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 Reread Kenzaburo Oe' s Banengannen' s Soccer Team
1
作者 Wu L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1-265,共5页
The novel Banengannen’s Soccer Team published in 1967has been classified as historical"meta narration"of Kenzaburo Oe.In the novel,there are two main characters—Mitsusaburo and Takashi,both of whom represe... The novel Banengannen’s Soccer Team published in 1967has been classified as historical"meta narration"of Kenzaburo Oe.In the novel,there are two main characters—Mitsusaburo and Takashi,both of whom represent two ways of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truth.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of the two characters,Kenzaburo Oe symbolically analyzed the value presetting of the Japanese people—getting one’s own value through projecting the"Emperor",recreating a new chapter of history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队 历史 大江 重构 日本人 象征性 小说 价值
下载PDF
论中上健次《十九岁的地图》动物化书写的现实主义内涵
2
作者 宁宇 王奕红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中上健次(1946—1992)是日本首位出生于“二战”之后的芥川奖获奖作家,其初期作品积极向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创作发起对话,并以此为方法把握战后日本社会的现实变迁。其中,短篇小说《十九岁的地图》(1973)以动物化的书写策略重新演绎了大... 中上健次(1946—1992)是日本首位出生于“二战”之后的芥川奖获奖作家,其初期作品积极向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创作发起对话,并以此为方法把握战后日本社会的现实变迁。其中,短篇小说《十九岁的地图》(1973)以动物化的书写策略重新演绎了大江《奇妙的工作》《十七岁》的“监禁状态”、天皇制批判等主题,进而揭露繁荣的社会表象背后底层群体如动物般失语的生存困境,反映出1970年代初日本社会去历史化、去政治化乃至趋向动物化的时代走向,揭示出伴有歧视意义的动物话语在日本社会话语空间的运作机制,可谓充分展现了早期中上现实主义书写特色的代表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健次 《十九岁的地图》 动物化书写 现实主义 大江健三郎
下载PDF
虚构与现实交界的语言 被引量:3
3
作者 小森阳一 邓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7,共4页
文章对大江健三郎小说《水死》的文本,以及该小说与它引用的大江其他小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解读。如通过详细例举,分析指出,小说《水死》中的全体人物,包括男性在内,"仿佛重合相互的声音一样","通过讨论、议论、争论交换... 文章对大江健三郎小说《水死》的文本,以及该小说与它引用的大江其他小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解读。如通过详细例举,分析指出,小说《水死》中的全体人物,包括男性在内,"仿佛重合相互的声音一样","通过讨论、议论、争论交换彼此的语言",所有的角色都被编织进了幽灵和宿主的关系网之中。而这种幽灵和宿主的网络里的传达线路,不只存在于作为声音的语言里;过去已经印成铅字的长江古义的小说中的语言,也被编织在了这个幽灵和宿主的网络里。大江的作品,不断地相互运动,是试图将现实世界的小说作者和虚构世界的作品中人物乃至叙述者或记述者这一被认为是自明的分界彻底搅乱的一种实践。《水死》这部小说对现实和虚构世界的分界进行了多层次划定,从而避免了自明性所带来的危险。小说里的人物的无与伦比的存在感,是通过独特的语言传达回路创造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水死》 语言 虚构与现实 分界 历史记忆
下载PDF
互文性、信仰及其他——读大江健三郎《别了!我的书》 被引量:6
4
作者 陆建德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46,共11页
互文性理论关注符号学共时性,往往有意忽略作品的社会与历史维度。如果互文性可以理解为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作品、作者之间的对话,那么它就不应该脱离具体的社会语境,对话者的主体特点也应受到重视。大江健三郎的近作《别了!我的书》是作... 互文性理论关注符号学共时性,往往有意忽略作品的社会与历史维度。如果互文性可以理解为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作品、作者之间的对话,那么它就不应该脱离具体的社会语境,对话者的主体特点也应受到重视。大江健三郎的近作《别了!我的书》是作者与英国诗人艾略特的对话,也是作者有意创作的一部互文性小说,故事情节与主人公古义阅读艾略特的经历同时展开。本文强调古义阅读过程中的选择性,指出他因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差异而故意回避《四个四重奏》中对基督教的暗示与肯定。论文认为古义思考死亡等问题时在探求信仰,但是他对自杀的态度带有浓烈日本文化色彩,这成了他皈依基督教的极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宗教信仰 自杀 大江健三郎 艾略特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的森林意识——以《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为中心 被引量:4
5
作者 任健 王丽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41-48,共8页
大江健三郎以诗的力量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并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将生命和神话凝聚在一起,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惑和不安,因此荣膺了1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大江的文学世界里,始终潜藏着一种"森林意识"。"森林",是... 大江健三郎以诗的力量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并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将生命和神话凝聚在一起,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惑和不安,因此荣膺了1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大江的文学世界里,始终潜藏着一种"森林意识"。"森林",是大江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舞台"和"隐喻的意象",是解读大江文学的钥匙。在《万延元年的足球队》里,"森林"的寓意变得更加深刻,"森林意识"的写作手法也最终成型。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窥视到大江健三郎独特的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森林意识 隐喻 大江健三郎
下载PDF
走出幻想、面对现实、挑战人生——论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 被引量:7
6
作者 由同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6-100,共5页
通过对“鸟”完成转变的内在逻辑性的发掘可以发现 ,小说《个人的体验》的结尾看似突兀 ,但对阐明小说主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说的结尾进一步揭示出主题 :人们只要能像“鸟”那样立足于现实 ,认真审视和反省自身的日常生活 ,并对其... 通过对“鸟”完成转变的内在逻辑性的发掘可以发现 ,小说《个人的体验》的结尾看似突兀 ,但对阐明小说主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说的结尾进一步揭示出主题 :人们只要能像“鸟”那样立足于现实 ,认真审视和反省自身的日常生活 ,并对其重新建构 ,就完全可以在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寻觅到自己的理想。该主题的确立 ,是与大江健三郎个人深刻而痛苦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日本文学 《个人的体验》 生命体验 内心转变
下载PDF
“包含着分歧的重复”──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看大江健三郎小说方法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志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大江健三郎把自己的小说方法概括为“包含着分歧的重复”。这一方法来自于他对百年来日本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及处于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个人存在境况的理解与把握 ,并成熟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的创作。其中“分歧”的概念是对以东京为代... 大江健三郎把自己的小说方法概括为“包含着分歧的重复”。这一方法来自于他对百年来日本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及处于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个人存在境况的理解与把握 ,并成熟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的创作。其中“分歧”的概念是对以东京为代表的中心主流文化与以四国为代表的地区边缘文化既对抗又依存的辩证关系的概括 ,“重复”概念则意味着在多个层面上具有“分歧”关系的各种异质文化因素的碰撞与媾合 ,从而相互激发出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大江健三郎 创作 重复 边缘文化 主流文化 存在 分歧 个人 概括
下载PDF
大江文学与隐喻思维 被引量:4
8
作者 兰立亮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4-97,共4页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雅各布逊认为,隐喻是相似性的异常,换喻是连接性的异常,从而把隐喻、换喻作为文化符号学的两个主要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大江文学明显受到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影响,流露出强烈的语言意识。在他看来,一切比喻都是隐喻...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雅各布逊认为,隐喻是相似性的异常,换喻是连接性的异常,从而把隐喻、换喻作为文化符号学的两个主要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大江文学明显受到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影响,流露出强烈的语言意识。在他看来,一切比喻都是隐喻。他的这种隐喻思维,使他的文学具有一种很强的张力,极富象征性,从而有别于传统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文学作品 隐喻思维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大江健三郎与莫言作品的文学特性探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红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9,共5页
在全球化语境下,以大江健三郎、莫言为代表的中日文学创作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根据对其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江健三郎与莫言作品的文学特性集中体现在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高度的东西方文学融合性与鲜明的历史性、社会性、... 在全球化语境下,以大江健三郎、莫言为代表的中日文学创作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根据对其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江健三郎与莫言作品的文学特性集中体现在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高度的东西方文学融合性与鲜明的历史性、社会性、时代性。大江和莫言的作品是写生命的,其作品不仅反映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广泛的人类意识,在清晰的故事中蕴藏着对人类生存的深层思索,唤起人们的责任感、自尊心,使文学发挥拯救人类灵魂的作用,而且在各个层面上展现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地域性 民族性 融合性 同时代性 大江健三郎 莫言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反讽叙事 被引量:3
10
作者 兰立亮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92-96,共5页
反讽是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的显著话语特征。大江健三郎在小说中通过不可靠叙述者的设置、元小说技法来形成叙述间距,从而达到强烈的反讽叙事效果。反讽是他使文本充满张力,深化小说主题的策略之一。大江小说的反讽叙事不仅仅停留在小说... 反讽是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的显著话语特征。大江健三郎在小说中通过不可靠叙述者的设置、元小说技法来形成叙述间距,从而达到强烈的反讽叙事效果。反讽是他使文本充满张力,深化小说主题的策略之一。大江小说的反讽叙事不仅仅停留在小说中悖论要素的设置上,而且还体现在他对"事实与虚构"这一小说本体内容的认识上。在这个意义上,反讽叙事体现了大江小说的批判精神,展现了他对小说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反讽叙事 不可靠叙事 元小说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小说语言实验探微 被引量:4
11
作者 兰立亮 《日本问题研究》 2009年第3期43-48,共6页
语言是小说的基本组成因素,是作家个性的体现。大江在文体和叙事上的不懈探索,表现了他对传统小说文体和言说方式所带来的知识危机与意识形态驯化的焦虑。大江的文体和叙事的实验是对文坛上占统治地位的话语权力秩序的挑战。大江对小说... 语言是小说的基本组成因素,是作家个性的体现。大江在文体和叙事上的不懈探索,表现了他对传统小说文体和言说方式所带来的知识危机与意识形态驯化的焦虑。大江的文体和叙事的实验是对文坛上占统治地位的话语权力秩序的挑战。大江对小说语言孜孜不倦的探索,体现了他主张文学多元化、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语言实验 文体越界 宏大叙事
下载PDF
想象力与形象的分节化──大江健三郎的语言-形象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琢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8-103,共6页
形象是唤起读者想象力的语言结构 ,这是大江健三郎对想象理论的深刻认识。对形象的分节化处理 ,可以使语言陌生化 ,进而达到唤起读者想象力的效果。这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想象理论 ,是对日本传统的“想象 =虚构 =不真实 =谎言”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想象力 语言 形象 分节化
下载PDF
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边缘意识 被引量:5
13
作者 邓亚晔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191-194,共4页
"边缘"是大江创作的理念和方法,他"从边缘出发",表现现代世界、把握现代危机本质的根本所在。大众笑文化系统支撑下的边缘民众的神话/传说世界,凸显"边缘人"的声音,并将寻找自我和寻找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边缘"是大江创作的理念和方法,他"从边缘出发",表现现代世界、把握现代危机本质的根本所在。大众笑文化系统支撑下的边缘民众的神话/传说世界,凸显"边缘人"的声音,并将寻找自我和寻找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紧密相连。大江希望通过置身于世界边缘的人,呼唤着拯救日本的"新人"的出现,摆脱政治的桎梏,绽放自己完整的人性,从而从个人和时代的痛苦中恢复出来,重塑民族精神、拯救迷失在现代文明中的日本,寻找真正自我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边缘 中心 怪诞现实主义 神话/传说
下载PDF
逆水行舟:大江健三郎文学思想蠡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众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4,共7页
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开始,大江先生自觉地将目光转向了神话传说。到《二百年的孩子》,大江以众多作品完成了但丁式的寻根之旅。但这一寻根之旅所蕴含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均非一般意义上的发思古之幽情或原型批评家眼里的集体无意识的简... 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开始,大江先生自觉地将目光转向了神话传说。到《二百年的孩子》,大江以众多作品完成了但丁式的寻根之旅。但这一寻根之旅所蕴含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均非一般意义上的发思古之幽情或原型批评家眼里的集体无意识的简单表演。大江先生的旅行充满了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寻找大江版或日本版"第三场所"的艰难。大江先生的逆水行舟至少意味着文学与现实(或政治)的双重艰难。其一来自于反向思维,这种反向思维无疑也是把过去带入现在的最佳途径。其二在于背时逆行。正因为背时逆行,大江的文字是刚性的、挣扎的、由内而外的、自下而上的,作者及其人物为人为文的艰难每每溢于言表。但恰恰是这种背时逆行成就了大江先生的文学世界。世界文学的情况非常复杂,总体说来,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大江等许许多多逆时流而动的经典作家在价值取向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经典作家貌似厚古薄今,本质上却与希望相同,即必定蕴含着某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文学思想 第三场所 乌托邦色彩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的战后再启蒙意识——从《饲育》到《政治少年之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新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6-32,共7页
从《饲育》到《拔芽击仔》前后,大江健三郎的战后再启蒙意识开始变得脉络清晰起来,及至《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大江独特的启蒙话语已经基本形成。此间显现出来的再启蒙意识中,除了对民主主义思想的精神坚守,还有对日本独特的民... 从《饲育》到《拔芽击仔》前后,大江健三郎的战后再启蒙意识开始变得脉络清晰起来,及至《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大江独特的启蒙话语已经基本形成。此间显现出来的再启蒙意识中,除了对民主主义思想的精神坚守,还有对日本独特的民主主义体制的深切质疑和忧虑。大江正是通过强调在战后的时代状况和生存状态之下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主体性的重要,昭示了容许天皇制存续的日本民主主义的脆弱和天皇制自身所蕴含的暴力因素,并提示了战后价值体系的扭曲是国家主义风潮再起的精神土壤,以此警示日本民众,表达自己的战后再启蒙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战后再启蒙 个人主体性 日本战后民主主义 天皇制
下载PDF
冲绳战:历史真相与集体记忆——从冲绳教科书事件及相关诉讼案件谈起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123,共8页
在二战末期的冲绳战中,大约有15万冲绳民众被夺去生命,其中一部分为日军杀害,一部分被迫集体自杀。二战结束以后,"强迫性集体自杀"和"日军杀害冲绳民众"成了战后日本学界围绕历史教科书事件引发的争论焦点,也成为... 在二战末期的冲绳战中,大约有15万冲绳民众被夺去生命,其中一部分为日军杀害,一部分被迫集体自杀。二战结束以后,"强迫性集体自杀"和"日军杀害冲绳民众"成了战后日本学界围绕历史教科书事件引发的争论焦点,也成为战后日本左、右两股政治力量博弈的一个焦点。作者系统梳理了几桩围绕冲绳战叙述引发的论争和诉讼案件,指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是日本社会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日本右翼势力却将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历史教科书,是试图通过历史教科书来培养新的国家主义和排外主义,使日本在新的战争中获得主动权。因此,通过反对修改历史教科书来追究历史真相,就成为曾经深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携手共同努力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战 历史教科书 江口圭一 家永三郎 大江健三郎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江健三郎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兰立亮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2-95,128,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大江健三郎研究在社会学、文化学批评、文艺学、美学批评、叙事学批评、比较研究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在研究方法方面获得较大突破。通过对中国2001—2010年大江健三郎研究的梳理,指出当前研究的得失,有助于把大...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大江健三郎研究在社会学、文化学批评、文艺学、美学批评、叙事学批评、比较研究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在研究方法方面获得较大突破。通过对中国2001—2010年大江健三郎研究的梳理,指出当前研究的得失,有助于把大江健三郎小说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小说 研究方法 述评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隽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4-18,共5页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是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创作主题。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万延元年的足球臾》 '森林' 神话 东方存在主义 小说创作
下载PDF
成长的逻辑——大江健三郎小说《个人的体验》评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晓敏 《唐都学刊》 2012年第4期76-80,共5页
《个人的体验》是大江健三郎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如何对待脑残疾婴儿的故事。主人公鸟得知自己初生的孩子患有先天性脑残疾后,陷入极度的心理矛盾之中。弃婴还是救治,他经历了剧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做出与残疾儿共同面对苦难人生的抉... 《个人的体验》是大江健三郎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如何对待脑残疾婴儿的故事。主人公鸟得知自己初生的孩子患有先天性脑残疾后,陷入极度的心理矛盾之中。弃婴还是救治,他经历了剧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做出与残疾儿共同面对苦难人生的抉择。这部小说可谓苦难酿成的杰作,是向死而生的升华。作家给小说以转入坚持的结尾似乎有主观干预之嫌,但是作品人物与作家在苦难包围中经磨历劫,共同展示了成长的逻辑。大江健三郎小说高超的思想境界与艺术造诣,就是来自这样一种成长的逻辑和向死而生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个人的体验》 享受苦难 成长逻辑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感化院少年》的个体叙事与主体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立亮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0年第4期45-49,64,共6页
作为大江健三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感化院少年》承继了作家创作初期“书写日本人的监禁生存状态”这一主题。通过对该作叙事视点、叙事空间的主题建构功能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体现了小说“凝视与反凝视”的权力对抗关系... 作为大江健三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感化院少年》承继了作家创作初期“书写日本人的监禁生存状态”这一主题。通过对该作叙事视点、叙事空间的主题建构功能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体现了小说“凝视与反凝视”的权力对抗关系;封闭的山谷村庄这一空间设置呈现了“支配与被支配”的权力关系构图。小说关于逃亡的创伤叙事暗示着对中心文化浸淫的封闭异托邦的逃离,体现了作家力求利用“边缘”这一隐形结构来构建时代整体性的伦理指向。《感化院少年》的个体叙事体现了大江健三郎对小说叙事的积极探索,表现了作家对战争这一疯狂暴力的批判和对战后主体性回归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感化院少年》 个体叙事 主体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