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防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进秀 张明娟 +3 位作者 王爱蓉 李鲁明 谷美玲 李树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7-419,共3页
目的:评价荆防败毒散加味联合耳穴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及对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入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0例,给予常规EGFRI治疗,治疗组荆防败毒散加味联合耳穴贴压,观察... 目的:评价荆防败毒散加味联合耳穴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及对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入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0例,给予常规EGFRI治疗,治疗组荆防败毒散加味联合耳穴贴压,观察两组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及疗效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3%、3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皆高于治疗组((P〈0.05)),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率低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短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EGFRI治疗NSCLC患者中,荆防败毒散加味联合耳穴治疗有利于降低皮肤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且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败毒散 耳穴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
下载PDF
赵淳教授经验方加减荆防败毒散治疗感冒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振宇 普勇斌 +2 位作者 赵淳 叶勇 吴英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期66-67,共2页
本文反映出赵淳教授针对体虚感冒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以其经验方加减荆防败毒散解表兼顾扶正治疗感冒的思路、论治方法及临证经验。
关键词 加减荆防败毒散 感冒 赵淳 学术经验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荆防败毒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群 关永霞 +4 位作者 黄志艳 叶士莉 程国良 姚景春 张贵民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85-491,538,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荆防败毒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成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检索荆防败毒散组方中所有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荆防败毒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成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检索荆防败毒散组方中所有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对应的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利用疾病数据库检索COVID-19相关的靶点,筛选出重合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Metascape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计算核心成分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强度。结果限定筛选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共得到荆防败毒散的159个活性成分和277个靶点,与获得的273个COVID-19相关的靶点取交集,得到55个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376个和136条信号通路,涉及感染性疾病、癌症、细胞进程、免疫系统、信号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荆防败毒散核心成分与SARS-CoV-2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合形式有氢键、疏水作用。结论荆防败毒散中的活性成分能通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蛋白,ACE2结合,通过对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发挥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败毒散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荆防败毒散加减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童妍 李锐 吴晓青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1-223,共3页
目的:观察荆防败毒散加减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荆防败毒散加减高、中、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32.4,16.2,8.1 g.kg-1,ig),除正常组外,采用56°红星二锅头酒14 mL.kg-1 ig建立急性酒精中毒... 目的:观察荆防败毒散加减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荆防败毒散加减高、中、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32.4,16.2,8.1 g.kg-1,ig),除正常组外,采用56°红星二锅头酒14 mL.kg-1 ig建立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各组均1次性ig给药,预防性给药灌酒前30 min给药,观察对小鼠醉酒潜伏期、醉酒率的影响,治疗性给药灌酒16 mL.kg-1后30 min给药,观察对小鼠醒酒时间和死亡率的影响,并检测治疗性给药对小鼠血清乙醇浓度和肝、胃组织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荆防败毒散加减组预防性给药可降低小鼠醉酒率(P<0.05),明显延长醉酒潜伏期(P<0.01);与模型组比较,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性给药可降低小鼠死亡率(P<0.05或P<0.01),缩短醉酒时间(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乙醇浓度升高(P<0.05),肝和胃组织ADH活性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荆防败毒散加减组均可降低小鼠血清乙醇浓度(P<0.05),升高肝和胃组织ADH活性(P<0.05或P<0.01)。结论:荆防败毒散加减通过升高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肝组织和胃组织ADH活性,促进酒精代谢,降低血乙醇浓度,具有显著解酒促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荆防败毒散 乙醇脱氢酶 死亡率 醒酒时间
原文传递
超剂量荆防败毒散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相关指标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莉丽 马先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剂量荆防败毒散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KM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正常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一般剂量组(16.2 g·kg^(-1)荆防败毒散)、超剂量1组(48.6 g·kg^(-1)荆防败毒散)... 目的:探讨超剂量荆防败毒散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KM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正常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一般剂量组(16.2 g·kg^(-1)荆防败毒散)、超剂量1组(48.6 g·kg^(-1)荆防败毒散)、超剂量2组(81 g·kg^(-1)荆防败毒散)。实验周期为15 d。观察小鼠体质量情况,给药15 d后,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细胞数、胸腺指数、脾指数、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现象等指标。结果:超剂量2组第14天体质量明显轻于正常组,球杆菌比为0.389;与正常组比较,超剂量2组小鼠肠道益生菌,相关免疫指标(淋巴细胞数、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明显减少,且出现了3例细菌移位现象,均为移至肠系淋巴结。一般剂量组和超剂量1组小鼠体质量、免疫指标、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情况均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结论:5倍一般剂量的超剂量荆防败毒散可导致小鼠免疫功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败毒散 超剂量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荆防败毒散防治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万亚雄 侯雯倩 +2 位作者 汪湛东 孙银凤 汪永锋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27-36,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荆防败毒散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筛选荆防败毒散各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荆防败毒散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筛选荆防败毒散各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采用GeneCards、NCBI、CTD及OMIM数据库检索COVID-19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Omicshare平台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检索多脏器损伤、免疫损伤的疾病靶点,将荆防败毒散与之做映射,计算交集靶点占荆防败毒散靶点的百分比。结果荆防败毒散由12味中药组成,包含599个化合物,相对应的靶点有2290个。荆防败毒散的靶点与COVID-19有12个相同的炎症因子,每个炎症因子对应多个化合物。荆防败毒散与COVID-19有166个交集靶点,40个关键靶点。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2条信号通路(P<0.05);GO分析得到生物过程结果有1906个,细胞组成有32个,分子功能有73个(P<0.05)。荆防败毒散与各脏器损伤靶点和免疫损伤靶点的共有靶点较多,且共有靶点占疾病靶点的百分比均高于20%。结论荆防败毒散可能通过抗炎、保护脏器损伤、免疫调节等作用治疗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荆防败毒散 网络药理学 儿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