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ad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Beneficial Effects of Kombucha Tea 被引量:6
1
作者 P.DIPTI B.YOGESH +7 位作者 A.K.KAIN T.PAULINE B.ANJU M.SAIRAM B.SINGH S.S.MONGIA G.ILAVAZHAGAN DEVENDRA KUMAR W.SELVAMURTHY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6-282,共7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Kombucha tea (K-tea) on lead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Methods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administered 1 mL of 3.8% lead acetate solution daily alone or in comb...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Kombucha tea (K-tea) on lead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Methods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administered 1 mL of 3.8% lead acetate solution daily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K-tea orally for 45 d, and the antioxidant statu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were evaluated. Result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ead acetate to rats enhanced lipid peroxidation and release of creatine phosphokinase and decreased levels of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Lead treatment did not alter humoral immunity, but inhibited DTH response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Lead administration also increased DNA fragmentation in liv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Kombucha tea to rats exposed to lead decreased lipid peroxidation and DNA damage with a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the reduced glutathione level and GPx activity. Kombucha tea supplementation relieved the lead 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 to appreciable level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K-tea has potent antioxidant and immunomodulating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 Oxidative stress kombucha tea Antioxidant activity
下载PDF
康普茶细菌纤维素的形成途径及其在废弃茶叶资源高效利用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晴晴 聂晴 +3 位作者 刘助生 郭青 刘仲华 蔡淑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17,共11页
废弃茶叶资源和夏秋茶用于生产康普茶和细菌纤维素,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能开发高市场价值的产品。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高晶度、可再生的多糖,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环保包装、纺织、新能源电池、护肤品等领域。综述了近... 废弃茶叶资源和夏秋茶用于生产康普茶和细菌纤维素,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能开发高市场价值的产品。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高晶度、可再生的多糖,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环保包装、纺织、新能源电池、护肤品等领域。综述了近年来细菌纤维素膜的应用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发酵环境和茶叶种类对细菌纤维素膜品质的影响,证实了通过调整发酵参数可获得具有特定结晶结构的纤维素。进一步探讨了茶叶成分在菌膜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提高康普茶细菌纤维素膜产量和质量的新思路。文章强调了康普茶细菌纤维素膜的保健功效及其在可持续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以促进其工业化应用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普茶细菌纤维素 废弃茶叶资源利用 生物可降解材料 膳食多糖
下载PDF
康普茶饮品开发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3
作者 何筱妍 竺莹莹 +2 位作者 陈发营 刘甜甜 阮晖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88,共6页
该实验以康普茶发酵液为主要原料,将其分别与铁皮石斛、枸杞、菊花提取液复配制备康普茶饮品,测定了三种康普茶饮品的部分理化指标并进行感官评价,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康普茶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2... 该实验以康普茶发酵液为主要原料,将其分别与铁皮石斛、枸杞、菊花提取液复配制备康普茶饮品,测定了三种康普茶饮品的部分理化指标并进行感官评价,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康普茶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2.20分;其pH、糖度、酸度分别为3.34、6.67°Bx、1.69 g/L,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分别为145.76 mg没食子酸当量(GAE)/m L、11.34 mg芦丁当量(RE)/m L、1 622.13 mg/m L;其体外生物活性表现最佳,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7.85%、95.26%、75.06%,铁还原能力测定最大吸光度值为0.784,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为98.17%,对甘氨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为59.23%、58.15%。铁皮石斛康普茶兼具口感与功能性,为康普茶系列产品开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普茶 红茶菌 体外生物活性 抗氧化 降血糖 降血脂
下载PDF
浅析红茶菌醋饮工艺及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玉霞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红茶菌醋饮作为一种传统的发酵饮品,因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和抗氧化物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近年,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不断追求,红茶菌醋饮的市场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分析近年对红茶菌醋饮工艺的研究,探究了红茶菌醋饮的促消化功效、抗氧... 红茶菌醋饮作为一种传统的发酵饮品,因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和抗氧化物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近年,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不断追求,红茶菌醋饮的市场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分析近年对红茶菌醋饮工艺的研究,探究了红茶菌醋饮的促消化功效、抗氧化功效和降压功效,以及其与机体免疫力的关系,旨在为推动红茶菌醋饮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醋饮 发酵工艺 营养功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红茶菌发酵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晓庆 陈义伦 +1 位作者 张亚伟 李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以红茶、绿茶两种培养基发酵红茶菌,通过测定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了发酵过程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比较了两种红茶菌发酵液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发酵过程前6 d,2种发酵... 以红茶、绿茶两种培养基发酵红茶菌,通过测定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了发酵过程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比较了两种红茶菌发酵液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发酵过程前6 d,2种发酵液中总酚含量逐渐增加,还原力呈增强的趋势,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 d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总酚、还原力及各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无明显变化,总酚含量与还原力、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整个发酵过程中,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无明显变化;绿茶发酵液在总酚含量、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方面优于红茶发酵液,红茶发酵液发酵过程清除羟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明显强于绿茶发酵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抗氧化能力 发酵过程 总酚含量
下载PDF
红茶菌菌液对亚硝酸盐降解及NO的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俸毅 蒋盛军 +2 位作者 王超 罗长辉 但忠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4,共6页
为了探索红茶菌菌液预防胃肠癌的保健机理,初步研究了红茶菌菌液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红茶菌菌液能够快速降解亚硝酸盐,同时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NO。在红茶菌菌液中添加100~1000mg/L的亚硝酸钠,红茶菌菌液在2h内的降解... 为了探索红茶菌菌液预防胃肠癌的保健机理,初步研究了红茶菌菌液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红茶菌菌液能够快速降解亚硝酸盐,同时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NO。在红茶菌菌液中添加100~1000mg/L的亚硝酸钠,红茶菌菌液在2h内的降解量可达到89.02~431.16mg/L;在红茶菌菌液中添加5~200mg/L的亚硝酸钠,红茶菌菌液在20min内可产生52.3~376.1mg/m3浓度的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亚硝酸盐 酸降解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发酵条件对红茶菌发酵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袁磊 张国华 +1 位作者 Faizan Ahmed SADIQ 何国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97,共6页
探究发酵条件对红茶菌发酵品质及发酵液风味的影响。以发酵产酸率、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红茶品种、茶叶浸提方式、糖添加量、茶叶添加量及红茶菌膜接种量的影响;同时,对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水煮沸后,加0.5%... 探究发酵条件对红茶菌发酵品质及发酵液风味的影响。以发酵产酸率、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红茶品种、茶叶浸提方式、糖添加量、茶叶添加量及红茶菌膜接种量的影响;同时,对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水煮沸后,加0.5%醇香红茶浸提15 min,加入7%糖,冷却后加8%红茶菌膜于30℃条件下发酵10 d,得到的产品感官品质好,发酵液呈清澈淡黄色,酸甜适中,微酸,口味纯;茶汤经发酵后风味物质显著改变,共检测到19种风味成分,其中醇类7种、酯类6种、酸类4种、酚类1种、烷烃类1种,即风味物质多为醇类、酯类和酸类。醇类的含量为25.09%,其中乙醇含量为21.51%;酸类的含量为46.40%,其中正辛酸含量为19.41%;酯类的含量为15.91%,其中乙酸乙酯含量为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红茶 发酵 风味
下载PDF
红茶菌制备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唐水佳 杨雪霞 洪枫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0-45,共6页
寻找高效的生产菌和发酵工艺以及廉价高效的培养基是解决当前细菌纤维素产业化面临的高生产成本和低产率等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以红茶菌和木葡糖酸醋杆菌作为生产菌株,比较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以及茶叶浓度对两种菌合成细菌纤维素的... 寻找高效的生产菌和发酵工艺以及廉价高效的培养基是解决当前细菌纤维素产业化面临的高生产成本和低产率等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以红茶菌和木葡糖酸醋杆菌作为生产菌株,比较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以及茶叶浓度对两种菌合成细菌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红茶菌制备的细菌纤维素与木葡糖酸醋杆菌无本质区别;红茶菌生产细菌纤维素的效率显著高于木葡糖酸醋杆菌,产量可提高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红茶菌 木葡糖酸醋杆菌 木醋杆菌 碳氮源 茶水
下载PDF
红茶菌发酵普洱茶茶汤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振军 周黎 刘勤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3,共5页
以蔗糖(50g/L)、不同贮藏年份的普洱茶(8g/L)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糖茶水,经微孔滤膜除菌后接种红茶菌母液发酵,于28℃恒温静置培养8d,研究微生物总数、pH值、茶多酚、总酸度、蛋白质含量、成膜生物量及发酵液中高沸点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 以蔗糖(50g/L)、不同贮藏年份的普洱茶(8g/L)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糖茶水,经微孔滤膜除菌后接种红茶菌母液发酵,于28℃恒温静置培养8d,研究微生物总数、pH值、茶多酚、总酸度、蛋白质含量、成膜生物量及发酵液中高沸点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普洱茶茶汤培养的红茶菌,发酵过程中各项基本指标(如微生物总数、pH值等)的变化规律与采用绿茶或红茶茶汤发酵没有多大差异,说明普洱茶茶汤是培养红茶菌的较好原料;发酵过程中采用GC-MS从发酵液中共鉴定到了35种非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是醇类(14种)和酸类(13种),发酵初期(0~4d)以产生醇类物质为主,之后则以酸类物质为主;柠檬酸、nonahexacontanoic acid、2,6-十六烷基-1(+)-抗坏血酸酯等物质出现在菌液成熟期(7d),可能是成熟的红茶菌菌液中起保健作用的关键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普洱茶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红茶菌酒的研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永康 卢琴琴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75,共4页
该研究采用红茶菌和葡萄酒酵母发酵红茶糖水,制备红茶菌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红茶菌酒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其最优发酵条件为:红茶糖水糖度16°Bx,红茶菌发酵时间48 h,葡萄酒酵母接种量20%,红茶菌液pH值4.5,葡萄酒酵... 该研究采用红茶菌和葡萄酒酵母发酵红茶糖水,制备红茶菌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红茶菌酒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其最优发酵条件为:红茶糖水糖度16°Bx,红茶菌发酵时间48 h,葡萄酒酵母接种量20%,红茶菌液pH值4.5,葡萄酒酵母的发酵温度30℃和发酵时间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酒 红茶菌 葡萄酒酵母 发酵
下载PDF
不同茶汁浓度对红茶菌发酵夏秋茶过程中菌膜和茶多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荣荣 王家东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以信阳毛尖夏秋茶为主要原料,加入蔗糖,接种红茶菌进行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菌膜、p H和茶多酚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夏秋茶发酵饮料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夏秋茶 红茶菌 茶多酚
下载PDF
红茶菌发酵精制茶皂素的工艺研究
12
作者 王静 梁慧玲 +1 位作者 杨秀芳 涂云飞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4期50-53,56,共5页
采用红茶菌发酵结合乙醇提取的方式精制茶籽饼粕中的茶皂素。设计正交实验,考察培养方式、发酵时间、种子液量和发酵液浓度等四个因素对茶皂素沉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茶皂素沉淀量的顺序为发酵液浓度>发酵时间>种子液量>... 采用红茶菌发酵结合乙醇提取的方式精制茶籽饼粕中的茶皂素。设计正交实验,考察培养方式、发酵时间、种子液量和发酵液浓度等四个因素对茶皂素沉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茶皂素沉淀量的顺序为发酵液浓度>发酵时间>种子液量>培养方式。在本研究中,A1(摇床培养)、B2(发酵48h)、C3(种子液量30 m L)和D3(发酵液浓度12%)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最多的茶皂素絮凝沉淀。精制后的茶皂素与茶皂素粗品经定性和品质比较后发现,红茶菌发酵不会改变茶皂素的性质。结合正交获得的最佳发酵条件和80%乙醇提取,可获得纯度为85%左右的茶皂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红茶菌 发酵 精制
下载PDF
速溶普洱茶对红茶菌饮料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桥美 杨瑞娟 +2 位作者 严亮 刘丽 林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204,共8页
对红茶菌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发酵液p H值和感官评分为衡量指标,得到红茶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基质中加入红糖,速溶普洱茶∶水=0.8 g∶1 000 m L,红糖添加量为5.5 g时,红茶菌发酵液p H值为3.7,红茶菌饮料呈橙红色,香气好,口味酸... 对红茶菌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发酵液p H值和感官评分为衡量指标,得到红茶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基质中加入红糖,速溶普洱茶∶水=0.8 g∶1 000 m L,红糖添加量为5.5 g时,红茶菌发酵液p H值为3.7,红茶菌饮料呈橙红色,香气好,口味酸甜适中,且产膜效率高,优化工艺的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红茶菌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共生体,而且发现没有报道过的微生物种类,这些微生物有利于红茶菌的发酵且对人体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速溶普洱茶 发酵 鉴定
下载PDF
黄芩发酵对动物肠道炎症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潇洁 赵丽 刘志国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5-42,共8页
为研究红茶菌发酵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抗菌作用和对果蝇及小鼠的细菌性肠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测定黄芩发酵液的OD值、pH值等来确定红茶菌的发酵条件,采用二倍稀释法确定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 为研究红茶菌发酵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抗菌作用和对果蝇及小鼠的细菌性肠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测定黄芩发酵液的OD值、pH值等来确定红茶菌的发酵条件,采用二倍稀释法确定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建立果蝇和小鼠的肠炎模型,通过果蝇存活率、小鼠空肠组织HE的染色情况、Zo-1和Occludin-1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情况、小鼠空肠组织的荧光定量分析来验证发酵液的功能。结果显示,黄芩提取物在30℃下经红茶菌发酵84 h后,对2×10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提升了8倍,喂食5%黄芩发酵液的果蝇生存率高于空白模型组及黄芩提取物组。小鼠肠道的HE染色结果显示,在黄芩发酵液组,小鼠空肠组织的肠绒毛形态较为完整,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ZO-1、Occludin-1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评分有显著改善,qPCR检测结果显示黄芩发酵液组的小鼠空肠IL-6 mRNA与TNF-α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实验表明红茶菌发酵黄芩能明显改善肠炎动物模型的肠道免疫功能,可为红茶菌发酵中药提取物治疗炎症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黄芩 黄芩发酵液 果蝇 小鼠 肠炎模型
下载PDF
红茶菌中风味物质相关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檀馨悦 黎琪 +2 位作者 王晴 李晓敏 张晓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7-335,共9页
红茶菌有诸多健康功效,但因其复杂的微生物组成,难以进行标准化工业生产。目前红茶菌的研究以分析发酵液化学成分及健康功效居多,或是以开发产品为主的实验室研究,鲜有针对红茶菌发酵微生物与其特定风味物质关系的分析总结。本文归纳了... 红茶菌有诸多健康功效,但因其复杂的微生物组成,难以进行标准化工业生产。目前红茶菌的研究以分析发酵液化学成分及健康功效居多,或是以开发产品为主的实验室研究,鲜有针对红茶菌发酵微生物与其特定风味物质关系的分析总结。本文归纳了红茶菌中的优势微生物、其与发酵食品中风味物质的关系及红茶菌中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为优选红茶菌发酵菌剂、保证产品感官品质、开发不同口味和功能的产品、促进红茶菌工业生产提供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微生物组成 酵母 细菌 风味物质
下载PDF
茶、红茶菌与人类健康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莹莹 刘庆静 +2 位作者 杨光 邹积宏 赵平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0期119-123,128,共6页
茶叶是我国产量较大的农产品和出口商品之一,茶叶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对人类健康有益,而由茶叶发酵而成的红茶菌,其成分被微生物发酵后具备更多功效。本文就茶与红茶菌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功能进行综述,为红茶菌与茶叶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红茶菌 人类健康 化学成分 潜在风险
下载PDF
红茶菌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雅茗 唐灵芝 +1 位作者 翁乐斌 陈兰妹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利用四氯化碳(CCl4)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价红茶菌发酵液的保肝作用。方法 ICR小鼠先灌胃给予20或10mL·kg^(-1)红茶菌发酵液7d后,腹腔注射1mL·L^(-1)四氯化碳-大豆油溶液造模,收集小鼠的血清及肝脏,通过测定小鼠血... 目的利用四氯化碳(CCl4)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价红茶菌发酵液的保肝作用。方法 ICR小鼠先灌胃给予20或10mL·kg^(-1)红茶菌发酵液7d后,腹腔注射1mL·L^(-1)四氯化碳-大豆油溶液造模,收集小鼠的血清及肝脏,通过测定小鼠血清AST与ALT水平、肝组织匀浆MDA与GSH含量及T-SOD活力,检查肝组织形态学病理损伤程度,评估3份发酵条件不同的红茶菌样本的保肝活性。结果 3份红茶菌受试样本在20和10mL·kg^(-1)2个剂量水平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模型小鼠AST及ALT水平,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提高肝组织GSH含量和T-SOD活力,改善小鼠肝组织形态学病理损伤程度。结论红茶菌对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具有明确的保肝降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保肝作用 四氯化碳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康普茶感官品质及其相关化学组分研究进展
18
作者 田文欣 沈婧婧 +4 位作者 党辉 卜贤盼 唐德剑 张宝善 赵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78-487,共10页
康普茶是以茶糖水为主要发酵基质,经酵母菌、醋酸菌以及乳酸菌等微生物共同发酵而成的一种功能性饮品。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具有保健功效的康普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康普茶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有机酸、茶多酚... 康普茶是以茶糖水为主要发酵基质,经酵母菌、醋酸菌以及乳酸菌等微生物共同发酵而成的一种功能性饮品。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具有保健功效的康普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康普茶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有机酸、茶多酚和芳香类物质,以及感官品质,包括其外观、香气和滋味进行总结,探讨了不同发酵条件对其化学组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阐述,以期深入系统地了解康普茶的感官特性及其生化成因,为康普茶的产品稳定、品质提升及品种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康普茶 发酵 化学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红茶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书泰 唐燕萍 生东明 《饮料工业》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红茶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发酵饮料,因其具有的特殊风味和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红茶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演替和功能代谢对红茶菌生物活性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红茶菌微生物组成、代谢产物和化学物质组成,以及... 红茶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发酵饮料,因其具有的特殊风味和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红茶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演替和功能代谢对红茶菌生物活性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红茶菌微生物组成、代谢产物和化学物质组成,以及红茶菌发酵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究红茶菌微生物代谢途径、生物活性和发酵工艺的相互关系开拓新思路,为红茶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康普茶 发酵饮料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凤冈锌硒夏秋茶发酵饮品发酵过程动态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春燕 王瑜 +4 位作者 杨莹 魏福晓 李立郎 夏宇 王道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6,共9页
以凤冈锌硒夏秋茶为原料,红茶菌为发酵菌种,以感官审评、功能成分、风味物质为指标,探究夏秋茶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官审评上,发酵5 d,发酵液香气浓郁,滋味酸甜可口,有厚厚生物膜漂浮,发酵趋于稳定,状态较好,适于饮用;功... 以凤冈锌硒夏秋茶为原料,红茶菌为发酵菌种,以感官审评、功能成分、风味物质为指标,探究夏秋茶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官审评上,发酵5 d,发酵液香气浓郁,滋味酸甜可口,有厚厚生物膜漂浮,发酵趋于稳定,状态较好,适于饮用;功能成分上,整个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含量逐渐降低,茶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发酵第5天,茶多酚降低的比例和茶氨酸增加的比例均变慢,说明发酵第5天,发酵逐渐趋于稳定,锌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不规律性变化,硒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趋于稳定;风味物质上,6个发酵期(0、1、3、5、7、9 d)共检测到107种风味物质,包括醇、醛、酸、酯、烷烃、酮及其他类化合物,其中乙醇和醋酸含量最高;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显示3个发酵期(5、7、9 d)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相似,说明发酵至5 d时主体风味化合物已经形成;发酵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OAV≥1)有21种,3个发酵期(5、7、9 d)夏秋茶发酵饮品风味贡献较大的关键风味物质相同,均是醋酸、(E)-2-庚烯醛、大马士酮。因此,夏秋茶发酵5 d,口感最佳,主体风味化合物已经形成,功能成分含量逐渐趋于稳定,确定5 d为最优发酵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红茶菌 发酵 动态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