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膀胱经五脏俞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家兔坐骨神经中IL-4 IL-10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洪峰 东贵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30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膀胱经五脏俞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家兔坐骨神经中T细胞Th2亚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影响,探讨电针膀胱经五脏俞治疗GBS作用机制,从而为自身免疫病的防治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P2免疫动物模型—急性变态...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膀胱经五脏俞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家兔坐骨神经中T细胞Th2亚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影响,探讨电针膀胱经五脏俞治疗GBS作用机制,从而为自身免疫病的防治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P2免疫动物模型—急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测电针膀胱经五脏俞对GBS家兔坐骨神经中IL-4、IL-10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组IL-4、IL-10的mRNA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明显升高,第14天时电针组与免疫球蛋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膀胱经五脏俞使IL-4、IL-10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拮抗Th细胞亚群的失衡,对GBS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五脏俞 格林-巴利综合征 Il-4 Il-10
下载PDF
Differences of cadmium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selected vegetable crops 被引量:4
2
作者 NiWZ YongX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99-405,共7页
A pot experiment and a sandy culture experiment grown with three vegetable crops of Chinese cabbage ( B. chinensis L., cv. Zao\|Shu 5), winter greens ( B.var.rosularis Tsen et Lee, cv. Shang\|Hai\|Qing) and cele... A pot experiment and a sandy culture experiment grown with three vegetable crops of Chinese cabbage ( B. chinensis L., cv. Zao\|Shu 5), winter greens ( B.var.rosularis Tsen et Lee, cv. Shang\|Hai\|Qing) and celery ( A.graveolens L. var. dulce DC., cv. Qing\|Qin) were conducted, respectively. The initial soil and four incubated soils with different extractable Cd (0.15, 0.89, 1.38, 1.84 and 2.30 mg Cd/kg soil) were used for the pot experiment. Five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0, 0.0625, 0.125, 0.250 and 0.500 mg Cd/L) in nutrient solution in the sandy culture experiment. Each treatment in pot and sandy culture experiments was trireplicated.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to examine Cd accumulation in edible parts of selected vegetable crops, its correlation with Cd concentrations in vegetable garden soil or in nutrient solution, and evaluate the criteria of Cd pollution in vegetable garden soil and in nutrient solution based on the hygienic limit of Cd in vegetables. Cadmium concentrations in edible parts of the three selected vegetable crops were as follows: 0.01—0.15 mg/kg fresh weight for Chinese cabbage, 0.02—0.17 mg/kg fresh weight for winter greens, and 0.02—0.24 mg/kg fresh weight for celery in the pot experiment, and 0.1—0.4 mg/kg fresh weight for Chinese cabbage, 0.1—1.4 mg/kg fresh weight for winter greens, and 0.05—0.5 mg/kg fresh weight for celery in the pot experiment(except no\|Cd treatment). The order of the three test vegetable crops for cadmium accumulation in the edible parts was celery>winter greens>Chinese cabbage in both the pot experiment and the sandy culture experiment. Cadmium accumulation in edible parts or roots of the vegetable crop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cadm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medium(soil or nutrient solution). And cadmium concentrations in edible parts of the test vegetable crops were significantly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Cd levels in the growth media (soil and nutrient solution).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established and the limit of cadmium concentration in vegetable products, the thresholds of Cd concentration in the growth medium evaluated was as follows: 0.5 mg/kg soil of extractable Cd for soil and 0.02 mg /L for nutrient solution. The high capacity for cadmium accumulation in the edible parts of different vegetable crops together with the absence of visual symptoms implies a potential danger for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MIUM Chinese cabbage( B.chinensis l. cv. Zao\|shu 5) winter greens ( B.var.rosularis Tsen et lee cv. Shang\|Hai\|Qing) celery ( A. graveolens l. var. dulce DC. cv. Qing\|Qin)
下载PDF
所谓现存《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的新证——与郑显文先生商榷 被引量:4
3
作者 岳纯之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93,共9页
我国学者杨廷福等曾认为现存《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郑显文先生最近在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基础上又提出新证,力证《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不谬。但检讨郑显文先生的各项证据,发现并不足以支持现存《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的观... 我国学者杨廷福等曾认为现存《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郑显文先生最近在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基础上又提出新证,力证《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不谬。但检讨郑显文先生的各项证据,发现并不足以支持现存《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的观点,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现存《唐律疏议》并不是永徽四年(653)的《永徽律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永徽律疏》 《开元律疏》
下载PDF
曙一区超稠油封窜调剖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林军 余五星 +1 位作者 郑南方 潘建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45-48,60,共5页
方法 通过室内实验对体膨型调剖剂的理化性能及其对超稠油油水分离的影响进行评价 ;应用高温流动物理模拟方法对该种封窜调剖剂的矿场应用进行测定评价 ;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 ,采取注汽前调剖方式进行 12井次的矿场试验。目的 寻求一... 方法 通过室内实验对体膨型调剖剂的理化性能及其对超稠油油水分离的影响进行评价 ;应用高温流动物理模拟方法对该种封窜调剖剂的矿场应用进行测定评价 ;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 ,采取注汽前调剖方式进行 12井次的矿场试验。目的 寻求一种降低高渗层渗透率、提高低渗层的动用程度、提高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封窜调剖技术。结果 矿场试验证明 :该项技术可有效降低汽窜影响 ,在改善蒸汽波及状况 ,提高周期产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利用该种封窜调剖技术 ,能够降低高渗层的渗透率 ,大幅度提高低渗层的动用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的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蒸汽吞吐 封窜调剖 室内实验 矿场试验 辽河油区 曙一区
下载PDF
大衍求一术在西方的历程
5
作者 汪晓勤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222-233,共12页
秦九韶解一次同余组的大衍求一术被西方学者所理解,并不是一件顺利的事。1852年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在《北华捷报》上撰文,介绍别、子“物不知数”题的解法,但未能具体介绍求乘率的求一术;德国学者毕尔那茨基在译伟烈亚力的论文以及... 秦九韶解一次同余组的大衍求一术被西方学者所理解,并不是一件顺利的事。1852年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在《北华捷报》上撰文,介绍别、子“物不知数”题的解法,但未能具体介绍求乘率的求一术;德国学者毕尔那茨基在译伟烈亚力的论文以及法国数学家特凯在转译毕氏的德译文时都误解了该解法。德国数学家马蒂生在只有毕氏译文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毕氏的错误,并证明了中国解法与高斯解法的一致性,还对模不两两互素的情形作了解释,从而为“中国剩余定理”这一数论术语在西方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然而,马蒂生仍不知中国解法中关键性的求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烈亚力 大衍术 乘率 毕尔那茨基 中国剩余定理
下载PDF
共同的命运 异质的生命——吕纬甫和魏连殳人物形象比较
6
作者 王春燕 张文侠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10-112,共3页
《在酒楼上》里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同是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知识分子,但他们却有着异质的生命内涵。同是面对母性的温情面纱,前者作为一个弱质的知识分子,由战斗者摇身成为传授封建礼教的布道者,在清醒的自觉中践行着传统的... 《在酒楼上》里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同是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知识分子,但他们却有着异质的生命内涵。同是面对母性的温情面纱,前者作为一个弱质的知识分子,由战斗者摇身成为传授封建礼教的布道者,在清醒的自觉中践行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而魏连殳始终在骨子里和旧传统有着决然的抗争,在对他人和社会的嘲弄和蔑视中,不惜以生命对抗,完成了自己复仇的人生,由此激励着后来者在斗争中看到希望,在希望中解救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纬甫 魏连殳 颓废 复仇
下载PDF
关于秦汉时期幽燕风俗区划的探讨
7
作者 靳宝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8-41,69,共5页
在分析秦汉时期幽燕地区文化时,要关注这一大的区域文化内部的关联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扬雄《方言》从各自角度对秦汉时期幽燕地区风俗文化区划问题做了记述和分析,基本上将其划分为涿蓟地区、上谷至辽... 在分析秦汉时期幽燕地区文化时,要关注这一大的区域文化内部的关联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扬雄《方言》从各自角度对秦汉时期幽燕地区风俗文化区划问题做了记述和分析,基本上将其划分为涿蓟地区、上谷至辽东一带、玄菟与乐浪所在区域等三个风俗亚区。史家们的这种记录,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秦汉文化的地域性,更有助于深入了解幽燕地区的文化发展面貌及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史记》 《汉书》 《方言》 幽燕
下载PDF
也谈来自上古*ST-的书母字 被引量:9
8
作者 野原将挥 秋谷裕幸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0-350,384,共11页
美国学者白一平教授研究中古书母的上古来源而提出了"上古音*ST-:闽语不送气塞擦音"的语音对应。本文根据更多的现代汉语方言材料以及战国楚简中的表现检验并证实了这一语音对应能够成立。
关键词 上古音 书母 闽语 战国楚简 T类声母和l类声母
原文传递
西安南郊唐代元淑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丽(照相/执笔) 张蕊侠(绘图) +3 位作者 杨海越(绘图) 赵晶(照相/执笔) 杜鑫(照相) 邰紫琳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41,共11页
2012年4月,为配合西安市城南公交枢纽站建设工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三环以南,城南汽车客运站以西的范围内清理了20座汉唐时期墓葬,其中M17为唐代吏部常选张君夫人元淑墓。墓中出土有陶器、铜器等多种随葬器物,出土的... 2012年4月,为配合西安市城南公交枢纽站建设工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三环以南,城南汽车客运站以西的范围内清理了20座汉唐时期墓葬,其中M17为唐代吏部常选张君夫人元淑墓。墓中出土有陶器、铜器等多种随葬器物,出土的陶女立俑形象生动,造型别致,较为少见。元淑墓志的出土更为研究唐代开元初的丧葬制度以及河南元氏在唐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南郊 唐代 元淑墓志 女俑 元大士
原文传递
从元淑墓女立俑看开元初唐墓中的女性形象
10
作者 邰紫琳 赵晶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08,共7页
2012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该墓为开元六年吏部常选张君夫人元淑墓。该墓共出土女俑21件,其中10件女立俑保存较好,造型别致,与同墓葬出土的其他女俑在造型、制作技法和尺寸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本文... 2012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该墓为开元六年吏部常选张君夫人元淑墓。该墓共出土女俑21件,其中10件女立俑保存较好,造型别致,与同墓葬出土的其他女俑在造型、制作技法和尺寸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本文将其与同时段具有代表性的纪年墓出土的女俑、壁画及线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以期探索开元初年西安地区唐墓中女性形象转变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元淑墓 开元初年 女性形象 女立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