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山峡谷区大比例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方法实践研究——以云南贡山高山峡谷地区为例
1
作者 马云燕 李波 +2 位作者 洪建磊 陈杰 孙正楷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4期875-884,共10页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三江并流核心区域,是高山峡谷地貌的代表性地区,其拥有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地形限制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发展较为落后。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垂直变化大,景观类型复杂多样难以直...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三江并流核心区域,是高山峡谷地貌的代表性地区,其拥有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地形限制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发展较为落后。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垂直变化大,景观类型复杂多样难以直接识别的特点,对传统旅游地质资源调查方法进行了改进。遵循“景观区划与筛选—资料准备与分析—野外核查-综合再分析”的思维顺向延展过程,即首先根据成景规律对调查区进行景观区划,通过地形图和叠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筛选确定重要地质遗迹,有目的地开展资料系统收集和分析准备,在不同区带确定景观代表性路线进行工作部署和开展野外调查(核查)。该方法适用于缺乏旅游地质资源调查资料、未经开发的地区,强调前期旅游地区划、综合多种数据分析结果后的旅游地质资源筛选、路线规划过程,具有精准调查、全面发掘、成果转化率高的优势。通过该方法,对“三江并流”核心区——贡山进行了高山峡谷地区旅游地质景观详细调查,快速查明了贡山县域内旅游地质景观97处,查清了区内的旅游地质景观类型和清单,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的旅游地质资源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资源 高山峡谷区 精细化调查 大比例尺遥感 云南贡山
下载PDF
云南省贡山县“5·25”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铁永波 阮崇飞 +5 位作者 杨顺 曾波 张红兵 李富强 孙金峰 何振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5,24,共7页
[目的]查明2020年5月25日云南省贡山县“5·25”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为该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灾后应急排查一手资料,在系统收集区域地质及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 [目的]查明2020年5月25日云南省贡山县“5·25”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为该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灾后应急排查一手资料,在系统收集区域地质及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过程开展了深入分析与研究。[结果]贡山县“5·25”群发性地质灾害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规模多为小型,主要沿怒江两岸公路沿线分布,滑坡多以浅表层为主,泥石流多以土力类泥石流启动模式为主,地质灾害表现出典型的高位远程及链式灾害特征,滑坡或崩塌发生后进入沟道转化为泥石流的现象极为普遍。[结论]贡山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需充分考虑高位地质灾害的排查,同时科学评估地质灾害引发的链式效应及其影响区范围;由于境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泥石流发生后会携带大量的漂木冲出,在沟道狭窄处或沟口桥涵处易形成堵塞,对泥石流的瞬时流量会起到放大作用而翻越沟道造成灾害。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堵塞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建议对贡山县城开展大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融合,从源头上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管控,同时提高县城后山已有泥石流防治工程设防等级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25”暴雨 群发性地质灾害 发育分布规律 形成机制 云南省贡山县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云南贡山片植被景观格局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欧光龙 彭明春 +2 位作者 王崇云 胥辉 向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41-147,共7页
以三江并流区云南省贡山县片为例,以Landsat E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3S技术进行植被景观制图,采用Fragstats景观指数分析软件,分析其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形成以森林植被,尤其是基于高山垂直带植被分布森林景观为优... 以三江并流区云南省贡山县片为例,以Landsat E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3S技术进行植被景观制图,采用Fragstats景观指数分析软件,分析其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形成以森林植被,尤其是基于高山垂直带植被分布森林景观为优势的景观为基质的景观类型;由于研究区景观分布的垂直分异明显,各类景观要素的总体优势度不高,但在垂直带上,河谷地段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山-亚高山的铁杉-常绿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高山的云冷杉/落叶松林优势度较高,高山-亚高山则以杜鹃灌丛为优势景观类型;(2)优势景观要素类型呈现出面积比例大、斑块数多、平均斑块面积较大、最大斑块指数值较大的特征,斑块分布相对集中成片;具有较高的内部生境面积和内部生境指数值;边缘长度长,边缘密度值较高;形状指数指数较高,且具有较高景观分维数;分布趋于聚集分布;(3)水平地带性植被景观类型和垂直带上非成带分布的植被景观类型,体现出分布面积较小、斑块数相对较少、平均斑块面积中等、最大斑块指数值较小等特征;其内部生境面积较小、内部生境斑块数相对较少、内部生境指数较低;形状指数较高,且景观分维数较低;景观结合度指数、有效粒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低;(4)人工引入种植斑块的面积特征各有不同;(5)非植被景观由于受到分布区的影响,其景观格局分布各异;(6)居民点景观表现出面积小、斑块数较少、内部生境小、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小、分布较分散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景观格局 三江并流区 云南省贡山县
下载PDF
云南贡山8·18特大泥石流灾害调查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杰 李世凯 +5 位作者 甘云兰 张红兵 晏祥省 张卫锋 肖华宗 杨帆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3-382,共10页
本文是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数据,通过对地质环境背景分析,详细阐述了东月各河泥石流灾害的成因与特征:"远距离、大坡降、窄峡谷"的地形条件以及平直的沟道,为本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地势条件;流域上游大... 本文是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数据,通过对地质环境背景分析,详细阐述了东月各河泥石流灾害的成因与特征:"远距离、大坡降、窄峡谷"的地形条件以及平直的沟道,为本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地势条件;流域上游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本次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泥石流历时2273s,流速4.62m·s-1,流量1008m3·s-1,在沟口形成长度约300m、最大宽度约400m的堆积扇,冲出方量约60.5×104m3,一次冲出固体物质总量41.95×104m3,泥石流流体具结构性,直进性强,运动中无垂直交换,浆体浓稠,浮托力大,具有明显的辅床减阻作用和阵性运动特征,泥石流容重2.04g·cm-3,属于特大型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在距沟口2.5km的弯道处超高现象比较明显,其高度为4.1m,泥石流整体冲击力为64.01k N,单块块石最大撞击力为491.27tf;东月各河泥石流具有"高落差、大坡降、窄峡谷、大体量、高速度、远距离"的特点,其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极强,属于典型的"高位"泥石流。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运动特征分析,可为整个怒江流域,乃至西南高山峡谷区"高位"泥石流灾害的早期识别、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贡山 形成机理 特征分析 高位泥石流
下载PDF
滇西北贡山地块始新世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康欢 卿兴全 +4 位作者 陈岳龙 李大鹏 鲁震 胡国强 邓伟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7-1186,共10页
滇西三江地区发育古近纪花岗岩,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岩浆活动信息。对贡山地块福贡花岗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Hf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为钙碱性、过铝质特征的I-S型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表明,福贡马吉花岗岩... 滇西三江地区发育古近纪花岗岩,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岩浆活动信息。对贡山地块福贡花岗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Hf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为钙碱性、过铝质特征的I-S型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表明,福贡马吉花岗岩侵位于55 Ma,并含有252~77 Ma的继承锆石。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岩浆锆石具有与青藏高原及东其南缘同时代长英质侵入体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暗示其相似的岩浆起源。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马吉花岗岩的原生岩浆是由53%的新生地壳组分和47%古老地壳基底物质混合而成的原岩经5%~15%(F=0.05~0.15)的部分熔融而成。贡山地块福贡马吉花岗岩与冈底斯地块和腾冲地块早始新世岩浆岩(约55Ma)具相似的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类似的成因机制,均为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断离引起的壳内减压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地区 贡山地块 花岗岩 锆石U-Pb-Hf同位素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贡山普拉底白云母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尹琼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7年第2期27-32,60,共7页
以云南马吉一带的绿柱石作为研究对象,以流体包裹体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岩相学、矿物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对绿柱石进行分析,发现区内绿柱石包裹体包括CO_2及CO_2—H_2O两种类型,得出坐标A、B两取样区绿柱石流体包裹体统计特征:坐标... 以云南马吉一带的绿柱石作为研究对象,以流体包裹体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岩相学、矿物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对绿柱石进行分析,发现区内绿柱石包裹体包括CO_2及CO_2—H_2O两种类型,得出坐标A、B两取样区绿柱石流体包裹体统计特征:坐标A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50~397℃,盐度范围为0.18%~4.27%;坐标B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10~340℃,盐度范围为0.22%~5.11%。两坐标绿柱石成矿流体压力约为83 MPa,流体密度分别为0.803 4g/cm^3、0.836 3g/cm^3,属中温度、低盐度及中密度流体。结合绿柱石拉曼光谱特征及成矿深度的不同,表明区内绿柱石属不同成矿带,确定贡山普拉底绿柱石矿床类型为中温气成—热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云南贡山
下载PDF
滇西北贡山地区基础地质调研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建军 朱延浙 +1 位作者 严城民 李秋萍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2-26,共5页
贡山地区的基础地质取得如下主要进展:①贡山地区的上古生界可划分为7个岩组,分属腾冲分区、保山分区施甸小区、保山分区澜沧小区;②独龙江花岗岩可归并为两个超单元,分属壳幔混源花岗岩和壳源花岗岩,分别形成火山弧和同碰撞环境,岩浆... 贡山地区的基础地质取得如下主要进展:①贡山地区的上古生界可划分为7个岩组,分属腾冲分区、保山分区施甸小区、保山分区澜沧小区;②独龙江花岗岩可归并为两个超单元,分属壳幔混源花岗岩和壳源花岗岩,分别形成火山弧和同碰撞环境,岩浆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是班公湖-东巧-怒江结合带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的物质记录;③贡山地区发现一种与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与原岩建造类型、地层层位无明显关系,具多相变质特征,构造背景为碰撞造山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④位于高黎贡山主峰的韧性剪切带规模较大,明显地控制了该区上古生界和中生代花岗岩的空间分布,应为一条重要的构造分区断裂,可与区域上的班公湖-东巧-怒江结合带相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贡山 基础地质
下载PDF
滇西北贡山地区上古生界的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苏俊 蒋欢平 严城民 《云南地质》 2017年第4期444-448,共5页
贡山地区的上古生界可划分为3个地层区。即独龙江地层区、普拉底地层区和白汉洛地层区。其中独龙江地区的空树河岩组(C_2k)与腾冲地区的空树河组(C_2k)基本可对比,日东岩组(P_1r.)与腾冲地区同时代地层有一定差异;普拉底地区的嘎拉博岩... 贡山地区的上古生界可划分为3个地层区。即独龙江地层区、普拉底地层区和白汉洛地层区。其中独龙江地区的空树河岩组(C_2k)与腾冲地区的空树河组(C_2k)基本可对比,日东岩组(P_1r.)与腾冲地区同时代地层有一定差异;普拉底地区的嘎拉博岩组(Cg.)、丹珠岩组(Cdz.)及义产独岩组(Cyc.)地层结构与施甸地区的香山组(C_1x)、铺门前组(C_1p)及丁家寨组(C_2d)很相似,但岩性、岩相有明显变化;白汉洛地区的地层可与澜沧小区的温泉组(D_1w)、南段组(Cn)可以进行对比,本区称之为温泉岩组(D_1w.)及南段岩组(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划分对比 滇西北贡山地区
下载PDF
贡山独龙江地区锡钨矿找矿前景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宗勇 《云南地质》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贡山县独龙江地区,基础地质工作已发现多处物化探异常,认为该区具有形成和赋存锡钨矿床的地质条件,而与南段腾冲、梁河等地相似,极具寻找锡钨多金属矿潜力。
关键词 锡钨矿 层控 围岩选择 找矿前景 云南贡山独龙江
下载PDF
云南贡山草地资源现状与发展规划
10
作者 申时才 徐高峰 +3 位作者 钱洁 李天林 张付斗 吴迪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09-2214,共6页
于2009年对贡山县5个乡镇的天然草地类型与分布、牧草资源现状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贡山县共有草地面积181 734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6.35%;全县草地类型有5类、11组、60型;采集植物45科,193种,禾本科和莎草科各有40种和12种,... 于2009年对贡山县5个乡镇的天然草地类型与分布、牧草资源现状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贡山县共有草地面积181 734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6.35%;全县草地类型有5类、11组、60型;采集植物45科,193种,禾本科和莎草科各有40种和12种,分别占植物总数的20.7%和6.2%;其中可识别牧草类植物157种,食口性好的优良等牧草(87种)占牧草类植物总数的55.4%,中等牧草(53种)占牧草类植物总数的33.8%,而低等和不良牧草(17种)仅占10.8%。贡山县草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草地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草地局部退化严重以及侵略性害草危害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类型 牧草资源 贡山县 滇西北
下载PDF
云南贡山丹珠铌钽多金属矿床地质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建云 《云南地质》 2009年第3期268-274,共7页
丹珠铌钽矿位于怒江褶皱束中部,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地质构造背景,沿怒江流域呈规律性的纵向展布,长达170余公里。对该矿床深入分析,认为具备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因此,加强矿区的综合研究及深部勘探,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铌钽多金属矿 花岗伟晶岩型 地层构造控制 云南贡山丹珠
下载PDF
云南怒江普拉底地区铁矿分布特征及成因浅析
12
作者 王小虎 杨爱平 +1 位作者 李文辉 邓志祥 《云南地质》 201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云南怒江普拉底地区在石炭系嘎拉博岩组上段(Cg.3)地层中圈出了一条长度近27km,厚度近百米的铁矿化带,目前矿化带内共发现了11个铁矿床点,这些铁矿床点的地质特征类似,矿床成因类型相同。该铁矿化带是由于早期石炭纪的火山-沉积建造,遭... 云南怒江普拉底地区在石炭系嘎拉博岩组上段(Cg.3)地层中圈出了一条长度近27km,厚度近百米的铁矿化带,目前矿化带内共发现了11个铁矿床点,这些铁矿床点的地质特征类似,矿床成因类型相同。该铁矿化带是由于早期石炭纪的火山-沉积建造,遭受了区域变质作用之后形成的,而单个工业矿体的形成则与燕山期酸性岩体侵入,所产生的矽卡岩化成矿有直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化带 火山-沉积建造 矽卡岩化 云南贡山普拉底
下载PDF
云南贡山县鸠门当铅锌矿地质特征
13
作者 余晓山 庄燕平 《云南地质》 2016年第2期175-177,共3页
贡山县鸠门当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下段(C^1)变粒岩、石英片岩、大理岩层间破碎带中,层间破碎带构造控矿明显,为热液充填型矿床。
关键词 层间破碎带控矿 热液充填型矿床 云南贡山鸠门当
下载PDF
云南贡山县雪林底铁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14
作者 尹焕菊 余海燕 尹留青 《云南地质》 2019年第2期195-200,共6页
云南贡山县雪林底铁铜矿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外接触带的石炭系第三段(C)C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与围岩地层产状一致,矿体直接围岩为石炭系第三段粗晶大理岩、透辉角闪变粒岩。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为铁、铜成矿... 云南贡山县雪林底铁铜矿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外接触带的石炭系第三段(C)C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与围岩地层产状一致,矿体直接围岩为石炭系第三段粗晶大理岩、透辉角闪变粒岩。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为铁、铜成矿提供大量物质来源,而且还为铁、铜物质发生转移、富集提供了热源。该矿床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交代 矽卡岩型矿床 云南贡山雪林底
下载PDF
云南贡山地区半原地花岗岩特征及调研要点
15
作者 师洪涛 李同 +1 位作者 吕俊 蒋欢平 《云南地质》 2016年第4期461-465,共5页
贡山地区半原地花岗岩均呈带状岩基产于造山带内带或根带,与围岩呈交代侵入接触。岩石种类以二长花岗岩为主,钾长花岗岩次之,少量斜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S型花岗岩较为相似。这类花岗岩由造成山带结晶基底岩系局部... 贡山地区半原地花岗岩均呈带状岩基产于造山带内带或根带,与围岩呈交代侵入接触。岩石种类以二长花岗岩为主,钾长花岗岩次之,少量斜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S型花岗岩较为相似。这类花岗岩由造成山带结晶基底岩系局部熔融形成,岩浆运移不远,局部熔融不彻底,均匀化程度较低。该类花岗岩的调查要点是:侵入体的辨别和填绘,异地花岗岩的识别。半原地花岗岩的填图单位为片麻岩、片麻岩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原地花岗岩 调查要点 滇西北贡山地区
下载PDF
怒江石豆兰,中国兰科一新种(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伟涛 施晓春 金效华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在野外和标本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中国兰科石豆兰属的一新种,怒江石豆兰,并提供彩色图片和线条图。怒江石豆兰与大苞石豆兰很近,但这两个种在花的颜色、侧萼片合生程度、花瓣形状等性状上区别明显。
关键词 怒江石豆兰 新种 中国 云南 贡山
原文传递
2003~2009年贡山县疟疾疫情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自荣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681-683,共3页
目的了解2003~2009年贡山县疟疾流行特点,为制定疟防对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疟疾防治报表、发热病人血检报表、传染病报告卡、疟疾现症病人个案登记卡、相关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和描述分析。结果 2003~2009年贡山县共报告疟疾病... 目的了解2003~2009年贡山县疟疾流行特点,为制定疟防对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疟疾防治报表、发热病人血检报表、传染病报告卡、疟疾现症病人个案登记卡、相关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和描述分析。结果 2003~2009年贡山县共报告疟疾病例385例,年均发病率为15.74/万。385例病例中间日疟377例,恶性疟8例;男性240例,女性145例;患者年龄1~68岁;发病人群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其次为农民工和学生;本地感染283例(占73.51%),输入病例102例(占26.49%)。血检发热病人18 541人次,疟原虫阳性330例,阳性率1.78%;55例系临床确诊病例。贡山县全年各月均有疟疾病例,但呈明显的季节性,7~9月为流行高峰。结论贡山县疟疾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体疫情严重。输入性疟疾病例比例较高,提示应加强对来自重点疟区流动人口和本地外出回归者的疟疾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疫情 贡山县 云南省 2003~2009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