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色聚类法金沙江丽江段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和继华 《环境科学导刊》 201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利用灰色聚类法理论和原理,对金沙江丽江段600多km木高、松园桥、大具、老火房、红光、腊乌渡6个站点(断面)2016年水质监测结果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了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金沙江丽江段时空分布污染较少,都达到了I类水质标准。用灰... 利用灰色聚类法理论和原理,对金沙江丽江段600多km木高、松园桥、大具、老火房、红光、腊乌渡6个站点(断面)2016年水质监测结果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了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金沙江丽江段时空分布污染较少,都达到了I类水质标准。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水质,不仅方法简便,结论也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聚类法 金沙江 丽江段 水环境质量 评价
下载PDF
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区间气候及暴雨特性分析
2
作者 沈浒英 孙嘉翔 +1 位作者 王乐 张潇 《水利水电快报》 2021年第12期27-30,53,共5页
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的投入运行改变了中游河道天然状态,导致洪水形成及传播规律发生变化,需要开展区间暴雨洪水变化规律的研究,掌握区间来水特性和分布规律。通过1961~2017年期间金沙江中游7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资料,分析了金沙江中游梯... 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的投入运行改变了中游河道天然状态,导致洪水形成及传播规律发生变化,需要开展区间暴雨洪水变化规律的研究,掌握区间来水特性和分布规律。通过1961~2017年期间金沙江中游7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资料,分析了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区间气候及暴雨特性,总结归纳了金沙江中游致洪暴雨天气系统,区间分期降水规律(暴雨中心、暴雨类型等)。掌握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区间降水分布规律和来水特性,可为发挥梯级电站的综合作用、更全面地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暴雨特性 分期降水 金沙江中游 梯级电站区间
下载PDF
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长江上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现状 被引量:29
3
作者 段辛斌 田辉伍 +3 位作者 高天珩 刘绍平 王珂 陈大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58-1365,共8页
2010-2012年每年5-7月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开展鱼类产卵场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21种,其中特有鱼类6种,分别为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 2010-2012年每年5-7月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开展鱼类产卵场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21种,其中特有鱼类6种,分别为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和异鳔鳅鮀(Gobiobotia boulengeri)。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分别为32.42×108粒、46.72×108粒和39.71×108粒,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分别为3.21×108粒、4.52×108粒和2.69×108粒,铜鱼产卵量分别为1.45×108粒、3.33×108粒和3.87×108粒,长薄鳅产卵量分别为0.29×108粒、0.99×108粒和0.58×108粒。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高峰出现在5月底-7月初,产卵量日变化与流量和水温日变化显著相关,调查期间日均水位上涨率大于0.24m/d产卵高峰最为集中。经推算,长江上游榕山镇、合江县和弥沱镇三江段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主要产卵场。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后可能会对产漂流卵鱼类的繁殖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产漂流性卵鱼类 产卵场 金沙江一期工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