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s of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soil erosion resistance to different bedrock strata dip and land use types in the karst trough valley of Southwest China
1
作者 Fengling Gan Hailong Shi +3 位作者 Junfei Gou Linxing Zhang Quanhou Dai Youjin Yan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684-696,共13页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that reflects soil quality and anti-erosion ability and strongly affects soil processes and functions.Bedrock strata dips(dip and anti-dip slopes)and land use types prima...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that reflects soil quality and anti-erosion ability and strongly affects soil processes and functions.Bedrock strata dips(dip and anti-dip slopes)and land use types primarily influenc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whereas the detailed mechanisms are unclear in karst trough valley.Therefor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edrock strata dip and land use type on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in karst trough valleys,soil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major land use types(abandoned land,grassland,pepper fields,corn fields and forest)on dip and anti-dip slopes.The soil was fractionated into macroaggregates and microaggrates using dry and wet sieving analysis.The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in the macroaggregates and microaggregates were measured in conventional laboratories.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mong different bedrock strata dips,slope positions,and land use types(P<0.05).The variation ranges of macroaggregates and micro-aggregates in the pepper fields of the dip slop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n the anti-dip slope.Comparing all land use types,the forest of the anti-dip slope had>0.25 mm water-stable aggregates(85.31%)and mean weight diameter(2.67 mm)on the upper slope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other slope positions of the dip slope.In addition,the dip slope ha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35.57%)than the anti-dip slope(29.81%),and the soil erodibility factor value of the natural forest of the dip/anti-dip slop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land use types(P<0.05).When the content of large macroaggregates was larger,the soil macroaggregate weight was greater.When the failure rate of the soil aggregates was lower,the stability of the soil structure was better.Overall,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atural fores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thereby improving soil erosion resistance.Therefore,natural recovery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on dip/anti-dip slopes of karst trough valle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trough valley Land use types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Bedrock strata dip
原文传递
Karst and Pseudokarst of the West Kazakhstan (Republic of Kazakhstan)
2
作者 Kazhmurat M. Akhmedenov Dinmuhammed Zh. Iskaliev Vladim P. Petrishe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An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karst and karst-suffosion forms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West Kazakhstan reg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Numerous literary sources were used as the information database for the analys... An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karst and karst-suffosion forms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West Kazakhstan reg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Numerous literary sources were used as the information databas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relief features of the West Kazakhstan region. Evaluation of the morphometric features of the collapsed new formations on the basis of materials of our own field research is presen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there were defined localization places of the karst-collapsed phenomena where the reconnaissance field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Survey points’ localiz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GPS system with the help of 12-channel GPS-receiver of Garmin eTrex model. Geo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based on MapInfo 9.5 and ArcGIS 9.2 packages was used for the building of the information and cartographic database. Original thematic maps compil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analysi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is research. The features of the Caspian Basin’s karst landscapes, formed as a result of salt-dome tectonic manifestations (Inder Mountains, Malaya Bogdo Mountain, Bish-Chokho hill)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Caspian Basin salt-dome landscapes are landforms of the karst origin from large karst depressions of the karst-tectonic origin to modern forms of the sulfate karst: sinkholes, wells, polje, knobs (“Kurgantau”), arches, caves and grottoes. Some karst formations have a non-salt-dome origin. Three areas with the collapsed forms that have the karst-suffosion origin have been identified (near Konyr village, Berezovka village and Zhanatalap village). The mechanism of the sinkholes formation is due to the changes of the groundwater regime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limestone eluvium as a result of active anthropogenic impacts. The sinkholes occurence near Zhanatalap village, which is located near the Karachaganak oil and gas field, is probably due to the anthropogenic initiation of karst-suffos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aphy GEOMORPHOLOGY Relief karst Pseudokarst Collapses Suffusion Denudation-karst karst-Collapsing FUNNEL Ponor Well trough Keprok Inder Kazakhstan
下载PDF
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蒋莉沙 甘凤玲 +3 位作者 谭晓红 石海龙 赵烜 蒲俊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9,共10页
[目的]探索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机制,为喀斯特槽谷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以重庆市青木关岩溶槽谷区顺/逆层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冲刷试验,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顺/逆层坡的土壤分离能力差异... [目的]探索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机制,为喀斯特槽谷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以重庆市青木关岩溶槽谷区顺/逆层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冲刷试验,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顺/逆层坡的土壤分离能力差异,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结果](1)顺/逆层坡土壤分离能力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逆层坡有机质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全氮含量大于顺层坡。(2)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分离能力均为顺层坡高于逆层坡。此外,草地土壤分离能力综合得分在顺/逆层坡均低于辣椒地、玉米地和裸地。(3)根据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基于有机质含量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建立的顺/逆层坡土壤分离能力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7,0.85,能有效预测土壤分离能力。[结论]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在顺/逆层坡均为最小。因此,为预防喀斯特槽谷区水土流失及促进生态恢复,应合理进行耕种,并且适当增加草地的覆盖面积,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离 土壤理化性质 岩层倾向 土地利用类型 喀斯特槽谷区
下载PDF
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与综合治理技术研发 被引量:34
4
作者 蒋勇军 刘秀明 +5 位作者 何师意 何丙辉 谢建平 罗维均 白晓永 肖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092-7097,共6页
深入揭示流域尺度水-土-生资源格局和研发因地制宜的水-土-生治理技术是"十三五"石漠化治理工程的主要瓶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过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2016YFC0502300)针对... 深入揭示流域尺度水-土-生资源格局和研发因地制宜的水-土-生治理技术是"十三五"石漠化治理工程的主要瓶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过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2016YFC0502300)针对槽谷区特点,锁定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和五个关键技术,从过程机理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3个层面解剖区域水/土/生物资源分布格局与地质地貌之间的关系,阐明石漠化过程中的相关生态变化机理,因地制宜地研发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土壤地上/下流/漏失阻控与生态恢复技术;研发野生砧木及经济树种互作效应与优化配套技术,构建槽谷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和生态产业模式并示范推广,为区域生态改善和贫困问题解决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石漠化 综合治理技术 生态恢复 喀斯特槽谷区
下载PDF
典型岩溶槽谷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任坤 师阳 +2 位作者 李晓春 蓝家程 徐尚全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5-21,共7页
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水化学数据研究了重庆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岩溶泉和地下河水化学阳离子分别以 Ca2+、Mg2+和 Ca2+、Na+为主,阴离子以 HCO-3、SO2-4为主;表层岩溶泉雨季 Mg2+... 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水化学数据研究了重庆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岩溶泉和地下河水化学阳离子分别以 Ca2+、Mg2+和 Ca2+、Na+为主,阴离子以 HCO-3、SO2-4为主;表层岩溶泉雨季 Mg2+/Ca2+摩尔比和地下河雨季 Na+/Ca2+摩尔比旱季大于雨季,表层岩溶泉和地下河雨季 HCO-3/SO2-4摩尔比分别为3.428-6.524、3.122-5.966,旱季 HCO-3/SO2-4摩尔比分别为5.693-8.664、3.428-6.524,表现出低SO2-4、高 HCO-3的特征,主要受农业活动影响的表层岩溶泉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依次为 HCO-3> SO2-4>Ca2+>NO-3> Mg2+> Na+> K+>Cl-,而受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城镇建设活动等多种因子共同影响下的地下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有所变化,依次为 HCO-3>Na+> Ca2+> K+> Cl-> Mg2+>NO-3> SO2-4,随着人类影响的加剧,离子敏感指数将会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龙洞地下河流域 地下水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敏感性 岩溶槽谷区 重庆
下载PDF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典型岩溶现象及发育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屈科 许模 +2 位作者 徐则民 王科 蒋良文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1年第1期43-47,共5页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核部及两翼的可溶岩地层中发育分布有大量的典型岩溶现象 ,本文详尽讨论了岩溶洼地、槽谷、巨型组合槽谷和地下溶洞等大型岩溶形态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受控因素 。
关键词 岩溶洼地 岩溶槽谷 分布 地下溶洞 形成机制 发育规律 岩性 构造
下载PDF
重庆市喀斯特槽谷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与地貌形态要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霞 魏朝富 +1 位作者 倪九派 张仕超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9-66,共8页
选取喀斯特槽谷地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鱼池镇团结村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法,综合应用地貌-面积频度分布指数和信息熵分析了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7个... 选取喀斯特槽谷地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鱼池镇团结村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法,综合应用地貌-面积频度分布指数和信息熵分析了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7个地貌形态要素间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地形位分别为高程956.2~1 000m,坡度5°~15°,坡向SW、W、NW和E,地形起伏度0~1m,地表粗糙度1.0~1.1,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0°~5°的低地形位上;②在槽谷谷底,农村居民点信息熵的最大值为1.15,最小值为0.02,说明农村居民点在低地形位上分布的有序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槽谷 居民点分布 地貌形态要素 地貌-面积频度分布指数 信息熵
下载PDF
隧道工程对喀斯特槽谷区坡面产流及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远瞩 蒋勇军 +5 位作者 李勇 王正雄 段世辉 吴韦 彭学义 王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126-6135,共10页
隧道工程导致地下水系统被破坏,但由此可能带来的土壤侵蚀却很少被涉猎。在重庆观音峡背斜隧道密集影响区和非隧道影响区的两个相邻小流域建立径流小区,基于高分辨率水文数据结合δD-H2O、δ18O-H2O同位素,对比两径流小区坡面、壤中产... 隧道工程导致地下水系统被破坏,但由此可能带来的土壤侵蚀却很少被涉猎。在重庆观音峡背斜隧道密集影响区和非隧道影响区的两个相邻小流域建立径流小区,基于高分辨率水文数据结合δD-H2O、δ18O-H2O同位素,对比两径流小区坡面、壤中产流规律和地表侵蚀产沙特征。结果表明,观测年内隧道影响区坡面产流对降雨响应更快,地表径流系数0.027,侵蚀模数16.68 t km-2 a-1;非隧道影响区地表径流系数0.013,侵蚀模数7.73 t km-2 a-1。相反,隧道影响区产生的壤中流产流系数仅为非隧道影响区的31%。对一场强降雨监测发现,两径流小区坡面流中δD-H2O、δ18O-H2O相似,但壤中流中却差异较大。用氢氧同位素混合模型分析得出隧道影响区坡面流、壤中流中降雨贡献率均大于非隧道影响区,侵蚀能力更强。这与土壤含水率减小和土壤结构的差异有关:隧道影响区土壤中粘粒的含量高于非隧道影响区,且出现上粘下松的异常土壤结构,使土壤下渗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加。较小的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粒径也有利于土壤搬运。研究为隧道工程导致的喀斯特区水土流失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喀斯特区水土流失防治和石漠化治理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坡面径流 壤中流 土壤侵蚀 喀斯特槽谷区
下载PDF
岩溶槽谷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整理——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刁承泰 陈菲 +1 位作者 吕韬 周志跃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18,共5页
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四川盆地东部山地中岩溶槽谷地区的生态条件和土地利用特点 ,认为耕地石漠化严重和水资源利用能力极差是制约岩溶槽谷地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溶槽谷地区土地整... 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四川盆地东部山地中岩溶槽谷地区的生态条件和土地利用特点 ,认为耕地石漠化严重和水资源利用能力极差是制约岩溶槽谷地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溶槽谷地区土地整理的重点和技术。岩溶槽谷地区的土地整理 ,应在分析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预测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 ,以坡改梯工程和水利工程为重点 ,并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槽谷地区 土地利用 土地整理 重庆 涪陵区 荒田
下载PDF
鄂西岩溶槽谷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构成及其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德超 罗明明 +1 位作者 周宏 陈植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8,26,共7页
鄂西岩溶槽谷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一,水资源构成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以湖北宜昌香溪河流域雾龙洞地下河系统为例,选取2012年两次典型洪水过程,基于流量衰减法,对地下河流量衰减过程进行划分,定量评价洪峰状态下水资源的分类及构成,... 鄂西岩溶槽谷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一,水资源构成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以湖北宜昌香溪河流域雾龙洞地下河系统为例,选取2012年两次典型洪水过程,基于流量衰减法,对地下河流量衰减过程进行划分,定量评价洪峰状态下水资源的分类及构成,并利用年内最大洪峰对计算参数进行验证,讨论了地下河系统储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鄂西岩溶槽谷地区,溶洞水和溶洞裂隙水所占比重小,岩溶管道系统的发育规模有限;中宽裂隙水和微裂隙水所占比重达70%以上,裂隙介质是地下水最主要的储水空间;裂隙水构成地下水资源的主体,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槽谷区 雾龙洞地下河 水资源构成 结构特征
下载PDF
岩溶槽谷区多条隧道条件下拟建隧道对岩体渗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云菊 张瑞 +2 位作者 王新敏 靳晓光 谢继安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83-89,共7页
依据重庆南山地勘资料,通过Midas GTS NX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岩溶槽谷区既有多条隧道条件下拟建隧道施工(不考虑和考虑防水措施)时的区域渗流特征,预测拟建隧道的涌水量,并与现有涌水量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径流模数... 依据重庆南山地勘资料,通过Midas GTS NX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岩溶槽谷区既有多条隧道条件下拟建隧道施工(不考虑和考虑防水措施)时的区域渗流特征,预测拟建隧道的涌水量,并与现有涌水量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结果(单位长度涌水量10.10 m3/(d·m))与大气降水渗入量法计算结果(11.11 m3/(d·m))相近,也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11.50 m3/(d·m))接近。受拟建隧道开挖影响,铜锣山隧道单洞涌水量下降了2.4%;南山隧道左洞下降了6.9%,右洞下降了4.7%。南山隧道左洞涌水量受拟建隧道影响最大,右洞次之,铜锣山隧道最小。拟建隧道及时施做防水及二次衬砌时,拟建隧道左洞涌水量下降了66.3%,右洞下降了66.2%,效果显著。在岩溶槽谷区既有多条隧道条件下,拟建隧道开挖对一定范围内既有隧道涌水量及渗流特征影响不大,对埋深较深的隧道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槽谷区 多条隧道 渗流场 渗透系数
下载PDF
岩溶槽谷地区土地整理的总结与思考——以重庆市北碚区槽上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多兴 谢世友 路洪海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40,共6页
岩溶地区有着独特的地质、水文条件,其衍生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与非岩溶地区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其土地整理重点及实施对策也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以重庆槽上地区为例对岩溶槽谷地区独特的地质、水文背景下和人类非理性开发活动下所产生的土... 岩溶地区有着独特的地质、水文条件,其衍生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与非岩溶地区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其土地整理重点及实施对策也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以重庆槽上地区为例对岩溶槽谷地区独特的地质、水文背景下和人类非理性开发活动下所产生的土地资源特征、成因以及以生态重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用地整理为重点的土地整理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土地整理实施和完善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槽谷地区 土地整理 水文条件 地质条件 生态重建
下载PDF
退耕还林恢复年限对岩溶槽谷区石漠化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建明 王志刚 +5 位作者 王爱娟 王家乐 王可 刘晨曦 崔豪 张平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历史上严重的植被破坏导致西南岩溶槽谷区水土流失/漏失和石漠化加重,制约喀斯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对于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遥感解译结合野外调查及采样分析基础上,重点... 历史上严重的植被破坏导致西南岩溶槽谷区水土流失/漏失和石漠化加重,制约喀斯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对于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遥感解译结合野外调查及采样分析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岩溶槽谷退耕后7个恢复年限(0~5、5~10、10~15、15~20、20~25、25~30、45~50 a)土壤主要物理性质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1)退耕开始至15~20 a土壤尤其是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呈现恶化的趋势,土壤表层平均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分别减少12.28%~14.75%和8.79%~11.14%,而表层平均容重和紧实度则分别增大10.06%~13.82%和54.09%~58.43%,土壤-植被系统出现旱生化发展趋势;2)退耕20~50 a表层土壤平均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分别达到40.65%和60.38%,较退耕0~5a分别增加24.11%和9.06%,尤其是恢复45~50 a表层土壤平均容重和紧实度分别为0.93 g/cm3、7.57 kg/cm^2,土壤基本性质的变化表明了生态系统质量的显著提升;3)由于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且缺少过渡层,提出了喀斯特地区土壤"铁板烧效应",与植被在退耕15~20 a由灌草结构向乔灌草立体格局转变的时间转折点相符。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对土壤系统演变的影响,并提出喀斯特地区尤其要注重对乔木树种的种植和抚育工作,对于指导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被 恢复 退耕还林 岩溶槽谷
下载PDF
跨孔电磁波透视法在探测和评价储油罐岩溶病害地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甘伏平 黎华清 +1 位作者 卢呈杰 韦吉益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在对重要建筑物的基础详勘时,除了采用常规的勘察手段外,还需采用探测精度较高的跨孔电磁波透视技术,以查清岩溶(溶洞、溶槽及裂隙带)的分布特征。本文以广西境内的黎塘分输泵站场的地基勘探为例,介绍了... 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在对重要建筑物的基础详勘时,除了采用常规的勘察手段外,还需采用探测精度较高的跨孔电磁波透视技术,以查清岩溶(溶洞、溶槽及裂隙带)的分布特征。本文以广西境内的黎塘分输泵站场的地基勘探为例,介绍了跨孔电磁波透视法在探测和评价储油罐岩溶病害地基中的应用,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为后期的场地评价、确定桩端持力层以及地基加固处理等提供详细、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跨孔电磁波 溶洞 溶槽 裂隙带
下载PDF
四川盆地灯影组天然气晚期调整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玮 刘树根 +5 位作者 李泽奇 邓宾 吴娟 宋金民 何若玮 可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1-652,共12页
利用近年来最新钻探成果,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盆-山结构、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全盆地贯通的灯影组顶面岩溶不整合面输导体系联合控制了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盆... 利用近年来最新钻探成果,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盆-山结构、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全盆地贯通的灯影组顶面岩溶不整合面输导体系联合控制了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盆-山结构控制灯影组天然气向造山带运移的大方向。拉张槽内筇竹寺组的侧向封隔作用,使得灯影组天然气分成东西两区,东区天然气向拉张槽东缘持续运移集聚,受侧向封堵而形成岩性-构造大规模气藏聚集带;西区天然气主要向威远和盆地边缘运移,威远顶部封盖能力不足而使大部分天然气逸散,在运移途中的局部构造形成小规模气藏。盆地边缘受盆-山结构影响,保存条件被破坏,使得天然气逸散而不能成藏。华蓥山以东应考虑天然气逸散的方向指向区(现今构造高部位),可能会有气藏保留。灯影组成藏的特征与主控因素为区域性及规模性的构造或沉积差异造成生储运圈的相应调整和差异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拉张槽 岩溶不整合面 构造-岩性圈闭
下载PDF
矿井直流电法超前预报球体构造的初步理论及沙槽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光 庄德玉 +1 位作者 田劼 吴淼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2,共4页
针对矿井直流电法掘进超前探测技术理论发展不够完善的现状,建立了独头巷道掘进面前方存在球体溶洞时的超前探测数学模型,发展了预报球体溶洞的超前探测理论,探讨了溶洞至掘进面距离、溶洞半径、埋深等参数与视电阻率异常的联系,给出了... 针对矿井直流电法掘进超前探测技术理论发展不够完善的现状,建立了独头巷道掘进面前方存在球体溶洞时的超前探测数学模型,发展了预报球体溶洞的超前探测理论,探讨了溶洞至掘进面距离、溶洞半径、埋深等参数与视电阻率异常的联系,给出了相应理论曲线或经验公式,并采用沙槽模拟实验对理论进行验证,对完善超前探测的资料解释技术,提高预报准确度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直流电法 超前探测理论 沙槽模拟实验 球体溶洞
下载PDF
长庆气田奥陶系古沟槽展布及其对气藏的控制 被引量:81
17
作者 何自新 郑聪斌 +1 位作者 陈安宁 王飞雁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8,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风化壳已找到的天然气田 ,属于大型古地貌气藏。其含气面积与奥陶系侵蚀面古沟槽展布密切相关。本文结合气田勘探开发实践 ,分析了古沟槽形成条件 ,提出了古沟槽判识方法。根据已识别出的古沟槽发育特征 ,指出主沟...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风化壳已找到的天然气田 ,属于大型古地貌气藏。其含气面积与奥陶系侵蚀面古沟槽展布密切相关。本文结合气田勘探开发实践 ,分析了古沟槽形成条件 ,提出了古沟槽判识方法。根据已识别出的古沟槽发育特征 ,指出主沟槽展布的总趋势主要为近东西向 ,改变了以往南北向展布的认识。并通过古沟槽与气藏分布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侵蚀面 古沟槽 展布特征 溶丘块体 气藏分布
下载PDF
川东槽谷区岩溶泉水物理化学动态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以重庆青木关岩溶槽谷姜家泉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扈志勇 杨平恒 +2 位作者 杨梅 罗鉴银 李元庆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67-1173,共7页
以重庆青木关岩溶槽谷姜家泉野外观测试验基地为例,利用CTDP300多参数水质自动记录仪、NITRATAX plussc在线硝氮分析仪及HOBO小型气象站,分别对岩溶泉在不同降雨条件下水化学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岩溶泉水pH值受偏... 以重庆青木关岩溶槽谷姜家泉野外观测试验基地为例,利用CTDP300多参数水质自动记录仪、NITRATAX plussc在线硝氮分析仪及HOBO小型气象站,分别对岩溶泉在不同降雨条件下水化学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岩溶泉水pH值受偏酸性雨水的影响而降低;水温变化取决于降雨量、持续时间及气温等因素影响。分析认为,电导率的变化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般降雨环境下雨水的稀释作用仅表现在降雨的开始阶段,之后裂隙含水介质起主要作用;暴雨环境下雨水的稀释作用贯穿整个降雨过程,地下河水质主要受岩溶管道裂隙控制,水动力作用占主要地位。NO3-含量与电导率变化呈正相关,都与降雨量密切相关,从而说明降雨是导致岩溶区土壤元素流失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岩溶山区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岩溶泉水化学动态变化的监测研究对于解决岩溶石山区居民的饮水、水土保持及石漠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泉 水文物理化学 环境效应 槽谷区 川东
下载PDF
喀斯特槽谷区土壤CO_2浓度的短时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游贤慧 杨琰 +5 位作者 徐刚 邹晓岗 何志立 田宁 田洪明 曾朱周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5,共10页
龙潭喀斯特槽谷两侧顺、逆倾坡裸岩出露率、植被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为探究龙潭槽谷两侧顺、逆倾坡土壤CO_2浓度的短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用固态CO_2传感器法在槽谷两侧顺、逆倾坡土面上开展高分辨率土壤CO_2浓度... 龙潭喀斯特槽谷两侧顺、逆倾坡裸岩出露率、植被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为探究龙潭槽谷两侧顺、逆倾坡土壤CO_2浓度的短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用固态CO_2传感器法在槽谷两侧顺、逆倾坡土面上开展高分辨率土壤CO_2浓度动态监测,并同时对监测点进行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连续自动化监测。结果表明:(1)强降雨事件中,除强降雨初期(1h内),土壤CO_2浓度出现短暂降低外,降雨事件整体上促进了土壤CO_2浓度的上升;(2)昼夜尺度上,白天土壤CO_2浓度大于夜晚,土壤CO_2浓度对气温的响应速度较土温快;一年四季中,土壤CO_2浓度波动幅度大小次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3)在短时天气变化下,裸岩出露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土壤CO_2浓度与土温的相关性越强且在强降雨下的变化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槽谷区 土壤CO2浓度 强降雨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岩溶槽谷区坡耕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权 李阳兵 +2 位作者 胡先培 李珊珊 陈会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1,共9页
探讨当前多重要素驱动影响下岩溶槽谷区坡耕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地区粮食安全和土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高精度影像和地理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坡耕地利用动态指标和缓冲区方法探讨槽谷区坡耕地时空演变特征。... 探讨当前多重要素驱动影响下岩溶槽谷区坡耕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地区粮食安全和土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高精度影像和地理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坡耕地利用动态指标和缓冲区方法探讨槽谷区坡耕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7年,西、中和东部槽谷的坡耕地利用都发生了动态变化,且缓坡耕地和斜坡耕地变化最显著。(2)随距居民点和道路距离增加,坡耕地面积总体减少,但变化趋势不同。(3)西、东部槽谷坡耕地转移的空间格局主要集中于槽坝平坦部位,中部槽谷主要集中于山坡两侧。(4)槽谷区坡耕地演变的时空分异格局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自身地形地貌对坡耕地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地区经济产值提高对坡耕地利用具有改造作用,农业结构调整对坡耕地利用功能具有多样性促进作用,分析多重因素对槽谷区坡耕地利用演变趋势的驱动机制可为地区因地施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利用 动态变化 转移矩阵 时空变化特征 岩溶槽谷 贵州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