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加吾矿区地层控矿作用及赋矿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学虎 杨涛 程真 《矿产勘查》 2013年第2期146-153,共8页
青海省加吾矿区处在东昆仑—西秦岭衔接部位的青海南山微造山带内。区内地层主要由中三叠统的一套浅海、滨海相浊积岩组成。该套地层中粒级较细的泥质、炭质板岩对矿体产出控制作用明显。矿体多集中在炭质板岩层间破碎带内。金属矿物组... 青海省加吾矿区处在东昆仑—西秦岭衔接部位的青海南山微造山带内。区内地层主要由中三叠统的一套浅海、滨海相浊积岩组成。该套地层中粒级较细的泥质、炭质板岩对矿体产出控制作用明显。矿体多集中在炭质板岩层间破碎带内。金属矿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毒砂。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围岩和岩浆,流体性质以低温、低盐度为特点。该区成矿特征具有很好的普遍性,加强对该区的研究对其他矿区的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控作用 赋矿特征 加吾矿区 青海
下载PDF
青海同德县加吾金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2
作者 石爱萍 李己华 《甘肃冶金》 2016年第6期90-94,共5页
加吾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缘与东昆仑造山带东部衔接部位的青海南山造山带内。区内地层以隆务河群中三叠统为主,构造主要为北北西向,除曲如沟花岗闪长岩体外,其余以岩脉产出。矿区内发现矿区内共发现矿脉23条,依据产出地理位置不同划分... 加吾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缘与东昆仑造山带东部衔接部位的青海南山造山带内。区内地层以隆务河群中三叠统为主,构造主要为北北西向,除曲如沟花岗闪长岩体外,其余以岩脉产出。矿区内发现矿区内共发现矿脉23条,依据产出地理位置不同划分为4个脉群。区内矿体产出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多种因素控制,断裂构造起主要作用,同时矿体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一定的专属性,矿体主要集中产于中三叠统第三岩组碳质板岩夹砂质板岩中,区内主要的曲如沟花岗闪长岩体对矿体影响不大,但矿区内花岗斑岩脉对矿体影响明显。找矿标志主要有碳质板岩、新近系红色砂砾岩层、构造破碎带、花岗斑岩脉、负地形(洼地、沟谷、鞍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吾金矿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青海同德
下载PDF
青海加吾钨矿床金属矿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袁二军 谢鑫 +2 位作者 李学虎 陈敏 王珂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70-275,287,共7页
加吾钨矿床位于布喀达坂-青海南山成矿省的共和-泽库印支期铜、铅、金成矿带,同仁印支期成矿亚带上。钨矿主要产在隆务河组褐铁矿化砂板岩、青灰色砂板岩及炭质板岩张性节理裂隙内的石英脉中,而在砂岩、板岩内部零星分布。通过电子探针... 加吾钨矿床位于布喀达坂-青海南山成矿省的共和-泽库印支期铜、铅、金成矿带,同仁印支期成矿亚带上。钨矿主要产在隆务河组褐铁矿化砂板岩、青灰色砂板岩及炭质板岩张性节理裂隙内的石英脉中,而在砂岩、板岩内部零星分布。通过电子探针分析金属矿物主要有白钨矿、少量磁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闪锌矿、辉铋矿和氟氧铋矿等。白钨矿单偏光镜下,无色透明,正极高突起,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正交偏光下显示二级蓝绿干涉色。颗粒大小变化范围大,大者0.5mm×0.6mm,小者仅0.01mm×0.02mm,部分白钨矿颗粒发育碎裂结构。白钨矿的WO3含量为78.09%~79.98%,平均为79.11%;CaO含量为19.71%~20.53%与理论值相比,钨含量偏低,而钙含量略偏高。此外白钨矿中还含有少量的钼(0%~0.052%)。在WO3-CaO关系图上,白钨矿落于石英脉型白钨矿与卡林型金矿中白钨矿的区域范围内。但白钨矿阳离子W-M-Ca三角图显示其更偏向石英脉型白钨矿,本文认为加吾矿区白钨矿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白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吾钨矿床 白钨矿 电子探针
下载PDF
青海加吾金矿床花岗斑岩脉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斌 张栋 +1 位作者 路英川 孙昊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60,共9页
加吾金矿床大地构造上位于中央造山系"共和缺口"西缘,位于中央造山带多个块体交接转换的重要部位,其形成与区内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对区内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斑岩脉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以及Lu-Hf... 加吾金矿床大地构造上位于中央造山系"共和缺口"西缘,位于中央造山带多个块体交接转换的重要部位,其形成与区内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对区内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斑岩脉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以及Lu-Hf同位素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233.4Ma±4.3Ma(MSWD=2.7),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与青海西秦岭地区其他印支中晚期中酸性岩浆岩形成时代相近;锆石εHf(t)值介于-12.35^-1.12之间,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介于1.3Ga^2.0Ga之间,加吾金矿区内花岗斑岩的源区主要为早-中元古代地壳。相对较高的εHf(t)值的出现说明形成花岗斑岩脉的岩浆有一定幔源组分的加入。与加吾金矿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斑岩脉形成于陆-陆碰撞过程中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由于俯冲陆壳板片断离,幔源岩浆上涌/底侵至下地壳底部,诱发增厚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壳-幔混合岩浆,在印支中期侵入到中下三叠统隆务河组地层中,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深部成矿流体。加吾金矿床成矿时代与花岗斑岩脉的成岩时间一致,即233.4 Ma±4.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吾金矿 锆石U-PB HF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