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微生物多轮次吞吐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恩金 李牧 +5 位作者 张浩 赵贲 杨红 齐献宝 张玉增 田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将菌种与无机培养基、稠油混合.在37℃培养3天,根据稠油乳化分散情况,对大量菌种进行筛选、复筛、驯化、复壮、富集.得到了传代性能优良、能适应辽河锦45块、千12块稠油油藏的几株菌并进行了性能评价。这些菌均由数个菌落组成,可... 将菌种与无机培养基、稠油混合.在37℃培养3天,根据稠油乳化分散情况,对大量菌种进行筛选、复筛、驯化、复壮、富集.得到了传代性能优良、能适应辽河锦45块、千12块稠油油藏的几株菌并进行了性能评价。这些菌均由数个菌落组成,可以液蜡、原油为碳源、无机和有机氮为氮源、磷酸根为磷源生长.产表面活性剂和酸(由发酵液表面张力和pH判定),可降解稠油.使其黏度降低20%左右,好氧培养条件的降黏效果优于厌氧培养条件。优选菌种11、Lj1和21在培养液中菌数〉10^4个/mL时对稠油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能力。在两区块13口高含水、低产量、低蒸汽效能、高轮次蒸汽吞吐井上.进行了首轮次微生物吞吐试验,处理半径3m。混合菌发酵液注入量2.0~9.8m^3.关井时间不少于7~9天。与末轮次蒸汽吞吐相比,6口井产油量增加,6口井产油量减少,但产出远大于投入,这12口井为有效井,其中又有6口井产出液中菌数降到10^4个/mL后实施了二轮次微生物吞吐。介绍了2口井微生物吞吐情况和效果,其中1口井已实施二轮次吞吐。以微生物和蒸汽单价比代替注蒸汽量计算油汽比,称之为拟油汽比。图4表7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微生物吞吐 菌种选育 采油菌 产表面活性剂/产酸/解烃菌 注微生物工艺 辽河锦45块/千12
下载PDF
聚驱后阳离子聚合物HCP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爱芬 郭海滨 +2 位作者 陈辉 张少辉 任熵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6-259,268,共5页
对胜利孤岛聚驱后油藏阳离子聚合物HCP驱油效果和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HCP为用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化的淀粉。实验溶液用矿化度5.1g/L的模拟油田污水配制,驱替用HPAM溶液浓度1.2g/L,室温黏度10.1mPa·s,HCP溶液浓度8g/L... 对胜利孤岛聚驱后油藏阳离子聚合物HCP驱油效果和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HCP为用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化的淀粉。实验溶液用矿化度5.1g/L的模拟油田污水配制,驱替用HPAM溶液浓度1.2g/L,室温黏度10.1mPa·s,HCP溶液浓度8g/L,室温黏度7.8mPa·s。0~20g/LHCP溶液70℃下与孤岛中二南脱气原油(黏度121.8mPa·s)间的界面张力为11.3~8.87mN/m,室温下使油湿、弱水湿矿物表面接触角变小,亲水性增强;HCP与HPAM溶液相混时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质量比为10:1时沉淀量最多。在渗透率0.29~1.00μm^2的含黏土石英砂肢结岩心中注入1PV0.2~1.2g/L的HCP溶液,使水相渗透率降低58.4%~94.0%。采用表面弱油湿的石英砂填充可视化平面模型,用黏度52.46mPa·s的模拟油驱替至束缚水饱和,在水驱、聚驱(0.3PV)、后续水驱(0.2PV)之后注入HCP溶液,观测到残余油启动,形成富集油带,波及面积扩大至几乎全模型。采用渗透率5.1和1.2μm^2的储层砂充填管并联模型和70℃黏度73mPa·s的模拟油,按相同程序完成后续水驱后注入0.3PVHCP溶液并水驱,高、低渗管和全模型采收率增值分别为3.26%、4,84%、4.04%,在相同条件下改注0.4PV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并水驱,相应的采收率增值仅分别为0.74%、1.56%、1.15%。图2表4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淀粉 阳离子聚合物驱 驱油机理 驱油效率 聚合物相互作用 聚合物驱后油藏 胜利孤岛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