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etation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Karlik Mountain to Naomaohu basin,East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3
1
作者 YiBing QIAN HaiYan ZHANG +1 位作者 ZhaoNing WU ZhongChen W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1年第1期15-24,共10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flora in the region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Karlik Mountain to Naomaohu basin,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vegetation and referr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 This paper repor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flora in the region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Karlik Mountain to Naomaohu basin,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vegetation and referr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ra of the study area mainly consists of communities of single species or a limited number of species, genera and families. The flora composition is marked by the phenomenon of dominant families and genera; the temperate element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while in terms of the genera the Tethys ele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real-types of the species are dominated by the floral element of Asian Central-part with xerophytic characteristic, and the life-forms of plants are mainly perennial and herbaceous. These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species in this region possess both ancient and young elements.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plant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altitude gradient, we foun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vegetation has an obvi- ous vertical distribution. The lower and higher altitude areas, where the climate conditions are relative in- clement, are mainly occupied by the plant communities with simple structure and single dominant popula- tion, while the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mid-altitude area increases with favorabl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 tation. Consequently,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indices show single-peak distribution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about 〈 2500 m), while the dominance indices decrease in elevation from 500 m to 2500 m and increase in elevation of 〉 25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lik mountain to Naomaohu basin VEGETATION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下载PDF
近40年来天山东段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叶堂 侯书贵 +1 位作者 鲁安新 刘亚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3-821,共9页
利用经1959/1961年航片校正的地形图、1972年航片和1992年TM、2001年ETM+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人工目视解译,分析了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区1959/1961-2001年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59/1961-2001年冰川面积和储量减少量分别占1959/... 利用经1959/1961年航片校正的地形图、1972年航片和1992年TM、2001年ETM+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人工目视解译,分析了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区1959/1961-2001年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59/1961-2001年冰川面积和储量减少量分别占1959/1961年的11.4%和12.3%。其中,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冰川退缩幅度大,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分别约为0.51%和0.508%,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退缩大幅减缓,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为0.1%和0.13%,90年代以后退缩速度又有加剧趋势,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增加到0.31%和0.34%。对流域气象站气候资料分析发现,1959/1961-1972年的冰川面积减少率大,主要与1959-1966年时段气温偏高、而降水偏少有关。升温幅度的增大是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研究区冰川退缩加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里克山 冰川变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忠臣 钱亦兵 +2 位作者 张海燕 黄世光 季红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借助于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实验室分析,对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质地以少砾质砂质壤土或少砾质粉砂质壤土为主,少数属多砾质壤质砂土或少砾质砂土;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含量存在比... 借助于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实验室分析,对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质地以少砾质砂质壤土或少砾质粉砂质壤土为主,少数属多砾质壤质砂土或少砾质砂土;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且与海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区除低地草甸及淖毛湖盆地的土壤出现盐渍化和碱化外,其他地区土壤盐碱化现象不明显,pH值与海拔高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分布不均,喀尔里克山北坡地区属高级别,而中部地区和淖毛湖盆地属中下或低级别;全磷含量多属中下级别;这些养分在剖面上的垂直分布均表现出从表层至下层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全钾含量差异不大,多属中上级别。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中养分含量主要受地形、海拔、植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理化性状 空间分布 喀尔里克山 淖毛湖盆地
下载PDF
喀尔里克山冰川资源近50a来的变化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2
4
作者 钱亦兵 吴世新 +1 位作者 吴兆宁 李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9-725,共7页
利用1971-1972年航拍调绘地形图、1992年8月l5日Landsat TM、2001年9月17日Landsat ETM+和2006年8月22日Landsat TM影像数据,并以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1959年对天山现代冰川所作的首次编目登记数据为参考值,分析了喀尔里克山冰... 利用1971-1972年航拍调绘地形图、1992年8月l5日Landsat TM、2001年9月17日Landsat ETM+和2006年8月22日Landsat TM影像数据,并以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1959年对天山现代冰川所作的首次编目登记数据为参考值,分析了喀尔里克山冰川资源近50 a来的变化。结果表明,这期间喀尔里克山冰川面积缩小了29.80%,年均减少速率0.91 km2/a。而且,1959-2001年喀尔里克山冰川退缩明显,减少率增加;2001-2006年冰川面积的缩减趋于缓和。综合实地调查资料和近50 a的气象数据及前人钻探成果,认为20世纪80~90年代冰川加速退缩是持续升温的气候背景上叠加了人为影响。根据喀尔里克山冰川近50 a来的变化特征和查明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该地区冰川资源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尔里克山 近50a 冰川变化 资源保护
下载PDF
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土壤粒度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忠臣 钱亦兵 +1 位作者 张海燕 黄世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5-1043,共9页
对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不同类型土壤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由粉粒和砂粒组成,从喀尔里克山北坡、中部地区到淖毛湖盆地,土壤粒度平均值逐渐变大,颗粒分选性差,偏度多属极正偏或正偏,峰态集中在宽、中等和... 对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不同类型土壤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由粉粒和砂粒组成,从喀尔里克山北坡、中部地区到淖毛湖盆地,土壤粒度平均值逐渐变大,颗粒分选性差,偏度多属极正偏或正偏,峰态集中在宽、中等和窄3个等级,表明其成土母质较粗、来源相对复杂.土壤的粒度参数Mz、σ、SK和KG值很好地表征了不同土地类型和植被类型及盖度对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土壤粒度分维值呈现出随海拔降低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分维值与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喀尔里克山北坡土壤中粘粒的含量高于中部地区和淖毛湖盆地的土壤,反映出不同地区土壤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带土壤概率累积曲线的空间变化及综合参数特征表现出地形和气候对颗粒运动形式有一定影响,并且不同地区土壤在成因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度参数 分维值 分布特征 成因 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
下载PDF
哈尔里克山早古生代岩浆弧的初步确定——来自塔水河一带花岗质岩体锆石SHRIMP U-Pb测年的证据 被引量:66
6
作者 曹福根 涂其军 +3 位作者 张晓梅 任燕 李嵩龄 董富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3-927,共5页
哈尔里克山南坡塔水河一带花岗质岩体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中的锆石8个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2±9)Ma;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8个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7±11)Ma;石英闪长岩中的锆石8... 哈尔里克山南坡塔水河一带花岗质岩体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中的锆石8个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2±9)Ma;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8个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7±11)Ma;石英闪长岩中的锆石8个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8±7)Ma。这些年龄值是在哈尔里克古生代复合岛弧带首次获得的中—晚奥陶世中酸性侵入岩的时代,为探讨该古生代复合岛弧带的构造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哈尔里克山 塔水河 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下载PDF
哈尔里克山口门子地区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0
7
作者 郭华春 钟莉 李丽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8-931,共4页
哈尔里克山口门子一带原划石炭纪石英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429.6Ma±6.2Ma,其围岩原被置于下中泥盆统,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的资料,将其重新厘定为奥陶系。结合区域上该构造单元近年内获得的新成果,提出准噶尔南缘... 哈尔里克山口门子一带原划石炭纪石英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429.6Ma±6.2Ma,其围岩原被置于下中泥盆统,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的资料,将其重新厘定为奥陶系。结合区域上该构造单元近年内获得的新成果,提出准噶尔南缘地区加里东构造岩浆带已越过卡拉麦里-麦钦乌拉断裂、广泛发育于哈尔里克-大南湖华力西岛弧带上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哈尔里克山 加里东构造岩浆带 石英闪长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下载PDF
1972-2016年东天山哈尔里克山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晓辉 赵井东 韩惠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新疆哈密地区是世界上极端干旱的地区之一,依托高峻的哈尔里克山发育的现代冰川成为维系本区绿洲生存与发展的固体水库。对哈尔里克山地区冰川的监测与研究可获得本区冰川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为哈密地区的水资源评估、生态建设与绿... 新疆哈密地区是世界上极端干旱的地区之一,依托高峻的哈尔里克山发育的现代冰川成为维系本区绿洲生存与发展的固体水库。对哈尔里克山地区冰川的监测与研究可获得本区冰川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为哈密地区的水资源评估、生态建设与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持。基于地形图、 SRTM DEM和资源三号立体像对等数据,采用大地测量法对哈尔里克山地区自地形图成图以来44年间冰川物质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2-2016年间冰川平均表面高程下降了(9.15±0.98) m,冰川物质平衡为(-0.18±0.02) m·a^(-1) w.e.,冰量损失显著。其中, 1972-1999年间,冰川物质平衡为(-0.04±0.01) m·a^(-1) w.e.,冰量损失较缓慢; 1999-2016年间,冰川物质平衡增至(-0.36±0.05) m·a^(-1) w.e.,冰量损失加剧。此外,南北坡的冰川物质平衡空间差异性明显。1972-1999年间,北坡冰川物质平衡为(-0.05±0.01) m·a^(-1) w.e.,南坡冰川物质平衡为(-0.02±0.01) m·a^(-1) w.e.,北坡冰川物质损失略大于南坡; 1999-2016年间,北坡冰川物质平衡为(-0.27±0.04) m·a^(-1) w.e.,南坡冰川物质平衡为(-0.45±0.05) m·a^(-1) w.e.,南坡冰川损失量远大于北坡。结合哈密与伊吾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可知:冰川的物质平衡与气温变化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研究区的降水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增加趋势,但温度变化对冰川物质平衡的影响大于略微增加的降水的影响。1999年后,南坡冬夏季气温的增长幅度均超过北坡,这是南坡冰量损失加剧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哈尔里克山 冰川物质平衡 DEM
下载PDF
喀尔里克山草场实施围栏禁牧工程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云晓娟 《草食家畜》 2020年第3期58-61,共4页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喀尔里克山冰川核心草场面积3.81万hm2,占伊州区夏草场面积的37.68%,是伊州区重要的夏季放牧场,喀尔里克山脉冰川储量丰富,是哈密水资源主要的稳定补给水源。伊州区内夏草场比例小,由于牲畜增长过快,导致伊州区内夏草...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喀尔里克山冰川核心草场面积3.81万hm2,占伊州区夏草场面积的37.68%,是伊州区重要的夏季放牧场,喀尔里克山脉冰川储量丰富,是哈密水资源主要的稳定补给水源。伊州区内夏草场比例小,由于牲畜增长过快,导致伊州区内夏草场超载过牧,呈现了不同程度退化状态,极大影响了伊州区内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喀尔里克山作为哈密重要的草原生态屏障及水资源补给区,加大对其保护刻不容缓。通过对喀尔里克山草场生态修复禁牧围栏工程建设,该区域天然草原生态功能得以恢复,草原恶化趋势得到改善,预计草场植被盖度平均提高8%~10%,草层高度提高8%~10%,草产量提高10%~15%,逐步使禁牧区达到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尔里克山草场 围栏禁牧 必要性 水源涵养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近20 a中国天山东段典型冰川变化及其气候响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晓然 包安明 +2 位作者 郭浩 孟凡浩 张鹏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0-880,共11页
冰川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的存储体,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在干旱半干旱区,冰川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1990—2015年Landsat TM及E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雪盖指数法(NDSI)和阈值法,分析博... 冰川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的存储体,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在干旱半干旱区,冰川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1990—2015年Landsat TM及E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雪盖指数法(NDSI)和阈值法,分析博格达峰及喀尔力克山的冰川面积变化,结合长时间序列的气温、降水数据分析天山东段典型冰川的气候响应。结果表明:(1)博格达峰与喀尔力克山的冰川均呈现退缩趋势,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一致。(2)博格达峰和喀尔力克山冰川面积变化在东南坡向有波动增加趋势,其他坡向则未出现该现象。(3)从两个冰川不同坡向的面积和面积重心分布变化分析,博格达峰冰川面积在东坡方向退缩速率最大,而喀尔力克山的冰川在东北坡方向退缩速率最大。(4)根据栅格气象资料分析,近四五十年博格达地区冰川面积退缩速率大于喀尔力克山地区,并且博格达峰降水量的增加对冰川的退缩起到的作用不大,喀尔力克山的降水量对冰川面积的退缩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5)通过对博格达峰地区和喀尔力克山地区不同坡向的冰川面积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博格达峰地区、喀尔力克山地区各个坡向的冰川面积变化与降水相关系数均很小。但博格达峰地区北、东北、东南坡向的冰川面积与区域气温变化相关系数较高,喀尔力克山地区东南、东北坡向的冰川面积与区域气温的相关系数高且显著性明显。分析其原因,在年内尺度上,博格达峰地区、喀尔力克山地区是湿季气温升高所致,干湿两季降水量的增多,并没有使得冰川整体的退缩有所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气象因子 气候响应 博格达峰 喀尔力克山 天山
原文传递
东天山喀尔力克山北坡-淖毛湖植物区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海燕 钱亦兵 +1 位作者 段士民 王忠臣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0-558,共9页
东天山喀尔力克山北坡-淖毛湖共有高等维管束植物47科188属345种,物种组成以双子叶植物类群占优势。多年生草本在全部植物中占多数,显示了该区物种形成是年轻的进化类型。优势科现象明显,为禾本科、菊科、莎草科、毛茛科、石竹科等11科... 东天山喀尔力克山北坡-淖毛湖共有高等维管束植物47科188属345种,物种组成以双子叶植物类群占优势。多年生草本在全部植物中占多数,显示了该区物种形成是年轻的进化类型。优势科现象明显,为禾本科、菊科、莎草科、毛茛科、石竹科等11科,表征科为禾本科、藜科和蓼科。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本区植物区系的主体,属内物种的分化程度较高。世界广布性的科及属在植物区系中分布较多,反映出研究区气候的严酷性。该植物区系属的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既古老又年轻,主要以温带成分为主,共计109属,其中北温带成分所含属数最多。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他分布区类型居于次要地位。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亚洲中部成分为主。本区内有新疆特有植物14种,而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其次为古地中海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高等维管束植物 喀尔力克山 淖毛湖 东天山 新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