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前进角对不同年龄膝关节炎患者下肢动力学影响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作者 张泽毅 杨亦敏 +1 位作者 李文彦 张美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8-975,共8页
目的:膝关节内收力矩(knee adduction moment,KAM)双峰及膝关节内收角冲量(knee adduction angular impulse,KAAI)增大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的生物力学危险因素。据调查,调整足前进角可改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动模式,然而足内偏... 目的:膝关节内收力矩(knee adduction moment,KAM)双峰及膝关节内收角冲量(knee adduction angular impulse,KAAI)增大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的生物力学危险因素。据调查,调整足前进角可改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动模式,然而足内偏、足外偏对青年、老年患者KAM和KAAI的影响未达成共识。因此文章通过Meta分析综合论述足前进角对不同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KAM、KAAI的影响,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借鉴。方法:截至2022年6月,以“足前进角,膝关节内收力矩,膝关节内收角冲量,步态”为中文检索词,以“foot progression angle,knee adduction moment,knee adduction angular impulse,gait”为英文检索词在Web of Science、EBSCO、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纳入分析足内偏、足外偏对KAM双峰和KAAI影响的自身对照和随机对照试验。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亚组分析确定不同足前进角对步行KAM及KAAI的影响,应用Meta回归进一步确定结局指标(KAM及KAAI)随足前进角变化的特征。结果:(1)共15项自身对照试验和2项随机对照试验(455名受试者)纳入Meta分析,所纳入文献均为中、高质量文献。(2)Meta分析结果显示,足内偏可减小青年患者KAM第一峰值(SMD=-0.380,95%CI:-0.710至-0.060,P=0.022)和KAAI(SMD=-1.470,95%CI:-2.160至-0.770,P<0.001),足外偏降低了青年患者KAM第二峰值(SMD=-0.720,95%CI:-1.010至-1.440,P<0.001)。此外,足内偏减了小老年患者KAM第一峰值(SMD=-0.550,95%CI:-0.800至-0.300,P<0.001),但有增高KAM第二峰值的作用(SMD=0.280,95%CI:-0.010-0.560,P=0.047),足外偏可降低该人群KAM第二峰值(SMD=-0.510,95%CI:-0.830至-0.190,P=0.002)。(3)Meta回归显示,老年患者的足外偏程度越大,KAM第二峰值越低。结论:(1)足内偏降低了18-34岁的青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KAM第一峰值、KAAI,由于KAM、KAAI与膝关节内侧负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相关,因此足内偏步态干预可能是青年患者适合的康复策略。(2)足内偏增高了60岁以上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KAM第二峰值,可能会加重这类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程度,然而,该人群步行时KAM第二峰值会随足外偏程度的增大而减小,有助于降低膝关节内侧负荷,提示老年患者可以考虑在步行时采用足外偏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软组织退化 青年患者 老年患者 足内偏 足外偏 膝关节内收力矩 膝关节内收角冲量 步态 META分析
下载PDF
Knee biomechanics of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replacement during downhill walking on different slopes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 Wen Harold E.Cates +2 位作者 Joshua T.Weinhandl Scott E.Crouter Songning Zhang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22年第1期50-57,共8页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knee biomechanics of the replaced limb to the non-replaced limb of 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during walking on level ground and on declin...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knee biomechanics of the replaced limb to the non-replaced limb of 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during walking on level ground and on decline surfaces of 5°,10°,and 15°.Methods:Twenty-five TKR patients and 10 healthy controls performed 5 walking trials on different decline slopes on a force platform and an instrumented ramp system.Two analyses of variance,2×2(limb×group)and 2×4(limb×decline slope),were used to examine selected biomechanics variables.Results:The replaced limb of TKR patients had lower peak loading-response and push-off knee extension moment than the non-replaced and the matched limb of healthy controls.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loading-response and push-off knee internal abduction moments among replaced,non-replaced,and matched limb of healthy controls.The knee flexion range of motion,peak loading-response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and peak knee extension moment increased across all slope comparisons between 0°and 15°in both the replaced and non-replaced limb of TKR patients.Conclusion:Downhill walking may not be appropriate to include in early stag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protocols for TK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line surface knee adduction moment knee joint momen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下载PDF
Increased Q-Factor increases frontal-plane knee joint loading in stationary cycling
3
作者 Tanner Thorsen Kelley Strohacker +1 位作者 Joshua T.Weinhandl Songning Zhang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20年第3期258-264,共7页
Background: Q-Factor(QF), or the inter-pedal width, in cycling is similar to step-width in gait. Although increased step-width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peak knee abduction moment(KAbM), no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bi... Background: Q-Factor(QF), or the inter-pedal width, in cycling is similar to step-width in gait. Although increased step-width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peak knee abduction moment(KAbM), no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increased QF in cycling at different workrates in healthy participants.Methods: A total of 16 healthy participants(8 males, 8 females, age: 22.4 ± 2.6 years, body mass index: 22.78 ± 1.43 kg/m^2, mean ± SD) participated.A motion capture system and customized instrumented pedals were used to collect 3-dimensional kinematic(240 Hz) and pedal reaction force(PRF)(1200 Hz) data in 12 testing conditions: 4 QF conditions—Q1(15.0 cm), Q2(19.2 cm), Q3(23.4 cm), and Q4(27.6 cm)—under 3 workrate conditions—80 watts(W), 120 W, and 160 W. A 3 × 4(QF × workrate) repeated measures of analysis of variance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differences among conditions(p < 0.05).Results: Increased QF increased peak KAbM by 47%, 56%, and 56% from Q1 to Q4 at each respective workrate. Mediolateral PRF increased from Q1 to Q4 at each respective workrate. Frontal-plane knee angle and range of moti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QF. No changes were observed for peak vertical PRF, knee extension moment, sagittal plane peak knee joint angles, or range of motion.Conclusion: Increased QF increased peak KAbM, suggesting increased medial compartment loading of the knee. QF modulation may influence frontal-plane joint loading when using stationary cycling for exercise or rehabilitation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G biomechanics Inter-pedal distance knee ABDUCTION moment knee adduction moment Q-Factor
下载PDF
着鞋类型和步速对膝关节载荷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勇 任慧 +4 位作者 汤运启 梁雷超 邹利民 刘宇 黄灵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5-731,共7页
目的探讨着鞋类型(裸足、普通鞋、极简鞋)与步行速度(快步走、常速行走)对膝关节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为科学健身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Kisler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10名男性在裸足、穿着不同鞋常速行走与快步走时... 目的探讨着鞋类型(裸足、普通鞋、极简鞋)与步行速度(快步走、常速行走)对膝关节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为科学健身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Kisler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10名男性在裸足、穿着不同鞋常速行走与快步走时下肢运动生物力学指标。采用双因素(2种行走方式×3种着鞋类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对于快步走,常速行走时足底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向外偏移较大,额状面膝关节力臂、膝关节内收外力矩和第1峰值负载率均较小,但额状面膝关节冲量矩较大;相对于穿着普通跑鞋,裸足或穿着极简鞋时,步幅变小,COP向外偏移较大,额状面膝关节力臂、膝关节内收外力矩、第1峰值负载率和额状面膝关节冲量矩较小。结论为降低额状面膝关节冲量矩以及峰值负载率,建议着极简鞋采用小步幅进行快步走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简鞋 行走速度 膝关节 内收外力矩 压力中心 运动生物力学
下载PDF
鞋跟高度对中老年女性步态及下肢受力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费锐 李松竹 付景桓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24-126,共3页
利用实验室用BTS三维动作捕捉分析系统(BTS SMART DX 500),对6名中老年女性志愿者进行了步态的测试,从分析步态周期、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鞋底压力中心轨迹和膝关节内翻矩入手,研究了不同鞋跟高度对中老年女性步态平衡性和膝关节受力的... 利用实验室用BTS三维动作捕捉分析系统(BTS SMART DX 500),对6名中老年女性志愿者进行了步态的测试,从分析步态周期、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鞋底压力中心轨迹和膝关节内翻矩入手,研究了不同鞋跟高度对中老年女性步态平衡性和膝关节受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0mm跟高鞋的平衡性较好,且在单腿支撑初期所需缓冲力(缓冲人体重心前移)最小;随着鞋跟高度的增加,膝关节内翻矩第1峰值越来越大,鞋跟高度对膝关节内翻矩第2峰值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跟高度 中老年女性 步态 膝关节内翻矩
下载PDF
利用步态分析研究楔形鞋垫对膝关节载荷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黄萌 张明 梁锦纶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研究足底不同位置的楔形鞋垫对膝关节承载及运动特征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维动捕捉系统与测力台对10名健康成年女性受试者步态中的关节动力学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状态分为对照组和6组楔形鞋垫测试组。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 目的研究足底不同位置的楔形鞋垫对膝关节承载及运动特征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维动捕捉系统与测力台对10名健康成年女性受试者步态中的关节动力学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状态分为对照组和6组楔形鞋垫测试组。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楔形足底支撑对膝关节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前内侧楔形鞋垫组显著减小了膝内翻力矩第1峰值(P<0.05);使用前外侧楔形鞋垫和外侧全长楔形鞋垫的两组显著减小了膝内翻力矩第2峰值(P<0.05,P<0.05)。结论使用楔形鞋垫可有效地减小站立相的膝关节内翻力矩,这将有助于设计适合的鞋垫以减轻由骨性关节炎所带来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力矩 步态分析 楔形鞋垫 载荷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不同硬度楔形鞋垫对膝关节内翻力矩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鸣 刘安民 +2 位作者 汪方 JONES Richard 王丹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4-52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硬度楔形鞋垫在步行状态下对膝关节内翻力矩的影响。方法 15名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穿着不同硬度楔形鞋垫进行步态测试,通过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地面测力板收集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经Visual3D软件计算得出膝关节内翻力矩,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硬度楔形鞋垫在步行状态下对膝关节内翻力矩的影响。方法 15名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穿着不同硬度楔形鞋垫进行步态测试,通过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地面测力板收集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经Visual3D软件计算得出膝关节内翻力矩,分析在3种不同步行状况下(仅穿鞋、鞋中放入软、硬楔形鞋垫)膝关节内翻力矩峰值的差异。结果与较软的楔形鞋垫相比,较硬的楔形鞋垫可使膝关节内翻力矩的第1个峰值降低9.3%,第2个峰值降低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楔形鞋垫增加一定的硬度能更多降低膝关节内侧间室的压力,减轻关节面的磨损,从而可能缓解膝关节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内翻力矩 硬度 楔形鞋垫 步态分析
下载PDF
髋关节肌康复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甜甜 安丙辰 郑洁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14-1417,共4页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髋关节肌训练以其操作简便、无创等优势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髋关节肌训练对膝关节内侧间室负荷、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膝关节周围肌群肌电信号等产生影响,强的髋关节外展肌还能降低关...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髋关节肌训练以其操作简便、无创等优势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髋关节肌训练对膝关节内侧间室负荷、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膝关节周围肌群肌电信号等产生影响,强的髋关节外展肌还能降低关节软骨恶化的风险,从而导致膝关节受力改变,进一步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将从生物力学模拟以及肌电信号的角度对髋关节肌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髋关节肌训练 膝关节内收力矩 内侧间室负荷 关节软骨 综述
下载PDF
矫形鞋垫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云龙 齐岩松 +3 位作者 包呼日查 魏宝刚 马秉贤 徐永胜 《中国医药》 2021年第4期637-640,共4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导致老年人慢性残疾的主要原因,KOA患者膝关节内异常的力学环境导致了更多的压力负荷集中于内侧间室。目前矫形鞋垫作为一种非入侵性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变膝关节的内收力矩减轻内侧间室的压力载荷。本文对KOA...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导致老年人慢性残疾的主要原因,KOA患者膝关节内异常的力学环境导致了更多的压力负荷集中于内侧间室。目前矫形鞋垫作为一种非入侵性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变膝关节的内收力矩减轻内侧间室的压力载荷。本文对KOA下肢生物力学、外侧楔形鞋垫在治疗KOA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矫形鞋垫 膝关节内收力矩
下载PDF
基于惯性传感网络的穿戴式步行膝关节力矩估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钿鑫 谈天 Peter B.SHULL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通过惯性传感网络(inertial sensor network,ISN)估计多种步态下膝关节内翻力矩(knee adduction moment,KAM)和膝关节屈曲力矩(knee flexion moment,KFM)。方法12名健康成年男性穿戴8个惯性传感器(位于躯干、骨盆、左右大腿、左右... 目的通过惯性传感网络(inertial sensor network,ISN)估计多种步态下膝关节内翻力矩(knee adduction moment,KAM)和膝关节屈曲力矩(knee flexion moment,KFM)。方法12名健康成年男性穿戴8个惯性传感器(位于躯干、骨盆、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左右脚)在不同步态下(改变足偏角、躯干摇晃角、步宽和步速)行走。使用ISN,并从中提取生物力学特征作为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模型的输入,用于估计KAM和KFM。结果整体KAM估计精度: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RMSE)为8.54%,r=0.84;整体KFM估计精度:rRMSE=6.40%,r=0.94。结论该RNN模型可作为实验室外膝关节载荷估计的基础,潜在应用领域包括步态训练以及膝关节术后康复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翻力矩 膝关节屈曲力矩 惯性传感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步态分析
下载PDF
不同足部姿势受试者使用外侧楔形鞋垫后股四头肌肌电和膝关节力学特征改变的研究
11
作者 邱荣美 朱嘉卉 +1 位作者 刘夏 王德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2-69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足部姿势受试者使用外侧楔形脚垫后股四头肌的肌电和膝关节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静态足部姿势指数筛选收集5例中立足、5例旋后足、7例旋前足的健康年轻人作为受试者,试验过程:①受试者先在5m的步行道上采用自由速度行... 目的:研究不同足部姿势受试者使用外侧楔形脚垫后股四头肌的肌电和膝关节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静态足部姿势指数筛选收集5例中立足、5例旋后足、7例旋前足的健康年轻人作为受试者,试验过程:①受试者先在5m的步行道上采用自由速度行走7次,使用测力板(AMTI,Optima HPS,美国)收集受试者的力学数据,表面肌电系统(Delsys,MyomonitorⅢ,美国)收集受试者右侧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肌电信号,三维步态分析系统(Vicon Ltd,Oxford,英国)收集受试者的运动学数据;②受试者换上外侧楔形脚垫再进行7次自由速度的步态试验,收集肌电、力学、运动学数据。分析使用外侧楔形鞋垫前后肌肉活动、运动学、动力学数据的变化。结果:中立组在使用外侧楔形鞋垫之后股直肌肌肉活动增加、足底压力中心向外侧移动、膝关节的内收力矩第一峰值(P<0.05)和垂直轴地面反向作用力减小(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旋前组在使用鞋垫之后股直肌的肌肉活动出现较小的降低,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一峰值降低(P<0.05),垂直轴地面反向作用力增大(P<0.05);旋后组使用外侧楔形脚垫之后股直肌活动降低(P<0.05)、膝关节的内收力矩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静态足部姿势或许可以用来预测受试者对使用外侧楔形脚垫的生物力学和肌电反应。为临床受试者使用外侧楔形鞋垫提供了不同足部姿势受试者的基础力学和肌电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姿势 外侧楔形鞋垫 肌电 膝关节
下载PDF
电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登梯活动时下肢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芗斌 谢雪榕 +4 位作者 侯美金 王晓玲 陈剑 喻娇 李翔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7-1034,共8页
目的:采用三维运动分析观察电针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登梯活动时动力学即不同平面关节负荷的影响,为研究针灸康复疗法的生物力学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KOA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最终各1... 目的:采用三维运动分析观察电针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登梯活动时动力学即不同平面关节负荷的影响,为研究针灸康复疗法的生物力学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KOA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最终各18例完成研究。观察组穴取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对照组于经穴旁开约2 cm处浅刺。观察组于内膝眼和阴陵泉、梁丘和阳陵泉连接电针仪,对照组在其相应穴旁处连接电针仪。观察组采用频率为2 Hz的连续方波,对照组无电流输出。两组各治疗11次,共3周。于治疗前后进行登梯步态检测,分析上、下梯步速及登梯动力学参数(矢状面髋、膝、踝关节屈伸峰力矩及冠状面膝内收外力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下梯步速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P<0.01),上、下梯时踝关节跖屈肌峰力矩、上梯时第二膝内收外力矩峰值(PEKAM2)均明显增大(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下梯时第一膝内收外力矩峰值(PEKAM1)和PEKAM2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P<0.01)。观察组上梯时步速差值与踝跖屈肌群力矩差值呈正相关(r=0.598,P<0.01)。排除步速的影响后,上梯时踝跖屈肌峰力矩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提高KOA患者的上下梯速度,对登梯过程中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关节负荷均有一定的影响,改善了关节负荷的能力,但上梯的关节负荷改变可能与步速的增加有关。电针与最小针刺对关节负荷的效应不同,但具体机制不够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刺 电针 最小针刺 步态分析 登梯 动力学参数 内力矩 膝内收外力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