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Image Study of two Love Songs——The Sun Rising by John Donne and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by T.S Eliot
1
作者 刘璨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9期182-183,共2页
The Sun Rising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metaphysical poems of John Donne.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is known as the first Modernist poem of T.S Eliot.This paper mainly aims to analyze the strikingly unconvent... The Sun Rising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metaphysical poems of John Donne.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is known as the first Modernist poem of T.S Eliot.This paper mainly aims to analyze the strikingly unconventional images use in the two poems,and make comments on their effect on expressing the poet emo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love comparison john Donne t.S ELIOt
下载PDF
火烧及微地貌对高原湿草甸优势种华扁穗草地上部灰分含量及热值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丽 张军 +2 位作者 杜红霞 庄海海 李少航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为探讨火烧干扰以及微地貌差异对高原湿草甸植被的影响,以高原湿草甸优势种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 Tang et F.T.Wang)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经历火烧干扰和未烧的湿地中选择平地和地垄作为样地,研究了不同生长期以及不同年份华扁... 为探讨火烧干扰以及微地貌差异对高原湿草甸植被的影响,以高原湿草甸优势种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 Tang et F.T.Wang)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经历火烧干扰和未烧的湿地中选择平地和地垄作为样地,研究了不同生长期以及不同年份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和热值(包括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变化。结果表明:在火烧平地、火烧地垄、未烧平地和未烧地垄4类样地中,不同生长期以及不同年份间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和热值均有一定差异。在火烧平地、火烧地垄和未烧平地3类样地中,与生长初期相比,生长旺盛期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均降低,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升高;而在未烧地垄样地中,与生长初期相比,生长旺盛期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显著升高,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则均略降低。从样地类型看,在生长旺盛期,平地样地中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均低于地垄样地,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高于地垄样地,其中,其灰分含量在火烧平地样地中最低、在未烧地垄样地中最高;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在火烧地垄样地中均最低、在未烧平地样地中均最高,但总体无显著差异。随时间推移,火烧样地特别是火烧平地样地中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增加,而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则有所降低但总体上与未烧样地间无显著差异。总体上看,在火烧样地中,华扁穗草地上部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低于未烧样地;而在平地样地中,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高于地垄样地。研究结果显示:火烧干扰和微地貌差异对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和热值均有一定的影响,据此,建议将植物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和热值作为高原湿草甸植被优势种响应环境扰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干扰 微地貌 灰分含量 热值 华扁穗草 高原湿草甸
下载PDF
罗尔斯的秘密及其后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国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62,共11页
罗尔斯政治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英美分析哲学、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政治学、当代经济学等众多领域有不同的思想来源,呈现出从洛克、休谟、卢梭、康德、黑格尔(斯退士)、马克思到维特根斯坦(马尔柯姆)、伯林、哈特的多重来源。在斯退... 罗尔斯政治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英美分析哲学、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政治学、当代经济学等众多领域有不同的思想来源,呈现出从洛克、休谟、卢梭、康德、黑格尔(斯退士)、马克思到维特根斯坦(马尔柯姆)、伯林、哈特的多重来源。在斯退士的直接影响下,摆脱基督教成为罗尔斯思考社会正义问题的逻辑起点,黑格尔哲学为罗尔斯构思正义理论提供了体系框架,分析哲学为他论证正义理论中的诸多原则和概念提供了精细的方法指导,当代经济学为罗尔斯解决正义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由于罗尔斯本人有意隐瞒其中的某些思想来源,尤其是隐瞒了他同黑格尔和斯退士的关系,形成了所谓"罗尔斯的秘密",导致中国学者误读了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进而误读了罗尔斯的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的秘密 斯退士 黑格尔 正义理论 分析哲学 政治哲学 当代经济学
下载PDF
浪漫主义批评中的非个性化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田茫茫 王艳坤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4-78,共5页
诗歌的非个性化理论是英国浪漫主义批评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柯勒律治、赫士列特和济慈看来,诗人唯有超越自我个性的局限,才能以博大的精神去体察万物,描绘万物,使笔下的一切生气灌注,千姿百态。而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伟大艺术的典范,就在... 诗歌的非个性化理论是英国浪漫主义批评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柯勒律治、赫士列特和济慈看来,诗人唯有超越自我个性的局限,才能以博大的精神去体察万物,描绘万物,使笔下的一切生气灌注,千姿百态。而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伟大艺术的典范,就在于他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超越,他的艺术是一种非个性化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批评 非个性化理论 柯勒律治 赫士列特 济慈
下载PDF
《密妥士贸易报》重探
5
作者 王海 王娅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80-84,共5页
《密妥士贸易报》作为鸦片战争后中国最早出现的现代化商业性中文周报,被现当代研究者所忽略。谷长岭教授和叶凤美教授在题为"发现最早的现代中文周报——《蜜妥士贸易报》"的文章中对《密妥士贸易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密妥士贸易报》作为鸦片战争后中国最早出现的现代化商业性中文周报,被现当代研究者所忽略。谷长岭教授和叶凤美教授在题为"发现最早的现代中文周报——《蜜妥士贸易报》"的文章中对《密妥士贸易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而《密妥士贸易报》的出版信息及其内容与特征、被当代学界"遗忘"的原因、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进而对在华外报与中国近代报刊研究、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妥士贸易报》 密妥士 计划书
下载PDF
傅兰雅与京师同文馆
6
作者 张美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第7期46-47,共2页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受英国圣公会之命,来华从事教育事业。他在近代中国最早的新式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从事英文教育,这是他在华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馆时间仅有两年,但从同文馆毕业生的就业趋向以及当时社会的反应来看...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受英国圣公会之命,来华从事教育事业。他在近代中国最早的新式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从事英文教育,这是他在华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馆时间仅有两年,但从同文馆毕业生的就业趋向以及当时社会的反应来看,傅兰雅对同文馆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文章利用原始文献对傅兰雅入职同文馆、外语教育及其贡献等相关情况作一简单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兰雅 京师同文馆 外语教育活动
下载PDF
中国物理教育从无到有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历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凯华 《物理与工程》 2017年第1期3-22,共20页
本文分为上、中、下3篇。上篇叙述了前清时期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拳匪之乱、庚子之变、废科举,直到普遍建立新式学堂的历史过程。此阶段我国的物理教育处在萌芽状态。中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前民国时期中国... 本文分为上、中、下3篇。上篇叙述了前清时期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拳匪之乱、庚子之变、废科举,直到普遍建立新式学堂的历史过程。此阶段我国的物理教育处在萌芽状态。中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前民国时期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一批优秀的大学建立起来,物理教育初具规模,且有很大的发展。大批毕业生出国留学,归来后成为我国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一批物理学家献身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事业,做出很大的努力,甚至牺牲。下篇叙述了抗日战争和战后复员时期的中国物理教育发展。多难兴邦,抗战时期条件极端困苦,却激发出西南联大这朵教育史上的奇葩。中国近代教育,从教育理念到办学体制,从课程设置到图书仪器制备,都是从西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完全靠到西方国家留学。截止到20世纪40年代末,一批本土培养的高水平科学家出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 山东大学堂 基督教办学 庚款留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燕京大学 蔡元培 胡适 梅贻琦 司徒雷登 胡刚复 王守竞 叶企孙 吴有训 赵忠尧 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 熊大缜 浙江大学 西南联大 中央大学 王淦昌 束星北 吴大猷 李政道 冯端 于敏 周光召
下载PDF
Keats,Higginson,and Snakes:Yang Mu's Transcultural"Courtship"of Emily Dickinson 被引量:1
8
作者 Li-hsin Hsu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4期591-614,共24页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iterary connections betwee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n poet Emily Dickinson(1830-1886)and Yang Mu(1940-2020),an award-winning Taiwan Residents poet.As a fellow admirer of the Romantic poet...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iterary connections betwee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n poet Emily Dickinson(1830-1886)and Yang Mu(1940-2020),an award-winning Taiwan Residents poet.As a fellow admirer of the Romantic poet John Keats like Dickinson,Yang Mu showed great enthusiasm for Dickinson,expressing his passion for her in a post modernist poem“September 27th's Emily Dickinson”in the early 1970s.Dickinson also sought literary guidance at the inception of her poetic career,writing to the then editor of The Atlantic Monthly Thomas W.Higginson,after reading his“Letter to a Young Contributor”in April 1862.Their works inform a shared investment between the two writers in their Keatsian aesthetics,concerns about poetic fame,and experimentation with poetic forms during times of surging national cultural sentiments.Recent scholarships by critics like Cristanne Miller,Roland Hagenbichle,Paraic Finnerty,Paul Giles and Domhnall Mitchell,among many oth-ers,have placed Dickinson's poetry squarely in a global context.In a similar vein,critics like Lawrence R.Smith,Michelle Yeh,Stephen Owen,Anthony C.Yu,and Lisa Lai-ming Wong also perceive Yang Mu as a world poet who practices bicul-turalism by blending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Building upon previous scholar-ships,the paper examines how Yang Mu plays a role of not only an admirer and a fellow poet,but also a surrogate mentor in“September 27th's Emily Dickinson”,replacing Higginson's editorial advice for and“surgical”treatment of Dickinson.Reversely,Dickinson's poem“There's a certain Slant of light”(1862)illuminates how Yang Mu's translation of this poem of Dickinson in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1989)and his later four poems“Rays of the Searching sun”(1996)transplant Dick-inson's latc-Romantic,proto-modernist poetic quest onto his own post-Romantic,postmodern poetics.This East-West literary resonance demonstrated in these poems reveals the“cosmopolitan”potentiality embraced by both poets,shedding light on the significance of placing the transmission,circulation and evolution of poetic dialogues in a transcultural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ily Dickinson Yang Mu t W Higginson john Keats transculturalism Snakes Poetic Fame
原文传递
一片丹心图报国——马大任与“赠书中国计划”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建金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7年第4期85-88,共4页
马大任,国际著名图书馆学专家,在欧美五家大图书馆任职三十余年。84岁之际发起"赠书中国计划",倡议华裔学者向祖国捐书。十几年来马大任先生将募集到的西文书源源不断地用集装箱从美国不远万里运回祖国,转赠给各地有需要的图... 马大任,国际著名图书馆学专家,在欧美五家大图书馆任职三十余年。84岁之际发起"赠书中国计划",倡议华裔学者向祖国捐书。十几年来马大任先生将募集到的西文书源源不断地用集装箱从美国不远万里运回祖国,转赠给各地有需要的图书馆,其浓浓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令人敬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大任 赠书中国计划 图书馆
下载PDF
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与19世纪英国文论之渊源
10
作者 李小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可以追溯到英国19世纪柯勒律治的诗人"客观性"能力理论,哈兹里特关于诗人客观描摹的观点,以及济慈的"无个性"能力与"消极能力"说。三人各自从侧重哲学资质、模仿自然的艺... 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可以追溯到英国19世纪柯勒律治的诗人"客观性"能力理论,哈兹里特关于诗人客观描摹的观点,以及济慈的"无个性"能力与"消极能力"说。三人各自从侧重哲学资质、模仿自然的艺术观、追求纯美的审美理想的角度出发,都以莎士比亚为例,对诗人不带个人情感、客观描摹的创作才能给予高度评价。而艾略特从济慈的"无个性"能力中得到较多启发,富有眼光地吸纳了济慈关于化学药品的比方,进而形成了自己的"非个性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非个性化 柯勒律治 哈兹里特 济慈
下载PDF
李树新品种
11
作者 王秀丽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李树 美国 BLaCK Splendor Owen t john W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Sato和Tate荣获2002—2003年度Wolf奖
12
作者 AllynJackson 方林 郑权 陆柱家 《数学译林》 2003年第3期282-282,257,共2页
关键词 Wolf奖 Mikio·Sato john·t.tate 代数分析学 超函数 微函数 量子场论 孤立子方程
原文传递
“情感误置”与“自我湮灭”——罗斯金对艾略特“非个性化”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须明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9,共7页
约翰·罗斯金认为"情感误置"这一手法虽然在艺术作品中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最杰出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是不会使用"情感误置"的,他们之所以伟大,正在于能够在作品中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情感。针对"情感误置&q... 约翰·罗斯金认为"情感误置"这一手法虽然在艺术作品中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最杰出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是不会使用"情感误置"的,他们之所以伟大,正在于能够在作品中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情感。针对"情感误置"的过度使用,罗斯金指出,伟大的艺术家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自我湮灭,他们的伟大与他们不在作品中呈现成正比。罗斯金的"自我湮灭"论对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诗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罗斯金 情感误置 自我湮灭 t S 艾略特 非个性化
原文传递
维多利亚时代科学人的形象塑造:丁铎尔的策略变化(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伯纳德.莱特曼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9,共14页
本文讨论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物理学家丁铎尔在塑造自我形象时所使用的各种策略。它追溯了丁铎尔的转变历程。最初他是一名保守主义者,到他成为一名测量员时他反抗自己保守的教养,在皇家学院任职以后他掩盖自己激进的立场,而他的"... 本文讨论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物理学家丁铎尔在塑造自我形象时所使用的各种策略。它追溯了丁铎尔的转变历程。最初他是一名保守主义者,到他成为一名测量员时他反抗自己保守的教养,在皇家学院任职以后他掩盖自己激进的立场,而他的"科学父亲"法拉第逝世以后他又重回反叛之路。通过对丁铎尔形象的重新描述,笔者试图解释他作为赫胥黎和其他科学自然主义者的亲密朋友,为何没有参加19世纪60年代关于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铎尔 自我塑造 赫胥黎 法拉第 皇家学院 贝尔法斯特讲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