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纪之交的羞耻话语演变——以德布林的《舞者与躯体》为例
1
作者 杜娜 《德语人文研究》 2016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着眼于世纪之交认知范式转化之下人对自身形象的设想与羞耻所获得的新的阐释视角与维度,并在此框架下,着重探讨哲学人类学话语与文学文本中"羞耻的人"的形象。在成型于20世纪初的哲学人类学范式里,"生命/身体与精神&... 本文着眼于世纪之交认知范式转化之下人对自身形象的设想与羞耻所获得的新的阐释视角与维度,并在此框架下,着重探讨哲学人类学话语与文学文本中"羞耻的人"的形象。在成型于20世纪初的哲学人类学范式里,"生命/身体与精神"在人这一物种中的同时存在与相互分裂正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本质所在。而这两种互斥共生的存在属性之间的张力正是人类实践活动与情感生活的原始驱动力。身体性的本能驱动与精神性的追求相互排斥,羞耻恰恰扎根于此种矛盾的张力关系之中,并是其最为原初、直白的双重表达——一方面,人在羞耻中极力掩盖肉体与精神之间的鸿沟,另一方面,羞耻恰恰以分裂为前提,因而是对分裂的彰显。论文所讨论的文本,德布林的《舞者与躯体》(1910)正是在这种思路之下,用文学的话语勾勒出了耻的基本框架,表现了耻的根本结构及其"人"作为"羞耻的生物"从青年走向死亡的过程,赋予了"羞耻"人类学意义上的标志性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耻 身体 世纪之交 对人的构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