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on of the 2010 Mentawai tsunami earthquake rupture process from joint inversion of teleseismic and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Lifen Liao Wulin +1 位作者 Li Jinggang Wang Qiulia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年第3期180-186,共7页
Joint inversion of teleseismic body-wave data and strong ground motion waveforms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rupture process of the 2010 Mentawai earthquake. To obtain stable solutions, smoothing and non-negative con... Joint inversion of teleseismic body-wave data and strong ground motion waveforms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rupture process of the 2010 Mentawai earthquake. To obtain stable solutions, smoothing and non-negative constraints were introduced. A total of 33 teleseismic stations and 5 strong ground motion stations supplied data. The teleseismic and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 were separately windowed for 150 s and 250 s and bandpass filtered with frequencies of 0.001e1.0 Hz and 0.005e0.5 Hz, respectively. The finitefault model was established with length and width of 190 km and 70 km, and the initial seismic source parameters were set by referring to centroid moment tensor(CMT) solutions. Joint invers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is earthquake is thrust fault type, and the strike, dip, and rake angles are generally in accordance with CMT results. The seismic moment was determined as 5.814 1020Nm(Mw7.8) and source duration was about 102 s, which is greater than those of other earthquakes of similar magnitude. The rupture nucleated near the hypocenter and then propagated along the strike direction to the northwest, with a maximum slip of 3.9 m. Large uncertainties regarding the amount of slip retrieved using different inversion methods still exist; however,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ajority of slip occurred far from the islands at very shallow depths was found to be robust. The 2010 Mentawai earthquake was categorized as a tsunami earthquake because of the long rupture duration and the generation of a tsunami much larger than was expected for an earthquake of its magn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0 Mentawai earthquake RUPTURE process TSUNAMI Joint INVERSION Teleseismic recordING strong ground motion Sunda MEG
下载PDF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of M_s8.0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5
2
作者 Dawei Lu Jianwen Cui +1 位作者 Xiaojun Li Weiping Lian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0年第1期95-100,共6页
The great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has been the most destructive earthquake since 1949 in China.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no more than half a year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Netw... The great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has been the most destructive earthquake since 1949 in China.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no more than half a year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Network System (NSMONS) of China; what is more, the epicenter was located in the area with dense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sta- tions so that a large number of strong motion records of the main shock were obtained. In this paper, 501 strong motion re- cords from 167 observation stations are utilized to establish the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s in three directions in the range of fault distance less than 600 km. The result shows the difference of seismic motion attenuation in two horizontal di- rections is insignificant.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trong-motion records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s of the Ms8.0 earthquak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strong motion record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sponse spectrum
下载PDF
Catalogs of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for earthquake-prone regions in Kazakhstan 被引量:1
3
作者 Silacheva N Kulbayeva U Kravchenko 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The catalogs of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for earthquake-prone regions of Kazakhstan used for modeling seismic effects in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and microzonation are presented.
关键词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analog and digital recording strong motion network stations withcontinuous recording
下载PDF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和M_(w)7.6两次大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及模拟
4
作者 王宏伟 强生银 +1 位作者 温瑞智 任叶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90-3003,共14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M_(w)7.8和M_(w)7.6大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到了大量的强震动观测记录,利用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对比土耳其地区地震动预测方程,分析了地震动的衰减特征,探讨M_(w)7.8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对近断层...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M_(w)7.8和M_(w)7.6大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到了大量的强震动观测记录,利用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对比土耳其地区地震动预测方程,分析了地震动的衰减特征,探讨M_(w)7.8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对近断层地震动空间分布、速度脉冲的产生及观测台站方位相关的地震动总残差的影响,采用随机有限断层三维地震动模拟方法给出了基于数值模拟记录的仪器地震烈度图,得到以下结论:(1)两次地震中地震动的震源效应明显强于土耳其地区浅地壳地震的平均震源效应,M_(w)7.8地震对中长周期地震动的震源效应比M_(w)7.6地震更强烈;(2)两次地震中远场地震动的非弹性衰减明显强于土耳其地区的平均水平;(3)M_(w)7.8地震中最强烈的地震动主要集中于卡赫拉曼马拉什—安塔基亚的狭长区域内,该区域观测记录普遍具有双向速度脉冲特征,地震动总残差与台站方位角有明显相关性,推断M_(w)7.8地震沿北东走向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向北东向破裂传播,同时沿南南西走向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的卡赫拉曼马拉什—安塔基亚段向南南西方向破裂传播;(4)模拟记录能大致反映近断层地震动强度及距离衰减特征,M_(w)7.8和M_(w)7.6地震中破裂面附近地震烈度分别达到Ⅸ和Ⅷ度,烈度分布主要受破裂断层和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大地震 强震动记录 衰减特征 震源破裂特征 地震动模拟
下载PDF
基于KiK-net强震记录的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东升 王曙光 孔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0,共9页
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对结构非线性响应有显著影响,准确描述强度非平稳特性对生成人工地震波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描述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模型,分别给出了其确定性参数取值和随机参数取值。首先以大量Ki K-net强震记录为... 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对结构非线性响应有显著影响,准确描述强度非平稳特性对生成人工地震波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描述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模型,分别给出了其确定性参数取值和随机参数取值。首先以大量Ki K-net强震记录为样本,提取其强度非平稳特性;然后选取地震动强度非平稳模型,并使用遗传算法识别出了模型的参数;最后通过统计回归分析给出了各震级、震中距不同场地类别的三维模型参数取值。结果表明,所得强度非平稳模型能够反映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规律,可将其用于结构抗震分析和人工地震动模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非平稳特性 强度包线函数 kik-net强震记录 随机模型
下载PDF
2021年漾濞地震序列破裂方向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苗 王宏伟 +1 位作者 温瑞智 任叶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6-848,共13页
基于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强震动记录,建立了地震动参数预测方程,采用破裂方向性效应拟合方法估计了强震动记录丰富且空间分布均匀的九次地震的震源破裂方向性特征.结果表明:其中的四次地震(1号、4号、8号、9号)表现出破裂... 基于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强震动记录,建立了地震动参数预测方程,采用破裂方向性效应拟合方法估计了强震动记录丰富且空间分布均匀的九次地震的震源破裂方向性特征.结果表明:其中的四次地震(1号、4号、8号、9号)表现出破裂方向性效应,且均为不均匀双侧破裂,但优势破裂方向不同(4号和8号为东南向,1号西北向,9号西南向),说明2021年漾濞地震序列的地震破裂较为复杂;由于主震(4号地震)的破裂速度较慢(约为2.2 km/s),其破裂方向性效应较弱且主要对峰值速度有影响,其它三次地震破裂方向性效应十分显著,破裂速度大于主震;此外,四次地震的破裂方向性效应还存在一定的周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强震动记录 地震动预测方程 破裂方向性 破裂速度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地震强震动特征提取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亚茹 丰继华 +1 位作者 杨黎薇 钟玉盛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2021年5月21日漾濞M s6.4地震是云南近10 a以来继M s6.5鲁甸地震和M s6.6景谷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浅源地震,其震中位于滇西北地区维西-乔后断裂带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属于走滑型破裂,符合区域构造特征。为进一步研究... 2021年5月21日漾濞M s6.4地震是云南近10 a以来继M s6.5鲁甸地震和M s6.6景谷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浅源地震,其震中位于滇西北地区维西-乔后断裂带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属于走滑型破裂,符合区域构造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地震强震动特征,特引入改进后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HT),以不同角度客观分析强震动的尺度和频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希尔伯特-黄变换在对实际地震动记录进行特征提取后,得到的边际谱和时频谱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该方法可为类似破坏性浅源地震的强震动特征分析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参数,保证了信号分解的稳定性,更适于处理非平稳信号,可为现代信号应用分析于强震动特征提供另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记录 时频特性 希尔伯特-黄变换(HHT) 漾濞地震 强震动数据
下载PDF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震级快速估算方法
8
作者 孟睿 张远帆 +3 位作者 谢霄峰 聂志喜 王振杰 单新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9-1232,共14页
在破坏性地震中,快速估算震级对于早期预警和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强震动地面峰值速度(Peak Ground Velocity,PGV)快速准确地估算震级仍是一项挑战。文中开展了基于强震动PGV的震级快速估算方法研究。首先,基于全球范围内23... 在破坏性地震中,快速估算震级对于早期预警和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强震动地面峰值速度(Peak Ground Velocity,PGV)快速准确地估算震级仍是一项挑战。文中开展了基于强震动PGV的震级快速估算方法研究。首先,基于全球范围内23次M_(W)6.0~9.0地震事件的5596条强震动PGV,构建了可用于震级快速估算的强震动PGV震级模型。其次,采用未参与建模的4次地震事件进行模型验证,并开展了震级快速估算研究。结果表明:23次地震事件的强震动PGV预测值与观测值基本一致,残差的均方根误差为0.296。4次地震事件的强震动PGV估算震级与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的矩震级基本相符,其绝对偏差分别为0.15个、0.14个、0.05个、0.13个震级单位,震级快速估算的收敛时间分别为76s、50s、84s、7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地面峰值速度 强震动PGV震级模型 震级快速估算
下载PDF
海底强震观测记录与地震动特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宝魁 王博为 王东升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8,共9页
随着海洋结构物的建设快速发展,为了解海底地震动相关特性,目前在建与已建成的海底强震台网逐年增加,得到的强震数据为海底地震动特性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首先,统计了世界范围内现有海底强震台网的分布,并对强震台站信息及记录特... 随着海洋结构物的建设快速发展,为了解海底地震动相关特性,目前在建与已建成的海底强震台网逐年增加,得到的强震数据为海底地震动特性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首先,统计了世界范围内现有海底强震台网的分布,并对强震台站信息及记录特点简要总结;其次,综述了基于海底强震记录以及数值计算等方法分析海底地震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并且,阐述了海底地震动在海洋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海底地震动特性研究的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强震台网 强震观测记录 地震动特性 数值模拟 海洋工程
下载PDF
云南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被引量:43
10
作者 崔建文 李世成 +2 位作者 高东 赵永庆 包一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6-391,共6页
受震源特性、传播路径等因素的影响,地震动特征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在近年来获取的强震动记录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地质特征和强震动记录的分布情况,将云南划分为3个区域。采用统计法和映射法,分别构建了这3个区域的地震动峰值衰减关系,并... 受震源特性、传播路径等因素的影响,地震动特征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在近年来获取的强震动记录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地质特征和强震动记录的分布情况,将云南划分为3个区域。采用统计法和映射法,分别构建了这3个区域的地震动峰值衰减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衰减关系 分区 云南 强震动记录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1
11
作者 于海英 王栋 +3 位作者 杨永强 解全才 江汶乡 周宝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8.0级地震中获取的420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初步分析。在分析前对原始加速度记录进行整理、转换数据格式、零线校正、录入原数据,形成标准格式的未校正加速度数... 本文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8.0级地震中获取的420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初步分析。在分析前对原始加速度记录进行整理、转换数据格式、零线校正、录入原数据,形成标准格式的未校正加速度数据;在这次地震中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有50多个台站获得了大于100 Gal的加速度记录,有46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的断层距小于100 km,使中国大陆近断层区域所获得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数量成倍增加。本文依据这批数据对汶川大地震强震动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此次地震断层附近地区的PGA衰减规律,并利用此规律模拟断层附近的加速度峰值,绘制了PGA分布图;给出了汶川地震断层附近的加速度反应谱、上盘效应、速度大脉冲效应等地震动特征,这些特征可作为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依据及灾区重建时参考;最后展望了这批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加速度记录 数据处理 零线校正 强震动特性 衰减规律 PGA分布
下载PDF
利用强震记录分析汶川地震诱发滑坡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秀英 聂高众 王登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69-2376,共8页
根据Newmark方法提出一种在已知强震记录和滑坡数据的情况下,推导斜坡临界加速度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利用汶川地震中理县的3组强震记录数据和地震滑坡数据,得到沙坝台,桃坪台,木卡台附近区域的临界加速度估计值分别为40,50和70 gal。... 根据Newmark方法提出一种在已知强震记录和滑坡数据的情况下,推导斜坡临界加速度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利用汶川地震中理县的3组强震记录数据和地震滑坡数据,得到沙坝台,桃坪台,木卡台附近区域的临界加速度估计值分别为40,50和70 gal。计算结果与灾区实际比较脆弱的地质情况一致。斜坡临界加速度可以作为利用地震动参数判定斜坡在地震作用下是否破坏变形的定量依据,为地震滑坡的定量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和汶川地震得到的大量强震记录,对龙门山地区的临界加速度进行评估,为震后恢复重建中的工程应用和地震滑坡灾害预测、区划工作提供定量参考信息。研究方法和结果有助于推动我国地震滑坡的定量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强震记录 地震动参数 临界加速度
下载PDF
结构抗倒塌易损性分析中地震动输入不确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任叶飞 尹建华 +1 位作者 温瑞智 冀昆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在结构抗倒塌易损性分析中地震动输入的选取只是众多环节之一,其不确定性影响往往被忽视。该文基于 PEER 强震动记录数据库,按震级、距离和场地参数(M、R、VS30)进行单变量控制将强震动记录分成 9 组,新定义指数 ISa 用以比较不同分组... 在结构抗倒塌易损性分析中地震动输入的选取只是众多环节之一,其不确定性影响往往被忽视。该文基于 PEER 强震动记录数据库,按震级、距离和场地参数(M、R、VS30)进行单变量控制将强震动记录分成 9 组,新定义指数 ISa 用以比较不同分组地震动的相对能量差异;对 3 层、8 层以及 15 层三种不同自振周期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 IDA 方法进行抗倒塌易损性分析,比较不同 M、R、VS30工况地震动输入下的易损性结果,同时与 ATC63推荐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的易损性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 种结构的倒塌性态点 Sa(T1)均随着 M 增大、R增大以及 VS30 变小而减小;三种结构都体现了在大震、远场及软土场地的地震动作用下更加易损倒塌,与 ISa 指数体现的地震动蕴含能量的分布相一致;通过 SI 和 SImax 两个参数在不同工况下的对比,表明中长周期结构受距离的影响更为显著,以及震级对结构抗倒塌影响更敏感;以 ATC63 推荐的强震动记录随意用作地震输入被证实可引起结构抗倒塌易损性曲线较大的不确定性。为降低不确定性影响,建议在进行结构抗倒塌易损性分析时采用考虑场址危险一致性与结构自振特性的地震动输入选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地震动输入 结构抗倒塌易损性 不确定性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
下载PDF
汶川中强余震地震动峰值衰减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卢大伟 李小军 崔建文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S1期138-151,共14页
汶川地震强余震流动观测中获取了丰富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这些数据在震中距和震级上分布较为均匀,为建立地震动衰减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这也改变了中国大陆缺乏强震动观测数据,尤其是近场强震观测数据,在建立地震动衰减关系时,不... 汶川地震强余震流动观测中获取了丰富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这些数据在震中距和震级上分布较为均匀,为建立地震动衰减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这也改变了中国大陆缺乏强震动观测数据,尤其是近场强震观测数据,在建立地震动衰减关系时,不得不依赖于其它国家和地区观测数据的状况.鉴于汶川地震最大余震震级为Ms6.4,与Ms8.0的主震之间存在较大的震级缺档,本文仅就Ms4.5—6.4震级范围内、震中距小于110km区域范围内的强余震流动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建立了地震动速度峰值(PGV)、加速度峰值(PGA)以及0.04—6s周期内阻尼比5%的绝对加速度反应谱(PSA)等地震动参数的衰减关系.回归结果的误差分析表明,PGV衰减关系的均方差明显较PGA和PSA的小,说明PGV较加速度的离散小.衰减关系的残差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表明近场地震动强度随机性更强.经比较,本文衰减关系与现有的四川地区其它衰减关系有较明显的差异,由于其他衰减关系是基于映射法的结果,因此,本文的结果更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强震动记录 衰减关系 反应谱
下载PDF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田秀丰 李佐唐 +2 位作者 徐钦 党红 何新社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7-502,共6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东经104.2°,北纬34.5°)发生M6.6地震。甘肃强震动台网在该地区覆盖良好,获得了丰富的主震加速度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此次地震中各强震动台站获得的加速度记录资料并进行了基本处理;...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东经104.2°,北纬34.5°)发生M6.6地震。甘肃强震动台网在该地区覆盖良好,获得了丰富的主震加速度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此次地震中各强震动台站获得的加速度记录资料并进行了基本处理;经统计分析绘出了峰值加速度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级地震 强震动记录 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HVSR方法用于地震作用下场地效应分析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荣棉水 李小军 +1 位作者 王振明 吕悦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78-2891,共14页
以美国Garner Valley Downhole Array(GVDA)竖向观测台阵的强震观测记录为基础,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方法与传统谱比方法研究了多次地震作用下竖向台阵场地的波动传播规律,探讨了该场地HVSR... 以美国Garner Valley Downhole Array(GVDA)竖向观测台阵的强震观测记录为基础,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方法与传统谱比方法研究了多次地震作用下竖向台阵场地的波动传播规律,探讨了该场地HVSR曲线与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TF)曲线的差异,综合利用频域求解一维层状场地P、SV波入射情况下场地响应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和合成理论地震图的波数积分法解释了二者差异可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HVSR方法应用于地震作用下场地效应分析的适用性.研究结论表明:竖向地震动场地效应是HVSR与传递函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竖向地震动场地效应主要是由竖向地震动中的P波成分引起的.在场地竖向放大可以忽略的频段范围内,HVSR可以作为传递函数研究地震作用下的场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 强震观测记录 传递函数 场地效应 竖向观测台阵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远场强震动记录的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徐扬 赵晋泉 +2 位作者 李小军 马秀芳 赵向佳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4期345-351,共7页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强震动记录,研究太原盆地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土层反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有很强的放大作用,覆盖层厚度越厚,...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强震动记录,研究太原盆地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土层反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有很强的放大作用,覆盖层厚度越厚,峰值出现的周期越大,而相对于基岩最大放大可达9倍左右。另外,对于厚覆盖层的场地,观测结果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在一定的长周期范围内差别相当大,相对于基岩,观测结果的放大系数至少高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的2倍以上,最大达到近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汶川地震 场地影响 长周期地震动
下载PDF
近断层强震记录基线校正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斌 俞言祥 肖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2,163,共7页
基于Iwan两段式校正方法的原理,引入参数“时移斜率比k i”和“校正后位移的最大平坦度f”来确定强震段偏移开始时间t 1和结束段偏移的开始时间t 2,引入参数“均方根偏差RMSD”来选择位移末尾部分拟合函数的次数,提出了近断层强震记录... 基于Iwan两段式校正方法的原理,引入参数“时移斜率比k i”和“校正后位移的最大平坦度f”来确定强震段偏移开始时间t 1和结束段偏移的开始时间t 2,引入参数“均方根偏差RMSD”来选择位移末尾部分拟合函数的次数,提出了近断层强震记录基线校正的改进方法。应用该方法对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共8个近断层台站的强震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处理获取了永久位移。结果表明,获得的永久位移与强震台站附近的GPS台站观测的同震位移吻合较好,永久位移与GPS观测结果的比在0.57~1.72,均值为0.99。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经验对于基线校正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对比分析了7种基线校正方法对峰值地面运动参数和永久位移的影响,PGA和PGV受不同基线校正方法的影响很小,但是不同的基线校正方法对PGD和永久位移的影响非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强震记录 基线校正 永久位移 GPS
下载PDF
考虑场地条件与设计地震分组的输入能量谱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德才 叶献国 常磊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102,122,共12页
建立简单适用的设计输入能量谱是将能量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及校核的前提.选择了Ⅰ类、Ⅱ类和Ⅲ类场地共694条水平地震动记录,分析了不同的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下输入能量谱的特点.通过12个不同地震动参数与能量谱值的相关性分析... 建立简单适用的设计输入能量谱是将能量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及校核的前提.选择了Ⅰ类、Ⅱ类和Ⅲ类场地共694条水平地震动记录,分析了不同的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下输入能量谱的特点.通过12个不同地震动参数与能量谱值的相关性分析,得到了表征地震动输入能量的地震动参数.基于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设防烈度和设防水准,提出了地震分组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阻尼比为5%的弹性单自由度体系设计输入能量谱,为应用能量设计法及选择地面运动输入奠定了基础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谱 场地条件 相关性 强度指标 设计地震分组 地震动记录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兰州烈度速报强震动记录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旭宙 张元生 +1 位作者 周民都 闵祥仪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6-380,共5页
2008年汶川MS8.0地震有感地区范围大于1 000km。甘肃省十五期间在兰州市架设了50个强震台站用于实现市区范围内的强震动烈度速报,在本次地震中大多数台站都记录到了相应的强震动记录,其中最大单道加速度峰值记录为40.4cm/s2。本文展示... 2008年汶川MS8.0地震有感地区范围大于1 000km。甘肃省十五期间在兰州市架设了50个强震台站用于实现市区范围内的强震动烈度速报,在本次地震中大多数台站都记录到了相应的强震动记录,其中最大单道加速度峰值记录为40.4cm/s2。本文展示了43个兰州烈度速报台站记录到的共129道本次地震强震动记录信息,并初步分析了兰州市加速度峰值分布和加速度峰值与土层厚度的对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强震动记录 兰州地区 烈度 土层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