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草组合与行数比对多花木蓝灌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瑜 杜春林 +1 位作者 罗天琼 雷霞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68-77,共10页
[目的]探明灌草组合和行数比对灌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为贵州中低海拔喀斯特地区多花木蓝灌草地建植与饲草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黔南多花木蓝(I)、钻石T多花黑麦草(L)、宽叶雀稗(P)和WL525HQ紫花苜蓿(M)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 [目的]探明灌草组合和行数比对灌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为贵州中低海拔喀斯特地区多花木蓝灌草地建植与饲草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黔南多花木蓝(I)、钻石T多花黑麦草(L)、宽叶雀稗(P)和WL525HQ紫花苜蓿(M)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7种灌草组合(A1,I 13.50kg/hm^(2)+L 24.00 kg/hm^(2);A2,113.50 kg/hm^(2)+P 9.00 kg/hm^(2);A3,113.50 kg/hm^(2)+P 9.00 kg/hm^(2)+M 7.50 kg/hm^(2);A4,I 13.50 kg/hm^(2)+P 11.70 kg/hm^(2)+M 3.00 kg/hm^(2);A5,I 13.50 kg/hm^(2)+L 8.40 kg/hm^(2)+P 8.10 kg/hm^(2)+M 3.75 kg/hm^(2);A6,I 13.50 kg/hm^(2)+L 12.00 kg/hm^(2)+P 4.50 kg/hm^(2)+M 7.50 kg/hm^(2);A7,I 13.50 kg/hm^(2)+L 14.40 kg/hm^(2)+P 4.95kg/hm^(2)+M5.25 kg/hm^(2))和5种行数比(B_(1),1:3;B_(2),1:2;B_(3),1:1;B_(4),2:1;B_(5),3:1)处理,多花木蓝混播灌草地牧草产量的变化。[结果]灌草组合和行数比对灌草地的灌草产量构成和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多花木蓝与3种草本混播灌草地的总产量较高,其中,以A6生产表现最好,为15.25 t/hm^(2)。多花木蓝与草本牧草以行数比B_(1)(1:3)或B_(2)(1:2)混播效果较好,牧草产量为13.33 t/hm^(2)和14.13 t/hm^(2)。不同建植模式以A6B_(1)的总产量最高,为16.66 t/hm^(2);A6B_(2)(15.94 t/hm^(2))和A6B_(3)(15.77 t/hm^(2))其次。[结论]牧草产量以灌草组合13.50 kg/hm^(2)多花木蓝+12.00 kg/hm^(2)多花黑麦草+4.50 kg/hm^(2)宽叶雀稗+7.50 kg/hm^(2)紫花苜蓿按灌草行数比1:3混播的最高,可作为贵州中低海拔喀斯特地区多花木蓝灌草地建植的适宜模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木蓝 黔南多花木蓝 灌丛草地 灌草组合 行数比 牧草 产量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文君 崔迎春 +3 位作者 刘娜 吴鹏 周华 周汀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8-44,共7页
地形是导致植物构型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了解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在不同地形部位的适应特征,对揭示喀斯特植物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喀斯特区不同地形部位5种典型灌木的枝系构型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 地形是导致植物构型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了解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在不同地形部位的适应特征,对揭示喀斯特植物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喀斯特区不同地形部位5种典型灌木的枝系构型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地形,槽谷灌木种分枝数、分枝长度显著大于坡面,逐步分枝率、分枝角度小于坡面,分枝间距大于坡面,槽谷较坡面灌木生长旺盛。同一地形不同灌木种间,分枝数、分枝角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灌木种各级分枝长度有明显变化,随分枝级数的增加枝条伸展能力呈现出相对减弱的趋势。逐步分枝率趋势为SBR_(1∶2)<SBR_(2∶3)<SBR_(3∶4),通过低分枝率来增加有效光合作用面积。灌木种枝径比随着分枝级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高级枝之间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状况对灌木的生长发育影响大。喀斯特灌木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高,在不同地形部位不同灌木树种枝系构型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反映了喀斯特灌木种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 灌木 枝系构型 分枝格局
下载PDF
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地三种优势灌木养分分布 被引量:9
3
作者 杜有新 李恋卿 +2 位作者 潘根兴 胡忠良 王新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30,共5页
选择贵州喀斯特山区广泛分布的灌木林和灌草丛生态系统,探讨了三种优势灌木养分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种优势灌木叶片和果实的氮和钾元素含量高于茎干和根系,果实和茎干的磷含量比其他器官高,而钙镁主要集中在茎干... 选择贵州喀斯特山区广泛分布的灌木林和灌草丛生态系统,探讨了三种优势灌木养分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种优势灌木叶片和果实的氮和钾元素含量高于茎干和根系,果实和茎干的磷含量比其他器官高,而钙镁主要集中在茎干和叶片。(2)在灌草丛中,三种灌木根系和茎干的N∶P之间差异显著且变异很大,而在灌木林中,三种灌木根系的N∶P比值变异较大,但它们之间没有差异。(3)根际有效态养分含量与叶片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 灌木树种 养分分布
下载PDF
贵阳市区灌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碳储量 被引量:13
4
作者 宁晨 闫文德 +2 位作者 宁晓波 梁小翠 王新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55-2563,共9页
采用直接收获法和实测数据,以贵州省贵阳市区天然灌木林内木本和草本植物、凋落物及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灌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含量及碳储量。结果表明:灌木林植被层生物量为23.16 t/hm2,其中木本植物层生物量为12.46 t/hm2;草... 采用直接收获法和实测数据,以贵州省贵阳市区天然灌木林内木本和草本植物、凋落物及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灌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含量及碳储量。结果表明:灌木林植被层生物量为23.16 t/hm2,其中木本植物层生物量为12.46 t/hm2;草本植物层为3.74 t/hm2;凋落物层为6.96 t/hm2,分别占植被层生物量的53.08%、16.15%、30.05%。木本植物25种的碳含量范围为445.91—603.46 g/kg;草本植物6种的碳含量为408.48—523.04 g/kg;凋落物层碳含量为341.01—392.81 g/kg;土壤层碳含量为5.73—26.68 g/kg。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88.34 t/hm2,其中植被层为8.10 t/hm2;凋落物层为2.56 t/hm2;土壤层为77.68 t/hm2,分别占系统总碳储量的9.17%、2.89%、87.94%。灌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城市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灌木林生态系统 生物量 碳含量 碳储量 贵阳市
下载PDF
以动物为手段进行岩溶地区休养再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赖志强 陈远荣 +5 位作者 覃尚民 米兰.波哥兹尼克 易显凤 姚娜 梁永良 覃仕泽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3-108,共6页
通过建立灌木、草地2个不同生态系统,饲养适宜的反刍动物,利用动物适当的放牧采食、排泄粪便等行为来增加生物多样性,全面改善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性能,探索出一条可在广西乃至西南岩溶地区推广应用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并能... 通过建立灌木、草地2个不同生态系统,饲养适宜的反刍动物,利用动物适当的放牧采食、排泄粪便等行为来增加生物多样性,全面改善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性能,探索出一条可在广西乃至西南岩溶地区推广应用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并能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草地 灌木 畜牧业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坡位条件下优势灌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与pH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月明 苏以荣 +1 位作者 何寻阳 陈香碧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8,共6页
对广西喀斯特地区2种优势灌丛植物子凌蒲桃与火棘在不同坡位条件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与pH值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揭示植物种类及其立地条件对植物根际养分与pH值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植物根际养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现象,其中... 对广西喀斯特地区2种优势灌丛植物子凌蒲桃与火棘在不同坡位条件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与pH值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揭示植物种类及其立地条件对植物根际养分与pH值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植物根际养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现象,其中,火棘根际有机碳与速效磷含量富集明显,子凌蒲桃根际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富集明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坡位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速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速效磷、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植物种类相比,坡位对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更大。以上的研究表明,喀斯特灌丛优势植物有利于提高该地区土壤养分利用,但应该考虑植物立地条件对根际养分利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灌木 根际土 土壤养分 坡位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及分配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姜明 梁士楚 +1 位作者 梁月明 潘复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98,共4页
以桂林岩溶石山主要灌丛类型:紫凌木灌丛Decaspermum esquirolii Shrub、木灌丛Loropetalumchinense Shrub、龙须藤灌丛Bauhinia championii Shrub、小果蔷薇灌丛Rosa cymosa Shrub、红背山麻杆灌丛Alchornea trewioides Shrub为研究... 以桂林岩溶石山主要灌丛类型:紫凌木灌丛Decaspermum esquirolii Shrub、木灌丛Loropetalumchinense Shrub、龙须藤灌丛Bauhinia championii Shrub、小果蔷薇灌丛Rosa cymosa Shrub、红背山麻杆灌丛Alchornea trewioides Shrub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学调查法研究这5种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5种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大小顺序为:紫凌木灌丛>小果蔷薇灌丛>龙须藤灌丛>木灌丛>红背山麻杆灌丛,生物量分别为:29.48 t/hm2,18.76 t/hm2,15.18 t/hm2,9.78 t/hm2,7.54 t/hm2。5种灌丛群落地上生物量平均为16.15 t/hm2,不同层次生物量大小顺序为:灌木层>枯枝落叶层>草本层,各自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81.67%、11.89%和6.44%。对于5种灌丛类型建群种生物量所占各自灌丛灌木层生物量的比例而言,其大小顺序为:红背山麻杆>木>小果蔷薇>龙须藤>紫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灌丛群落 岩溶石山 桂林
下载PDF
广西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典型植物水分来源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邓艳 蒋忠诚 +1 位作者 李衍青 胡阳 《热带地理》 2015年第3期416-421,共6页
以广西岩溶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的典型优势灌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氧和碳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叶片水势和土壤水势等,分析广西石漠化地区典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的加剧,植物叶片水势和?13C值呈降低的趋势,但并... 以广西岩溶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的典型优势灌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氧和碳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叶片水势和土壤水势等,分析广西石漠化地区典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的加剧,植物叶片水势和?13C值呈降低的趋势,但并没有呈直线下降,且不同石漠化程度下植物的水势和碳同位素差异性均不显著。在轻度和中度石漠化环境下,灌木主要以吸收土壤水(>70%)为主;重度石漠化环境下,黄荆以夏季早期降雨储存在裂隙孔隙中的水(71.1%)为主要水源,而红背山麻杆则主要吸收土壤水(57.6%)和夏季早期降雨储存在裂隙孔隙中的水(42.4%)。土壤水是石漠化地区植物水分利用的重要来源,在重度石漠化环境下,植物对岩溶裂隙水的利用比例增大。为适应石漠化地区水分不足的现象,植物具有相似的水分利用策略:保持比较低的水势,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植物对不同水源的利用存在转移以适应石漠化环境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水分利用策略 水分来源 稳定同位素 岩溶 优势灌木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3种灌木群落土壤有机层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双燕 王克林 +2 位作者 曾馥平 曾昭霞 宋同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分别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3种灌木群落土壤有机层(OL)与表层土壤(表土,TS)的基本物理与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层干物质现存量为乔灌丛(5478.96kghm-2)>藤刺灌丛(4538.99kghm-2)>灌丛(3... 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分别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3种灌木群落土壤有机层(OL)与表层土壤(表土,TS)的基本物理与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层干物质现存量为乔灌丛(5478.96kghm-2)>藤刺灌丛(4538.99kghm-2)>灌丛(3665.37kghm-2);有机层与表土含水量分别为乔灌丛>藤刺灌丛>灌丛、乔灌丛>灌丛>藤刺灌丛.(2)总有机碳(TOC)、全氮(TN)在有机层中的含量基本为未分解层>分解层,全磷(TP)、全钾(TK)则相反;有机层的TN、TP释放回归速率主要受到凋落物质量的限制,而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次要;P素的回归周期最长,是养分归还的限制因素.(3)有机层中的TN贮量依演替阶段从低到高而降低,TP与TK贮量群落间相差不大,但表土与有机层中的养分库格局规律并不一致,在表土中层各养分元素贮量基本上均以乔灌丛最高,即随着群落的正向演替,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基本呈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灌木群落 土壤有机层 表土层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灌丛草坡类型区土壤水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胜天 王玉娟 +1 位作者 温志群 吕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以贵州省红枫湖、龙里灌丛草坡类型区为定位研究区域,选取灌丛、草地和玉米地3种植被类型,利用长时间序列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过程中重要过渡类型——灌丛草坡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1)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土壤水分变化规... 以贵州省红枫湖、龙里灌丛草坡类型区为定位研究区域,选取灌丛、草地和玉米地3种植被类型,利用长时间序列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过程中重要过渡类型——灌丛草坡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1)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也不同。从降雨过后初始含水量大小来看,玉米地>灌丛>草地;从递减率来看,玉米地>灌丛>草地;(2)草地土壤水分递减速率小于灌丛,其保水性强,因此,典型喀斯特地区草地植被生态与其它地区不同,呈现出一种"自适应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贵州省 灌丛草坡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喀斯特灌木林枯落物持水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秋文 罗雅雪 +1 位作者 罗娅 韦小茶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14-20,共7页
灌木是喀斯特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研究其枯落物的持水特性对喀斯特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不同灌木群落和坡位的枯落物持水能力,采用室内浸泡法和烘干法,分析了3种灌木群落和处于3种不同坡位的混合灌木林枯落... 灌木是喀斯特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研究其枯落物的持水特性对喀斯特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不同灌木群落和坡位的枯落物持水能力,采用室内浸泡法和烘干法,分析了3种灌木群落和处于3种不同坡位的混合灌木林枯落物的持水能力。结果表明:3种灌木群落枯落物的总蓄积量表现为球核荚蒾>圆果化香>月月青,3种坡位群落枯落物的总蓄积量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无论群落或是坡位,枯落物蓄积量均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群落最大持水量为圆果化香>月月青>球核荚蒾,不同坡位最大持水量为坡中>坡下>坡上;圆果化香的持水能力较强,坡中的持水能力较好;不同群落和不同坡位的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都存在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灌木林 枯落物 坡位 持水性能
下载PDF
喀斯特典型坡地旱季表层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川 张伟 +3 位作者 陈洪松 聂云鹏 叶莹莹 王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326-6334,共9页
基于网格(10 m×10 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典型灌丛与草灌两种植被类型坡地(90 m×120 m)旱季(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表层(0—16 cm)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整个采样期灌丛坡地的土壤水... 基于网格(10 m×10 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典型灌丛与草灌两种植被类型坡地(90 m×120 m)旱季(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表层(0—16 cm)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整个采样期灌丛坡地的土壤水分含量明显要高于草灌坡地,两种类型坡地的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均属于中等程度的变异(10%<Cv<100%),且灌丛坡地的变异系数大于草灌坡地。两种植被类型坡地的土壤水分含量与降雨量的波动变化趋势相同,而与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整体相反。土壤水分含量均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结构。两种类型坡地土壤水分的变程与块基比的变化趋势都大致相反,灌丛坡地土壤水分的变程与土壤水分含量均值的变化趋势在采样前期和中期趋势相反,在采样后期趋势相同,而草灌坡地土壤水分的变程与土壤水分含量均值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两块样地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变程与块基比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说明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水分空间格局的主导作用是持续存在的,结合研究目标可以有效指导后续的土壤采样。虽然两块样地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整体沿坡面自上而下呈递增趋势,但土壤水分含量最大值均分布在样地下坡位右侧地段,这主要与该地段坡度较缓、土壤厚度较大且碎石含量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灌丛 草灌 时空变异 喀斯特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小叶黄杨与白刺花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强 李倩 +1 位作者 肖华 周国富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28,共7页
本试验选择晴天,利用英国Lcpro+光合测定仪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小叶黄杨和白刺花的光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叶黄杨的日均净光合速率为(2.66±0.69)μmolCO_2·m^(-2)·s^(-1),远低于白刺花的(7.32±... 本试验选择晴天,利用英国Lcpro+光合测定仪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小叶黄杨和白刺花的光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叶黄杨的日均净光合速率为(2.66±0.69)μmolCO_2·m^(-2)·s^(-1),远低于白刺花的(7.32±3.87)μmolCO_2·m^(-2)·s^(-1)。小叶黄杨和白刺花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着光照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出于保护自身,被动的关闭部分气孔,造成光合作用原料即胞间CO_2的浓度降低,叶片水分减少,使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对下降,出现一个较为明显或滞后的"午休"现象。小叶黄杨光合生理特性最活跃时间在8:00左右,其他时间段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其不耐强光和高温,白刺花的光合特性则表现出全天相对较高状态。8:00是小叶黄杨和白刺花同化作用最佳的时间之一,在其他时段小叶黄杨和白刺花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但存在"高-低-高-低"的交叉变化趋势。整体上讲,白刺花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1.52±0.84)μmolCO_2·mmol-1H_2O]略高于小叶黄杨[(1.40±0.78)μmolCO_2·mmol-1H_2O],白刺花具有高光合速率、高蒸腾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小叶黄杨具有低光合速率、低蒸腾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在石漠化特殊的环境背景下栽植饲用灌木要充分考虑不同时间节点的光合特点,采取必要措施,如遮阴、补水等,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发掘潜在生态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灌木 喀斯特 小叶黄杨 白刺花 光合特征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灌木植物功能群划分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振宇 龙翠玲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0,共5页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灌木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通过重要值计算结果选取了灌木的24个优势种,根据植物种间联结性,对优势种进行植物功能群划分,结果表明:该灌木优势种共可划分为5组功...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灌木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通过重要值计算结果选取了灌木的24个优势种,根据植物种间联结性,对优势种进行植物功能群划分,结果表明:该灌木优势种共可划分为5组功能群,F1: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以革叶铁榄为优势种;F2: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以裂果卫矛为优势种;F3:主要分布在槽谷地形中,以长梗罗伞为优势种;F4:主要分布在槽谷地形中,以球核荚蒾为优势种;F5:主要分布在坡地地形中,以中华蚊母树为优势种。由群落的种间联结特征推断喀斯特地区植物种间松散的联结关系可能是森林植被物种共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灌木 功能群 优势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亚热带灌丛岩溶区夏季土壤CO_2浓度动态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威 况明生 +2 位作者 魏秉铎 孙艳丽 张远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70-74,共5页
土壤CO2作为岩溶作用的重要驱动因素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对南川市金佛山西坡次生灌丛区连续观测的基础上,对亚热带灌丛岩溶区夏季土壤CO2浓度动态作了详细的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CO2随着气温的日变化而呈现明显的日... 土壤CO2作为岩溶作用的重要驱动因素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对南川市金佛山西坡次生灌丛区连续观测的基础上,对亚热带灌丛岩溶区夏季土壤CO2浓度动态作了详细的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CO2随着气温的日变化而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同时对气温的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效应。(2)不同土壤深度CO2浓度的大小基本上呈同向变化,但深度对CO2浓度的影响较为复杂。(3)气温和地温的变化和土壤CO2浓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一致性,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土壤CO2浓度的较大变化,而植被层的湿度和土壤CO2浓度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不明显,降水和表层土壤含水量对土壤CO2浓度的贡献较大。(4)土壤CO2明显的驱动着岩溶作用的进行。以上结论的得出对进一步研究土壤CO2对岩溶的驱动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灌丛岩溶区 夏季 土壤CO2 岩溶作用 驱动因素 浓度动态 南川市 金佛山
下载PDF
不同育苗基质对3个喀斯特适生灌木树种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常恩福 李娅 +4 位作者 李品荣 肖桂英 张清 丁玉雄 黄春良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7-112,120,共7页
苦刺、鞍叶羊蹄甲和华西小石积是喀斯特山地的适生灌木树种,以咖啡壳、甘蔗渣、草碳、森林土等为基质原料配制成4种育苗基质,开展育苗对比试验,通过测定苗高、地径、主根长、根幅、一级侧根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共7个性状指,分析... 苦刺、鞍叶羊蹄甲和华西小石积是喀斯特山地的适生灌木树种,以咖啡壳、甘蔗渣、草碳、森林土等为基质原料配制成4种育苗基质,开展育苗对比试验,通过测定苗高、地径、主根长、根幅、一级侧根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共7个性状指,分析不同育苗基质对其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对3个树种苗木质量的影响不同,不同树种适应不同的育苗基质;不同育苗基质苗木生长的差异是树种生长特性、苗期生长规律及基质理化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单一性状指标的表现及7个苗木生长指标隶属函数值计算结果,以有机废弃物咖啡壳为主要原料配制的1~#基质更适宜用作苦刺和鞍叶羊蹄甲的育苗基质,以甘蔗渣为主要原料配制的2~#基质则适宜用作华西小石积的育苗基质,同时2~#,3~#基质也可满足苦刺苗木生长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适生树种 育苗基质 苦刺 鞍叶羊蹄甲 华西小石积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几种岩溶区适生灌木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娜 史静 +2 位作者 邓素媛 丘金花 蒋玉秀 《草学》 2020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了筛选抗旱性能好的岩溶区适生灌木品种,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PEG-6000溶液对5种岩溶区常见灌木种子进行了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结果表明,翅荚决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强度增加各项指标逐渐降低,但在高浓度胁迫时,仍然有顽强的发芽势;圆... 为了筛选抗旱性能好的岩溶区适生灌木品种,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PEG-6000溶液对5种岩溶区常见灌木种子进行了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结果表明,翅荚决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强度增加各项指标逐渐降低,但在高浓度胁迫时,仍然有顽强的发芽势;圆叶舞草在PEG溶液低浓度胁迫时各指标高于对照,说明轻度的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隶属函数对各相对指标综合分析来看,5种灌木种子抗旱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翅荚决明>圆叶舞草>合萌>木豆>多花木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灌木 干旱胁迫 萌发 抗旱性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高原区几种灌木对土壤水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瑞 莫红林 +2 位作者 李光容 喻理飞 戴全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2,共5页
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的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3种灌木及无植被生长的土壤(0-20 cm)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无植被〉矮生栒子〉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且变化差异极显著;(2)土壤总... 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的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3种灌木及无植被生长的土壤(0-20 cm)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无植被〉矮生栒子〉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且变化差异极显著;(2)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变化及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3)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田间)持水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小叶平枝栒子〉堆花小檗〉矮生栒子〉无植被,但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土壤蓄水量的大小顺序表现为: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无植被,其中堆花小檗与小叶平枝栒子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与矮生栒子和无植被变化差异均极显著,矮生栒子与无植被变化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喀斯特高原区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省野生饲用乔灌资源初步研究
19
作者 吴强 王元素 +1 位作者 肖华 池永宽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1年第1期82-87,共6页
饲用乔灌是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对贵州省56种饲用乔灌资源分析得出:豆科饲用乔灌营养价值整体较高,种类占56种饲用乔灌的21.43%,是目前饲用乔灌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同时也应重视长叶水麻等高营养... 饲用乔灌是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对贵州省56种饲用乔灌资源分析得出:豆科饲用乔灌营养价值整体较高,种类占56种饲用乔灌的21.43%,是目前饲用乔灌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同时也应重视长叶水麻等高营养价值但研究较少的物种,根据其粗蛋白含量高的资源特点深入开发利用。通过56种饲用乔灌的营养聚类分析,判断植物营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更好地服务资源开发、挖掘饲用价值。本研究以期从植物资源角度为贵州省乃至全国饲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 营养 喀斯特 乔灌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灌木层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被引量:91
20
作者 刘润红 陈乐 +5 位作者 涂洪润 梁士楚 姜勇 李月娟 黄冬柳 农娟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7-2071,共15页
基于样方调查,采用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灌木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冈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占绝对竞争优势;重要值较大(小... 基于样方调查,采用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灌木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冈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占绝对竞争优势;重要值较大(小)的物种,其生态位宽度一般较大(小),但两者顺序并非完全一致。(2)主要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较小,各物种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不高;一般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其生态位相似性也越大。(3)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间产生生态位重叠的概率较大,但生态位重叠程度并不一定大;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相关关系;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程度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4)灌木层主要物种的总体联结性表现为显著正联结,表明该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5)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的显著率均较低,种间联结性不强。(6)物种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与相应的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程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现为种间正(负)联结越强,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岩溶石山 青冈群落 灌木层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