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丛子·公孙龙》文献价值重探
1
作者 伍亭因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前贤鲜有厝意《孔丛子》载录公孙龙学说之原由及用意。文章尝试分析今本《公孙龙》行文结构完整、主旨前后一致之实。又,考察先秦诸子纠正战国名家悖理之学风,并结合《孔丛子》“重理轻辞”思想一脉相承之论证,发现孔氏从言说到治国皆... 前贤鲜有厝意《孔丛子》载录公孙龙学说之原由及用意。文章尝试分析今本《公孙龙》行文结构完整、主旨前后一致之实。又,考察先秦诸子纠正战国名家悖理之学风,并结合《孔丛子》“重理轻辞”思想一脉相承之论证,发现孔氏从言说到治国皆重视事物道理,这不仅是孔氏一家思想之升华,同时与先秦诸子学派之思潮相合,从而梳理今本《公孙龙》成篇之缘由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丛子》 孔穿 公孙龙 文献价值
下载PDF
《孔氏六帖》的成书、体例及版本考略
2
作者 张小平 《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孔传《孔氏六帖》,宋代私修类书,为增补唐白居易《六帖》而作。此书有较大的辑佚、校勘价值。其成书时间、体例、版本诸问题,事关进一步研究、利用该书。研究发现,是书成于作者抚州任上,其体例沿白氏而略有增删,流传颇显复杂。
关键词 《孔氏六帖》 类书 孔传 版本 白居易 《六帖》
下载PDF
孔传整理文献与重教兴学的活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俊岭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6-68,76,共4页
孔传,南宋人,南孔始祖。孔传重视整理古代文献,著有《续六帖》、《东家杂记》、《洙南野史》、《续尹植文枢秘要》、《杉溪集》等。其著作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尤其是唐五代及孔氏家族的历史文献。孔传也极为重视教育,不仅居家授徒,而且... 孔传,南宋人,南孔始祖。孔传重视整理古代文献,著有《续六帖》、《东家杂记》、《洙南野史》、《续尹植文枢秘要》、《杉溪集》等。其著作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尤其是唐五代及孔氏家族的历史文献。孔传也极为重视教育,不仅居家授徒,而且积极介入庙学,其刊刻的著作也大多与教育有关。孔传整理文献与重教兴学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宋时南孔族人的思想与作为,对南宋史学与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传 整理文献 重教兴学
下载PDF
以王船山研究为契机,促进海外及台港澳地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4
作者 张齐政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王船山先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中同样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一位世界级的思想家。船山学的研究,在海外及台港澳地区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在新时期... 王船山先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中同样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一位世界级的思想家。船山学的研究,在海外及台港澳地区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在新时期,要以王船山研究为契机,促进海外及台港澳地区对王船山思想的研究,从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在哲学观上,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哲学中唯物主义成分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认同;在史学观上,促进对中国传统史学中历史进步观的认同;在政治观上,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的认同;在诗学观上,促进对中国传统诗学"兴观群怨"审美观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研究 海外 台港澳地区 中国传统文化 认同
下载PDF
宋孔传撰《东家杂记》二卷汇辑汇订汇考
5
作者 全见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1期86-89,共4页
汇辑宋孔传撰《东家杂记》的四库提要,分析相互间的文字差异,指出四库提要存在的讹误。
关键词 《东家杂记》 孔传 《四库提要》
下载PDF
进化还是退化:现代报纸的“本土化”与读者身份的变迁——对《香港船头货价纸》的内容分析和历史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垒 《新闻春秋》 2018年第2期51-59,共9页
作为最早的近现代中文报纸之一的《香港船头货价纸》在后期突然加入大量传统《京报》的内容,从而呈现出新旧杂陈、不伦不类的样貌。反复考察这种"倒退"的时代特点和历史原因,笔者发现,19世纪50年代以后,带有大量"资本&qu... 作为最早的近现代中文报纸之一的《香港船头货价纸》在后期突然加入大量传统《京报》的内容,从而呈现出新旧杂陈、不伦不类的样貌。反复考察这种"倒退"的时代特点和历史原因,笔者发现,19世纪50年代以后,带有大量"资本"的移民成为香港华商主体,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从事转口行商的"新式商人"。作为报纸的目标读者,这些"绅商一体化"的新式商人的口味和需求影响了《香港船头货价纸》对内容的取舍。这提醒我们,分析中国近代报纸的产生和内容呈现时不能忽视对读者群体的分析考察,而新闻的呈现往往也与特定的社会结构和读者特征有着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纸 本土化 读者身份 内容分析 历史考察
原文传递
“小辨而毁大道”——《孔丛子·公孙龙》中的名儒论辩
7
作者 李秋红 《哲学门》 2020年第1期55-67,共13页
相比于儒道关系、儒墨关系、儒法关系,儒家与名家的关系较少受到关注。见诸《孔丛子·公孙龙》的孔穿与公孙龙的论辩,则是探讨儒名关系的典型素材。从中可见,儒家与名家对辩说之意义与功能有不同理解,即名家主要关注论辩在逻辑与知... 相比于儒道关系、儒墨关系、儒法关系,儒家与名家的关系较少受到关注。见诸《孔丛子·公孙龙》的孔穿与公孙龙的论辩,则是探讨儒名关系的典型素材。从中可见,儒家与名家对辩说之意义与功能有不同理解,即名家主要关注论辩在逻辑与知识上的价值,而儒家则致力于揭示其对政治伦理的价值。因此,儒家特别强调以指导性的"理"为论辩的基础,并首先将"辩说"视为服务于论理与政治理念("道")的手段。正基于此,名家基于知识与论证进路的论辩观念才会招致儒家"小辨而毁大道"的指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穿 公孙龙 辩说 《孔丛子·公孙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