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圣叹小说美学体系述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德荣 胡如光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15-220,共6页
金圣叹对小说美学的发展是全面的 ,围绕小说本体论、创作论、人物论、情节论等诸多方面深入开拓 ,大胆援佛理论文理 ,运用辩证法认识论的观点与方法 ,提出一系列新的美学命题 ,从而构成完整的美学体系 。
关键词 金圣叹 本体论 创作论 人物论 情节论 小说美学 美学体系
下载PDF
徐增对金圣叹诗学的继承和修正 被引量:8
2
作者 蒋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97,共8页
徐增向来被视为金圣叹七律分解说的承传者,其《说唐诗》也被视为继承和发挥金圣叹学说的批评实例。近年有学者对两者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依据湖北省图书馆所藏稀见钞本《九诰堂集》,从梳理徐、金两人的交往始末入手,比较两家的诗学论... 徐增向来被视为金圣叹七律分解说的承传者,其《说唐诗》也被视为继承和发挥金圣叹学说的批评实例。近年有学者对两者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依据湖北省图书馆所藏稀见钞本《九诰堂集》,从梳理徐、金两人的交往始末入手,比较两家的诗学论说,可以发现:徐增对金圣叹的七律分解说既有继承,也有一定程度的改造和修正。具体表现在:(1)扩大分解法的适用范围;(2)消解七律分解的普适性;(3)重新解释七律前后两解在结构上的动力关系;(4)补充说明分解和起承转合的关系。徐增通过这些改造和修正避免了金圣叹分解说的机械性,最终形成自己解说唐诗的特点。徐增说唐诗的方法及其中体现的诗学观念与金圣叹各有特色,比较两家的诗歌批评,可以对清代的结构诗学获得比较完整的认识,澄清历来相沿的先入为主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增 金圣叹 诗学 分解
下载PDF
金圣叹与吴江沈氏交游探微 被引量:5
3
作者 陆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5,共7页
金圣叹与文学世家吴江沈氏的交往 ,对其一生影响甚大。诸沈在政治倾向上多为遁世遗民 ,在文艺修养上多精于词曲音律 ,在为人处世上多敦信尚义。在圣叹生前 ,他们与之切磋交流、相濡以沫 ;在哭庙冤案发生后 ,更有收殓骸骨、收留遗女、收... 金圣叹与文学世家吴江沈氏的交往 ,对其一生影响甚大。诸沈在政治倾向上多为遁世遗民 ,在文艺修养上多精于词曲音律 ,在为人处世上多敦信尚义。在圣叹生前 ,他们与之切磋交流、相濡以沫 ;在哭庙冤案发生后 ,更有收殓骸骨、收留遗女、收存残书等种种侠行义举。关系至密者 ,或为其弟子 ,或为其姻娅 ,是金氏交游中最为亲近的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吴江沈氏 器庙案 《沉吟楼诗选》
下载PDF
论金圣叹的细读批评 被引量:3
4
作者 樊宝英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细读构成了金圣叹文本解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金氏所谓的细读是一种“文本阐释”策略,它是以紧盯细究的方法,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甚至逐篇地加以批注,以便见出文学作品的精微细妙,它颇类似于欧美“新批评”所主张的“close reading”。... 细读构成了金圣叹文本解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金氏所谓的细读是一种“文本阐释”策略,它是以紧盯细究的方法,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甚至逐篇地加以批注,以便见出文学作品的精微细妙,它颇类似于欧美“新批评”所主张的“close reading”。金圣叹的这种细读批评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注入了理性分析的血液,无疑是对长期以来那种“妙处不必可解”批评模式的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细读 字法 句法 章法
下载PDF
金圣叹与周计百交往揭秘 被引量:3
5
作者 陆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3,共5页
清初嵇永仁《与黄俞邰》书云“周计百使君司李廖南 ,读《才子书》,慕圣叹为人 ,遣使赍舟车之费 ,往迎之。圣叹适有唐诗选 ,未赴也 ,然业已心许之。越明年 ,使君梦一人披发跣足 ,耸身案上 ,蒙面而泣曰 :“我圣叹也 !”使君晨起 ,谓客曰 ... 清初嵇永仁《与黄俞邰》书云“周计百使君司李廖南 ,读《才子书》,慕圣叹为人 ,遣使赍舟车之费 ,往迎之。圣叹适有唐诗选 ,未赴也 ,然业已心许之。越明年 ,使君梦一人披发跣足 ,耸身案上 ,蒙面而泣曰 :“我圣叹也 !”使君晨起 ,谓客曰 :“圣叹休也 !”遣使再至吴门 ,始知使君梦中之夕 ,即圣叹绝命之晨”,所涉金圣叹与周计百交往之事 ,近代俞樾已不知其详 ,今人更均以荒诞怪异视之。其实“计百”为河南延津周令树之字 ,时任江西赣州府推官 ,其雅慕圣叹 ,可谓神交 ,两人交往实迹基本可考。由此还可推知 ,圣叹临终遗诗之三“东西南北海天疏 ,万里来寻圣叹书。圣叹只留书种在 ,累君青眼看何如”,当是向其托孤之作。在金圣叹生命后期 ,清高狂傲、才气英发的周令树乃是其重要友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周计百 交谊 文学研究
下载PDF
金圣叹与周庄戴氏交游探微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3,共6页
金圣叹一生中与苏州戴氏交往密切,常见史料中便有“戴生”早年参与其扶乩降神、中年时有弟子为戴悦、晚年与戴云叶唱和甚殷的记载,并在所撰诗文中涉及“子兄”等人。通过《贞丰里戴氏族谱》等珍稀文献与有关别集、笔记的对读,可见其敬... 金圣叹一生中与苏州戴氏交往密切,常见史料中便有“戴生”早年参与其扶乩降神、中年时有弟子为戴悦、晚年与戴云叶唱和甚殷的记载,并在所撰诗文中涉及“子兄”等人。通过《贞丰里戴氏族谱》等珍稀文献与有关别集、笔记的对读,可见其敬佩和深交的戴氏友人,或为慷慨赴死的抗清义士,或具排难解纷的勇略侠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沉吟楼诗选》 家谱 史实研究
下载PDF
佛学禅宗与金批《西厢记》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开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2,共5页
金批《西厢记》受佛学禅宗影响甚深 ,金圣叹用“赵州无”公案阐释了艺术创作中超越艺术构思之“有”“无”的充分自由的特定创作规律 ,并由此揭示《西厢记》所潜涵的超越意识观念之“有”“无” ,从而达到无住无念 ,精神绝对自由的生命... 金批《西厢记》受佛学禅宗影响甚深 ,金圣叹用“赵州无”公案阐释了艺术创作中超越艺术构思之“有”“无”的充分自由的特定创作规律 ,并由此揭示《西厢记》所潜涵的超越意识观念之“有”“无” ,从而达到无住无念 ,精神绝对自由的生命境界的思想意旨 ;用佛禅的虚空、梦幻观念解析了《西厢记》人生如梦及追求随缘任运的人生境界的思想内涵 ;用“极微”论等阐释了《西厢记》小中见大的创作方法。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艺术解析是立足于作品实际的科学阐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禅宗 金圣叹 《西厢记》 赵州无 虚空梦幻 极微
下载PDF
“时文眼”中的金圣叹小说评点 被引量:3
8
作者 叶楚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1-85,共5页
自胡适和鲁迅认为金圣叹以八股文的作法评点小说后,这便成为一种定评。但从金圣叹本人学习举业以及其接触《水浒》的过程入手,再仔细探究金圣叹的自我表述,实际上,其不是以时文的眼光去评点《水浒》,而是试图以评点《水浒》的眼光去阅... 自胡适和鲁迅认为金圣叹以八股文的作法评点小说后,这便成为一种定评。但从金圣叹本人学习举业以及其接触《水浒》的过程入手,再仔细探究金圣叹的自我表述,实际上,其不是以时文的眼光去评点《水浒》,而是试图以评点《水浒》的眼光去阅读时文。而《水浒》评点中时文作法的加入应是金圣叹应对新的读者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胡适和鲁迅对于金圣叹的论述都与他们所处的历史情境有关,并非严谨的学术观点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时文 小说评点
下载PDF
金圣叹小说戏曲接受理论的基本特色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新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8,共6页
以往学术界主要看重的是金圣叹通过小说戏曲评点所构筑的文学创作理论 ,而实际上金圣叹的小说戏曲接受理论也很有特色。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金圣叹采用随文批评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批评对象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这对读者的文学阅读和文学接... 以往学术界主要看重的是金圣叹通过小说戏曲评点所构筑的文学创作理论 ,而实际上金圣叹的小说戏曲接受理论也很有特色。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金圣叹采用随文批评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批评对象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这对读者的文学阅读和文学接受活动起到了一种导向的作用 ;第二 ,金圣叹对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受条件和接受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强调 ;第三 ,金圣叹还依据他自己的理解对作为接受对象的原作品进行了删节和改动 ,从而使他自己成为《水浒传》和《西厢记》新文本的名副其实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小说戏曲评点 文学接受理论
下载PDF
小说史观与金圣叹的小说评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锡南 《长沙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63-66,共4页
历史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小说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始终笼罩在史学观念的阴影之下。批评家长期以来也将小说、历史并提,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实录纠缠在一起。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他认为小说与史书一... 历史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小说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始终笼罩在史学观念的阴影之下。批评家长期以来也将小说、历史并提,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实录纠缠在一起。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他认为小说与史书一样具有劝勉惩戒即对社会有着认识和批判作用。他指出,在艺术上,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著作对古代小说影响深远,同时指出,“因文生事”的《水浒传》在艺术上也有着其超越《史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史观 稗史 金圣叹 小说评点
下载PDF
金圣叹的小说结构技巧论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缉熙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4年第3期82-83,88,共3页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着力探讨了长篇小说的结构技巧。首先,小说结构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小说结构应具有形式美。我们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这对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对当今的长篇小说创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 金圣叹 小说 结构技巧论 美学 情节 人物 形式美
下载PDF
金圣叹小说评点评价模式的衍变
12
作者 陈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59,共5页
审视三百多年人们对金圣叹小说评点评价的历史变迁,在历时性的维度上,不同阶段的评价模式和价值取向都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道德认知模式、政治衡评模式等),但在共时性的维度上又表现出了相对一致性(以论人取代论学)。不同的评价模式有其... 审视三百多年人们对金圣叹小说评点评价的历史变迁,在历时性的维度上,不同阶段的评价模式和价值取向都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道德认知模式、政治衡评模式等),但在共时性的维度上又表现出了相对一致性(以论人取代论学)。不同的评价模式有其自身发展的理论渊源。考察其流变过程及动因有助于返观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也是全面了解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价值、正确评价其小说评点成就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小说评点 评价模式 衍变
下载PDF
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角度论再探
13
作者 吴正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揭示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角度论与西方叙事学之间的相通之处。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异。金氏主张叙事视角在作者与人物之间、不同人物之间变化,以及叙事感觉在听觉和视觉之间转换,其中不存在所谓全知和限知的对立;金... 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揭示金圣叹的小说叙事角度论与西方叙事学之间的相通之处。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异。金氏主张叙事视角在作者与人物之间、不同人物之间变化,以及叙事感觉在听觉和视觉之间转换,其中不存在所谓全知和限知的对立;金氏的叙事角度论追求变化、主观、含蓄等审美效果,不同于西方理论的推崇叙事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叙事角度 西方叙事学 《水浒传》
下载PDF
虚空出生色相——从“极微法”理论看金圣叹小说评点的佛学立场
14
作者 丁利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6,共5页
佛学是金圣叹诠释“才子书”的重要思想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极微法的分析来透视金评中的佛学色彩,指出极微法的根本特点在于“色”与“空”、“有”与“无”的统一,并以此为原则去解读金评中一些基本的文法理论,由此反映出金圣叹小说... 佛学是金圣叹诠释“才子书”的重要思想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极微法的分析来透视金评中的佛学色彩,指出极微法的根本特点在于“色”与“空”、“有”与“无”的统一,并以此为原则去解读金评中一些基本的文法理论,由此反映出金圣叹小说评点背后的思维方式及哲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极微法 那辗法 腰斩论
下载PDF
金圣叹论《水浒传》之对偶结构
15
作者 李化来 刘新敖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7-80,共4页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自己的叙事结构理论。对偶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诗词文章、建筑学、哲学等,深深影响着小说理论的构建。金圣叹在评点中也多次提出对比、对看的观点。作家评点家对于对偶结构的美学追...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自己的叙事结构理论。对偶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诗词文章、建筑学、哲学等,深深影响着小说理论的构建。金圣叹在评点中也多次提出对比、对看的观点。作家评点家对于对偶结构的美学追求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金圣叹 对偶结构
下载PDF
论金圣叹小说评点的精神底蕴及其限度——以吴子林《经典再生产——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文化透视》为切入点
16
作者 张晚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共5页
吴子林著作的中心观点是: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是中国文学的第二次自觉,其标志为客观精神的觉醒。本文则认为,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固然表现了一定程度之客观精神,但依然是一种主观品鉴形态,不是客观的知识系统形态,故不是客观精神的自觉。不宁... 吴子林著作的中心观点是: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是中国文学的第二次自觉,其标志为客观精神的觉醒。本文则认为,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固然表现了一定程度之客观精神,但依然是一种主观品鉴形态,不是客观的知识系统形态,故不是客观精神的自觉。不宁唯是,由于金氏的精神始终停留在才子的主观形态,由此而否定绝对形态的道德精神。这正是金氏人格精神的不足,也是超越金氏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子林 金圣叹 才子 精神
下载PDF
论清初通俗小说“四大奇书”评点本刊刻的意义
17
作者 韩春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2-97,共6页
清初南京周氏醉畊堂与李渔芥子园合作并先后刊刻通俗小说"四大奇书"评点本,首次以出版物形式将明末散在性提出的"四大奇书"以系列丛书付诸刊刻,真正推动"四大奇书"小说文本的定型和各自所代表的小说流派... 清初南京周氏醉畊堂与李渔芥子园合作并先后刊刻通俗小说"四大奇书"评点本,首次以出版物形式将明末散在性提出的"四大奇书"以系列丛书付诸刊刻,真正推动"四大奇书"小说文本的定型和各自所代表的小说流派形成,最终促进中国古典通俗小说评点"金圣叹一派"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四大奇书"系列评点和刊刻是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发愤立言"的工具,其评点已超出以往文学评点与阅读的范畴,而具有政治与社会批判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四大奇书”评点本 金圣叹一派 社会批判
下载PDF
“因文生事”: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特质论
18
作者 马将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15,共5页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才子书"之一,因此,"因文生事"与他的"才子"说有密切关系。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也强调了"文"是小说叙事的生命力所在,"因文"是小说叙事所遵循的潜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 叙事特质
下载PDF
从“细推物理”到“灵幻摇动”--《杜诗解》批评话语的三重意蕴
19
作者 李远达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第1期55-61,共7页
《杜诗解》在明清杜诗学著作中重在阐发,别具一格。金圣叹批评杜甫诗以主体性与文本间距离之亲疏而论,可分出三重意蕴:人情物理的推求是最贴近文本的细读,家国兴亡的感慨是阐释与文本若即若离的春秋笔法,而"灵幻摇动"的抒怀... 《杜诗解》在明清杜诗学著作中重在阐发,别具一格。金圣叹批评杜甫诗以主体性与文本间距离之亲疏而论,可分出三重意蕴:人情物理的推求是最贴近文本的细读,家国兴亡的感慨是阐释与文本若即若离的春秋笔法,而"灵幻摇动"的抒怀则是金圣叹杜诗批评乃至整个文学批评主体性张扬到极致的一种表现。这种阐释模式可以被推广到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等作品,三重内涵结构在金圣叹文学批评中是普遍现象,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思维方式上的某种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杜诗解》 主体性 人情物理 灵幻摇动
下载PDF
论金圣叹“我”之多重性及其自我探寻
20
作者 李梦圆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1-55,175,共5页
"我"的概念极其复杂,不同的人对之有不同的思考和阐释。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曾试图探寻"我"的真义,而其人本身也是"我"之多重性的典型范本:他既是自视才高、率性而为的"狂我",热心功名、"... "我"的概念极其复杂,不同的人对之有不同的思考和阐释。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曾试图探寻"我"的真义,而其人本身也是"我"之多重性的典型范本:他既是自视才高、率性而为的"狂我",热心功名、"立言"不朽的"奋我",又是推重性情、评书以心的"真我","著书自娱""自行理会"的"自我",还是设身处地、"澄怀格物"的"虚我","百年如梦""无生无死"的"无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我” 多重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