=0.7060~0.7080,ε_(Nd)(t)=-3.0~-5.1,介于洋岛玄武岩和中生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之间,表明软流圈来源的岩浆中混入了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岩浆,是软流圈地幔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结果。胶州玄武岩主要为碱性玄武岩,比诸城玄武岩更富集轻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组成类似于诸城玄武岩。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不显示亏损,Sr-Nd同位素组成也存在明显差别,(^(87)Sr/^(86)Sr)_t=0.70350~0.70355,ε_(Nd)(t)=5.4~5.8,与山东省新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表明岩浆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研究显示出晚白垩世以来胶莱盆地软流圈地幔不均匀上涌和逐渐成为玄武岩浆主要源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球化学 地幔 晚白垩世胶莱盆地
下载PDF
胶莱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物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彭楠 柳永清 +5 位作者 旷红伟 许欢 章朋 陈军 安伟 王能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93-1810,共18页
应用古流向、砾石成分及砂岩碎屑锆石定年方法,综合分析了胶莱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的物源组成及其地质意义。古流向,五莲—诸城显示较稳定的N向,莱阳—乳山一带由早期的E-SE向逐渐转变为晚期W-NW向。砾石成分,五莲—诸城—胶州... 应用古流向、砾石成分及砂岩碎屑锆石定年方法,综合分析了胶莱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的物源组成及其地质意义。古流向,五莲—诸城显示较稳定的N向,莱阳—乳山一带由早期的E-SE向逐渐转变为晚期W-NW向。砾石成分,五莲—诸城—胶州地区以花岗片麻岩、花岗岩、大理岩和石英岩为主,莱阳—乳山早期花岗岩砾石成分含量高,晚期成分复杂。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10~145 Ma,150~180 Ma,200~250 Ma,600~950 Ma和1700~2600 Ma。由此推断胶莱盆地在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期的物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盆地南缘苏鲁造山带超高压-高压变质岩和浅变质杂岩;②盆地周缘燕山期(J2-3-K1)花岗岩;③北侧胶北隆起基底(亲华北型)变质岩。并且盆地物源组成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说明当时苏鲁造山带的南、北段在抬升及抬升后可能存在着差异性的隆起和改造,表现为苏鲁造山带南段(南苏鲁造山带)隆升幅度大并且稳定,北段(北苏鲁造山带)表现出较为低缓的隆起或者局部的小隆起并且后期经历大规模的塌陷。另外,物源也指示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胶莱盆地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古地貌特征,直到莱阳群沉积晚期,盆地东部才有所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胶莱盆地 早白垩世 地质意义
下载PDF
鲁东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40)Ar-^(39)Ar定年——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 被引量:83
20
作者 邱检生 王德滋 +1 位作者 罗清华 刘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1-355,共5页
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 ,运用高精度的4 0 Ar- 39Ar定年技术 ,对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 ,青山组第一旋回中偏碱性富钾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0 9.9± 0 .6Ma ,第二旋回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形成年龄为... 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 ,运用高精度的4 0 Ar- 39Ar定年技术 ,对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 ,青山组第一旋回中偏碱性富钾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0 9.9± 0 .6Ma ,第二旋回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形成年龄为 10 8.2± 0 .6Ma ,据此确定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该组火山岩在空间上具有自西向东年龄渐新的演变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组 火山岩 ^40Ar-^39Ar定年 鲁东胶莱盆地 火山机构 氩同位素 岩浆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