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shoals and vegetation of Jiuduansha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of China in the last 30 years 被引量:5
1
作者 Fengrun Wu Chunfu Tong +1 位作者 Mitch Torkelson Yan W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8期71-78,共8页
The evolution of the shoals and vege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river regime and the estuarine ecosystem. Howe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shoals and vegetation ... The evolution of the shoals and vege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river regime and the estuarine ecosystem. Howe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shoals and vegetation dynamic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hoal and vegetation evolution of Jiuduansha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in the last 30 years. We did this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summarization of the existing data of the regional hydrological processes, wading engineering, and vegetation,and combined it with the analysis of nautical charts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s.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the expansion of the shoals within the 0 m isobath in Jiuduansha was obvious, with an increase of 176.5%, while the expansion of the shoals within the 5 m isobath was relatively slow. The regional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Jiuduansha area changed dramatically, especially the sediment discharges. The area of vegetation in Jiuduansha increased from 9.1 km^2 in 1990 to 65.68 km^2 in 2015, while the variations in the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were different.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n the shoals within the 0 m isobath is the area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and Phragmites australis. The evolution of Jiuduansha shoal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s in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anwhile, on a long-term scale, the expansion of the shoals could promote the regional vegetation expansions due to the suitable ele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t provid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hoal and vegetation evolution varied in the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and different elevations. In the future, long-term monitoring and detailed data are needed to the syst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hoal and veg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uduansha shoals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VEGETATION EVOLUTION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近期冲淤演变及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海峰 刘杰 +3 位作者 王珍珍 叶婷婷 谢滢芳 李添彦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第1期63-69,77,共8页
基于1998—2021年长江口系列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九段沙近期冲淤演变情况及其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期,九段沙呈长“高”不长“大”、北侧受工程守护稳定淤涨、南侧局部冲淤变化显著的演变特征;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 基于1998—2021年长江口系列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九段沙近期冲淤演变情况及其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期,九段沙呈长“高”不长“大”、北侧受工程守护稳定淤涨、南侧局部冲淤变化显著的演变特征;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导堤使江亚南沙头部和九段沙北边界得以稳定,促进了江亚南沙、九段沙高滩的淤涨;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促使江亚南沙上部窜沟由冲转淤,增强了江亚南沙稳定性;流域减沙和周边涉水工程引起九段沙南沿及尾部低滩冲刷,减少了九段沙保护区的湿地面积,破坏了九段沙湿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未来,流域来沙可能继续维持较低水平,九段沙南沿及尾部面临进一步冲蚀的风险,亟需研究守护九段沙保护区湿地的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 湿地 地貌演变 自然保护区 长江口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海图与多时相卫星遥感的长江口九段沙形成演化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谢小平 付碧宏 +1 位作者 王兆印 沈焕庭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1-396,共6页
九段沙位于长江河口南北槽之间,为新形成的河口沙洲,其形成距今只有50年的历史.利用对大通水文站1950~2003年的水沙资料的分析,结合对数字化海图和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及野外现场考察,对九段沙形成过程和演化过程中的面积、体积... 九段沙位于长江河口南北槽之间,为新形成的河口沙洲,其形成距今只有50年的历史.利用对大通水文站1950~2003年的水沙资料的分析,结合对数字化海图和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及野外现场考察,对九段沙形成过程和演化过程中的面积、体积、高程和地貌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九段沙自形成以来面积、体积总体上是处于增大过程中,高程也在增高,成陆化作用明显.但由于来水来沙的不同和河口动力作用,这种增长不是线形的,有时因受到冲刷而面积减小,高程降低.利用采自九段沙上沙的短柱状样分析发现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沉积速率不同,植物群落对九段沙的形成演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九段沙正处于从河口沙洲向河口沙岛的演化过程之中.九段沙的植被保持着自然演替的原生状态,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尚较低,以芦苇群落为代表的高等湿地植被主要分布在九段沙潮间带上部和潮上带,九段沙属于发展过程中的河口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海图 多时相卫星影像 形成演化 九段沙 长江口
下载PDF
基于CA模型的上海九段沙互花米草和芦苇种群扩散动态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东辉 张利权 管玉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07-2813,共7页
基于1997年以来上海九段沙栽种芦苇和互花米草种群扩散格局的多年现场调查与遥感解译分析,并结合3S技术,构建了适合滩涂盐沼植物种群动态的元胞自动机(CA)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九段沙上芦苇和互花米草种群扩散的格局... 基于1997年以来上海九段沙栽种芦苇和互花米草种群扩散格局的多年现场调查与遥感解译分析,并结合3S技术,构建了适合滩涂盐沼植物种群动态的元胞自动机(CA)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九段沙上芦苇和互花米草种群扩散的格局和趋势,并验证了互花米草和芦苇的空间抢先占有模型以及锋面状连续扩散格局;土著植物芦苇与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占据相同的生态位,而互花米草的种群扩散速度是芦苇的3—5倍,随着九段沙的不断淤涨,互花米草种群的快速扩展还将持续.构建的CA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外来物种扩散格局与其生态学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 外来种 互花米草 元胞自动机 盐沼植被 种群动态
下载PDF
长江河口九段沙互花米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永兴 刘长娥 杨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研究了九段沙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土壤剖面中T... 研究了九段沙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土壤剖面中TK含量大大高于TN和TP含量,排序为:TK>TN>TP。各沙洲速效性养分含量排序为:速效K>速效N>速效P。土壤速效性养分与全量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不一致,土壤剖面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差异比较明显,速效性养分土壤剖面垂直分异比全量养分显著。各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沙洲同一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各沙洲不同深度土壤TN含量的差异明显大于TP和TK含量差异。植物中3种营养元素含量以K最高,N其次,P最低。湿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归还量远大于存留量。吸收系数排序为:N>P>K。不同沙洲营养元素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上沙P元素、中沙与下沙K元素利用系数最大,上沙K元素、中沙P元素与下沙N元素循环系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湿地 互花米草 N P K 循环特征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植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70
6
作者 唐承佳 陆健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9-403,共5页
长江口九段沙属于发育早期的河口沙洲 ,植被完全保持着自然演替的早期状况。对九段沙湿地高等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及演替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九段沙湿地植被分布几乎覆盖整个沙岛 ,生物量丰富。高等植物中多克隆植物 ,植物群落... 长江口九段沙属于发育早期的河口沙洲 ,植被完全保持着自然演替的早期状况。对九段沙湿地高等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及演替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九段沙湿地植被分布几乎覆盖整个沙岛 ,生物量丰富。高等植物中多克隆植物 ,植物群落结构简单 ,生物多样性低 ,植被具原生性 ,群落演替的早期原生特征明显 ,演替过程在没有引种互花米草之前人为干扰少 ,互花米草的引种加速了九段沙湿地植被的陆地化演替进程。最后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九段沙植被的适应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九段沙 植物群落 演替 物种多样性 河口沙洲
下载PDF
长江河口九段沙近期冲淤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炜 李九发 +3 位作者 蒋陈娟 李占海 姚弘毅 徐敏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共7页
1998年以前,九段沙是一个人类活动干预很小的天然河口江心沙洲。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使九段沙头部和北边界基本固定,南北槽分流分沙比改变,水沙交换减少。同时,随着流域来沙和河口河道底沙来源减少,近期九段沙冲淤演变发生新的变... 1998年以前,九段沙是一个人类活动干预很小的天然河口江心沙洲。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使九段沙头部和北边界基本固定,南北槽分流分沙比改变,水沙交换减少。同时,随着流域来沙和河口河道底沙来源减少,近期九段沙冲淤演变发生新的变化。如今的九段沙0m水深线包络体在不断地淤高扩宽。上沙沙头迅速淤涨,并越过南导堤向北偏伸入北槽,沙尾则快速向南槽延伸,并与南导堤和中沙之间形成新的涨潮沟通道;九段沙南北侧由于冲淤不均其水边线形态出现明显不规则变化,下沙尾部东南端冲蚀,东北端淤涨,沙洲长轴线逆时针转动,但洲体整体位置摆动极小。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上沙沙尾的快速延伸和沙洲南侧局部冲淤不平衡须引起重视,确保九段沙沙洲整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九段沙 深水航道工程 鱼嘴工程 冲淤演变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现代潮滩沉积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小平 王兆印 沈焕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573,共8页
根据2003年对长江河口九段沙潮间带和潮上带的现场调查和室内对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矿物组成、沉积速率等的分析,对九段沙现代潮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九段沙潮间带以小型交错层理为主,波痕发育,粒度主要为细砂至粗粉砂;潮... 根据2003年对长江河口九段沙潮间带和潮上带的现场调查和室内对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矿物组成、沉积速率等的分析,对九段沙现代潮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九段沙潮间带以小型交错层理为主,波痕发育,粒度主要为细砂至粗粉砂;潮上带主要为水平层理,粒度主要为中细粉砂。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沉积矿物组成非常接近。沉积速率以潮间带低而潮上带高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九段沙 现代潮滩 沉积特征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周边滩涂冲淤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杜景龙 杨世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0-394,共5页
采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 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治理工程对九段沙(包括江亚南沙)和横沙东滩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6年来两岸滩涂面积增长了97 km2,其中横沙东滩优先... 采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 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治理工程对九段沙(包括江亚南沙)和横沙东滩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6年来两岸滩涂面积增长了97 km2,其中横沙东滩优先采取了促淤工程,淤积规模较大,滩地面积累计增长了46 km2,是工程前的1.68倍;九段沙的淤积主要是受整治工程南导堤的影响,其中九段上沙及江亚南沙淤积最为强烈,工程后的面积分别是工程前的1.83倍和2.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 江亚南沙 横沙东滩 北槽 深水航道工程 冲淤演变
下载PDF
上海九段沙互花米草种群动态遥感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华梅 张利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2,共8页
该研究应用遥感技术(RS),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野外实地调查,对长江口新生沙洲九段沙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引种7年来的种群扩散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不同时相遥感卫星影像的解译,结合现场调查,分... 该研究应用遥感技术(RS),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野外实地调查,对长江口新生沙洲九段沙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引种7年来的种群扩散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不同时相遥感卫星影像的解译,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外来种互花米草种群自1997年引种后7年期间的种群扩散动态过程。至2004年,互花米草群落已从种植的100hm2扩展到1014hm2。互花米草种群扩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997年的成活定居期;1998至2000年的滞缓期;2000年以后的快速扩散期。互花米草种群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显示了互花米草极强的扩散能力、竞争优势和更广的生态幅。研究结果表明,3S技术可应用于植被分类、群落动态和生物入侵动态监测。3S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动态和综合的优势,可为外来植物的定量调查、分布格局和扩散动态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为滩涂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九段沙 外来种 互花米草 遥感分析 种群动态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原生植被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承佳 陆健健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研究了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原生植被,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植被多行无性繁殖;植物种群数量少,同一种群中多同生群植物;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群落演替的原生特征明显;植被的相对密度大、生物量高,植物中多属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植物,具有开发利... 研究了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原生植被,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植被多行无性繁殖;植物种群数量少,同一种群中多同生群植物;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群落演替的原生特征明显;植被的相对密度大、生物量高,植物中多属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植物,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在特性;九段沙原生植被在上海市、江苏省的部分地域的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湿地植被一旦得以生态型开发利用,有利于营造一个鸟类栖息、觅食的乐园,可减缓浦东国际机场迁徙鸟类活动的压力。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九段沙原生植被必须遵循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湿地 开发利用 九段沙 原生植被 无性繁殖 同生群 植被保护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潮滩沉积物短期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平 陈沈良 +2 位作者 谷国传 孙瑛 陈秀芝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7,共8页
根据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潮滩两断面9个固定观测点逐月采集的10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测定,结合动力地貌过程分析了潮滩沉积物短期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潮滩沉积物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变化:丰水期潮滩淤积,... 根据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潮滩两断面9个固定观测点逐月采集的10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测定,结合动力地貌过程分析了潮滩沉积物短期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潮滩沉积物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变化:丰水期潮滩淤积,沉积物粒度较细;枯水期潮滩冲刷,沉积物粒度较粗。②流域来水来沙和风浪是沉积物年周期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台风浪是沉积物短期突变的决定性因子。③潮滩沉积物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纵向差异和横向分异特征,这是由于人工抛石筑堤改变了潮滩泥沙来源及水动力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上沙 表层沉积物 粒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岸滩的短周期地貌动力过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平 陈沈良 +2 位作者 谷国传 孙瑛 陈秀芝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1期56-64,共9页
根据2006年5~10月(洪季)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两固定断面的逐月滩面高程测量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尤其是应用"碧利斯"台风前后的实测水文地貌资料,结合同期表层悬沙浓度的逐日观测资料,开展了九段沙岸滩地貌动力过程及沉... 根据2006年5~10月(洪季)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两固定断面的逐月滩面高程测量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尤其是应用"碧利斯"台风前后的实测水文地貌资料,结合同期表层悬沙浓度的逐日观测资料,开展了九段沙岸滩地貌动力过程及沉积物对台风响应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东南岸滩演变表现为"岸冲滩淤"的变化规律,即堤岸呈现冲蚀,潮滩在冲淤变化中总体趋于淤积。2006年"碧利斯"台风期间,九段沙上沙波高达2.56m,增水1m多,强浪伴随增水,导致滩面平均蚀低6.4cm,最大蚀深为20.2cm。台风作用造成滩面冲刷,沉积物粗化,台风过后滩面迅速回淤,粒径变细。这充分表明,暴风浪是引起九段沙上沙岸滩及其沉积物短期突变的重要动力因素。河口潮滩冲淤对流域水沙变化有较敏感响应,长江来水来沙变化是制约潮滩季节性冲淤演化的重要因子。岸滩短期变化主要原因在于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的联合作用。由于潮流和潮位位相不一致,造成涨潮流携高含沙量水体上滩落淤,落潮流携低含沙量滩水归槽,涨潮输沙淤滩被波浪刷滩所掩盖,如此往复,潮滩淤积。最后分析了上沙抛石堤的护岸保滩作用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加固措施。现有的上沙抛石堤能防御常浪冲刷,受台风浪袭击时仅能抵御堤岸蚀退,石堤自身的毁坏难以避免,需经常修护;在潮沟口应设涵洞;基于台风浪的巨大能量,抛石堤块石需增大增重。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岸 潮滩 波浪 潮流 九段沙
下载PDF
九段沙上沙湿地植物N、P、K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动态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长娥 杨永兴 杨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76-1882,共7页
2005年4-12月逐月对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植物进行定位样品采集与生态环境因子监测。通过对该区典型湿地植物群落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植物样... 2005年4-12月逐月对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植物进行定位样品采集与生态环境因子监测。通过对该区典型湿地植物群落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植物样品中N、P、K元素含量的分析,揭示了上沙主要类型湿地植物N、P、K元素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湿地植物N、P、K元素分布特征不同,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构件营养元素含量随植物生长节律发生变化。植物中元素贮量与含量之间分布特征并不相同,其原因主要在于生物量是制约元素贮量的主要因素,N、P、K贮量排序均为芦苇>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不同构件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4-5月茎中K含量逐渐减少,N含量呈现增加趋势;5-6月各构件P含量呈减少趋势;6-10月叶中N含量普遍高于其他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季节动态 营养元素 湿地植物 九段沙上沙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上沙典型潮滩年周期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平 陈沈良 +2 位作者 谷国传 孙瑛 陈秀芝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79-84,共6页
根据2006年6月-2007年6月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两固定断面逐月滩面高程测量结果,并结合同期表层悬沙浓度逐日观测资料,对潮滩的短周期冲淤变化过程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潮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冲淤循环规律,呈现“洪淤枯... 根据2006年6月-2007年6月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两固定断面逐月滩面高程测量结果,并结合同期表层悬沙浓度逐日观测资料,对潮滩的短周期冲淤变化过程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潮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冲淤循环规律,呈现“洪淤枯冲”的变化特征,其垂直冲淤量与同期提前一周长江大通径流量呈较好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61;②“碧利斯”台风导致滩面平均蚀低6.4cm,最大蚀深20.2cm,其侵蚀量占年侵蚀总量近五成;③有人工抛石堤庇护的潮滩相对于自然潮滩,其冲淤变化量值和幅度均较小,而其相对高程与悬沙浓度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变幅大,表明人工抛石堤具有一定的保滩功能,但其同时也改变了潮滩自然发育演变过程和规律。分析认为:上述潮滩年周期冲淤演变特征是在人为因素影响基础上,暴风浪和流域来水来沙综合作用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上沙 潮滩 “碧利斯”台风 人工抛石堤 人为因素
下载PDF
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湿地植物与土壤间营养元素含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长娥 杨永兴 杨杨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5-150,共6页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中营养元素含量与不同深度土壤相应元素含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海三棱藨草生长过程对不同深度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程度.结果显示,海三棱藨草生长过程中与深层土壤中N,P,K元素含量...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中营养元素含量与不同深度土壤相应元素含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海三棱藨草生长过程对不同深度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程度.结果显示,海三棱藨草生长过程中与深层土壤中N,P,K元素含量关联最密切,关联度顺序是40~60 cm>15~40 cm>0~15 cm.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关联序为N>K>P,生长过程吸收的N元素最多,其次是K元素,吸收的P元素最少.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程度不同,生长初期与N元素含量关联最密切,旺盛生长期与N,P,K元素含量关联均密切,生长末期与N元素含量的关联程度减小,与P,K元素含量的关联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N P K 海三棱藨草 九段沙上沙湿地
下载PDF
长江河口九段沙中沙互花米草湿地植物-土壤间营养元素含量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永兴 刘长娥 杨杨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2,共7页
于2005年5—12月,采用GPS定位,逐月对长江河口九段沙中沙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植物样品与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分析植物与土壤中的w(N),w(P)和w(K)并研究其动态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湿地植物与土壤中w(N),w(P)和w... 于2005年5—12月,采用GPS定位,逐月对长江河口九段沙中沙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植物样品与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分析植物与土壤中的w(N),w(P)和w(K)并研究其动态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湿地植物与土壤中w(N),w(P)和w(K)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旨在探明互花米草生长过程中对不同深度土壤营养元素与不同种类营养元素的吸收程度.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是湿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营养元素动态关系研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互花米草的生长与上层土壤(0~≤15 cm)中的w(N)、中层土壤(15~≤40 cm)中的w(K)和下层土壤(40~60 cm)中的w(P)关联密切.互花米草与上层、中层和下层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关联序分别为N>P>K,N>K>P和P>N>K.在互花米草整个生长过程中,初期植物-土壤间营养元素的关联较小;旺盛生长期,植物-土壤间N和P元素的关联度大,K元素的关联度小;生长末期,植物-土壤间K元素关联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互花米草 土壤 N P K 九段沙中沙湿地
下载PDF
九段沙尾浅滩冲淤演变对长江入海沙量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茅志昌 张田雷 郭建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9,共5页
根据1958-2007年的长江河口地形图和大通站输沙量资料,应用GIS、DEM和ANN方法,探讨了九段沙冲淤趋势对长江入海沙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引起研究区域冲淤转化的大通年均输沙量临界值约为3.0×108t,2000年为由淤转冲的转折年,大通... 根据1958-2007年的长江河口地形图和大通站输沙量资料,应用GIS、DEM和ANN方法,探讨了九段沙冲淤趋势对长江入海沙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引起研究区域冲淤转化的大通年均输沙量临界值约为3.0×108t,2000年为由淤转冲的转折年,大通年均输沙量与九段沙沙尾以东典型断面冲淤率呈非线性关系,当大通年均输沙量低于1.6×108t时,冲刷率反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九段沙 冲淤演变
下载PDF
九段沙上沙南沿坍塌与外沙内泓效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茅志昌 郭建强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利用1986-2013年的长江口海图以及2013年九段沙上沙南沿的冲淤观测数据,分析了外沙内泓地形形成机理以及凸显的效应。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改变了九段沙湿地局部边界条件,导致江亚南沙沙尾下延,深泓线北移,上沙南沿坍塌后退。建议采... 利用1986-2013年的长江口海图以及2013年九段沙上沙南沿的冲淤观测数据,分析了外沙内泓地形形成机理以及凸显的效应。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改变了九段沙湿地局部边界条件,导致江亚南沙沙尾下延,深泓线北移,上沙南沿坍塌后退。建议采取护滩工程措施,保护上沙湿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九段沙上沙 外沙内泓 深水航道 湿地资源 坍塌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盐沼湿地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梓涵 黄颖 +6 位作者 唐剑武 田波 沈芳 吴鹏飞 袁庆 周成 王江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53,共12页
通量贡献区分析是基于涡度协方差法进行生态系统碳、水、热通量交换研究的必要环节.根据研究区涡度通量塔上连续观测的2018年全年通量数据,基于FSAM(Flux Source Area Model)对长江口九段沙盐沼湿地芦苇生态系统在不同季节、风向及大气... 通量贡献区分析是基于涡度协方差法进行生态系统碳、水、热通量交换研究的必要环节.根据研究区涡度通量塔上连续观测的2018年全年通量数据,基于FSAM(Flux Source Area Model)对长江口九段沙盐沼湿地芦苇生态系统在不同季节、风向及大气层结状态下的通量贡献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季节通量贡献区各不相同,在大气稳定状态下,通量贡献区的大小关系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在大气不稳定状态下,通量贡献区季节变化不明显;通量贡献区范围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特征,夜间通量贡献区最远点距离大于白天.②非主风向上迎风向通量贡献区的范围大于主风向上迎风向通量贡献区的范围.③各风向上,大气稳定状态下通量贡献区及其峰值所在位置距观测点的距离均大于大气不稳定状态下其对应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 涡度协方差技术 FSAM 通量贡献区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