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Vitro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Dendritic Cells T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Mutant K-ras Genes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峰 周清华 +4 位作者 陆燕蓉 覃扬 张洁 李劲松 王建军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4期378-381,共4页
Summary: The specific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mouse 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 (DCs) l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mutant k-ras genes was investighted. DCs were generated from mous... Summary: The specific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mouse 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 (DCs) l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mutant k-ras genes was investighted. DCs were generated from mouse bone marrow in the presence of rmGM-CSF (3.3 ng/mL) and rmIL-4 (1.3 ng/mL) and detected by FACS, and then transfecled with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encoding mutant k ras gene. The efficacy of transfection and T cell stimulating activity of DCs were detected. CTL activity of the mice vaccinated with DCs was observed. The resuhs showed thai DCs had dendritic veiled morphology. BmDCs highly expressed B7-1(80%), B7-2(77%), MHC Ⅱ (70%), CDllc (65%), CD40 (70%) and CD54 (96%) with FACS,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fection (P〈0.05). The DCs transfeeled by mutant k-ras gene could significantly stimulate lymphoeytes prolifer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ose transfeeted by Ad e or non-modified DCs (P〈0.05). DC vaccine transfected by mutant k-ras gene could induce CTL activity against Lewis lung cancer, but not against B16. The specific eytotoxicity against Lewis lung cancer in Ad-k-ras/12-transdueed DC group was signifie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vector and non transfeeted DCs groups (P〈0.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special antitumor response could be induced by DCs t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mutant k-ras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novirus vector mutant k-ras gene dendritic cell t lymphocyte
下载PDF
显性白毛调控基因(KIT)与绵羊毛色关系的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巧灵 汪世雄 +3 位作者 蒋新培 王帅 陈思创 赖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433-12434,共2页
[目的]研究显性白毛调控基因K/T与绵羊毛色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克隆绵羊显性白位点基因KIT的exon2。并将exon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绵羊Ⅺ丁基因exon2eDNA长271bp,编码86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 [目的]研究显性白毛调控基因K/T与绵羊毛色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克隆绵羊显性白位点基因KIT的exon2。并将exon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绵羊Ⅺ丁基因exon2eDNA长271bp,编码86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绵羊与黄牛、水牛和山羊的同源性较高,迭98%~100%,而与马、狗、猪、猫等同源性仅为81%一88%。[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加快绵羊育种进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kIt基因 克隆 同源性比较
下载PDF
甲基磺酸甲酯诱发WTK1细胞tk位点突变试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建清 张立实 王瑞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建立WTK1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方法 ,为毒理学评价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用标准诱变剂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WTK1细胞 ,检测tk位点突变率和细胞 p5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MMS可诱导WTK1细胞tk位点突变率增加 ... 目的 :建立WTK1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方法 ,为毒理学评价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用标准诱变剂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WTK1细胞 ,检测tk位点突变率和细胞 p5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MMS可诱导WTK1细胞tk位点突变率增加 ,MMS的处理剂量达到10mg·L-1 时 ,tk位点突变率为985.2/106 个细胞 ,并有剂量反应关系。诱发突变率约是自发突变率3~10倍。在tk位点诱发了两种不同表型的突变集落 ,即正常生长突变体(tk_NGmutant)和慢生长突变体(tk_SGmutant) ,但以慢生长突变体为主。MMS处理后 ,WTK1细胞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 结论 :MMS可以诱发WTK1细胞tk位点的突变率增加 ,MMS处理细胞后 ,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 ,说明WTK1细胞的P53蛋白的功能尚未丧失。该方法的建立 ,为进一步开展tk基因突变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k1细胞 tk基因 突变 甲基磺酸甲酯
下载PDF
莫迦小麦(Triticu mmacha L.)T型恢复基因Rf3和K型不育基因rfv1的连锁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喜悦 董普辉 +3 位作者 胡银岗 马翎健 李宏斌 何蓓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57-1761,共5页
为进一步明确莫迦小麦(Triticum macha)T型恢复基因Rf3与K型不育基因rfv1的连锁关系,利用T型细胞质背景(T504A/Tm3314F2代和T504A//KTm3314A/90(13)21杂交分离群体)的可育株在K型细胞质下的育性测交分析,明确了来自莫迦小麦的这2个基因... 为进一步明确莫迦小麦(Triticum macha)T型恢复基因Rf3与K型不育基因rfv1的连锁关系,利用T型细胞质背景(T504A/Tm3314F2代和T504A//KTm3314A/90(13)21杂交分离群体)的可育株在K型细胞质下的育性测交分析,明确了来自莫迦小麦的这2个基因连锁并不紧密,交换值约为16.54%。可利用T型主效恢复基因Rf3提高含有T型主效恢复基因和K型主效不育基因的基础材料的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ICUM macha t型主效恢复基因Rf3 k型主效不育基因rfv1
下载PDF
恶性黑素瘤患者KIT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吕矫洁 孔蕴毅 +1 位作者 蔡旭 周晓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9-403,共5页
背景与目的:KIT基因突变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KIT基因在各种组织学类型恶性黑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和类型。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144例恶性黑... 背景与目的:KIT基因突变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KIT基因在各种组织学类型恶性黑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和类型。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144例恶性黑素瘤患者肿瘤组织中KIT外显子9、11、13和17的突变情况。结果:KIT基因在恶性黑素瘤患者中的总体突变率为9.0%(13/144)。在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chronic sun-induced damage,CSD)和非慢性日光损伤型(non-chronic sun-induced damage,non-CSD)恶性黑素瘤组织中,KIT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7.7%(4/52)、20.0%(7/35)、14.3%(1/7)和2.8%(1/36);13例KIT基因突变中,有1例位于第9外显子,9例位于第11外显子,3例位于第13外显子。第11外显子L576P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结论:KIT基因突变在恶性黑素瘤患者中最常见于第11外显子,它可能是恶性黑素瘤治疗药物作用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t 基因突变 恶性黑素瘤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逆转录病毒HERV-K Np9基因转录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将华 郑维威 +2 位作者 姜旭东 陆晓雅 徐荣臻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2-706,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法 MTT检测雷公藤甲素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然后用Origin Pro8计算出IC50。按照0、2、4、8、16 nmol/L浓度雷公藤甲素处理Jurkat细胞48 h,然后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法 MTT检测雷公藤甲素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然后用Origin Pro8计算出IC50。按照0、2、4、8、16 nmol/L浓度雷公藤甲素处理Jurkat细胞48 h,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加药处理后各组Np9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并用Kodak 1D 3.6软件对条带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分析Np9转录抑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Np9下游信号分子c-myc,β-catenin,ERK,AKT和Notch1蛋白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甲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12.7 nmol/L。雷公藤甲素呈剂量依赖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进一步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Jurkat细胞中Np9基因的m RNA的转录水平。经统计分析发现Np9转录抑制与细胞凋亡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07)。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发现雷公藤甲素在抑制Np9 m RNA转录同时伴有其下游信号分子c-myc,β-catenin,ERK,AKT和Notch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下调HERV-K Np9 m RNA及其下游信号分子c-myc,β-catenin,ERK,AKT和Notch1蛋白水平是雷公藤甲素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 凋亡 HERV-k Np9基因
下载PDF
中国南方斑驳病一家系的一种新的KIT基因突变 被引量:6
7
作者 邓伟平 黄跃深 +4 位作者 陆春 赖维 朱国兴 林群娣 冯佩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8-670,共3页
目的研究1个斑驳病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确立斑驳病的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系中先证者存在KIT基因第2528位G→A(或C→T),使密码子AGT... 目的研究1个斑驳病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确立斑驳病的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系中先证者存在KIT基因第2528位G→A(或C→T),使密码子AGT>AAT,导致S850N。100名健康对照组不存在此突变。结论S850N可能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k/t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小麦矮腥黑粉菌及其近缘种的RPB2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高飞 高利 +2 位作者 刘太国 高继国 陈万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6,54,共6页
以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及其近缘种小麦网腥黑粉菌[T.caries(DC.)Tul.]、小麦光腥黑粉菌(T.laevis Kühn)和其他6种黑粉菌的DNA为模板,用RNA聚合酶II的第2亚基RPB2基因的通用引物RPB2-740F/RPB2-1365R进... 以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及其近缘种小麦网腥黑粉菌[T.caries(DC.)Tul.]、小麦光腥黑粉菌(T.laevis Kühn)和其他6种黑粉菌的DNA为模板,用RNA聚合酶II的第2亚基RPB2基因的通用引物RPB2-740F/RPB2-1365R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3种小麦腥黑粉菌均能扩增出617 bp大小的DNA片段,供试的其他6种黑粉菌没有任何扩增产物。利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种小麦腥黑粉菌的RPB2蛋白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9.08%,存在17个碱基的差异。利用RPB2基因的通用引物作为小麦腥黑粉菌的内置对照引物,与小麦矮腥黑粉菌的特异引物CQUTCK2/CQUTCK3相结合可提高小麦矮腥黑粉菌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矮腥黑粉菌 小麦网腥黑粉菌 小麦光腥黑粉菌 RPB2基因 内置对照
下载PDF
KITD816突变对伴t(8;21)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宫本法 谭业辉 +14 位作者 廖爱军 李剑 毛玥莹 卢柠 丁一 姜尔烈 贡铁军 贾治林 孙谕 李炳宗 刘述川 杜鹃 黄文荣 魏辉 王建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0-464,共5页
目的研究KITD816突变对伴t(8;21)初次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挽救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10家医院血液科收治的伴t(8;21)初次复发AML接受挽救化疗患者的临床特征,计算其1个疗程挽救化疗完全... 目的研究KITD816突变对伴t(8;21)初次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挽救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10家医院血液科收治的伴t(8;21)初次复发AML接受挽救化疗患者的临床特征,计算其1个疗程挽救化疗完全缓解(CR2)率,分析其与KIT突变的相关性。结果共6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初诊时均进行了KIT基因突变检测,KIT基因突变阳性33例,其中26例为KITD816突变。复发后1个疗程挽救化疗CR2率为44.1%。KITD816突变组的1个疗程挽救治疗cR2率明显低于非KITD816突变组(23.1%对57.1%,χ2=7.559,P=0.006)。第1次完全缓解(CR2)维持期≥12个月组CR2率显著高于CR1维持期〈12个月组(74.1%对31.9%,χ2=9.192,P=0.002)。CR1维持期与KITD816突变存在显著相关性,CR1维持期≥12个月组中KITD816突变患者比例显著低于CR1维持期〈12个月组(19.0%对46.8%,χ2=4.737,P=0.030)。KITD816突变组复发后2年总生存率与非KITD816突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2±15.7)%对(55.1±11.1)%,P=0.060]。结论初诊时KITD816突变与较短CR1维持期显著相关,是伴t(8;21)AML复发后CR2率的不良影响因素,可以作为其挽救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KITD816突变对伴t(8;21)复发AML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基因 kIt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广藿香与土藿香的DNA序列分析及其分子鉴别 被引量:16
10
作者 罗集鹏 曹晖 刘玉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39-742,共4页
AIM To analyze sequences of the nuclear ribosomal RNA small subunit (18S rRNA) gene and the chloroplast mat K gene of crude drug Patchouli ( Pogostemon cablin ) in order to provide molecular evidence for identificatio... AIM To analyze sequences of the nuclear ribosomal RNA small subunit (18S rRNA) gene and the chloroplast mat K gene of crude drug Patchouli ( Pogostemon cablin ) in order to provide molecular evidence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chouli drug. METHODS To sequence the entire 18S rRNA gene and partial mat K gene of Patchouli from Guangzhou and its substitute Wrinkled Gianthyssop ( Agastache rugosa ) from S ichuan using PCR direct sequencing and to detect the homology of two gene sequen ces between these two crude drugs. RESULTS The complete 18S rRNA gene sequence is 1 805 bp in length for Patchouli from Guangzhou whereas 1 794 bp for Wrinkled Gianthyssop from Sichuan. The 3′ end sequence of mat K gene is 521 bp (747~ 1 268 nt from upstream of ma t K gene) for these two crude drugs. Based on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it i s found that there are 18 variable sites and 11 aligned gap sites in 18S rRNA se quence, 49 variable sites in 3′ mat K sequence between these two crude drug s. The homology is 98 4% for 18S rRNA and 90 6% for 3′ mat K between two crude drug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DNA sequencing can provide an accurate and reliable tool in the crude drug ident ification of Patchouli and its substitute Wrinkled Gianthyss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牌广藿香 土藿香 18SrRNA基因 MAtk基因 DNA测序 生药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