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西南山前地区柯克亚周缘叶探1井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1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5 位作者 李勇 蔡振忠 杨宪彰 谢会文 陈才 孙春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共16页
塔西南山前西昆仑冲断带柯东构造带叶探1井在二叠系普斯格组获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发现一个重要的勘探接替层系。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综合研究,对柯克亚周缘二叠系普斯格组的成藏条件进行再认识。... 塔西南山前西昆仑冲断带柯东构造带叶探1井在二叠系普斯格组获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发现一个重要的勘探接替层系。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综合研究,对柯克亚周缘二叠系普斯格组的成藏条件进行再认识。研究认为,研究区内二叠系普斯格组发育陆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段发育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面积1.0×10^(4)km^(2),厚度最大达到800m,集中段有机质丰度为0.92%~1.16%,以菌藻类生源为主,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丰度高;普斯格组下段发育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沙坝优质砂岩储层,砂体厚度为42.5~63m,砂地比为27%~47%,是一套分布较广的区域性储层,与普斯格组上段泥岩组成优质储盖组合;柯克亚周缘发育印支期、喜马拉雅期两期构造变形,古生界叠瓦冲断、强烈逆掩叠置,圈闭成排成带,喜马拉雅期进一步挤压抬升改造,局部复杂化,形成的叠瓦冲断带为勘探有利区。根据普斯格组天然气干燥系数分析,折算Ro为1.31%~1.42%,与下盘烃源岩成熟度相当,表明油气来自下盘逆掩叠置烃源岩,经历早油晚气的成藏过程,成藏具有“逆掩叠置下盘供烃、下生上储、断裂输导”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二叠系普斯格组圈闭成排成带分布,已发现圈闭9个,面积301km^(2),天然气资源量约为2930×10^(8)m^(3),凝析油资源量约为2×10^(8)t,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山前地区 柯克亚周缘 二叠系普斯格组 叶探1井 重大发现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侏罗系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古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的指示意义
2
作者 孙迪 谢小敏 +4 位作者 屈洋 肖七林 黎立 陈才 王张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2-1322,共11页
为进一步揭示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记录的古环境,更好地指导下一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综合岩石热解、显微组分、无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明确了塔西南坳陷柯克亚地区下侏罗统康苏组煤系... 为进一步揭示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记录的古环境,更好地指导下一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综合岩石热解、显微组分、无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明确了塔西南坳陷柯克亚地区下侏罗统康苏组煤系泥岩与中侏罗统杨叶组泥岩、粉砂质泥岩发育特征及有机质富集规律。康苏组与杨叶组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较高,分别为1.7%~63.5%(平均值为24.4%)和0.6%~6.9%(平均值为2.1%),为好至优质烃源岩。两套烃源岩成熟度均较低,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干酪根碳同位素、岩石薄片与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均指示康苏组煤系泥岩和杨叶组下段泥岩有机质母质主要以高等陆源植物为主,而杨叶组上段粉砂质泥岩含较多的浮游藻类。康苏组沉积时期古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水体环境为淡水、贫氧偏氧化环境;杨叶组沉积早期气候相对炎热潮湿,沉积环境与康苏组沉积时期类似,同样为淡水、贫氧偏氧化环境,随着杨叶组沉积晚期湖平面的逐步上升,古环境逐渐转变为半咸水、贫氧环境。炎热潮湿的气候与咸化的水体有利于浮游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繁衍,从而影响了杨叶组上段粉砂质泥岩中有机质的供给。此外,该时期水体还原性的增强同样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综上,古气候、古盐度与沉积环境是影响柯克亚地区侏罗系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贫氧环境 有机岩石学 杨叶组 侏罗系 柯克亚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多情景模拟下柯柯牙绿化工程区碳储量变化特征
3
作者 霍艳玲 王让会 +1 位作者 刘春伟 周丽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4,73,共6页
本文以柯柯牙绿化工程区为研究对象,耦合MCCA-InVEST模型对多土地利用情景下碳储量特征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MCCA模型模拟精度较好,适宜未来土地模拟;②除2050年现状发展情景外,未来不同年度3种发展情景碳储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 本文以柯柯牙绿化工程区为研究对象,耦合MCCA-InVEST模型对多土地利用情景下碳储量特征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MCCA模型模拟精度较好,适宜未来土地模拟;②除2050年现状发展情景外,未来不同年度3种发展情景碳储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且生态优先情景增长幅度最大。本文对区域生态安全及“双碳”目标下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柯牙绿化工程区 情景模拟 MCCA-InVEST模型 碳储量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柯柯牙工程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4
作者 杨雪梅 王让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1148-11157,共10页
土壤水分作为连接陆地、大气水热交换的重要载体,影响着西北干旱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水分循环。柯柯牙绿化生态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的产业结构、下垫面类型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研究柯柯牙工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可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 土壤水分作为连接陆地、大气水热交换的重要载体,影响着西北干旱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水分循环。柯柯牙绿化生态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的产业结构、下垫面类型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研究柯柯牙工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可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的实施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以2000—2020年土壤水分数据作为数据源,首先应用趋势分析与突变分析了柯柯牙土壤水分的时序变化与突变年份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莫兰指数对土壤水分的空间依赖性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交互探测和风险区探测揭示了柯柯牙土壤水分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柯柯牙多年土壤水分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正态分布的季节性变化。土壤水分对于中雨的响应程度是大于小雨事件发生时。地区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对于土壤水分影响程度最强,城镇化率最弱。区域内双因子交互作用对于土壤水分影响程度是强于单因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地理探测器 驱动力 柯柯牙
下载PDF
柯柯牙精神生成的三重逻辑、内涵意蕴及时代价值
5
作者 曹建萍 宁玲玲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柯柯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阿克苏人民在长期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在新时代征程上,“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有重要的时... 柯柯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阿克苏人民在长期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在新时代征程上,“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是新时代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文化润疆”的精神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南疆地区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是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论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柯牙精神 生成逻辑 时代价值
下载PDF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crude oils in the Kekeya Oilfield,Xinjiang,China 被引量:3
6
作者 TANG Youjun NAN Ling +1 位作者 HOU Dujie XIAO Zhongyao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8年第4期420-423,共4页
GC/MS and GC/MS/MS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rker assem-blages in two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Jurassic and Permian,in southwestern Tarim,and the parameters for the class... GC/MS and GC/MS/MS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rker assem-blages in two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Jurassic and Permian,in southwestern Tarim,and the parameter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wo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t is found that diahopane and C30-unknown terpane are abundant in Permian samples,the contents of diahopane in Jurassic samples are relatively low,and terpenoids have been detected in Jurassic samples but not in Permian source rock samples. Kekeya crude oils are abundant in diahopane and C30-unknown terpane. The results of fine oil-rock correlation indicated that Kekeya crude oils were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Permia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However,a small amount of diterpenoid was detected in the crude oils,indicating that the Jurassic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lso made a certain contribution to Kekeya crude 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keya油田 天然石油 岩石 化学性质
下载PDF
Re-Examination of the Oil and Gas Origins in the Kekeya Gas Condensate Field,Northwest China——A Case Study of Hydrocarbon-Source Correlation Using Sophisticated Geochemical Methods 被引量:2
7
作者 GONG Deyu WANG Zhaoyun +3 位作者 LIU Gang CHEN Gang FANG Chenchen XIAO Zhongy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86-203,共18页
This work discussed the origins, alt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es of the oil and gas in the Kekeya gas condensate field based on molecular compositions, stable carbon isotopes, light hydrocarbons, diamondoid hydr... This work discussed the origins, alt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es of the oil and gas in the Kekeya gas condensate field based on molecular compositions, stable carbon isotopes, light hydrocarbons, diamondoid hydrocarbons and biomarker fingerprints. A comparison study is also made betwee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ekeya hydrocarbons and typical marine and terrigenous hydrocarbons of the Tarim Basin. Natural gas from the Kekeya gas condensate field is derived from Middle–Lower Jurassic coal measures while the condensates are derived from Carboniferous–Permian marine source rocks with a higher maturity. In the study area, both natural gas and condensates have experienced severe water washing. A large amount of methane was dissolved into the water,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the dryness coefficient. Water washing also makes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natural gas more negative and partially reverse. Considering that the gas maturities are higher than once expected, gas generation intensity in the study area should be much stronger and the gas related to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could promise a greater prospecting potential. As a result of evaporative fractionation, the Kekeya condensates are enriched in saturates and lack aromatics. Evaporative fractionation disguises the original terrigen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ght hydrocarbons associated with the natural gas, making it appear marinesourced. Thus, alteration processes should be full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gas–source correlations are carried out based on light hydrocarbons. With the condensates discovered in the study area all being "migration phase", the pre-salt Cretaceous and Jurassic reservoirs may promise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for the "residual phase" hydrocarbons. This research not only is of significance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west Tarim Basin, but also sheds light on the oil/gas-source correlations in gene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keya gas condensate field evaporative fractionation water washing coal-derived gas marine condensates stable carbon isotopes diamondoid hydrocarbons
下载PDF
Origin of Natural Gas in Kekeya Field, Tarim Basin, China
8
作者 HouDujie XiaoZhongyao +2 位作者 TangYoujun ZhuJunzhang LiXianqi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1期91-98,共8页
This paper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gas of Kekeya field in the Tarim basin, NW China. This study shows that Permian mudstone is the main source rock of oil and gas. Based... This paper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gas of Kekeya field in the Tarim basin, NW China. This study shows that Permian mudstone is the main source rock of oil and gas. Based on the carbon isotopes of C 1-C 4, the carbon isotope of gas in Kekeya field is a little heavier than that in the typical marine-derived g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isotopes of methane and ethane is coincident with Faber equation of gas derived from organic matter Ⅰ/Ⅱ. The majority of gas maturity is estimated, based on the formula, at 1.8 %-2.2 % besides K2 and K18 wells. In addition, the gas derived from 0.9 %-1.2 % R o source rocks may also be mixture. 40Ar/ 36Ar and 3He/ 4He ratios from the gas samples also support the mixing process. Moreover, the gas in this region is mainly generated from more mature source rocks although the low mature gas ex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ORIGIN kekeya source rock.
下载PDF
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生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与路径研究
9
作者 魏晓 张燕 于震宇 《价值工程》 2023年第32期7-9,共3页
通过对柯柯牙生态环境特征、生态价值成就对比,围绕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生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分析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不同发展阶段实践中的发展理念,总结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生态价值在政府方面、企业和群众以及科研院校中实现的实践... 通过对柯柯牙生态环境特征、生态价值成就对比,围绕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生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分析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不同发展阶段实践中的发展理念,总结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生态价值在政府方面、企业和群众以及科研院校中实现的实践路径。地方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政贵有恒,敢教日月换新天,使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成为中国荒漠化治理的标杆,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开展荒漠化治理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其生态价值增值过程。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柯牙荒漠绿化 生态价值 实践模式 路径
下载PDF
柯克亚地区原油裂解气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7
10
作者 侯读杰 赵增迎 +2 位作者 唐友军 朱俊章 肖中尧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7-141,200,共6页
对柯克亚地区原油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原油和天然气的成熟度相对较高,均处于裂解气的成熟阶段;原油中存在着丰富的金刚烷,缺少含氮化合物,与在国外发现的裂解气共生的原油有相似之处;随着油层深度的增加,天然气中甲烷的含... 对柯克亚地区原油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原油和天然气的成熟度相对较高,均处于裂解气的成熟阶段;原油中存在着丰富的金刚烷,缺少含氮化合物,与在国外发现的裂解气共生的原油有相似之处;随着油层深度的增加,天然气中甲烷的含量依次增多。认为柯克亚地区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原油裂解作用是该区天然气的主要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裂解气 天然气 金刚烷 甲烷 含氮化合物 柯克亚地区 地质-地球化学
下载PDF
柯克亚油气田混合来源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4
11
作者 侯读杰 肖中尧 +2 位作者 唐友军 朱俊章 李贤庆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74-479,共6页
柯克亚油气田是我国开发比较早的一个油气田,但由于受混源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对气源的认识众说纷纭。通过对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并参照国内外关于甲烷、乙烷、丙烷碳同位素关系方面的资料,提出了如下看法:柯克亚天然气碳同位素... 柯克亚油气田是我国开发比较早的一个油气田,但由于受混源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对气源的认识众说纷纭。通过对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并参照国内外关于甲烷、乙烷、丙烷碳同位素关系方面的资料,提出了如下看法:柯克亚天然气碳同位素相对较重,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组成区别较大;根据天然气40Ar/36Ar组成,柯克亚油气田的气源不是单一来源;柯克亚油气田绝大多数天然气的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值关系符合Faber推断的 型有机质方程直线关系,说明有机质属于较好的有机质类型,或者是由原油裂解形成的天然气;除了K2井和K18井天然气成熟度较低以外,绝大多数天然气的成熟度大约在1.8%~2.2%之间,属于高过成熟气,但也混有一些成熟度在0.9%~1.2%的源岩形成的天然气;推测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二叠系源岩,而混有成熟度低的源岩形成的天然气则有可能来自侏罗系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克亚油气田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混源气
下载PDF
柯克亚凝析油气田的成藏机理 被引量:23
12
作者 何登发 陈红英 +2 位作者 柳少波 朱如凯 邓兴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32,共5页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凝析油气田主要发育中新统上、下油组及始新统深部油组,由7个凝析油气藏组成。柯克亚背斜在安居安期即具雏形,主要形成千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深部油组以侏罗系为油源,中新统上、下油组以石炭系—下二叠统和侏罗系为...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凝析油气田主要发育中新统上、下油组及始新统深部油组,由7个凝析油气藏组成。柯克亚背斜在安居安期即具雏形,主要形成千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深部油组以侏罗系为油源,中新统上、下油组以石炭系—下二叠统和侏罗系为混合油气源。柯克亚油气田具三阶段成藏模式,即“古油藏形成,背斜雏形期油气充注,晚期驱替成藏”。上、下油组为决生凝析气藏,深部油组为原生凝析气藏。根据对柯克亚周围地区钻探失利原因的分析,提出应对山前第二排背斜带落实深、浅层构造,加强成藏机理研究,选择相对简单的背斜先行钻探,可望取得油气勘探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田 油气藏形成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西昆仑山前和田-柯克亚挤压构造带新生代变形时序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梁瀚 汪新 +1 位作者 陈伟 王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7,共11页
受西昆仑山抬升挤压的影响,西昆仑山前东段发育褶皱冲断带,最新反射地震资料显示该地区发育了多套新生代的生长地层。本文利用这些生长地层数据分析了和田-柯克亚挤压构造带的变形时序,并且结合新生界的沉积形态探讨了西昆仑山的挤压隆... 受西昆仑山抬升挤压的影响,西昆仑山前东段发育褶皱冲断带,最新反射地震资料显示该地区发育了多套新生代的生长地层。本文利用这些生长地层数据分析了和田-柯克亚挤压构造带的变形时序,并且结合新生界的沉积形态探讨了西昆仑山的挤压隆升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西昆仑山前和田-柯克亚挤压构造带西段的克里阳-甫沙构造发育三期前列式的生长地层:第一期在甫东构造东端始于中新世中期安居安期;第二期从上新世早期在柯克亚背斜后翼沉积;第三期在上新世晚期沉积于柯克亚背斜前翼,揭示柯克亚背斜变形时间,并且第三期构造变形将第二期生长地层旋转变形为"反向扇形"的形态,第二期生长地层形成由翼部向背斜顶部逐渐增厚、下部地层向上部产状变陡的奇怪现象。另一方面,和田南背斜的生长地层也从中新世中期开始沉积,因此西昆仑山前和田-柯克亚挤压构造带的变形时间始于中新世中期。结合西昆仑山前东段新生代褶皱冲断带区域剖面中显示的从中新世开始、向盆地内减薄的沉积楔形体,作者认为西昆仑山中新世中期开始,挤压隆升作用已经扩展到山前和田-柯克亚挤压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 断层相关褶皱 生长地层 柯克亚背斜 和田南背斜
下载PDF
柯克亚凝析气田挥发性油藏开发实践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新裕 牟伟军 +2 位作者 丁国发 鹿克锋 吕江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3-95,共3页
新疆柯克亚凝析气田西五二采油层系是我国最早投入开发的挥发性油藏。该油藏的流体相态特殊、储集层的非均质性严重,加之1977-1982年的无控制井喷,使油藏原始的含油部分变为水侵部分、纯油部分及侵入气顶部分,流体分布复杂,而且没有取... 新疆柯克亚凝析气田西五二采油层系是我国最早投入开发的挥发性油藏。该油藏的流体相态特殊、储集层的非均质性严重,加之1977-1982年的无控制井喷,使油藏原始的含油部分变为水侵部分、纯油部分及侵入气顶部分,流体分布复杂,而且没有取得原始条件下的地层压力、流体样品等资料。在油田开发初期,根据对油藏原始压力、温度、流体界面和流体相态的恢复结果,编制了切实可行的开发方案,在开发过程中严格按开发方案实施,开发后期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应用水平井新技术在剩余油富集区加密调整,并对停喷的油井采用气举采油工艺技术。15a的开发实践证明,油藏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由方案预测指标及目前生产形势分析,油藏一次采油的采收率可达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克亚凝析气田 井喷 挥发性油藏 采收率
下载PDF
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生烃模式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蕤 孙旭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6,共6页
应用石英小玻管生烃热模拟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吐哈盆地柯柯亚地区J1b煤层煤样在不同热模拟温度下干酪根化学结构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煤样的显微组分镜下统计结果及红外吸收峰和相应的红外参数随温度变化的信... 应用石英小玻管生烃热模拟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吐哈盆地柯柯亚地区J1b煤层煤样在不同热模拟温度下干酪根化学结构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煤样的显微组分镜下统计结果及红外吸收峰和相应的红外参数随温度变化的信息,初步确定了柯柯亚地区侏罗纪藻烛煤的生烃特征和模式。本区煤样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藻类体和大量的小孢子体,是一种良好的生油气源岩。随着热模拟温度的升高,干酪根中芳香核的侧链不断脱落,活化能较低的含氧官能团和脂肪结构逐渐被分离出去,生烃潜力减小。这一生烃过程始于200℃左右,并在约350℃处达到高峰,至500℃已进行得比较完全。另一方面,当温度达到500℃时,干酪根开始有石墨化倾向,芳香核发生缩聚并逐渐密集排列,在600℃时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柯亚地区 显微组分 热模拟 红外光谱 生烃模式
下载PDF
柯克亚凝析气田中新统西河甫组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华启 姜在兴 +3 位作者 邱隆伟 邓兴梁 赵少宇 鲁洪波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9-73,共5页
柯克亚凝析气田中新统西河甫组在沉积特征上与正常的曲流河相比较为相似,如具有较典型的二元结构、中等砂岩成熟度、两段式的概率累积曲线、以单向水流为主的牵引流占主导地位的沉积构造等,同时也具有一些特殊性:①未发现有植物根迹,也... 柯克亚凝析气田中新统西河甫组在沉积特征上与正常的曲流河相比较为相似,如具有较典型的二元结构、中等砂岩成熟度、两段式的概率累积曲线、以单向水流为主的牵引流占主导地位的沉积构造等,同时也具有一些特殊性:①未发现有植物根迹,也没有含煤地层出现,在河漫滩亚相中缺少沼泽微相.②存在异常水流活动以及指示洪水重力流作用存在的沉积构造;③存在能反映氧化、河流季节性活动以及干旱气候环境的丰富而独特的的遗迹化石组合,如Scoyenia组合和Skolithos组合等.上述特征反映其为干旱气候下的季节性河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克亚凝析气田 塔里木盆地 季节性河流 沉积特征 遗迹相 遗迹化石
下载PDF
柯克亚凝析油气田先导试验区循环注气开发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玉冠 唐成久 +4 位作者 张兴林 周洪清 王新裕 杜春 邓兴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5-68,共4页
柯克亚凝析油气田西五一(3)凝析油气藏循环注气先导试验区从1994年9月2日开始注气,至1999年6月结束,累积注气382x108m3,累积采气3.47x105m3,注采比1.05,累积采凝析油6.83x104t.循... 柯克亚凝析油气田西五一(3)凝析油气藏循环注气先导试验区从1994年9月2日开始注气,至1999年6月结束,累积注气382x108m3,累积采气3.47x105m3,注采比1.05,累积采凝析油6.83x104t.循环注气维持了地层能量,遏制了地下反凝析的进一步恶化,改善了地层的渗流能力,大大提高了凝析油的采收率。截止到1999年6月,凝析油采出程度达38.6%,比衰竭式开发的采收率提高17.6个百分点,开发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注气 开发 凝析油 凝析气 油气田
下载PDF
新疆柯克亚西42-西52凝析气藏单井注气吞吐解堵技术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新裕 魏云峰 +4 位作者 丁国发 鹿克峰 李至凤 崔陶峰 邓兴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20-122,共3页
新疆柯克亚凝析气田勘探初期遭受了 3口喷井的破坏和其后近 2 0年的衰竭式开采 ,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 ,地层反凝析现象严重 ,特别是近井地带压降漏斗的存在 ,析出的凝析油更多 ,严重污染了井筒周围的储层 ,造成渗流阻力增大 ,致使多口气... 新疆柯克亚凝析气田勘探初期遭受了 3口喷井的破坏和其后近 2 0年的衰竭式开采 ,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 ,地层反凝析现象严重 ,特别是近井地带压降漏斗的存在 ,析出的凝析油更多 ,严重污染了井筒周围的储层 ,造成渗流阻力增大 ,致使多口气井停产或无法正常生产 ,影响气藏的整体开发效果。文章应用多组分数值模拟技术 ,计算不同天然气注入量对反凝析液的“反蒸发”和驱扫效果 ,模拟结果表明 :注气量越多 ,越能有效地解除近井地带的反凝析污染。经矿场实验 ,注气量在 10 0× 10 4~ 15 0× 10 4m3 时 ,单井吞吐注气解堵效果较好 ,同时 ,也可明显地改善地层的渗流性能和提高气藏的储量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柯克亚凝析气田 凝析气藏 单井 注气 解堵技术
下载PDF
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湾组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钟金银 戴鸿鸣 王满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3期38-42,共5页
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湾组砂岩是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一套富含火山物质的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及X衍射资料分析,对八道湾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成岩作用类型... 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湾组砂岩是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一套富含火山物质的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及X衍射资料分析,对八道湾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砂岩现处于晚成岩A2期,经历的成岩作用有机械压实、绿泥石形成、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析出、胶结作用及长石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则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特别是长石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成岩作用 八道湾组 柯柯亚构造 台北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原油差异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东良 李勇 +5 位作者 敬兵 李建立 国建英 曾昌民 张现军 冯晓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198,共7页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油气田主要含油气层系为新近系中新统西河甫组(N1x)、古近系卡拉塔尔组(E2k)和白垩系。研究表明,该区原油的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色谱、饱和烃甾烷、萜烷、碳同位素和中性含氮化合物等参数在纵向和平面上均呈现出有规...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油气田主要含油气层系为新近系中新统西河甫组(N1x)、古近系卡拉塔尔组(E2k)和白垩系。研究表明,该区原油的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色谱、饱和烃甾烷、萜烷、碳同位素和中性含氮化合物等参数在纵向和平面上均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在纵向上,原油密度、咔唑的丰度由下而上逐渐降低,而原油饱和烃含量、C21-/C22+、C21+22/C28+29、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碳同位素和气/油比等参数自下而上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些变化趋势主要归结于自下而上的运移分馏作用;而不同层系或同一层系不同油组平面上的特征差异主要受储层沉积相带和物性的制约,是分类聚集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分馏 分类聚集 生标特征 柯克亚原油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