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克孜勒河4种裂腹鱼形态差异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瑞 赵贺 +4 位作者 聂竹兰 王俊辉 林慧莉 秦凯瑞 蔡汝铭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7,共9页
对新疆克孜勒河(Kizil River)流域4种裂腹鱼形态差异和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从形态特征上为群体的划分提供科学数据,为裂腹鱼的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2020年7月-2021年8月采自克孜勒河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 对新疆克孜勒河(Kizil River)流域4种裂腹鱼形态差异和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从形态特征上为群体的划分提供科学数据,为裂腹鱼的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2020年7月-2021年8月采自克孜勒河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厚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rregularis)和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共126尾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形态测量学和基于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方法比较克孜勒河4种裂腹鱼的生长特性与形态差异。结果显示:4种裂腹鱼共有13个形态特征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且主要集中于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利用tpsRegr软件的网格变形分析,4种裂腹鱼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部和尾部,其中斑重唇鱼鱼体较为纤细,头部偏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厚唇裂腹鱼、塔里木裂腹鱼和宽口裂腹鱼形态较为相近,而斑重唇鱼明显独立成一组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群体和厚唇裂腹鱼群体首先聚为一支,再与宽口裂腹鱼聚为一支,最后与斑重唇鱼聚类。研究结果显示4种裂腹鱼群体存在形态差异,且与其地理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 形态特征 地标点法 多变量形态测量学 克孜勒河
下载PDF
新疆克孜勒河流域喀什段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文江 王文科 +1 位作者 段磊 乃尉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164,共6页
在分析17组河水水样的水化学数据基础上,通过Piper三线图、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克孜勒河流域喀什段河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克孜勒河上游与中下游的水化学类型差异反映出蒸发岩的风化溶解是影响河流水化学组成... 在分析17组河水水样的水化学数据基础上,通过Piper三线图、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克孜勒河流域喀什段河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克孜勒河上游与中下游的水化学类型差异反映出蒸发岩的风化溶解是影响河流水化学组成的主导因素,而河水中含量较高的SO2-4主要来源于新近系地层中石膏岩类的风化溶解。克孜勒河流域内蒸发岩风化以石膏岩类的风化为主,盐岩类风化次之,碳酸盐岩风化贡献相对较少。区域内岩石化学风化的主要反应形式是石膏、芒硝、镁硫酸盐岩和盐岩的溶解,其次是方解石和白云石溶解,再次为钠长石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 克孜勒河 水化学特征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岩石风化 蒸发岩
下载PDF
新疆克孜勒河厚唇裂腹鱼人工繁殖及胚胎、早期仔鱼发育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贺 洪继彪 +3 位作者 赵年桦 胡仁云 魏杰 聂竹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422,共9页
为实现厚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rregulari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9年4—5月进行了新疆克孜勒河厚唇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以探究该鱼的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试验设催产厚唇裂腹鱼亲鱼35组,采用人工干... 为实现厚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rregulari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9年4—5月进行了新疆克孜勒河厚唇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以探究该鱼的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试验设催产厚唇裂腹鱼亲鱼35组,采用人工干法授精和孵化缸淋浴式孵化方法,获受精卵20.69万粒,获水花鱼苗14.12万尾。结果表明:厚唇裂腹鱼人工催产最适水温为18.5℃,最适孵化水温为17.0~17.5℃;厚唇裂腹鱼的繁殖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5月中旬,该鱼产微黏沉性卵,成熟卵的卵径为(2.95±0.15)mm,吸水膨胀后卵径为(3.53±0.12)mm;厚唇裂腹鱼胚胎发育过程经历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在水温为(17.14±0.01)℃条件下,受精卵发育经过147 h 31 min孵化,总积温为2513.01℃·h;初孵仔鱼全长(8.72±0.26)mm,具心跳和血液循环,多数时间静卧水底,偶有窜动;早期仔鱼发育分为眼球色素出现期、体色素出现期、鳔充气期和卵黄囊完全吸收期4个时期,出膜后432 h卵黄囊完全吸收,仔鱼全长为(21.51±0.75)mm。本研究结果可为厚唇裂腹鱼的资源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唇裂腹鱼 克孜勒河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早期仔鱼发育
下载PDF
宽口裂腹鱼的人工催产、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发育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子惠 赵贺 +5 位作者 邱梦 聂竹兰 陈克迅 李学涛 秦晓芳 魏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1-481,共11页
为实现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2019年在新疆克孜勒河进行了该鱼(亲鱼体质量93.26~317.22 g)的人工繁殖试验,研究了宽口裂腹鱼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催产药物和水... 为实现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2019年在新疆克孜勒河进行了该鱼(亲鱼体质量93.26~317.22 g)的人工繁殖试验,研究了宽口裂腹鱼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催产药物和水温条件对宽口裂腹鱼催产效果和孵化率有显著性影响,最适催产药物组合为鱼脑垂体(PG)10.27 mg/k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00.00 IU/k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A_(2)(LHRH-A_(2))19.41μg/kg,最适孵化水温为16.0~17.0℃;宽口裂腹鱼繁殖期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5月中旬,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3.43±0.11)mm,历经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受精至仔鱼孵出共经过145 h 48 min,总积温为2364.80℃·h;初孵仔鱼全长为(8.03±0.15)mm,出膜480 h后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此时全长为(20.17±0.96)mm。研究表明,通过人为控制温度和催产药物种类、剂量,可实现宽口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口裂腹鱼 克孜勒河 人工催产 胚胎发育 早期仔鱼发育
下载PDF
厚唇裂腹鱼性腺发育周期及血清中性激素含量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贺 赵年桦 +3 位作者 李丽 强壮 聂竹兰 魏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探明厚唇裂腹鱼的精巢、卵巢周年发育及血清中性激素含量的变化,2020年8月—2021年8月,每月在克孜勒河采样,获得样本共计194尾,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精巢和卵巢进行观察,以耳石为鉴定材料对厚唇裂腹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进行研究... 为探明厚唇裂腹鱼的精巢、卵巢周年发育及血清中性激素含量的变化,2020年8月—2021年8月,每月在克孜勒河采样,获得样本共计194尾,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精巢和卵巢进行观察,以耳石为鉴定材料对厚唇裂腹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进行研究,选取成熟鱼卵描绘卵径分布判断其产卵类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厚唇裂腹鱼各发育周期的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试验结果显示:厚唇裂腹鱼精巢和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雄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2龄,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3龄,精巢发育早于卵巢;厚唇裂腹鱼产卵期在3—5月,卵粒的数量百分比在直径2.9~<3.1 mm时出现峰值,产卵后的Ⅵ期卵巢中极少存在成熟的卵粒,判断其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产卵类型;雌鱼与雄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均在Ⅴ期时达到最高。厚唇裂腹鱼属于完全同步产卵类型,性腺于2017年3—5月发育成熟并产卵,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在厚唇裂腹鱼繁殖期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勒河 厚唇裂腹鱼 性腺发育 性激素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河斯氏高原鳅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丽 朱霞 +2 位作者 强壮 赵贺 魏杰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探究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stoliczkae)的性比、第二性征、最小性成熟个体、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特性,于2018年6月在拜城县克孜尔河黑英山乡河段中采集30尾斯氏高原鳅,采用传统生物学方法对其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雄鱼... 为探究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stoliczkae)的性比、第二性征、最小性成熟个体、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特性,于2018年6月在拜城县克孜尔河黑英山乡河段中采集30尾斯氏高原鳅,采用传统生物学方法对其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雄鱼性成熟时体色较深,胸鳍略尖且变厚,轻压腹部有精液挤出;雌鱼性成熟时体色较淡,胸鳍钝圆,腹部隆起,生殖孔微凸起。除5尾未辨性别外,雌雄鱼性比为1.00∶1.08(N=25)。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46.19 mm,体质量1.02 g;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49.55 mm,体质量1.16 g。根据鱼类性腺成熟情况及卵径分布图得知,斯氏高原鳅属于一次产卵类型。其绝对繁殖力为(2362±1066)粒,相对繁殖力为(301±112)粒/g。该研究丰富了斯氏高原鳅的繁殖生物学资料,为其资源繁育和种群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高原鳅 克孜尔河 最小性成熟个体 产卵类型 繁殖力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河斯氏高原鳅形态学及年龄鉴定研究
7
作者 赵贺 王想兵 +2 位作者 赵年桦 魏杰 沈建忠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5,共8页
2018年在新疆克孜尔河拜城县黑英山乡河段采集30尾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e),测量其可数、可量等形态学性状,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相关性;比较矢耳石、鳃盖骨和脊椎骨鉴定年龄的效果,研究斯氏高原鳅形态学和年龄。结果表明... 2018年在新疆克孜尔河拜城县黑英山乡河段采集30尾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e),测量其可数、可量等形态学性状,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相关性;比较矢耳石、鳃盖骨和脊椎骨鉴定年龄的效果,研究斯氏高原鳅形态学和年龄。结果表明:斯氏高原鳅背鳍iii-6~8,臀鳍iii-5,胸鳍i-9~11,腹鳍i-5~7,尾鳍分支鳍条13~16,第一鳃弓内侧鳃耙数17~23,脊椎骨数4+35~40;全长与叉长、尾柄长与臀鳍长之间呈极显著相关;体长-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_(♂)=0.0001L^(3.1594),W_(♀)=0.0001L^(3.1157),W_(♂+♀)=8E-05L^(3.2343)。在3种年龄鉴定材料中,耳石是斯氏高原鳅年龄鉴定的最佳材料,判别能力达到95.65%;脊椎骨可作为辅助鉴定材料,判别能力52.17%;鳃盖骨无明显可辨的年轮标志。本研究丰富了斯氏高原鳅生物学研究内容,对其种群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高原鳅 形态学 年龄鉴定 克孜尔河
下载PDF
克孜勒苏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崔立新 李政海 +3 位作者 张靖 叶佳琦 曹玥 陈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9-43,共5页
克孜勒苏河流域的自然植被在保证河流水资源供应、河流水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2000-2016年克孜勒苏河流域NDVI和NPP数据为基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得到17年间NDVI和NPP均值数据,对克孜勒苏河流域植被覆盖和生产力空间格局... 克孜勒苏河流域的自然植被在保证河流水资源供应、河流水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2000-2016年克孜勒苏河流域NDVI和NPP数据为基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得到17年间NDVI和NPP均值数据,对克孜勒苏河流域植被覆盖和生产力空间格局以及植被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植被覆盖状况和植被生产力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和丘陵植被长势最佳,中部丘陵荒漠植被长势最差,植被指数低值区域分布最为广泛。动态变化趋势分析说明,植被在过去17年时间内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植被总体上表现出向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勒苏河流域 NDVI NPP 空间格局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渭干河克孜尔千佛洞段水化学指标测定研究
9
作者 梁玲玲 魏杰 +1 位作者 杨志军 聂竹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235-235,24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新疆渭干河千佛洞段水体水质状况。[方法]于2014年1月、4月、5月、7月、10月、11月对渭干河千佛洞段水体进行温度、溶解氧、溶解氧饱和度、p H、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9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目的]研究分析新疆渭干河千佛洞段水体水质状况。[方法]于2014年1月、4月、5月、7月、10月、11月对渭干河千佛洞段水体进行温度、溶解氧、溶解氧饱和度、p H、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9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渭干河千佛洞段水体温度年波动范围在2.22-21.17℃,年平均温度为11.74±7.296℃;水体溶解氧含量年波动范围在7.87-16.45 mg/L,年平均溶解氧含量为12.06±3.413 mg/L;水体溶解氧饱和度年波动范围在101%-120%,年平均溶解氧饱和度为109.77%±6.616%;p H年波动范围在7.76-9.36,年平均为8.31±0.571;化学需氧量含量年波动范围在0.40-1.68 mg/L,年平均化学需氧量含量为1.13±0.475mg/L;亚硝酸盐氮含量年波动范围在0.001 6-0.017 5 mg/L,年平均亚硝酸盐氮含量为0.009 7±0.008 6 mg/L,氨氮含量年波动范围在0.002 4-0.004 5 mg/L,年平均氨氮含量为0.003 4±0.000 79 mg/L;总磷含量年波动范围在0.001 0-0.002 5 mg/L,年平均总磷含量为0.001 8±0.000 63 mg/L;硝酸盐氮含量年波动范围在0.003 2-0.007 4 mg/L,年平均硝酸盐氮含量为0.005 5±0.001 7 mg/L。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分析,渭干河千佛洞段水体水质属于Ⅰ类,所测指标均满足饮用水和渔业用水需求。[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渭干河水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渭干河 克孜尔千佛洞 水化学指标
下载PDF
克孜勒苏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伟东 刘翀 张靖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79-81,90,共4页
通过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次选取7个评价指标,对克孜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克孜河流域脆弱度非常高,重度、极重度脆弱区面积占49.87%,轻度脆弱区面积仅... 通过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次选取7个评价指标,对克孜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克孜河流域脆弱度非常高,重度、极重度脆弱区面积占49.87%,轻度脆弱区面积仅占17.55%。(2)克孜河流域脆弱性格局呈现北低南高的规律,轻度脆弱区分布于恰克玛克河源头和克孜勒苏河上游区域,重度、极重度脆弱区集中在帕米尔高原、昆仑山麓,喀什三角洲以西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脆弱度评价 克孜勒苏河
下载PDF
新疆克孜勒河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贺 赵年桦 +4 位作者 李丽 强壮 魏杰 聂竹兰 沈建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3-1131,共9页
为探明克孜勒河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环境现状,于2020年5月(丰水期)和9月(枯水期)对克孜勒河上、中、下游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4门28种,主要为硅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总种类数的71.43%和14.29%;... 为探明克孜勒河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环境现状,于2020年5月(丰水期)和9月(枯水期)对克孜勒河上、中、下游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4门28种,主要为硅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总种类数的71.43%和14.29%;浮游动物3类14种,其中轮虫有7种,原生动物4种,桡足类3种;克孜勒河丰水期优势生物有水绵(Spirogyra communis)、表壳虫(Arcella sp.)和懒轮虫(Rotaria tardigrada);枯水期优势生物主要为水绵(Spirogyra communis)、长圆舟形藻(Navicula oblonga)、扁圆舟形藻(Navicula simplex)、胡梨壳虫(Nebela barbata)和表壳虫(Arcella sp.),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枯水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高于丰水期;克孜勒河浮游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丰水期为1.83,属于中等污染;在枯水期为2.27,属于轻度污染;冗余分析显示,pH、透明度和氨氮是影响克孜勒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pH、总磷和总氮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可为克孜勒河水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勒河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