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Flood Disasters in the Lower Jingjiang Reaches: Grey Prediction Model and Appli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Guifang 1, Huang Changsheng 2, Yin Hongfu 2 & Li Chang’an 2 1 State Key Labora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1,共5页
In the light of the historical substantial data (covering a 70-year period) collected in the Lower Jingjiang segment and aided by topological grey method, here we attempt to characterize the occurrence and future tren... In the light of the historical substantial data (covering a 70-year period) collected in the Lower Jingjiang segment and aided by topological grey method, here we attempt to characterize the occurrence and future trend of flood calamities in the study area.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verall the high-frequent flood disasters with middle to lower damage prevail at present. A series of dramatic flood waves will appear in the years of 2016, 2022, 2030 and 2042, particularly a destructive flood will occur between 2041 and 2045 in the Lower Jingjiang reaches. Typical of sensitive response to flood hazards in close association with its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lower Jingjiang segment hereby ca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lood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each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 good fitness was revealed between the prediction and practical values. This actually hints that the topological grey method is an effective mathematical means of resolving problems containing uncertainty and indetermination, thus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flood prediction in the middle Yangtze cat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 hazard prediction OCCURRENCE future trend grey system method lower jingjiang reaches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recent bank retreat processes at typical sections in the Jingjiang Reach 被引量:20
2
作者 XIA JunQiang ZONG QuanLi +2 位作者 ZHANG Yi XU QuanXi LI XiaoJu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1490-1499,共10页
The Jingjiang Reach is experiencing continuous channel degradation owing to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GP)in2003.Significant retreat processes at composite riverbanks have occurred at local sites of this r... The Jingjiang Reach is experiencing continuous channel degradation owing to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GP)in2003.Significant retreat processes at composite riverbanks have occurred at local sites of this reach,which may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river regime and the effect of existing river training works.Therefore,bank retreat plays a key role in fluvial processes of the Jingjiang Reach,and it is necessary to predict the long-term processes of bank retreat at typical sections in the reach.In this study,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bank retreat in the Jingjiang Reach are investigated,based on bank erosion processes at four sec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flow and sediment conditions.It is discovered that fluvial erosion intensity is a dominant factor in controlling the processes of bank retreat in the reach,although other factors,such as bank soil properties,can also influence bank retreat.The bankfull width at a section with severe bank erosion since 2002 is defined as being equal to the sum of the bankfull width in 2002 and the accumulated bank retreat distance after 2002.The magnitude of the bankfull width can be expressed as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of the previous 5-year average fluvial erosion intensity during flood seasons.The accumulated distances of bank retreat at four sections over the period 2002–2012 are predicted using the proposed empirical relationships,with the calculated bank retreat processes agreeing well with observed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河段 典型剖面 银行 预测 河道整治工程 三峡工程 水沙条件 侵蚀过程
原文传递
水位变化条件下植被对下荆江河段岸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3
作者 邱嘉琦 余明辉 李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针对下荆江河段典型的上黏下砂二元岸坡,选用香根草-高羊茅组合植物护坡型式,综合考虑植物根系锚固作用及植被蒸腾作用,利用GeoStudio软件模拟岸坡强度指标和热力学指标,运用单因子分析方法研究河道水位下降幅度M、水位下降速率R、初始... 针对下荆江河段典型的上黏下砂二元岸坡,选用香根草-高羊茅组合植物护坡型式,综合考虑植物根系锚固作用及植被蒸腾作用,利用GeoStudio软件模拟岸坡强度指标和热力学指标,运用单因子分析方法研究河道水位下降幅度M、水位下降速率R、初始水位I因素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比三种因素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水位下降过程中,岸坡稳定安全系数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岸坡稳定性受水位快速下降的影响最大,当下降速率小于1 m/d时,素土岸坡能保持在基本稳定状态;当下降速率大于3 m/d时,岸坡失稳破坏。植被有助于提升岸坡的稳定性,有植被岸坡与素土岸坡相比,其稳定安全系数最大可提升4.33%;岸坡稳定安全系数与M、R、I三种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在有植被条件下依次有所下降,最大降低3.73%。本文研究结果明确了水位变化条件下植被对下荆江岸坡的稳固效果,可为生态护岸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岸 下荆江河段 河岸稳定性 水位下降
下载PDF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研究Ⅱ——风险分析与运用方案
4
作者 邹强 胡挺 +2 位作者 饶光辉 何小聪 肖扬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4,共9页
乌东德、白鹤滩水库投运后,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运用条件,基于三峡坝址不同典型年的不... 乌东德、白鹤滩水库投运后,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运用条件,基于三峡坝址不同典型年的不同频率设计洪水,开展了荆江防洪和库区回水风险分析,提出了金沙江下游梯级配合三峡水库的等比例分级拦蓄方式,在确保荆江及库区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优化运用方案,给出了金下梯级预留防洪库容与三峡水库对荆江防洪库容的等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等比例分级拦蓄方式综合了拦量和削峰两种模式,有效利用了金下梯级防洪库容,调度效果最好;提出的水位优化运用方案具备较好的防洪减灾效果,丰富完善了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方案,可进一步减少中下游超额洪量。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水库群实际洪水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补偿 控制水位 风险分析 荆江河段 城陵矶地区 金沙江下游 三峡水库
下载PDF
荆江河段泥沙冲淤对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左利钦 陆永军 +2 位作者 王洪杨 郑力 李鑫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研究大多关注库区的减淤效应,对坝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对优化水库调度和河道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水库下游荆江河段为对象,建立了荆江长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基于三峡水库2... 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研究大多关注库区的减淤效应,对坝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对优化水库调度和河道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水库下游荆江河段为对象,建立了荆江长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基于三峡水库2018年7月排沙调度,通过设置不同的排沙比(7%~100%),计算分析了荆江河段冲淤对三峡水库排沙比的响应。结果表明:虽然荆江河段全年总体冲刷,但排沙比较大时汛期仍可能淤积,上荆江河段受排沙调度影响相对较大;总体而言,2018年汛期水沙条件下,30%左右的排沙比是荆江河段洪季冲淤的临界点;排沙比提高后,汛期淤积部位大部分为边滩等缓流区,以及弯曲河段凹岸等,主槽仍冲刷,对维护滩槽高差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调度 场次洪水 水沙调节 泥沙冲淤 排沙比 荆江河段 三峡水库
下载PDF
基于多波束地形测量的上荆江典型河段沙波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军强 曹玉芹 +2 位作者 周美蓉 刘鑫 邓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44-2154,共11页
沙波形态影响水流结构、泥沙输移及动床阻力。本研究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首次精细测量了上荆江典型河段的床面地形,采用改进后的沙波形态量化算法统计了各类沙波形态参数,分析了不同水流强度下沙波形态的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1)测量... 沙波形态影响水流结构、泥沙输移及动床阻力。本研究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首次精细测量了上荆江典型河段的床面地形,采用改进后的沙波形态量化算法统计了各类沙波形态参数,分析了不同水流强度下沙波形态的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1)测量河段小型与大型沙波的平均波高分别为0.16~0.81和0.96~2.31 m,波长分别为13~27和16~41m;沙波尺度相较于水深较小,小型与大型沙波的波高分别不超过水深的0.045和0.150倍;(2)沙波背流面坡度基本不超过14°,小于泥沙水下休止角,其与陡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描述;(3)中洪水流量对沙波形态尺度的塑造作用强于枯水流量,且对浅水区大型沙波形态尺度的塑造作用强于深水区。本研究量化了天然河流的沙波形态,较好地反映了沙波形态特征,能为大型冲积河流沙波形态的量化及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 沙波形态量化 沙波形态参数 水流强度 上荆江河段
下载PDF
长江三峡水库坝下游荆江段断面形态冲刷调整成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立 余博闻 +3 位作者 许全喜 何小花 张康贺 房复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9-286,共8页
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下游河段将发生长时间累积性的冲刷。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同,不同河型河槽断面形态的冲刷调整特点存在差异。本文基于2003—2018年长江三峡水库坝下游荆江段实测河道断面形态资料,选取典型顺直河型、弯曲河型和分汊河... 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下游河段将发生长时间累积性的冲刷。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同,不同河型河槽断面形态的冲刷调整特点存在差异。本文基于2003—2018年长江三峡水库坝下游荆江段实测河道断面形态资料,选取典型顺直河型、弯曲河型和分汊河型的典型断面,计算断面宽、平均水深和宽深比等断面形态特征参数,分析不同河型断面形态冲刷调整的异同,并探讨其成因。主要发现:1)不同河型的断面形态调整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不同河型的平滩河槽断面总体向窄深化方向发展;顺直河型、分汊河型的枯水河槽断面宽深比总体减小,断面亦向窄深化方向发展;而弯曲河型的枯水河槽断面宽深比以增大居多,即断面总体宽浅化。2)平滩河槽和枯水河槽断面宽深比调整差异主要受水流动力轴线摆动范围控制。顺直河型、分汊河型水流动力轴线摆动范围覆盖平滩河槽与枯水河槽,即冲刷集中于平滩河槽和枯水河槽,两者均呈现窄深化特征;弯曲河型水流动力轴线摆动范围位于平滩河槽内,却超出枯水河槽,汛期摆到凸岸边滩上并冲刷凸岸边滩,枯水河槽显著展宽,凹岸深槽淤积,断面向宽浅化方向发展,且初期凸岸边滩宽度越大,宽深比变化率越大。3)蓄水后水流动力横向摆动范围缩小且水流冲刷动力集中,宽浅河段受水流冲刷下切的影响更显著,加上宽浅河段的河床组成相对较细,抗冲性弱,导致蓄水前宽深比越大的断面,蓄水后宽深比变化幅度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河段 河型 平滩河槽 枯水河槽 断面形态
下载PDF
洞庭湖入汇对荆江河段水位的顶托程度与范围 被引量:2
8
作者 尚海鑫 胡春宏 +1 位作者 夏军强 周美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1-441,共11页
洞庭湖入汇对长江干流水位的顶托作用影响着荆江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分析其变化特征对研究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汇流顶托作用的程度与影响范围,本文基于1990—2020年荆江河段水位流量关系与洞庭湖汇流比,提出洞... 洞庭湖入汇对长江干流水位的顶托作用影响着荆江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分析其变化特征对研究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汇流顶托作用的程度与影响范围,本文基于1990—2020年荆江河段水位流量关系与洞庭湖汇流比,提出洞庭湖入汇顶托程度的量化方法,构建计算顶托程度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分析顶托程度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结果表明:①洞庭湖入汇顶托程度与汇流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顶托程度随干流流量增大而增加,2003—2020年枯水、中水和洪水流量级监利站水位受顶托程度平均为0.59、1.33和1.60 m;顶托最大影响范围随干流流量与汇流比增大向上游延伸。②随汇流比增大,在2020年干流枯水、中水和洪水流量级下,顶托最大影响范围的延伸区间分别为石首—沙市、石首—陈家湾和陈家湾—枝城;汇流比、荆江段累计冲刷深度、螺山水位及干流流量对顶托程度变化的重要性占比分别为28%、27%、25%和20%。③构建的顶托程度计算模型在不同流量级都能够较好地计算荆江河段水位的顶托程度并确定顶托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托作用 水位—流量关系 随机森林回归 洞庭湖入汇 荆江河段
下载PDF
长江荆江段二元结构河岸土体力学性能及崩塌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昭希 王军 +3 位作者 周银军 陈思含 金中武 陈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3,26,共8页
通过连续3 a对荆江崩岸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室内土工试验和概化模型试验,分析荆江崩岸特点及规律、河岸上部黏性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能以及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荆江段崩岸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下荆江多于上荆江,... 通过连续3 a对荆江崩岸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室内土工试验和概化模型试验,分析荆江崩岸特点及规律、河岸上部黏性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能以及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荆江段崩岸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下荆江多于上荆江,左岸多于右岸;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可概括为坡脚受冲刷变陡,岸顶裂缝形成发育,岸坡渐进侵蚀,河岸失稳导致崩塌,岸坡形态趋于稳定,进入下一次河岸崩塌循环;黏性土含水率对水位变化的响应速度快于对浸泡时长的响应速度;黏性土的起动切应力为0.531 N/m^(2),影响黏聚力值的临界含水率约为16%,受纵向水流及土体含水率的影响,岸坡在枯水期稳定性较高,在涨水期会产生局部崩岸,洪水期和退水期时坡脚冲刷和崩岸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结构河岸 崩岸试验 力学性能 抗剪强度 含水率 荆江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上荆江不同河床组成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及其机制
10
作者 毛禹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邓珊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3-683,共11页
三峡及上游梯级水库群运用后,大坝下游江心洲以冲刷为主,直接影响分汊河段河势条件及航道边界的稳定性。本文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实测水沙及固定断面床沙级配等资料,分析上荆江枝江、沙市河段中不同河床组成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及其机理。... 三峡及上游梯级水库群运用后,大坝下游江心洲以冲刷为主,直接影响分汊河段河势条件及航道边界的稳定性。本文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实测水沙及固定断面床沙级配等资料,分析上荆江枝江、沙市河段中不同河床组成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9年),沙市段沙质江心洲较枝江段卵石夹沙质江心洲萎缩更为显著,出露面积的减幅分别达31%和24%。(2)以关洲和金城洲分别代表卵石夹沙质和沙质江心洲,三峡工程运用后关洲洲头形态较为稳定,受无序采砂的影响其沙质组成的洲尾面积显著减小,而金城洲面积萎缩程度更大。(3)床沙组成对江心洲冲刷程度差异具有重要影响,关洲洲头较金城洲抗冲性更强,与其床沙在年内达到起动条件的数量更少、时长更短有关;建立了江心洲面积与水流冲刷强度及相对水深的定量关系,该关系能综合考虑水沙变化与床沙组成调整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演近期江心洲的面积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心洲演变 河床组成 上荆江河段 三峡工程
下载PDF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典型断面崩岸预警方法及应用
11
作者 李诺 夏军强 +2 位作者 邓珊珊 周悦瑶 齐家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5,共7页
受三峡水库蓄水拦沙的影响,进入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泥沙量剧减,河床持续冲刷下切,崩岸现象频发,不仅影响河势稳定,而且还增大了防洪压力。首先从水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方面选取10个崩岸影响因子,对其量化处理;其次基于实测数据,采用随... 受三峡水库蓄水拦沙的影响,进入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泥沙量剧减,河床持续冲刷下切,崩岸现象频发,不仅影响河势稳定,而且还增大了防洪压力。首先从水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方面选取10个崩岸影响因子,对其量化处理;其次基于实测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计算崩岸发生的可能性,并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最后基于DS证据理论融合崩岸可能性、临江居民区面积和堤外滩体宽度3个预警指标,划分典型断面的崩岸预警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可较好地对崩岸现象进行预测,模型测试集准确率为75%;划分的预警等级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发布的预警信息总体相符,其中青安二圣洲荆60L断面和北门口荆98R断面预警等级较高,在2018~2020年均为Ⅰ级或Ⅱ级预警。此外还分析了各崩岸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其中护岸工程对崩岸的影响最大(重要度为16.6%),河岸坡度对崩岸的影响次之(14.4%),流量的重要度为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岸 预警等级 随机森林 DS证据理论 荆江河段 长江中游
下载PDF
荆江河段沙市(二郎矶)站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方案优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延虎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提高荆江河段沙市(二郎矶)站水位流量关系精度,利用沙市(二郎矶)站2015~2020年水位、实测流量资料以及辅助水尺断面水位资料,对现有落差指数法中的参数进行分析优选,优化校正流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后的参数计算的沙市(二郎... 为提高荆江河段沙市(二郎矶)站水位流量关系精度,利用沙市(二郎矶)站2015~2020年水位、实测流量资料以及辅助水尺断面水位资料,对现有落差指数法中的参数进行分析优选,优化校正流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后的参数计算的沙市(二郎矶)站水位校正流量关系点更为集中,定线更为简洁,且精度可靠,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减少流量测次、提高测验效率、简化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流量关系 单值化处理 落差指数法 沙市(二郎矶)站 荆江河段
下载PDF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2020年与1998年洪水对比分析
13
作者 魏林云 李强 +1 位作者 魏轩 吴琼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10期8-13,共6页
为提高荆江河段洪水防御水平,采用2020年、1998年实测洪水资料,从洪峰水位、流量、主要控制站径流量、洪水时段洪量、主汛期水面线等方面,比较分析了长江中游荆江河段2020年洪水与1998年洪水,并研究2020年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洪水位成因。... 为提高荆江河段洪水防御水平,采用2020年、1998年实测洪水资料,从洪峰水位、流量、主要控制站径流量、洪水时段洪量、主汛期水面线等方面,比较分析了长江中游荆江河段2020年洪水与1998年洪水,并研究2020年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洪水位成因。结果表明:荆江河段2020年洪峰、洪量与最高水位小于1998年。造成2020年荆江河段洪水的主要原因为上游来水量大、荆江三口分流比减小以及洞庭湖顶托影响。长江上游水库群洪水期间,联合调度发挥巨大的作用,有效削减了洪峰、洪量,缩短了高水位时间,提高了抵御洪水的能力。研究成果可为荆江河段防洪减灾、水文测报、江湖治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河段 高洪水位 水面线 水库联合调度 长江上游水库群 2020年洪水 1998年洪水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段崩岸过程及特点 被引量:24
14
作者 夏军强 林芬芬 +2 位作者 周美蓉 邓珊珊 彭玉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3-552,共10页
为研究近期荆江段崩岸过程及特点,利用实测水下地形图及固定断面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前后该河段平面及断面的形态变化过程。平面形态对比结果表明:2002—2013年荆江段多年平均崩退速率约为15.0 m/a,崩岸总长达42.3 km,左岸占59.2%;... 为研究近期荆江段崩岸过程及特点,利用实测水下地形图及固定断面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前后该河段平面及断面的形态变化过程。平面形态对比结果表明:2002—2013年荆江段多年平均崩退速率约为15.0 m/a,崩岸总长达42.3 km,左岸占59.2%;下荆江岸线崩长约为上荆江的2.2倍,且石首、调关及荆江门等河湾凸岸一侧受低含沙水流长期冲刷不断崩退,其岸线崩长约占下荆江崩岸总长的35.5%。断面形态对比结果显示:2002—2015年荆江段约有21%断面存在明显的崩岸现象,且近74%的崩岸断面位于下荆江。故近期荆江段崩岸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左岸多于右岸,下荆江多于上荆江,且下荆江部分河湾凸岸崩退显著。定量分析了河岸土体组成与分布、来水来沙条件等因素对崩岸过程的影响,发现来水来沙条件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建立了上、下荆江典型断面平滩河宽与前期水沙条件之间的经验关系,除工程守护良好的断面外,相关系数均高于0.85,提出的经验公式可较好反映水沙条件变化对平滩河宽调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岸特点 崩岸机理 河岸稳定性 深泓摆动 荆江段 三峡工程
下载PDF
下荆江二元结构河岸土体特性及崩岸机理 被引量:54
15
作者 夏军强 宗全利 +1 位作者 许全喜 邓春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0-820,共11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下荆江河段河床冲刷下切,局部河段崩岸险情频繁发生。为研究下荆江二元结构河岸的土体特性及崩岸机理,结合近期该河段崩岸情况,现场查勘了6个崩岸点,并对河岸土体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下荆江河岸土体的垂向... 三峡水库蓄水后下荆江河段河床冲刷下切,局部河段崩岸险情频繁发生。为研究下荆江二元结构河岸的土体特性及崩岸机理,结合近期该河段崩岸情况,现场查勘了6个崩岸点,并对河岸土体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下荆江河岸土体的垂向组成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下部非粘性土(沙土)层较厚,上部粘性土(低液限粘土)层较薄且松散。以河岸崩塌过程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二元结构河岸发生绕轴崩塌时上部土层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结合近岸水动力条件计算及土工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二元结构河岸的崩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①下部沙土层的起动流速比近岸流速小得多,故该土层容易受水流冲刷;②上部粘性土层崩塌前抗冲强度很大,但多为低液限粘土且相对松散,崩塌后堆积在岸边容易分解并被水流带走;③河岸稳定安全系数在一个水文年内呈周期性变化,落水期安全系数最小,故容易引发崩岸,该计算结果与近期崩岸实际统计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结构河岸 土体特性 崩岸机理 河岸稳定性 下荆江 落水期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 被引量:19
16
作者 夏军强 宗全利 +2 位作者 邓珊珊 许全喜 张翼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8-245,共8页
为确定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提出基于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上、下荆江段2002—2013年汛后河段平均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河床冲刷加剧,个别河段河势变化剧烈... 为确定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提出基于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上、下荆江段2002—2013年汛后河段平均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河床冲刷加剧,个别河段河势变化剧烈,但总体河势仍基本稳定;尽管局部河段的崩岸现象较为突出,但河段平滩宽度总体变化不大,上、下荆江平均河宽分别为1 388及1 305m,而河段平滩水深平均增加1.6及1.0m,故荆江河段的平滩面积在持续增加.最后建立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与前期5a平均的汛期水流冲刷强度之间的计算关系,用于预测该河段平滩河槽形态随水沙条件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滩河槽形态 水流冲刷强度 荆江河段 三峡工程 护岸工程
下载PDF
ARIMA模型在预测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渔获量时间格局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辉华 郭弘艺 +4 位作者 唐文乔 顾树信 黄少芳 沈林宏 魏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905,共7页
长江靖江段处于长江下游及河口段的交汇地带,是长江河口地区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水域。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用一部定置张网每日采集,共获得鱼类3514.84kg。5年的月平均渔获量为58.59kg,以6月最高,达108.61kg;12月最低,仅... 长江靖江段处于长江下游及河口段的交汇地带,是长江河口地区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水域。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用一部定置张网每日采集,共获得鱼类3514.84kg。5年的月平均渔获量为58.59kg,以6月最高,达108.61kg;12月最低,仅为31.57kg,呈现出典型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月渔获量经自然对数转换和一次季节差分后,获得了一组平稳的随机序列。按照残差不相关原则确定模型结构,依据Akaike信息准则(AIC)与Schwarz贝叶斯信息准则(SBC)确定模型优度,用SPSS V13.0软件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月渔获量进行ARIMA建模拟合。结果表明,模型为ARIMA(1,0,0)(0,1,1)12(不含常数项),方程为(1—0.327B)(1-B^12)Lnyt=(1—0.825B^12)et的残差是白噪声(P〉0.05)。该模型对2003—2006年渔获量的拟合精度为71.49%~83.28%,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段的渔获量。对2007年逐月渔获量预测的相对精度为58.64%~99.44%,年相对精度达81.60%,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应用于长江口沿岸渔获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渔获量 时间格局 ARIMA模型预测 沿岸湿地 长江靖江段
下载PDF
基于BSTEM模型的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模拟 被引量:27
18
作者 宗全利 夏军强 +1 位作者 邓春艳 许全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8,共10页
针对上荆江典型二元结构河岸的崩塌问题,综合考虑近岸水流冲刷作用与河岸土体组成及力学特性,采用BSTEM模型分析了上荆江不同时期的岸坡稳定性,并对二元结构河岸的崩塌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枯水期和汛前涨水期河岸稳定性较高,为崩... 针对上荆江典型二元结构河岸的崩塌问题,综合考虑近岸水流冲刷作用与河岸土体组成及力学特性,采用BSTEM模型分析了上荆江不同时期的岸坡稳定性,并对二元结构河岸的崩塌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枯水期和汛前涨水期河岸稳定性较高,为崩岸较弱阶段;洪水期和落水期河岸稳定性较低,并伴随持续崩塌,属崩岸强烈阶段。此外分析还表明坡脚冲刷和潜水位变化对河岸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两者分别是引起洪水期和落水期崩岸强度较大的重要原因。最后在综合考虑坡脚冲刷、潜水位变化和崩塌后土体在坡脚堆积等因素基础上,模拟了2009—2010年荆34断面右侧河岸的崩塌过程,河岸崩塌总宽度与崩塌后岸坡形态等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因此在模拟上荆江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时,必须同时考虑坡脚冲刷、潜水位变化和坡脚堆积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岸模拟 BSTEM模型 上荆江 坡脚冲刷 潜水位
下载PDF
荆江裁弯造成藕池河急剧淤积与分流分沙减少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方春明 曹文洪 +2 位作者 鲁文 钟正琴 赵俊林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5,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下荆江裁弯前后实测水文资料的分析 ,说明裁弯后荆江水位下降造成了藕池河急剧淤积及分流分沙迅速减小 ,并且对淤积厚度和分流分沙减小值进行了框算 。
关键词 荆江裁弯 藕池河 分流分沙 淤积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对近期荆江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夏军强 邓珊珊 +1 位作者 周美蓉 卢金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391,共7页
针对近期荆江段河槽形态的显著调整,定量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对其造成的影响。计算了2002—2013年该河段断面及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并建立这些参数与宜昌站汛期水流冲刷强度的经验关系。还原了在无三峡工程时宜昌站的水沙数据,... 针对近期荆江段河槽形态的显著调整,定量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对其造成的影响。计算了2002—2013年该河段断面及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并建立这些参数与宜昌站汛期水流冲刷强度的经验关系。还原了在无三峡工程时宜昌站的水沙数据,计算了相应的河槽形态参数,分析了有、无三峡工程时荆江段河槽形态调整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近期荆江段平均河床比降略有调平,河段平滩水深逐年增加,但平滩河宽变化较小,使得河相系数减少6.7%~10.3%;无三峡工程时平滩河槽形态调整较缓,河段平滩水深及面积的增幅分别仅占有三峡工程时的16%和18%。故三峡工程运用没有改变近期荆江段河槽形态趋于窄深的调整趋势,但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段 河槽调整 平滩河槽形态 三峡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