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朝的贡士——兼评士大夫群体精英论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曾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共22页
宋代贡士是士大夫的一部分,本文论述宋代贡士及其相关制度、社会地位等,说明大多数贡士属地主阶级,"为富者多,为仁者少"是阶级社会的基本情况;并针对目前流行的士大夫群体精英论,提出个人的评判。
关键词 贡士 举人 士大夫 精英
下载PDF
孟子“仁义内在”说浅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立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27-30,共4页
孟子“仁义内在”思想的提出,对早期儒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孟子通过与告子的“仁内义外”之辩,明确把“义”收归人心,形成了“性善论”思想,实现了人性与天命的统一。“仁义”为人性,体现了人心即心即性、即情即理、即现实即超越的... 孟子“仁义内在”思想的提出,对早期儒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孟子通过与告子的“仁内义外”之辩,明确把“义”收归人心,形成了“性善论”思想,实现了人性与天命的统一。“仁义”为人性,体现了人心即心即性、即情即理、即现实即超越的本质。孟子仁义并举,确立了“居仁由义”的人道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义内在 居仁由义
下载PDF
北京门头沟区灵水传统村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华瞻 张璐 《华中建筑》 2015年第10期166-171,共6页
在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北京门头沟灵水村的历史沿革、空间格局、公共空间、典型建筑、装饰艺术等方面,该文揭示了该村深受风水观念影响的选址特点、典型的山地村落格局,充分体现"举人村&qu... 在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北京门头沟灵水村的历史沿革、空间格局、公共空间、典型建筑、装饰艺术等方面,该文揭示了该村深受风水观念影响的选址特点、典型的山地村落格局,充分体现"举人村"特点的深宅大院和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建筑装饰艺术等主要特色,集中展示了其村落建设成就和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水 举人村 传统村落 山地 防御
下载PDF
明代南直隶各县举人地理分布的考察 被引量:5
4
作者 丁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明代南直隶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其举人人数在有明一代各大政区中人数最多。通过辑录和考订相关文献,获得明代南直隶举人的籍贯信息。对举人籍贯按县和散州进行统计后发现,明代南直隶举人分布集中,主要分布于华亭、武... 明代南直隶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其举人人数在有明一代各大政区中人数最多。通过辑录和考订相关文献,获得明代南直隶举人的籍贯信息。对举人籍贯按县和散州进行统计后发现,明代南直隶举人分布集中,主要分布于华亭、武进、常熟、长洲等县,这也是南直隶各府的府治和一些在地理、文化方面较为重要的县,在举人分布上具有较强优势。因明代南直隶是首都、陪都的所在,这种钩沉、考核一定程度上能从一个侧面看出明代科举分布的一些真实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南直隶 举人 钩沉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明代科举研究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红春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0-83,共4页
回顾和评述了近百年来明代科举研究成果,对其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思考,并尝试阐明对明代科举进行深入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 明代 科举 举人 述评 浙江
下载PDF
论广西全州科举盛况及形成原因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明光 《梧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5-38,共4页
宋代全州进士数量一度超过临桂县;元朝全州进士数量独占广西鳌头;形成了以蒋氏科举家族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元明清三代全州进士集中在长乡、升乡、万乡等几个乡镇,涌现进士系广西全州科举盛况之表现。中原文化及官吏文人对全州之影响、书... 宋代全州进士数量一度超过临桂县;元朝全州进士数量独占广西鳌头;形成了以蒋氏科举家族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元明清三代全州进士集中在长乡、升乡、万乡等几个乡镇,涌现进士系广西全州科举盛况之表现。中原文化及官吏文人对全州之影响、书院兴旺、地方物产及经济发达、交通运输便捷等优势,是全州宋元明清科举事业兴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全州 科举 进士 举人
下载PDF
胡居仁的《续白鹿洞学规》及其教育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冯会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胡居仁是明初诸儒中恪守朱学之最醇者,一生"奋志圣贤之学",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受到晚明学者之尊崇,成为明代从祀孔庙的四位学者之一。他绝意仕进,终生以讲学为业,创办南谷、礼吾、碧峰书院,并两次入主白鹿洞书院,主持白鹿洞... 胡居仁是明初诸儒中恪守朱学之最醇者,一生"奋志圣贤之学",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受到晚明学者之尊崇,成为明代从祀孔庙的四位学者之一。他绝意仕进,终生以讲学为业,创办南谷、礼吾、碧峰书院,并两次入主白鹿洞书院,主持白鹿洞书院讲席,制订了《续白鹿洞学规》,体现了理学家以道德修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德为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躬行实践、知行合一等丰富的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居仁 书院 学规 教育思想
下载PDF
胡居仁对朱熹读书方法的传衍
8
作者 冯会明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胡居仁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以传承朱子理学为己任,被誉为明初恪守朱学最醇者。他一生以讲学为业,曾两次担任白鹿洞书院院长,制定了影响深远的《续白鹿洞学规》。他继承了朱熹的教育思想与读书方法,强调读书要有正确的目标,要立... 胡居仁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以传承朱子理学为己任,被誉为明初恪守朱学最醇者。他一生以讲学为业,曾两次担任白鹿洞书院院长,制定了影响深远的《续白鹿洞学规》。他继承了朱熹的教育思想与读书方法,强调读书要有正确的目标,要立志成圣成贤;要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读书更要躬行实践,笃志力行。胡居仁总结的读书"立志"、"渐进"、"恒心"、"践行"八字要诀,于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居仁 朱熹 读书方法 传承
下载PDF
鲁迅传记“去神化”写作范式的发轫之作——论香港学者曹聚仁的《鲁迅评传》
9
作者 古大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4-7,共4页
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初版于1956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的而非"神"的鲁迅形象,摆脱了同时期大陆鲁迅传记写作中的"神化"倾向,曹聚仁自然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人间鲁迅"写作范式的寂寞... 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初版于1956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的而非"神"的鲁迅形象,摆脱了同时期大陆鲁迅传记写作中的"神化"倾向,曹聚仁自然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人间鲁迅"写作范式的寂寞先驱和最早开拓者,《鲁迅评传》成为鲁迅传记"去神化"写作范式的发轫之作,其贡献不容抹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聚仁 《鲁迅评传》 去神化 意义
下载PDF
论清代安徽举人地域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可可 黄爱军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26-129,共4页
清代安徽作为一个文教大省,出了很多鼎甲和科举家族,但是在安徽省内部南北科举成绩差异较大,乡试举人分布呈不均衡的特点,皖南和皖北乡试差距较为明显。通过探究乡试差距背后的原因,对清代安徽南北的经济文化以及乡土民情可以获得更加... 清代安徽作为一个文教大省,出了很多鼎甲和科举家族,但是在安徽省内部南北科举成绩差异较大,乡试举人分布呈不均衡的特点,皖南和皖北乡试差距较为明显。通过探究乡试差距背后的原因,对清代安徽南北的经济文化以及乡土民情可以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举人 分布特点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关于《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再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庆南 刘国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5-119,共5页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再现"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位作家运用过"人物再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地运用了"人物再现",在运用中取得了最高成就。"人物再现"在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再现"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位作家运用过"人物再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地运用了"人物再现",在运用中取得了最高成就。"人物再现"在文学创作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结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再现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超结构
下载PDF
《医方类聚·妇人门》文献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英华 梁永宣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3期85-92,共8页
《医方类聚》是李氏朝鲜王朝政府于15世纪组织编撰的一部大型医书,引用152部中国医书和1部朝鲜医书。全书存262卷,其中卷二百六至卷二三八是《妇人门》,考证其文献来源、编纂特点、妇科引文价值,认为朝鲜引进中国医籍十分迅速,加以编纂... 《医方类聚》是李氏朝鲜王朝政府于15世纪组织编撰的一部大型医书,引用152部中国医书和1部朝鲜医书。全书存262卷,其中卷二百六至卷二三八是《妇人门》,考证其文献来源、编纂特点、妇科引文价值,认为朝鲜引进中国医籍十分迅速,加以编纂时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独具特色。比对研究发现,其保存的妇科文献具有很高版本价值,可供妇科理论、文献、临床研究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方类聚》 《妇人门》 妇科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论“居仁由义”的美学维度
13
作者 郝晓红 邓志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1,共5页
仁是人之安宅,义是人之正路。居仁由义是人之本性自然的表现,是真善美之合一。人在居仁由义中感到生命的尊严与自由,在反身而诚中感到精神的愉悦,在浩然之气中感到生命的提升。为仁义所充满的人拥有一个审美的世界,在其中,人与己、人与... 仁是人之安宅,义是人之正路。居仁由义是人之本性自然的表现,是真善美之合一。人在居仁由义中感到生命的尊严与自由,在反身而诚中感到精神的愉悦,在浩然之气中感到生命的提升。为仁义所充满的人拥有一个审美的世界,在其中,人与己、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居仁由义 美学 自由 和谐
下载PDF
名老中医不寐验案选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宝阁 孙西庆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20期57-58,共2页
本文通过验案数则介绍名老中医何任、祝味菊治疗不寐的经验。
关键词 何任 祝味菊 不寐
下载PDF
明初福建举人就任儒学教官述论——以方志所见为例
15
作者 王丽婕 《史志学刊》 2020年第5期38-46,共9页
明初洪武至宣德间,举人是儒学教官的重要来源,其间就教的福建举人约有548位,占福建举人总数的35.5%。通过现存明清福建方志的记载可以发现:明初福建举人就教经历了总体上升、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发展过程,而就教制度与传统的出路观念及举... 明初洪武至宣德间,举人是儒学教官的重要来源,其间就教的福建举人约有548位,占福建举人总数的35.5%。通过现存明清福建方志的记载可以发现:明初福建举人就教经历了总体上升、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发展过程,而就教制度与传统的出路观念及举人的就教诉求间存在的内在张力与冲突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区域回避制度的约束下,福建举人的就教地主要为广东、浙江、江西等相邻省份,他们大体能遵照朝廷规定,切实履行育人职责。这些举人的异地就教是明初举人地域流动的一个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福建举人 地方儒学 教官
下载PDF
论曹聚仁的鲁迅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璐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曹聚仁是位有着多重身份的文化人,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鲁迅研究领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这并不影响其成就的卓越。本文主要从作家所具备的史家眼光和研究鲁迅独到的见解两方面... 曹聚仁是位有着多重身份的文化人,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鲁迅研究领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这并不影响其成就的卓越。本文主要从作家所具备的史家眼光和研究鲁迅独到的见解两方面着手,探讨曹聚仁鲁迅研究的特点,以期引起大家对曹聚仁及其鲁迅研究成果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聚仁 鲁迅传记 史家眼光
原文传递
四物汤源流钩沉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天骄 王育林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四物汤的源头很可能与《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有关。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四物汤首次正式成方,用于治疗外伤瘀血。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则用之于妇产科诸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妇人大全良方》的收录是四物汤得以流... 四物汤的源头很可能与《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有关。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四物汤首次正式成方,用于治疗外伤瘀血。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则用之于妇产科诸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妇人大全良方》的收录是四物汤得以流传的标志性事件。金元学术争鸣时期,出现了大量四物汤化裁方,刘完素、李杲、朱丹溪、王好古等人的著述中均有体现。朱丹溪对于气、血、痰、郁诸证治法中,提出"治血用四物汤"。随着明代"杂病用丹溪"之说的流行,四物汤与血证的联系愈加紧密。与此同时,四物汤的流传与普及不仅体现在医籍之中,文人笔记、日用类书等材料亦生动反映了本方在民间的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胶艾汤 《金匮要略》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妇人大全良方》
下载PDF
任昉“兰台聚”与梁初政坛及文坛
18
作者 何良五 《理论界》 2021年第2期76-82,共7页
南朝时期皇权加强而贵族势力减弱,贵族门第在政治、社会上的影响力日趋衰弱,次等士族凭借文学才能向皇权靠拢,从而获得与高门贵族并驾齐驱的政治资本。任昉之所以能成为文坛领袖,“兰台聚”之所以形成,皆以此为政治背景。任昉在梁初大... 南朝时期皇权加强而贵族势力减弱,贵族门第在政治、社会上的影响力日趋衰弱,次等士族凭借文学才能向皇权靠拢,从而获得与高门贵族并驾齐驱的政治资本。任昉之所以能成为文坛领袖,“兰台聚”之所以形成,皆以此为政治背景。任昉在梁初大力提拔后进文士,一度成为文坛领袖,继而外放为新安太守,郁郁而终,其后隐藏的是梁武帝夺取文坛盟主的意志。参与“兰台聚”者门第较低,凭借文才得到梁武帝赏识,在政治、文化上大放异彩,形成了一种新的贵族主义。“兰台聚”实际上开启了梁代文学的序幕,梁代文士之多、文学创作之盛,当放在这一背景下来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昉 “兰台聚” 梁初政坛 梁初文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