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粒麦子”的哲学——析《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复活主题 被引量:2
1
作者 卢群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复活主题,这一主题极其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小说的题词是摘自《圣经》的一段引文,它蕴含着小说的复活思想,反映了主人公们堕落(死亡)———忏悔———人性回归(新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复活主题,这一主题极其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小说的题词是摘自《圣经》的一段引文,它蕴含着小说的复活思想,反映了主人公们堕落(死亡)———忏悔———人性回归(新生)的精神复活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 复活主题
下载PDF
弑父情节与上帝的存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神学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姜桂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5,共8页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弑父情节负载着复杂的哲学神学内涵。在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基于"约伯的困惑"展开关于上帝存在的思考;以"假如上帝不在"的逻辑结果否定了对上帝的理性证明,反证了上帝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弑父情节负载着复杂的哲学神学内涵。在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基于"约伯的困惑"展开关于上帝存在的思考;以"假如上帝不在"的逻辑结果否定了对上帝的理性证明,反证了上帝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昭示了通过爱、通过信仰超越生存困境的拯救之路。小说反映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最深刻的信仰危机与心灵焦虑以及寻求精神家园的苦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约伯 困惑 上帝 存在
下载PDF
诗意、灵魂和迷误:三部俄苏小说改编的舞台剧——评《叶普盖尼·奥涅金》《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静静的顿河》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志毅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43-50,共8页
里马斯·图米纳斯导演的、根据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改编的舞台剧,康斯坦丁·勃格莫罗夫导演的、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戏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俄罗斯导演格里高利·利兹诺夫导... 里马斯·图米纳斯导演的、根据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改编的舞台剧,康斯坦丁·勃格莫罗夫导演的、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戏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俄罗斯导演格里高利·利兹诺夫导演的、根据肖洛霍夫的四卷本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戏剧《静静的顿河》,直接影响了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本文从长篇小说改编为戏剧的角度来分析这三部作品在小说思想与舞台呈现、人物形象与舞台表演、小说技巧与舞台手法等方面所蕴含的舞台艺术的美学价值,由此探究俄罗斯文学和戏剧中诗意、灵魂和迷误的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小说 改编 舞台剧 《叶普盖尼·奥涅金》 《卡拉马佐夫兄弟》 《静静的顿河》
下载PDF
《卡拉马佐夫兄弟》:复调小说的视角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6-60,82,共6页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故事与故事讲述者的和人物的视角结合在一起,故事并不由纯粹的“事实”组织而成,对象世界的描述充满了视角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仔细考察视角主体附加在“事实”上的主观价值,可以看到这些不同价值如何构成叙述的...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故事与故事讲述者的和人物的视角结合在一起,故事并不由纯粹的“事实”组织而成,对象世界的描述充满了视角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仔细考察视角主体附加在“事实”上的主观价值,可以看到这些不同价值如何构成叙述的“复调”,还可以得出与常规阅读不同的另外一个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视角结构分析 复调小说 俄罗斯 主观价值 视角主体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启蒙及其限度——《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伊万的三重面相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锐杰 《长江学术》 2014年第3期83-90,共8页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复调式的侦探小说。其中,伊万这一人物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以侦探小说在现代的生成为线索,通过解读"罪犯",本文试图勾勒出伊万作为一名由启蒙内在传统而来的现代哲人的面目。这涉及到伊万的申辩...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复调式的侦探小说。其中,伊万这一人物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以侦探小说在现代的生成为线索,通过解读"罪犯",本文试图勾勒出伊万作为一名由启蒙内在传统而来的现代哲人的面目。这涉及到伊万的申辩。伊万的申辩具有三重面相,每一重面相都与形形色色的同面人相关。正是这些面相打开了死亡之上不朽的神圣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 罪犯 上帝
下载PDF
灵魂的追问——试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忠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3-76,共4页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侧重于表现苦难及苦难之中人的追求与犯罪,并把宗教信仰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尤其是代表作《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都贯穿着浓厚的宗教思想,触及人类的灵魂深处。
关键词 陀斯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
下载PDF
“卡拉马佐夫气质”的文化构成——俄罗斯文学性格题材中的特定类型
7
作者 傅星寰 刘雅琼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2-86,共5页
"卡拉马佐夫气质"是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性格"题材诸多"性格"类型中的一种,它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在文学中的审美提炼,具有"所多玛的灵魂"、"阴郁的怀疑"、"迷失后的皈依"和&qu... "卡拉马佐夫气质"是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性格"题材诸多"性格"类型中的一种,它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在文学中的审美提炼,具有"所多玛的灵魂"、"阴郁的怀疑"、"迷失后的皈依"和"历久弥坚的信仰"等复杂的文化构成。它是俄罗斯深邃的宗教文化与原始自然力和欧洲文明疾患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困惑。对于它的学理辨析将有助于理解俄罗斯文学所透露出的宗教精神以及俄罗斯灵魂所蕴藏的复杂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性格题材 “卡拉马佐夫气质” 文化构成
下载PDF
从梦境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位一体”观——窥见梦境中的“他者”
8
作者 李志艳 蒋好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64-68,共5页
梦境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之一,也是陀氏作品现代主义的一个表征。在其代表作《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氏通过梦境中"他者"维度的变化,揭示了梦境所代表的不同的象征内涵,同时也标示着作家... 梦境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之一,也是陀氏作品现代主义的一个表征。在其代表作《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氏通过梦境中"他者"维度的变化,揭示了梦境所代表的不同的象征内涵,同时也标示着作家关于个人主体、文化革新、俄国社会历史发展"三位一体"的深刻洞见,彰显了作家对19世纪俄国历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 梦境 他者
下载PDF
《卡拉马佐夫兄弟》:巨大灵魂的战栗
9
作者 王晓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22,共7页
从"巨大灵魂的战栗"入手,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探索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尤其是老二伊万的性格特征,认为他们的内心充满矛盾甚至分裂。作家从这个非常特殊的角度,深深切进了那个时代的俄国社会和俄国灵魂。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 灵魂
下载PDF
从《约伯记》到《卡拉马佐夫兄弟》
10
作者 王丽欣 《外国问题研究》 2015年第1期77-81,共5页
《约伯记》是《圣经》旧约中的重要章节,以义人约伯无辜受难的故事为主线向世人昭示苦难对于人的存在意义。《卡拉马佐夫兄弟》通过一个偶合家庭的悲剧故事反映了作家对基督教的理解以及对俄罗斯人世界观中的苦难意识的思考,小说中充斥... 《约伯记》是《圣经》旧约中的重要章节,以义人约伯无辜受难的故事为主线向世人昭示苦难对于人的存在意义。《卡拉马佐夫兄弟》通过一个偶合家庭的悲剧故事反映了作家对基督教的理解以及对俄罗斯人世界观中的苦难意识的思考,小说中充斥着存在意味的哲理思辨。如果从基督教文化传承角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似乎可以视为《约伯记》的无辜受难主题在俄国的延伸,它从宗教哲学层面诘问上帝是否存在以及苦难对于俄罗斯人的独特意义。本文从被抛与皈依、隔膜与爱、旷野呼告与精神自由三个方面透视《约伯记》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存在意识,用以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蕴藏的悲剧哲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伯 苦难意识 存在 卡拉马佐夫
下载PDF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宗教奇迹问题
11
作者 徐凤林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四段有关奇迹的情节表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宗教奇迹的基本观点:东正教信仰主要体现为人的道德与精神力量,而不是对奇迹和彼岸世界的幻想;不是奇迹导致了人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对上帝的信仰给人带来的内在改变造成...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四段有关奇迹的情节表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宗教奇迹的基本观点:东正教信仰主要体现为人的道德与精神力量,而不是对奇迹和彼岸世界的幻想;不是奇迹导致了人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对上帝的信仰给人带来的内在改变造成了人的精神“奇迹”。这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人学与东正教人学在本体论基础和性善论方面的联系,也体现了两种人学在人道性和心理性与超验性和彼岸性、神圣教义与问题探索方面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宗教奇迹 东正教人学
下载PDF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自然空间与审美意象
12
作者 张磊 《铜陵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0-92,共3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终结之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空间场景纷繁多变,所涉及的空间有室内处所、自然环境、地理-文化空间,这些空间均为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服务。其中别具诗意的自然空间及审美意象,隐喻性地表达了作家晚期创作的情感向度和... 陀思妥耶夫斯基终结之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空间场景纷繁多变,所涉及的空间有室内处所、自然环境、地理-文化空间,这些空间均为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服务。其中别具诗意的自然空间及审美意象,隐喻性地表达了作家晚期创作的情感向度和神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自然空间 审美意象 隐喻 精神世界
下载PDF
上帝的石头与凯撒的面包——从三组概念浅析《宗教大法官》中涉及的人性
13
作者 于文思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3-38,共6页
《宗教大法官》与"四福音书"中的互文性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隐喻功能书写的人性问题。信仰与理性、自由与专制、现实利益与永恒理想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述人性的三个维度。信仰与理性的对立点是人性的物质欲望,自由与专制的矛... 《宗教大法官》与"四福音书"中的互文性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隐喻功能书写的人性问题。信仰与理性、自由与专制、现实利益与永恒理想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述人性的三个维度。信仰与理性的对立点是人性的物质欲望,自由与专制的矛盾是人性的自由权利,现实利益与永恒理想的对立处则是人的精神追求。《宗教大法官》在"复调"的表层下,隐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人性需要依靠信仰的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宗教大法官》 人性
下载PDF
迷城之歌
14
作者 卢大海 《现代音响技术》 2007年第4期102-102,共1页
第一次拿到这张CD,多少有点意外。Sting是名闻天下的摇滚巨星,而这个《Sting:Songs from the Labyrinth》是他演唱的英国早期作曲家约翰·道兰的歌曲集,摇滚大师这次跨界跨得也忒大了点。Sting这次请来了古典乐坛的鲁特琴高手Ed... 第一次拿到这张CD,多少有点意外。Sting是名闻天下的摇滚巨星,而这个《Sting:Songs from the Labyrinth》是他演唱的英国早期作曲家约翰·道兰的歌曲集,摇滚大师这次跨界跨得也忒大了点。Sting这次请来了古典乐坛的鲁特琴高手Edin Karamazov为他伴奏。自己则负责演唱和鲁特琴弹唱。令人称奇的是Sting的演唱颇具伊丽莎白时代的韵味,由此可见其功力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NG 专辑 Edin karamazov 作品赏析
下载PDF
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自由与罪恶主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晶钰 纪海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22-124,共3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对"自由"与"罪恶"进行了深刻探讨,体现了陀翁的世界观与创作观。小说中的自由主题隐藏在人物个性之中,凸显于主角的思辨过程;罪恶主题则体现于人物内心的罪恶与全... 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对"自由"与"罪恶"进行了深刻探讨,体现了陀翁的世界观与创作观。小说中的自由主题隐藏在人物个性之中,凸显于主角的思辨过程;罪恶主题则体现于人物内心的罪恶与全书的弑父线索中。两大主题在小说中的体现方式,彰显了二者间的潜在联系,即不同的自由观引发犯罪或赎罪。而这,正是陀翁对"自由"与"罪恶"的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自由 罪恶 体现方式 联系
下载PDF
《卡拉马佐夫兄弟》:在文学与法律之间
16
作者 袁娜 何云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1,共7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某个小城中一个家庭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弑父”的故事,涉及四个儿子:实际的“弑父者”——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修辞上的“弑父者”——长子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思想上的“弑父...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某个小城中一个家庭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弑父”的故事,涉及四个儿子:实际的“弑父者”——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修辞上的“弑父者”——长子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思想上的“弑父者”——次子伊万·卡拉马佐夫;信仰上的“弑父者”——最小的儿子、纯洁的圣徒却也曾经希望父亲死去的阿辽沙。小说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颇值得关注的与文学与法律相关的话题:他们是否都有“罪”,“罪”如何界定,是法律意义上的“罪”还是思想、道德意义上的“罪”,如何实现公正的审判,法律如何对待那些有“罪”之人,如何在寻找真相,作“正义判决”的同时,倾听一下那些“不幸的人”的故事,如何让罪犯获得真正的救赎。“法律”与“文学”,“正义之剑”与“慈悲之泪”有时并不矛盾。文学视野中的法律,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视角,自有他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弑父 文学 法律
下载PDF
在卡拉马佐夫中寻找基督世界的三个结构性神话
17
作者 闫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0年第2期105-109,123,共6页
根据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从诗学和宗教哲学角度上探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史诗性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在辨析小说中卡拉马佐夫所代表的"偶合家庭"蕴含的意义和宗教引语开篇统领全文思想的基础上,分析构成小说主要情节的弑... 根据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从诗学和宗教哲学角度上探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史诗性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在辨析小说中卡拉马佐夫所代表的"偶合家庭"蕴含的意义和宗教引语开篇统领全文思想的基础上,分析构成小说主要情节的弑父神话、中心思想的基督教神话和主要主人公的伊万.卡拉马佐夫神话,还原作者的真实和小说传达的真正意义。从中可以看出,小说不仅反映了浓厚的宗教思想和意味,更折射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和信仰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 宗教引语 结构性神话
下载PDF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寻父主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慧诚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7-91,共5页
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主人公对精神之父的寻找同时也印证了整个社会对“父亲”的需要。而“父亲”在更广泛意义上是指一种精神信仰,一种外在社会关系和传统道德标准的约束。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小家庭这个窗口窥视了整个俄罗斯大社会... 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主人公对精神之父的寻找同时也印证了整个社会对“父亲”的需要。而“父亲”在更广泛意义上是指一种精神信仰,一种外在社会关系和传统道德标准的约束。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小家庭这个窗口窥视了整个俄罗斯大社会的风景,从德米特里最终的被救赎到伊凡的道德皈依再到阿廖沙对宗教的笃信,我们看到了几兄弟在“寻父”的道上走着不同的路程,却都达到了同一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西方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两个决绝的退票者——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之比较
19
作者 汤达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关于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间的关系,学界已经有过很好的探讨了。而鲁迅和陀氏复调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人物伊凡·卡拉马佐夫之间的相似和不似,虽极具深意,却少有人论及。伊凡作为陀氏笔下无神论和早期社会主义者的代言人,... 关于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间的关系,学界已经有过很好的探讨了。而鲁迅和陀氏复调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人物伊凡·卡拉马佐夫之间的相似和不似,虽极具深意,却少有人论及。伊凡作为陀氏笔下无神论和早期社会主义者的代言人,充分阐述了他的虚无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复仇精神,同时陀氏也试图通过整个小说的架构,来回应伊凡的理论。通过对鲁迅和伊凡这个人物的比较,某种程度上,可以间接实现鲁迅和陀氏某些观念上的对话,借此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鲁迅及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 进化论 无神论 复仇
下载PDF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罪恶与自由的双重主题表达
20
作者 陈蕊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3-35,共3页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宗教观念为基础,以精神复兴为主题,以哲学思想为内涵,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双重特质——罪恶与自由。罪恶主要体现在弑父线索和人物内心的表达上,自由主要体现在人物个性和人物思...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宗教观念为基础,以精神复兴为主题,以哲学思想为内涵,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双重特质——罪恶与自由。罪恶主要体现在弑父线索和人物内心的表达上,自由主要体现在人物个性和人物思辨的过程中。小说双重主题的表达对当时社会人文主义观念和精神世界的重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罪恶 自由 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