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etical Modelling of Water-Rock δD-δ^(18)OIsotopic Exchange System and Source of Ore-Forming Fluid:A Case Study on Jinduicheng Superlarge-Scale Molybdenum Deposit,Central China
1
作者 孙晓明 任启江 +2 位作者 杨荣勇 徐兆文 刘孝善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8年第3期284-290,共7页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ling of water-rock δD-δ18O isotopic exchange process,the evolution and sources of ore-forming fluid in four metallogenic epochs of the Jinduicheng su-perlarge-scale porphyry-type molyb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ling of water-rock δD-δ18O isotopic exchange process,the evolution and sources of ore-forming fluid in four metallogenic epochs of the Jinduicheng su-perlarge-scale porphyry-type molybdenum deposit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revealed that in thepre-metallogenic and early-metallogenic epehs, 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a residual fluid derived from magmatic water-wall rock interaction at middle to high temperatures (T = 250 -500℃) and lower W/R ratios (0. 1 > = W/R >0.001 ), while in the metallogenic and Post-metallogenic epochs, the ore-forming nuid was a residual fluid derived from meteoric water-wallrock interaction at midd1e to lower temperatures (T = 150 - 310℃ ) and relatively high W/Rratios (0. 5 >W/R≥0.1 ). The meteoric wat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and at the main metallogenic epoch the W/R ratio reached its maximum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床 水岩反应 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华中地区
下载PDF
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同位素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郭波 朱赖民 +3 位作者 李犇 许江 王建其 弓虎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81,共17页
文章系统研究了金堆城钼矿床的含矿钾长斑岩、围岩、矿石、矿石中的黄铁矿及矿化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了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金堆城含矿斑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和特征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金堆城含矿斑岩富集LREE(LaN/YbN=5.40~16.84)... 文章系统研究了金堆城钼矿床的含矿钾长斑岩、围岩、矿石、矿石中的黄铁矿及矿化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了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金堆城含矿斑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和特征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金堆城含矿斑岩富集LREE(LaN/YbN=5.40~16.84),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Eu异常不明显或无Eu异常(δEu=0.70~0.96)。矿石中黄铁矿富集LREE(LaN/YbN=3.15~26.28),具有弱的Eu负异常,无Ce异常(δEu=0.64~0.81,δCe=0.88~1.03),并与金堆城含矿钾长斑岩和矿石具有一致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和特征的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金堆城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钾长斑岩同源。矿床铅、硫、碳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与钾长斑岩同源。围岩在矿化和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液成矿过程中Mo随成矿流体加入到围岩并使围岩发生蚀变和矿化。钼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钾长斑岩,围岩不提供成矿物质。金堆城含矿斑岩和钼矿化的发生处于秦岭造山带在中新生代的挤压-伸展转变期,受板片断离作用和壳幔边界附近发生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影响,加厚的华北地块南缘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并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到浅部侵位,形成金堆城等同熔型斑岩和斑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元素地球化学 流体-岩石作用 金堆城钼矿床
下载PDF
陕西省华县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永飞 李诺 倪智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83-2993,共11页
陕西省华县金堆城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矿带西部,形成于燕山期大陆碰撞体制。矿体产出于金堆城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组合、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组合和石英... 陕西省华县金堆城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矿带西部,形成于燕山期大陆碰撞体制。矿体产出于金堆城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组合、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组合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早、中阶段石英中可见纯CO_2包裹体(PC型)、CO_2-H_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但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早阶段C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80~370℃,盐度为5.68~11.05 wt%NaCl.eqv;中阶段C型和W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70~270℃,盐度为5.14~12.63 wt%NaCl.eqv。早、中阶段石英中见S型包裹体,加热过程中子矿物不溶。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10~190℃,盐度介于7.17%~11.22 wt%NaCl.eqv之间。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143~243MPa和22~115MPa,推测成矿深度约为2.2~8.1km。金堆城钼矿的成矿流体以富CO_2、贫Cl^-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 东秦岭钼矿带 大陆碰撞体制
下载PDF
东秦岭金堆城钼矿床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洪英 杨磊 +2 位作者 柯昌辉 王修缘 刘素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9-1114,共16页
对金堆城钼矿区辉绿岩脉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区辉绿岩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蚀变,为拉斑系列岩石,其主量元素以中等w(TiO_2)(1.47%~2.16%)、中等w(MgO)(3.47%~6.58%)、Mg#为26.99~40.46,w(K_2O)变化较大(0.... 对金堆城钼矿区辉绿岩脉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区辉绿岩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蚀变,为拉斑系列岩石,其主量元素以中等w(TiO_2)(1.47%~2.16%)、中等w(MgO)(3.47%~6.58%)、Mg#为26.99~40.46,w(K_2O)变化较大(0.05%~3.16%)为特征,可能与蚀变有关,贫w(P_2O_5)(0.36%~0.58%)、MgO与主要组分的相关性表明,岩浆早期出现过轻微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及铬铁矿、钛铁矿结晶分异;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La/Yb)N=7.5~12.4),δEu为0.7~1.0,出现Eu的弱负异常。金堆城钼矿区的辉绿岩脉属于大陆板内拉斑玄武岩,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辉绿岩 金堆城钼矿 东秦岭
下载PDF
金堆城超大型钼矿床水-岩δD-δ^(18)O同位素交换体系理论模型及成矿流体来源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晓明 任启江 +2 位作者 杨荣勇 徐兆文 刘孝善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21,共6页
基于水-岩δD-δ18O同位素交换体系理论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对金堆城超大型斑岩钼矿四个不同成矿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成矿前期和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围岩在较低水/岩比值(0.1W/R>0.001)和中、高温(t... 基于水-岩δD-δ18O同位素交换体系理论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对金堆城超大型斑岩钼矿四个不同成矿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成矿前期和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围岩在较低水/岩比值(0.1W/R>0.001)和中、高温(t=250~500℃)条件下反应后的残余流体,而主成矿期和成矿晚期的成矿流作为大气降水在相对较高水/岩比值(0.5>W/R0.1)和中、低温(t=150~310℃)条件下与围岩反应后的残留流体。大气降水在金堆城钼矿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主成矿期水/岩比值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氧18 同位素交换模型 钼矿床
下载PDF
南秦岭池沟铜(钼)矿床与华北地块南缘金堆城钼矿床成矿斑岩体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姜航 朱赖民 +5 位作者 赵东宏 李宗会 杨忠堂 王虎 彭璇 罗根根 《矿产勘查》 2015年第4期334-346,共13页
华北南缘的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池沟斑岩—夕卡岩型铜(钼)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都在140 Ma左右,岩体的形成和成矿作用处于侏罗纪—白垩纪挤压—伸展转变期,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秦岭造山带的陆内造山和伸展... 华北南缘的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池沟斑岩—夕卡岩型铜(钼)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都在140 Ma左右,岩体的形成和成矿作用处于侏罗纪—白垩纪挤压—伸展转变期,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秦岭造山带的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通过对这两个矿床的成矿斑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池沟岩体比金堆城岩体偏基性,池沟岩体K2O/Na2O<1,显示出与江西德兴矿集区中生代形成的铜厂和富家坞铜矿成矿斑岩特征一致,而且与北秦岭秋树湾铜(钼)矿床的成矿斑岩体也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金堆城岩体K2O/Na2O>1,与东秦岭钼矿带成矿斑岩体的特征一致(钾大于钠)。池沟岩体为I型花岗岩,而金堆城岩体落在I、A、S型花岗岩区域内,显示成岩物质源区以混合为特点。成矿岩体的Sr-Nd-Hf同位素特征对比显示,金堆城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为古—中元古代的增生地壳,而池沟岩体的岩浆源区则主要为中—新元古代的增生地壳,两个岩体的形成过程中都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华北地块南缘 金堆城钼矿床 池沟铜(钼)矿床 成矿斑岩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