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 被引量:30
1
作者 连新明 苏建平 +1 位作者 张同作 曹伊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41-1346,共6页
藏羚(Pantholopshodgsoni)的集群类型有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形式。2002年7月~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地区沿青藏公路设立试验区,直接观察到936群次,计13795只次藏羚。藏羚的集群类型受到生育周期的影响,季节间差... 藏羚(Pantholopshodgsoni)的集群类型有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形式。2002年7月~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地区沿青藏公路设立试验区,直接观察到936群次,计13795只次藏羚。藏羚的集群类型受到生育周期的影响,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以雌性群(60.49%)和雄性群(30.86%)为主;夏季和秋季主要为雌性群(41.65%,49.66%)和母仔群(49.36%,33.67%);雌雄混群(58.14%)主要出现在冬季。雄性群在1年中很少见,尤其是夏秋两季,冬季较为常见,多由亚成体雄性组成。独羚是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占11.32%。常见的集群大小为2~20只,占71.90%,其次是21~200只的群,占16.35%;>200只的集群极少,仅占0.43%,且仅出现于夏季产羔往返迁徙途中。藏羚的集群大小受竞争、捕食风险以及迁徙繁殖的共同影响。藏羚的集群极不稳定,交配期雌雄混合群受雄性亚成体的干扰经常改变,而在迁徙季节大群和小群之间的转换也很频繁。大型集群为雌性群或母仔群,其最适集群大小为2~20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 社群 集群大小 集群类型 可可西里地区
下载PDF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曹伊凡 苏建平 +2 位作者 连新明 张同作 崔庆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在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收集藏羚羊的新鲜粪样各33份和55份。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该地区藏羚羊的食物构成及其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藏羚羊粪便中镜检到的可识别植物碎片为15科24种(属...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在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收集藏羚羊的新鲜粪样各33份和55份。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该地区藏羚羊的食物构成及其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藏羚羊粪便中镜检到的可识别植物碎片为15科24种(属)植物,其食物谱构成主要包括禾本科、豆科、菊科、柽柳科及玄参科植物;禾本科是藏羚羊全年的主要食物,它在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为60.5%;莎草科、豆科、菊科、柽柳科及玄参科植物是藏羚羊全年都取食的主要食物,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6.7%、9.2%、6.4%、4.9%及0.9%。藏羚羊在冷季和暖季的食物构成有显著变化,莎草科和柽柳科在冷季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7.7%和0.8%,而禾本科、豆科和玄参科在冷季所占比例较高,分别达到了70.4%、12.6%和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藏羚羊
下载PDF
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几种有蹄类动物的食物重叠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曹伊凡 张同作 +3 位作者 连新明 崔庆虎 邓逗逗 苏建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4,共6页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测定了可可西里地区的藏野驴、藏羚、藏原羚、野牦牛,以及家牦牛和藏羊在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食物构成。用Schoeners Index计算了这些同域分布动物种间的食物重叠度。结果表明,藏野驴分...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测定了可可西里地区的藏野驴、藏羚、藏原羚、野牦牛,以及家牦牛和藏羊在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食物构成。用Schoeners Index计算了这些同域分布动物种间的食物重叠度。结果表明,藏野驴分别与藏羚羊、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63.0%、48.4%和24.1%,在冷季的重叠度为别为71.6%、42.0%和11.4%;藏羚羊与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52.0%和33.4%,其在冷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50.3%和29.3%;野牦牛与藏原羚在冷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13.1%和15.9%。在可可西里地区同域分布野生有蹄类动物种间,藏原羚与其他有蹄类动物食物重叠较少,而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之间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重叠,且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反映了这些动物之间复杂的竞争和共存关系。此外,家牦牛和藏羊均与这些野生有蹄类动物存在高度的食物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地区 有蹄类动物 粪便显微组织分析 食物重叠
下载PDF
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强震活动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国民 田勤俭 王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9-46,共8页
青海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发生在具有新生性特征的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在 190 0年以来的 10 0多年中经历了一个强震活动过程。在该强震活动过程中 ,地震沿整个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分段破裂 ,强震的破裂长度... 青海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发生在具有新生性特征的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在 190 0年以来的 10 0多年中经历了一个强震活动过程。在该强震活动过程中 ,地震沿整个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分段破裂 ,强震的破裂长度和震级之间大致满足对数线性的统计关系 ,强震活动呈现指数型时间分布的加速特征。这种强震加速活动特征可以用含多个震源体的孕震系统的强震成组活动模型给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 强震活动 破裂长度 震级 孕震系统 震源体
下载PDF
可可西里马兰冰川冰芯中Cd和Pb的浓度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月芳 姚檀栋 +1 位作者 王宁连 李凤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4-196,共3页
对可可西里马兰冰川冰芯利用ElementICP MS测定了其中Cd和Pb的浓度 .样品中Cd的浓度 ,除了四个样品未检出外 ,其余样品的浓度在 0 399— 1 4 735ng·l- 1之间 ,平均值为 4 6ng·l- 1.Pb的浓度在 8 9— 5 1ng·l- 1之... 对可可西里马兰冰川冰芯利用ElementICP MS测定了其中Cd和Pb的浓度 .样品中Cd的浓度 ,除了四个样品未检出外 ,其余样品的浓度在 0 399— 1 4 735ng·l- 1之间 ,平均值为 4 6ng·l- 1.Pb的浓度在 8 9— 5 1ng·l- 1之间 ,平均值为 2 0ng·l- 1.Cd和Pb在深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Cd和Pb的浓度基本上代表了该地区雪冰中的背景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冰川 浓度 CD PB 冰芯 可可西里 大气监测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暖季食性及采食行为模式 被引量:8
6
作者 徐爱春 蒋志刚 +1 位作者 李春旺 蔡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0-674,共5页
藏棕熊(Ursus arctos pruinosu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棕熊亚种,作者曾对该地区藏棕熊夏季食性进行了初步报道(Xu et al,2006),然而,藏棕熊的采食行为模式一直未见报道。2009年7-8月,作者又对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食性及采食行为模式做了补充... 藏棕熊(Ursus arctos pruinosu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棕熊亚种,作者曾对该地区藏棕熊夏季食性进行了初步报道(Xu et al,2006),然而,藏棕熊的采食行为模式一直未见报道。2009年7-8月,作者又对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食性及采食行为模式做了补充调查研究,对两次考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藏棕熊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其中,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相对频次为37.3%和干物质量为44.7%,下同);野牦牛(Bos grunniens)分别为18.7%和30.2%;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分别为15.0%和16.2%。藏棕熊在可可西里地区有两种采食行为模式:主动捕食高原鼠兔和采食藏羚、藏原羚和野牦牛尸体。观察期间藏棕熊约用10%的时间挖掘高原鼠兔的洞穴捕捉高原鼠兔,但未见藏棕熊主动捕食大型哺乳动物。粪样分析结果发现,藏棕熊主动捕食的高原鼠兔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和通过食腐方式获得的藏羚、藏原羚和野牦牛的生物量基本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采食行为模式 可可西里 藏棕熊
下载PDF
可可西里西金乌兰—冈齐曲蛇绿混杂岩中晚古生代放射虫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红生 边千韬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4期400-420,T004,共22页
本文描述了早石炭世—早二叠世的5个放射虫组合:Cyrtisphaeractenium aff.crassum-Astroentactinia multispinosa,polyentactinia sp.A.Pseudoalbaillella chilensis,Ps.lomen-taria和Ps.elongata,标本采自青海可可西里新发现的西金乌... 本文描述了早石炭世—早二叠世的5个放射虫组合:Cyrtisphaeractenium aff.crassum-Astroentactinia multispinosa,polyentactinia sp.A.Pseudoalbaillella chilensis,Ps.lomen-taria和Ps.elongata,标本采自青海可可西里新发现的西金乌兰—冈齐曲蛇绿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蛇绿岩 放射虫 晚古生代
下载PDF
可可西里地区乌兰乌拉湖湖泊环境变迁及古人类活动遗迹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东生 王世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0-37,共8页
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及在乌兰乌拉湖所发现古人类活动遗迹的综合研究,认为乌兰乌拉湖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湖泊环境发生了由湿润(3×104aB.P.以前)──温暖(2×104aB.P.前后)──干暖(1×104aB.P.以前)─... 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及在乌兰乌拉湖所发现古人类活动遗迹的综合研究,认为乌兰乌拉湖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湖泊环境发生了由湿润(3×104aB.P.以前)──温暖(2×104aB.P.前后)──干暖(1×104aB.P.以前)──冷干(1×104aB.P.以来)的变化,湖水也产生了多次进退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古人类活动也发生了迁徒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环境 古人类 乌兰乌拉湖
下载PDF
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演化 被引量:29
9
作者 胡东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0-67,共8页
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自32000aB.P.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湖泊盆地至少经历了七次湖泊大水期。利用水体离子域聚类分析和综合分析,确定了湖泊演化过程中的阶段性和方向性,阐明了区内湖泊在其耗散结构系统中的时空位... 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自32000aB.P.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湖泊盆地至少经历了七次湖泊大水期。利用水体离子域聚类分析和综合分析,确定了湖泊演化过程中的阶段性和方向性,阐明了区内湖泊在其耗散结构系统中的时空位置,并指出离子域和物质流的发展趋向,用地球场效应关系建立了可可西里地区湖泊的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大水期 物质流转变 湖泊演化 可可西里地区
下载PDF
可可西里地区湖泊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胡东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0-58,共9页
1989—1990年,国家可可西里综合考察填补了青藏高原腹地最后一块空白区。通过24个专业学科历时两年的奋战,取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性科学资料,基本查清了可可西里地区湖泊资源及其展布规律,湖泊度达0.047—0.053;并发现了本区特有的湖泊... 1989—1990年,国家可可西里综合考察填补了青藏高原腹地最后一块空白区。通过24个专业学科历时两年的奋战,取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性科学资料,基本查清了可可西里地区湖泊资源及其展布规律,湖泊度达0.047—0.053;并发现了本区特有的湖泊奇特景观。为可可西里地区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湖泊时空位置的揭示,湖泊的保护利用、开发管理以及国土整治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资源 景观 保护 可可西里
下载PDF
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水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胡东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根据于1989年5一6月和1990年5-8月对可可西里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所得资料,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利用ICP-3520光谱测定仪分析研究该地区湖泊及其补给水系的化学成分和展布规律。结果表明,其主要化学组分在水体演化中呈累积增长,阴、... 根据于1989年5一6月和1990年5-8月对可可西里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所得资料,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利用ICP-3520光谱测定仪分析研究该地区湖泊及其补给水系的化学成分和展布规律。结果表明,其主要化学组分在水体演化中呈累积增长,阴、阳离子的比值对水体属性有很大的影响,补给水系的化学组分与流域内的地球表生作用存在密切关系;揭示出研究区水体微量化学元素展布的基本态势和B-Li等具协同性元素对属性,以及Sr-Ba,As-Hg等具对抗性元素对属性。境内主要湖区水体组分的动态变化与气候环境事件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化学组分 动态变化 可可西里地区 湖泊
下载PDF
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概况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东生 《盐湖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17-21,共5页
通过综合科学考察,揭示了本区湖泊的基本性状、分布规律、流域盆地及其成因演化等方面的基础材料,为深入研究区内湖泊演化及环境变迁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湖泊 湖盆分带 可可西里地区
下载PDF
高海拔地形区冰缘环境土壤特征的研究——以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永春 陈大涌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7-50,57,共5页
以青藏高原的腹地区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土壤发生过程为例,探讨了地学因素对高海拔地形区地域成土作用的影响及高海拔地形区地域土壤形成与发育的特殊性,提出了高原地形区的地势、母质、水文地质等地学因素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与... 以青藏高原的腹地区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土壤发生过程为例,探讨了地学因素对高海拔地形区地域成土作用的影响及高海拔地形区地域土壤形成与发育的特殊性,提出了高原地形区的地势、母质、水文地质等地学因素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与作用远远超过其他因素,表现为极具特色的土壤形成发育过程特征:地貌类型简单造成土壤类型单一化;成土母质深刻地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发育受第四纪冰川影响明显,成土年龄短;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土壤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高海拔地形区 土壤
下载PDF
可可西里地区盐湖现代蒸发岩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秉孝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00-404,共5页
1990年夏季,对青藏高原西北部无人区,进行了地理、地质、生物等方面的综合考察。现代含盐湖盆固相沉积的研究结果,发现了8种盐类矿物、4种泉华析出物,初步摸清了该区现代沉积与蒸发岩的矿物组合、湖盆演化现状,填补了本区含盐湖盆研究... 1990年夏季,对青藏高原西北部无人区,进行了地理、地质、生物等方面的综合考察。现代含盐湖盆固相沉积的研究结果,发现了8种盐类矿物、4种泉华析出物,初步摸清了该区现代沉积与蒸发岩的矿物组合、湖盆演化现状,填补了本区含盐湖盆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岩 湖泊演化 可可西里地区
下载PDF
影片《后天》、《可可西里》的叙事策略——兼论中西影片中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5
15
作者 孔聪 《济宁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7-49,共3页
影像艺术以有别于传统艺术的组织形式和体认方式,在表达生态危机和关切人类生存前景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选取两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电影:西方影片《后天》和中国影片《可可西里》,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就影片叙事策略方面的差异,... 影像艺术以有别于传统艺术的组织形式和体认方式,在表达生态危机和关切人类生存前景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选取两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电影:西方影片《后天》和中国影片《可可西里》,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就影片叙事策略方面的差异,考察当代电影中的生态意识,通过二者的对比分析,揭示中国电影存在着生态意识表现不足、生态主义批判力度羸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 可可西里 叙事策略 电影 生态意识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活动构造与地震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建青 《高原地震》 1994年第2期11-23,共13页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腹地,自有仪器记录以来,共发生Ms≥6.0级地震8次,是海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场所之一。本文根据对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活动断裂的野外考察,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该区五条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及动...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腹地,自有仪器记录以来,共发生Ms≥6.0级地震8次,是海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场所之一。本文根据对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活动断裂的野外考察,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该区五条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及动力学特征。对该区地震活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活动断裂为继承性全新世活动断裂,多发育着史前和现代地震破裂形变带,是该区的主要发震断裂。其中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活动断裂带是现代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地表出露有1988年4月5日唐古拉Ms=7.0级地震的破裂形变带,长达9公里。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的野外考察,未发现国外报道的1973年7月16日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火山活动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考察 活动构造 地震形变带 可可西里
下载PDF
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红景天资源及其药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辛玉春 恰加 《青海草业》 1999年第2期36-37,35,共3页
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红景天(Rhodiolatangutica)资源丰富。据调查,红景天的分布面积为1434141h,资源蕴藏量为172.10万kg,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鉴于可可西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系... 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红景天(Rhodiolatangutica)资源丰富。据调查,红景天的分布面积为1434141h,资源蕴藏量为172.10万kg,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鉴于可可西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目前只宜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红景天 蕴藏量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草地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恰加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3年第4期1-4,共4页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自然景观保存完好,是基本上未被人类干扰的自然生态区域。该区土地辽阔,总面积831.37万hm^2,其中草地面积349.26万hm^2,占总面积的42.01%;生境条件恶劣,牧草低矮而稀疏,垫状成分增多;牧草盖度小,产量...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自然景观保存完好,是基本上未被人类干扰的自然生态区域。该区土地辽阔,总面积831.37万hm^2,其中草地面积349.26万hm^2,占总面积的42.01%;生境条件恶劣,牧草低矮而稀疏,垫状成分增多;牧草盖度小,产量低.但营养价值高;草地类型单调,多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类,分布呈点、块、条状,不具连续性;草地平均鲜草产量784.2kg/hm^2,理论载畜量为80.33万只羊单位,可养74.21万只藏羚羊,或5.71万头野牦牛,或14.84万头藏野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海 可可西里 草地特征 野生动物
下载PDF
可可西里地区的藏棕熊与其面临的潜在威胁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国生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6期117-119,共3页
通过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可可西里部分地区藏棕熊进行了调查,并对观察到的藏棕熊数量和活动痕迹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对人类在可可西里地区的有害活动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藏棕能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保护该地区藏棕熊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可可西里 藏棕熊 样线法 潜在威胁
下载PDF
环保电影还是生态电影——《可可西里》和《狼图腾》的文本性质辨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业富 《城市学刊》 201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可可西里》和《狼图腾》是中国生态电影中两个绕不开的文本,但是两部影片的文本性质却颇有争议。在界定环保电影和生态电影二者的分野后,从两部影片中冲突各方的设置、片中主要动物的地位、草原天葬场景的表现等几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来... 《可可西里》和《狼图腾》是中国生态电影中两个绕不开的文本,但是两部影片的文本性质却颇有争议。在界定环保电影和生态电影二者的分野后,从两部影片中冲突各方的设置、片中主要动物的地位、草原天葬场景的表现等几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来看,《可可西里》一片中人与自然主客两分的环境主义旨趣得以显露;而《狼图腾》一片中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生态意趣也渐次映现。站在生态整体主义的角度,《可可西里》应该归属为环保电影,而《狼图腾》则应归属为生态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电影 生态电影 《可可西里》 《狼图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