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ifying the Authorship of the Yasunari Kawabata Novel The Sound of the Mountain
1
作者 Hao Sun Mingzhe Ji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2017年第5期127-141,共15页
Yasunari Kawabata was a famous Japanese novelist and the winner of the 1968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However, considerable debate has persisted concerning the authorship of one of his novels, The Sound of the Mount... Yasunari Kawabata was a famous Japanese novelist and the winner of the 1968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However, considerable debate has persisted concerning the authorship of one of his novels, The Sound of the Mountain, with some claiming that it was in fact written by another celebrated author, Yukio Mishima. In this research, we attempt to resolve this issue by applying character bigrams, part-of-speech bigrams, and phrase patterns as stylometric feature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and random forests as authorship attribution methods. As a result, we obtained compelling evidence to show that Yukio Mishima was not the author of The Sound of the Mount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sunari kawabata ghostwriter authorship attribu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random forest.
下载PDF
中国心画理论与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从写心、适意到求品
2
作者 周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首先,心画理论强调人情味和抒情性,这是宋代文人画家们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士大夫群体的艺术担当之后,着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而川端康成也认为绘画不仅可以写形状物,更可以表达人的潜在的精神世界,这一艺术观念在其《梦》《阵雨》等小说中均有明显体现。川端康成在大量作品中所描写的绘画都是一种“心画”,它们并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精神的流动。其次,中国宋元时代文人向绘画领域的主动渗透和理论引领,带来了绘画“适吾意”的思潮,使得绘画得以抒“胸中盘郁”。在这一点上,川端的文学创作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主张完全相通,因此也使得其小说中的绘画作品具有了内涵的无限性和解读的丰富性。第三,宋代带有精英阶层之精神自觉的文人对绘画提出指导性的艺术理论,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格。这种绘画理论也伴随中国绘画传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而东传,这恰值川端康成人生的前三十年,对他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心画理论不仅对日本文人画的形成,而且对日本近现代文学都产生了跨文化、跨学科的影响。从川端康成文学的个案可以看到,渗透于域外的中国画论,作为艺术理论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态。这一越境的文化传播现象,还有很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值得挖掘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画 苏轼 川端康成 写心 适意 求品
下载PDF
战后日本文学的三重向度: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
3
作者 韩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战后日本文学中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这三个重要向度成为反映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与心理困境的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战后日本文学如何体现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反思,以及民族主义情感在文学叙事中的复杂表现,并探讨了国家记忆在战... 战后日本文学中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这三个重要向度成为反映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与心理困境的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战后日本文学如何体现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反思,以及民族主义情感在文学叙事中的复杂表现,并探讨了国家记忆在战后日本文学中的重构,探讨了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与解读,塑造和影响了国家的集体记忆。文章聚焦于文化心理层面,揭示了战后日本文学在描绘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如何深刻反映了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状态及其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战后文学 民族主义 国家记忆 川端康成
下载PDF
《雪国》主题:拯救与净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舜立 李琴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9-145,共7页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是一部充满深层次象喻的小说,它通过独特的人物和景物的塑描,表达了拯救与净化的主题思想;这一主题思想在作品中既表现为女性之拯救,同时更表现为自然之拯救;女性以她们的爱情与美丽、大自然以自身的纯洁与恒...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是一部充满深层次象喻的小说,它通过独特的人物和景物的塑描,表达了拯救与净化的主题思想;这一主题思想在作品中既表现为女性之拯救,同时更表现为自然之拯救;女性以她们的爱情与美丽、大自然以自身的纯洁与恒远对人之生命和灵魂施行拯救与净化;在女性与自然的双重拯救之下,作品主人公岛村历经了一个由色欲到情爱、由“肉”到“灵”、由“即”到“离”、从有限到永恒的心路历程;既表现了作者对永恒生命力的渴求,也体现了作者对无限超越境界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国》 川端康成 女性拯救 自然拯救
下载PDF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满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6,175,共9页
岛村是解读《雪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岛村浸透了日本禅学文化意蕴的深层心理分析 ,基本理顺了小说中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 ,合理解释了人物奇异诡谲的行为逻辑。川端康成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塑造了岛村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绝无仅有的... 岛村是解读《雪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岛村浸透了日本禅学文化意蕴的深层心理分析 ,基本理顺了小说中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 ,合理解释了人物奇异诡谲的行为逻辑。川端康成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塑造了岛村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绝无仅有的浸透了东方传统文化血液的典型人物 ,而且生动地呈现了这一人物血泪斑斑的心灵挣扎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雪国》 岛村 禅学文化 心理分析
下载PDF
川端康成创作中的日本文化因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建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本文分析了川端康成创作的成功奥秘 ,那就是在早期探索失误后的认真反思中 ,寻求一条超越与皈依之路 ,将继承发扬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文学传统与学习借鉴西方文学技巧结合 ,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川端文学之美和崭新的日本文学。川端... 本文分析了川端康成创作的成功奥秘 ,那就是在早期探索失误后的认真反思中 ,寻求一条超越与皈依之路 ,将继承发扬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文学传统与学习借鉴西方文学技巧结合 ,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川端文学之美和崭新的日本文学。川端文学从外在风貌和精神气质两个层面表现了现代日本民族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日本传统文化 物哀 幽玄
下载PDF
论日本评论界对川端康成战后初期作品的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商雨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日本的川端康成研究大都认为川端康成的创作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甚至有脱离现实的倾向。正因为如此,对川端战后初期作品的评论在这“自明”的框架下,无论是论及他的“回归传统”还是“进入魔界”,都把它仅仅归结为川端康成“艺术”上的探... 日本的川端康成研究大都认为川端康成的创作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甚至有脱离现实的倾向。正因为如此,对川端战后初期作品的评论在这“自明”的框架下,无论是论及他的“回归传统”还是“进入魔界”,都把它仅仅归结为川端康成“艺术”上的探索,而不深入挖掘这一问题与日本的社会现实、即与日本战败的现实的关系。固然不同作家的创作在反映现实的程度上有别,但是任何一个作家都是现实当中的一员,他们的任何一个文本都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上,如果深入探讨川端战后初期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川端康成战后初期的创作反映了他对战争以及战败的深刻的思考以及如何在破灭中寻求自救的苦心。而对川端作品中的这种深刻的思考及自救的苦心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只是看到川端战后初期作品中川端的哀愁与寻求再生的表象,应该说这是日本战后川端评论的一个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日本评论界 战败 再生 回归传统 魔界
下载PDF
论川端康成文学的“死亡”主题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艳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5-67,共3页
死亡和生存一样 ,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川端康成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 ,反映着他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川端康成笔下的死亡笼罩着恐怖的气氛 ,渗透着悲哀的情愫 ,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无常的生死观 ,以及死之亦真亦幻、既悲且美。川端康... 死亡和生存一样 ,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川端康成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 ,反映着他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川端康成笔下的死亡笼罩着恐怖的气氛 ,渗透着悲哀的情愫 ,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无常的生死观 ,以及死之亦真亦幻、既悲且美。川端康成如此热衷于写死亡的主题 ,是与他的生活经历、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文学评论 小说创作 生活经历 人生观 美学观 川端康成 死亡主题
下载PDF
心灵乌托邦的建构——论川端康成与迟子建笔下的“雪国”与“北极村”系列小说 被引量:6
9
作者 龙咏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4-170,共7页
迟子建在谈及影响其创作的作家时,真切流露出对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激赏。游走在她的"北极村"理想国中,会让人情不自禁的联想到川端康成的"雪国"天地,它们跨越时空构成了两个相互辉映的艺术世界。从理想空间的构筑... 迟子建在谈及影响其创作的作家时,真切流露出对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激赏。游走在她的"北极村"理想国中,会让人情不自禁的联想到川端康成的"雪国"天地,它们跨越时空构成了两个相互辉映的艺术世界。从理想空间的构筑、女性生命的书写、情爱世界的言说三方面入手,对两位作家的心灵乌托邦世界进行比对、解析,可以见到它们惊人的相似和各自独特的个人标识、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迟子建 “雪国” “北极村” 比较
下载PDF
《雪国》中的爱与死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洋 王占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0-93,共4页
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雪国》呈现出丰富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味。近年来的评论多从创作时代、作家心理的角度诠释这部小说,取得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但也无意中忽略了作品主题的深邃与美丽。实际上,这部小说不仅弥漫着"日本式哀... 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雪国》呈现出丰富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味。近年来的评论多从创作时代、作家心理的角度诠释这部小说,取得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但也无意中忽略了作品主题的深邃与美丽。实际上,这部小说不仅弥漫着"日本式哀伤美"的迷离意境,而且与文学史上的诸多杰作一样,蕴含了"爱"与"死"这两个相互交织的永恒的艺术母题,具有一种充沛的艺术精神。作品细致地刻画了"肉体之爱"与"性灵之爱"之间的张力,具体地表现了"生的沉重"与"死的轻盈"之间的辩证法。最终,在"爱之徒劳"与"死之必然"的双重变奏中吟诵了一曲生命的哀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雪国》
下载PDF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与女性塑造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艳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49-53,共5页
川端康成对日本古典文学中描写女性的传统推崇备至 ,在其人生旅途中女性又予于他特殊的意义 ,因此 ,他极力地描写女性、赞美女性。川端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他倾注了全部爱怜的感情 ,塑造出来的美丽圣洁的少女形象 ;另一类是... 川端康成对日本古典文学中描写女性的传统推崇备至 ,在其人生旅途中女性又予于他特殊的意义 ,因此 ,他极力地描写女性、赞美女性。川端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他倾注了全部爱怜的感情 ,塑造出来的美丽圣洁的少女形象 ;另一类是他带着复杂的感情 ,创造的成熟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塑造中 ,川端既秉承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 ,又借鉴了现代派表现方式 ,即他将女性塑造与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女性 形象塑造 现代派
下载PDF
川端康成另一面的真实——立足于其“中间小说”社会性管窥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密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川端康成在战后作品尤其是“中间小说”中并没有如一般人所言缺乏社会性 ,而是直面战后现实 ,精心描绘了现实中所产生的矛盾、恶以及悲哀 ,描绘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和爱情带来的创伤和投下的阴影 ,人们对生的眷恋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字... 川端康成在战后作品尤其是“中间小说”中并没有如一般人所言缺乏社会性 ,而是直面战后现实 ,精心描绘了现实中所产生的矛盾、恶以及悲哀 ,描绘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和爱情带来的创伤和投下的阴影 ,人们对生的眷恋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美国在日本国土投掷原子弹的愤恨和对美占领军的不满。同时他积极投入国内外的文学活动和和平友好活动中 ,这对于战后一再申明“离开了现实在虚空中浮游”的他来说 ,是另一面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小说” 川端康成 眷恋 描绘 现实 真实 文学活动 实在 一般 缺乏
下载PDF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的女性观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晓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2,共4页
沈从文和川端康成都是20世纪国际文坛上的著名作家,特殊而又相近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使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女性和女性美的关注。对于女性他们有着复杂、矛盾的情感:既有偏爱和推崇,又有偏见与轻视。通过对两位大家的作品进行... 沈从文和川端康成都是20世纪国际文坛上的著名作家,特殊而又相近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使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女性和女性美的关注。对于女性他们有着复杂、矛盾的情感:既有偏爱和推崇,又有偏见与轻视。通过对两位大家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解读二者的女性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两位文学大家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川端康成 女性观
下载PDF
从川端康成到卡夫卡——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与新时期小说审美范式的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永兵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8,共8页
余华的小说创作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余华经历了两次创作转型:由抒情转向叙事、从想象/观念世界走向现实/真实世界,两次转型不是告别川端康成和卡夫卡,而是更加贴近两位大师的精神世界。余华的创作转型与整... 余华的小说创作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余华经历了两次创作转型:由抒情转向叙事、从想象/观念世界走向现实/真实世界,两次转型不是告别川端康成和卡夫卡,而是更加贴近两位大师的精神世界。余华的创作转型与整个新时期文学整体审美范式的转变几乎同步进行,从川端康成到卡夫卡不只是余华一个人的创作现象,而是一种共相,是新时期文学告别感性走向理性、求变创新走向世界的诉求与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卡夫卡 余华 新时期文学 转型
下载PDF
唯美与至善: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川端康成与史铁生文学创作之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9-704,共6页
相似的人生苦难致使川端康成和史铁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学作为精神的皈依,由于两人对"唯美"与"至善"的不同的文学追求,又形成了二者不一样的人性观及宗教情怀。但是,他们的文学之根及文学之实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 相似的人生苦难致使川端康成和史铁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学作为精神的皈依,由于两人对"唯美"与"至善"的不同的文学追求,又形成了二者不一样的人性观及宗教情怀。但是,他们的文学之根及文学之实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对生命及其意义的思考和追问。川端康成的死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对美的成全,他走过的从生至死之间的现实的轨迹,每一步都是认真而深刻的;史铁生的活是一种超越,他思考的从死到生的精神旅途,每一个反复都是人类最原本的生存困境,他在不断地突围中,让我们在充斥着物欲的尘世里不断逼近自己的灵魂,从而思考着我们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史铁生 存在主义 唯美 至善
下载PDF
“薰”与“驹子”——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晓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6-79,共4页
“薰”与“驹子”分别是川端康成早、中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女主人公。“薰”的形象塑造奠定了川端康成整个创作生涯中女性人物的基本模式,是一生热衷于少女形象创作的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而“驹子”这一成熟女性形象的... “薰”与“驹子”分别是川端康成早、中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女主人公。“薰”的形象塑造奠定了川端康成整个创作生涯中女性人物的基本模式,是一生热衷于少女形象创作的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而“驹子”这一成熟女性形象的塑造,则是川端在女性形象塑造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自我超越”,已达到了一种“非川端式”的境地。“薰”与“驹子”是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 “驹子” 川端康成 川端文学
下载PDF
川端康成论继承民族文学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学营养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乃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继承日本民族文学传统与吸收西方现代文学营养的关系 ,川端康成进行了反复的、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本文通过对他不同时期言论的考察和分析 ,指出他的基本观点是东 (方 )西 (方 )... 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继承日本民族文学传统与吸收西方现代文学营养的关系 ,川端康成进行了反复的、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本文通过对他不同时期言论的考察和分析 ,指出他的基本观点是东 (方 )西 (方 )结合 ,以东 (方 )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民族文学 文学传统 西方文学 现代文学 东方文学 继承 正确处理 论证 言论
下载PDF
浅论日本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创作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晓林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川端康成是日本纯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 ,被称为日本的“美神”。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 ,作品极具现代性和世界性。“孤儿根性”对川端康成“唯美”与“感伤”的纯文学观具有重要意义 ;“畸婴体验”对大江的“东方存在主义”文... 川端康成是日本纯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 ,被称为日本的“美神”。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 ,作品极具现代性和世界性。“孤儿根性”对川端康成“唯美”与“感伤”的纯文学观具有重要意义 ;“畸婴体验”对大江的“东方存在主义”文学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战争的超然回避与深沉反思是他们文学观不同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大江健三郎 诺贝尔文学奖
下载PDF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比较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学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7-62,共6页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作为东方国度的中国和日本的两位文学巨子,在各自的文学世界中表现出极具诱惑力的审美追求是相似的:忧郁,感伤,悲哀,孤寂,构成了他们的基本色调。文章揭示了他们创作的深层心理动因,对这一突出现象做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沈从文 川端康成 审美遇合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川端康成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鹏飞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9-54,共6页
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生态原则和女性原则相结合的创作倾向。他笔下的自然随处可见、千变万化、充溢着灵性,随着作品情节及主人公的感情波澜而变化,自然与人情完美地结合。他笔下的女性集卑微与圣洁于一体,既有早期的蕴含男性文... 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生态原则和女性原则相结合的创作倾向。他笔下的自然随处可见、千变万化、充溢着灵性,随着作品情节及主人公的感情波澜而变化,自然与人情完美地结合。他笔下的女性集卑微与圣洁于一体,既有早期的蕴含男性文化标记的传统女性形象,又有中后期的女性意识觉醒的追求个性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川端康成还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出发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他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万物有灵观""万物有生观"和母性文化等思想,以及他对现实生活的忧虑紧密相连。川端康成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念对我们当代生活有重要的启示和情感抚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生态原则 女性原则 天人合一 整体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