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size from the Kumtag Desert and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2
1
作者 Qing He XinHua Yang +3 位作者 Wen Huo ShiGong Wang KeZhen Shang HongYi Li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09年第2期128-134,共7页
The Kumtag Desert is located in the arid northwestern portion of China,and is considered China’s sixth-largest desert.Grain-size analysis of the s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ifferentiating sedimentary environ... The Kumtag Desert is located in the arid northwestern portion of China,and is considered China’s sixth-largest desert.Grain-size analysis of the s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ifferentiatin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determining the ways that sediments are transported,estimating hydrodynamic conditions,and analyzing grain-size trends.The analysis of the grain size of 20 sand samples that were taken from mid-northern,north margin,western,middle,southern,and southeast margins of the Kumtag Desert shows that grain sizes are vastly different.The grain-size parameters fall in the following range:the median diameter Mz = 1.55Φ-2.92Φ,the standard deviation σI= 0.41-1.11,the skewness SKI = ?0.11-0.31,kurtosis KG = 0.77-1.23.The frequency curves of grain size have characteristics with single peaks and multi-peaks,and most of the sand samples’ skewness appears close to asymmetric.The analyt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ediments of the Kumtag Desert are complex and diverse,which affected by such forces as wind deposition,lacustrine sediment,and alluvial and proluvial river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tag desert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size 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
下载PDF
A Study of Kumtag Desert:Progresses and Achievem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锋 褚建民 +4 位作者 王学全 崔向慧 吴波 杨文斌 卢琦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1年第3期193-201,共9页
The Kumtag Desert, the fourth largest sand desert covered mainly by mobile dunes and shifting sands, had remained as the last untouched natural desert to be fully investigated in a scientific way. Therefore,"Integrat... The Kumtag Desert, the fourth largest sand desert covered mainly by mobile dunes and shifting sands, had remained as the last untouched natural desert to be fully investigated in a scientific way. Therefore,"Integrated Scientific Expedition of the Kumtag Desert Programme"was listed as one of nine key research programmes of China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Research Programmes in December, 2006. The expedition team carried out two large-scale and multidisciplinary scientific expeditions from June 2007 to December 2009, to the Kumtag Desert and collected more than 20 sets of field samples and ground observations. Finally, the expedition team completed not only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scientific expedition of the Kumtag Desert and filled in the gap of the last unexplored desert in China, but also gained fruitful research results in many scientific research subjects. These research results included that:(i) A unique aeolian landform unit, sand-gravel-moraine, developed in the Kumtag Desert, was defined and nam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feather-like longitudinal sand dune and its formation process are initially proved;(ii) Two sources and mineral element composition of the surface sedimentation of the Kumtag Desert was determin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ert sedimentation and stratum chronology of the Later Cenozoic Era was illustrated;(iii) The chronology of the paleo-aeolian sand was essentially determined and the formation courses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desert was illustrated;(iv) The thorough investigations of water system distribution, hydrology,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of the Kumtag Desert were made and six Water System Evolution Maps of the Kumtag Desert were compiled from the Later Cenozoic Era to the contemporary age;(v) The types, formation processes and distribution of soil in the Kumtag Desert were fully determined;(vi)An all-direction, all-weather, full-coverage desert meteorology observa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climate change of the Kumtag Desert and nearby districts were adequately illustrated;(vii)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distribution areas of six plant species, including Tamarix taklamakanensis, Tamarix albiflonum, Agriophyllum lateriflorum etc., were catalogued in the Desert;(viii) The varieties, population,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wild animal such as the Bactrian Camel (Camelus ferus Przewalski), are now documented;And (ix)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economic function subdivision zones of the Kumtag Desert were classified;the Framework of the Great Dunhuang Special Ecological-Economic Zone wa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ecology and economics in the Kumtag Desert and nearby distri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expedition kumtag desert feather-like longitudinal dunes sand-gravel-moraine Bactrian Camel Dunhuang
原文传递
库姆塔格沙漠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及抑菌潜力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佳慧 汶瑛 +4 位作者 田茂 刘光琇 张威 章高森 薛林贵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沙漠土壤蕴藏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尤其是稀有放线菌类群,是挖掘新放线菌资源的理想生境。本研究开展库姆塔格沙漠可培养放线菌抑菌活性筛选,以期为该地区放线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菌株资源。根据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放线菌多样... 沙漠土壤蕴藏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尤其是稀有放线菌类群,是挖掘新放线菌资源的理想生境。本研究开展库姆塔格沙漠可培养放线菌抑菌活性筛选,以期为该地区放线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菌株资源。根据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放线菌多样性;从库姆塔格沙漠4份土样中分离纯化到370株放线菌,分布于11个目12个科的22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和糖丝菌属为优势菌属,分别占分离放线菌菌株的63%和13.8%。对14株放线菌潜在新种(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8.65%)进行高氏一号、ISP2、TSB培养基液体发酵,获得提取浓缩物样品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发现11株潜在新种的发酵产物有广谱抗菌活性。本研究表明,库姆塔格沙漠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菌种和抗生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放线菌 16S rRNA基因测序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0
4
作者 张锦春 王继和 +3 位作者 赵明 刘虎俊 廖空太 徐先英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5-382,共8页
根据20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应用重要值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对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荒漠植物群落分布随其生境地貌不同而不同,山前戈壁上分布有合头草(Symp... 根据20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应用重要值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对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荒漠植物群落分布随其生境地貌不同而不同,山前戈壁上分布有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群落,冲积河道低地分布有荒漠林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gflata)群落,戈壁沙漠过渡带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低海拔的沙山上分布有沙拐枣(Calligonurn mongolicum)群落、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群落和梭梭群落。2)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群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水平表现为合头草群落最高(1.706),具有草原化荒漠植被类型的成分;梭梭群落、膜果麻黄群落居中(0.875~0.890),荒漠植被类型特征明显;沙拐枣群落、胡杨群落、多枝柽柳群落、胀果甘草群落较低(0.079-0.495),荒漠林、盐地沙生灌丛及盐化草甸植被均有零星分布。3)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层次中,灌木层占居主导地位,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0.769-1.451)远远大于草本层(0.193~0.254),且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受灌木层影响较大。4)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表现为经向、纬向和海拔梯度的变化,经向、纬向变化为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的草原化植物合头草群落(1.706)向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的荒漠植物梭梭群落(1.379)和盐化植物多枝柽柳群落(0.376)的过渡,海拔梯度则呈现低水平的沙拐枣群落(0.819)到高水平的膜果麻黄群落(0.890)向低水平的梭梭群落(0.645)变化。荒漠植物群落过渡地带一般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较低的生态优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荒漠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成果初报 被引量:31
5
作者 俄有浩 苏志珠 +7 位作者 王继和 翟新伟 刘虎俊 唐进年 丁峰 张锦春 廖空太 郑庆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3-697,共5页
库姆塔格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可延伸至甘肃省境内,总面积约2.29×104km2,是我国第六大沙漠。考察发现,库姆塔格沙漠气候极干旱,地表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极少,沙丘流动性大,沙丘... 库姆塔格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可延伸至甘肃省境内,总面积约2.29×104km2,是我国第六大沙漠。考察发现,库姆塔格沙漠气候极干旱,地表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极少,沙丘流动性大,沙丘类型多样,在其东北部分布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羽毛状沙丘。库姆塔格沙漠沙丘下伏地形复杂,沙漠腹地分布出露连续的地层剖面,其蕴藏着反映沙漠形成演化、气候变化与古疏勒河变迁的大量环境信息。开展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对揭示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与演化、古疏勒河变迁及其与罗布泊退缩的关系、以及西北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开展库姆塔格沙漠风沙活动规律、风沙危害的研究以及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科学考察,对保护世界级的敦煌自然与文化遗产、极干旱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综合科学考察 干旱地区 环境变化 地层剖面 羽毛状沙丘 敦煌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古水系变迁与沙漠地貌的形成 被引量:21
6
作者 俄有浩 王继和 +6 位作者 严平 高尚玉 王学全 苏志珠 廖空太 刘虎俊 丁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5-734,共10页
通过库姆塔格沙漠现场考察,借助卫星遥感影像并结合地形图和相关研究文献,对库姆塔格沙漠古水系变迁及其与沙漠地貌形态的形成和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阿尔金山北麓洪积扇发育和古水系变迁奠定了库姆塔格沙漠形成和演化的基础。... 通过库姆塔格沙漠现场考察,借助卫星遥感影像并结合地形图和相关研究文献,对库姆塔格沙漠古水系变迁及其与沙漠地貌形态的形成和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阿尔金山北麓洪积扇发育和古水系变迁奠定了库姆塔格沙漠形成和演化的基础。第四纪初期阿尔金山强烈抬升之后,大量剥蚀物质通过洪水搬运,在阿尔金山北麓堆积,形成巨厚的第四纪洪积扇层。洪积物不断堆积过程抬高了洪积扇前缘海拔高度,导致洪积扇和古水系逐渐向海拔较低的右侧(东)偏转发育和变迁。受卡拉塔什塔格—多坝沟一线的低山阻挡,洪水携带剥蚀物在低山北侧堆积少而导致低山北侧的洪积扇海拔比其西部海拔低是洪积扇和古水系向右侧(东)偏转发育和变迁主要原因。当阿尔金山隆升稳定后,古水系的功能由对剥蚀物搬运转变为对洪积扇的冲蚀,在洪积扇上形成冲蚀浅沟。流水进一步冲蚀洪积扇层和底部基岩,形成了恰什坎萨依、厄格孜萨依、梭梭沟、八龙沟、多坝沟等冲蚀沟谷。同时,流水不断改造洪积扇,形成了沙漠地貌的基本框架。库姆塔格沙漠是在流水地貌的基础上,经过强烈的风蚀风积作用塑造,形成了"帚状"形态和"羽毛状沙丘"独特的沙漠地貌景观;广布于沙漠中的砾石体是洪积扇发育完成及沙漠形成后在较短时间里发生的大规模洪水事件的产物,是古水系对剥蚀物的又一次搬运和堆积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古水系 罗布泊 砾石体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梭梭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继和 张锦春 +3 位作者 袁宏波 廖空太 刘虎俊 张国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9-813,共5页
在对库姆塔格沙漠植被调查的基础上,以天然梭梭为研究对象,从群落结构、分布和生长特性等方面研究了梭梭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自然生存规律。结果表明:沙漠南缘地带为梭梭群落的分布定居区。由于生境及地貌类型的不同,群落结构差异性较大... 在对库姆塔格沙漠植被调查的基础上,以天然梭梭为研究对象,从群落结构、分布和生长特性等方面研究了梭梭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自然生存规律。结果表明:沙漠南缘地带为梭梭群落的分布定居区。由于生境及地貌类型的不同,群落结构差异性较大。随着植被类型由东部山前荒漠草原向西部典型荒漠植被类型过渡,梭梭群落相对数量及相对盖度增大,由伴生种转化为建群种。水分是影响梭梭种群自然生长及更新的主导因素,成龄梭梭的生长差异性表现为河床梭梭优于滩地梭梭,沙地梭梭好于戈壁梭梭;小龄级梭梭幼苗主要分布在河床冲沟边缘附近,形成垂直河床的条带状定居格局;深居沙漠腹地的老龄梭梭已基本上衰败死亡,测定年代距公元1950年为(314±54)a。风沙作用使沙漠南移,梭梭出现衰败死亡与自然更新的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梭梭群落 水分 自然更新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典型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袁宏波 张锦春 +3 位作者 褚建民 刘淑娟 唐进年 丁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04-2309,共6页
基于实地调查,依据基径和高度分级数据,通过年龄锥和年龄结构拟合函数分析库姆塔格沙漠3个典型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和种群生长状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梭梭种群年龄结构呈反"J"型曲线,目前属于稳定增长型种群,但因其幼苗数... 基于实地调查,依据基径和高度分级数据,通过年龄锥和年龄结构拟合函数分析库姆塔格沙漠3个典型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和种群生长状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梭梭种群年龄结构呈反"J"型曲线,目前属于稳定增长型种群,但因其幼苗数量相对较少使其增长受限;沙生柽柳种群年龄结构呈"铃"型曲线,虽然表现出类似稳定型种群特征,但由于幼龄植株数量很小,中龄级的植株数量比例较大,种群存在衰退威胁;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呈反转"S"型曲线,中、大龄级植株数量保证了种群能够维持一定的稳定状态,而幼龄级数量较大,使种群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3个典型种群各自年龄结构特征使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威胁,必须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以维持种群结构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年龄结构 梭梭 沙生柽柳 胡杨 年龄锥 库姆塔格沙漠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形成演化与区域新构造运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屈建军 左国朝 +2 位作者 张克存 俎瑞平 方海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28,共5页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塔里木板块东部的阿尔金山北麓地带,受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强烈隆升和贯穿本区的阿尔金断裂系发生左旋走滑变动的影响,构筑了南高北低的地质构造变为盆山格局。通过现今的断裂左旋走滑、多风向吹扬及南侧高山洪水及泥石...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塔里木板块东部的阿尔金山北麓地带,受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强烈隆升和贯穿本区的阿尔金断裂系发生左旋走滑变动的影响,构筑了南高北低的地质构造变为盆山格局。通过现今的断裂左旋走滑、多风向吹扬及南侧高山洪水及泥石流侵蚀地形共同作用表现出帚状弧形展布。风沙地貌特征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分异明显、沙丘类型复杂、形态独特,主要以羽毛状沙丘、金字塔沙丘著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新构造运动 阿尔金断裂系 帚状弧形沙垅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表面沙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10
作者 唐进年 王继和 +7 位作者 苏志珠 丁峰 廖空太 刘虎俊 张国中 郑庆中 张锦春 俄有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8-925,共8页
对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不同部位表面沙物质进行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状沙丘“羽轴”-新月形沙垄沙以细沙(0.125-0.25mm)为主,含量占60.8%,平均粒径2.42φ,分选较好(σ1值0.33—1.09,平均0.65),偏度以对称为主... 对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不同部位表面沙物质进行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状沙丘“羽轴”-新月形沙垄沙以细沙(0.125-0.25mm)为主,含量占60.8%,平均粒径2.42φ,分选较好(σ1值0.33—1.09,平均0.65),偏度以对称为主(Sk值-0.31~0.35,平均0.08),峰度以中峰态为主(KG值0.70~1.57,平均1.08)。“羽轴”-新月形沙垄沙粒径在横剖面方向上即从新月形沙丘两翼坡脚至丘顶部变细,东南翼角略粗于西北翼角;在纵剖面方向上从新月形沙丘迎风侧经丘顶至背风侧也逐渐变细。随着平均粒径变细,分选变好,正偏的趋势也越显著。“羽枝”-垄间沙以粗沙为主,分选较差,宽峰态为主。羽毛状沙丘沙累计概率曲线主为4段式或3段式,“羽轴”-沙垄沙以单峰态为主,占96.7%;“羽枝”-垄间沙则以双峰态为主,占54.2%。大尺度地形(沙垄和垄间地)和局部地形对粒度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羽毛状沙丘 粒度参数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继和 袁宏波 +3 位作者 张锦春 张国中 刘虎俊 廖空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0-867,1001,共9页
运用植物学及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实地植被调查,对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区属于典型的荒漠植物区系,共有种子植物22科69属109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总数的98.13%。单... 运用植物学及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实地植被调查,对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区属于典型的荒漠植物区系,共有种子植物22科69属109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总数的98.13%。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的主体,是植物区系复杂性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寡种属优势明显。中型科属和较大科属虽不占主体,但却往往是构成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植物区系的代表成分,对植物区系的构成及植被的分布格局都有很大的影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分布是本区系地理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植物具有典型的温带特征。受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的影响,区域植被分布随地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具有非地带性差异特征。库姆塔格沙漠草本植物占数量优势,木本植物以灌木为主,木本植物对区域环境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库姆塔格沙漠区植物地理成分及分布特征也说明气候、环境条件,植物种的生态幅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地理成分 组成 分布型 库姆塔格沙漠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东南边缘天然植被调查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锦春 王继和 +2 位作者 赵明 廖空太 刘虎俊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6-921,共6页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缘天然植被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天然植被以荒漠植被类型为主,在5种植被型23个植被群系中,荒漠植被群系占到52%,表现出植被类型的荒漠特性。荒漠植物群落有经向、纬向和海拔高度变化的分布格局,水分是影响植被径...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缘天然植被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天然植被以荒漠植被类型为主,在5种植被型23个植被群系中,荒漠植被群系占到52%,表现出植被类型的荒漠特性。荒漠植物群落有经向、纬向和海拔高度变化的分布格局,水分是影响植被径向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则反映了植被纬向和海拔高度分布的变化。同时对主要的典型植物群落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为荒漠植被的恢复及其沙漠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天然植被 植被群落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屈建军 廖空太 +7 位作者 俎瑞平 夏训诚 井哲帆 董治宝 张克存 杨根生 王训明 董光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9-355,共7页
库姆塔格沙漠像一把扇子覆盖在了阿尔金山山前的倾斜平原上,沙丘类型复杂,而尤以羽毛状沙垄最为独特成为我国独有的沙丘形态。有关羽毛状沙垄形成发育机理研究,近几十年来进展甚微。通过野外观测、高精度航片解译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结... 库姆塔格沙漠像一把扇子覆盖在了阿尔金山山前的倾斜平原上,沙丘类型复杂,而尤以羽毛状沙垄最为独特成为我国独有的沙丘形态。有关羽毛状沙垄形成发育机理研究,近几十年来进展甚微。通过野外观测、高精度航片解译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羽毛状沙垄形成条件是:①具有广大平坦倾斜的地面。②地表沙物质不甚丰富。③两组相近风向是其形成动力条件。④舌状沙丘是在新月形沙垄形成之后的次一级沙丘形态。二者组合成羽毛状沙垄。羽毛状沙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下列图式: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垄→舌状沙丘→羽毛状沙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木塔格沙漠 羽毛状沙丘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沙丘的粒度特征 被引量:23
14
作者 魏怀东 徐先英 +8 位作者 王继和 唐进年 刘虎俊 丁峰 廖空太 赵明 张锦春 张应昌 张立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共4页
通过两次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中沙丘形态丰富多样,金字塔(星形)沙丘、线形沙垄、格状沙丘、羽毛状沙丘在这里都有分布。组成金字塔沙丘、线形沙垄、格状沙丘、羽毛状沙丘羽轴的沙粒中0.25~0.063 mm颗... 通过两次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中沙丘形态丰富多样,金字塔(星形)沙丘、线形沙垄、格状沙丘、羽毛状沙丘在这里都有分布。组成金字塔沙丘、线形沙垄、格状沙丘、羽毛状沙丘羽轴的沙粒中0.25~0.063 mm颗粒占绝大多数,其次是0.5~0.25 mm和1~0.5 mm的颗粒,形成羽毛状沙丘羽枝的颗粒在暗带以2~0.5 mm的颗粒为主,在明带以0.5~0.063 mm的颗粒为主,各沙丘沙粒的分选性较好。由于各自形成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差异,各沙丘类型沙粒粒径在沙丘不同部位都有各自的特点。金字塔沙丘东北坡沙粒粒径从顶部到基部保持一致,南坡和西北坡从顶部到基部沙粒逐渐变粗;线形沙垄除西南坡基部较粗外,其它部位沙粒粒径分布一致;格状沙丘格子外部坡面沙粒相对格子内部坡面的同一部位沙粒要粗;新月形沙丘基部和顶部沙粒较粗,而中部颗粒较细;羽毛状沙丘“羽轴”沙粒分布与新月形沙丘相似,“羽枝”由较粗和较细沙粒含量高低间隔分布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沙丘 沙粒粒度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植被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锦春 王继和 +2 位作者 廖空太 袁宏波 张国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32-2338,共7页
沿7条考察路线布设了91个样地,对库姆塔格沙漠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及植被分布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植物相对稀少,有23科73属109种植物,物种组成趋向于集中在少数大科中和单种属中,优势科属组成较少,植物区系的... 沿7条考察路线布设了91个样地,对库姆塔格沙漠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及植被分布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植物相对稀少,有23科73属109种植物,物种组成趋向于集中在少数大科中和单种属中,优势科属组成较少,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明显,并与古地中海成分关系密切。(2)库姆塔格荒漠植被类型较为丰富,拥有4种植被型17个植被群系。受干旱气候及古水系变化的影响,植被群落物种组成稀少,结构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荒漠生态环境的严酷性。(3)库姆塔格荒漠植被分布格局受气候、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沙漠南缘降水条件相对较好,植被分布由东到西随降水的递减而呈现减弱趋势,北缘植被则表现为随古水系的萎缩而减小;植被随海拔高度的分布则表现为随海拔由南到北逐级降低,气候愈为干燥,地表径流减少,植被分布更为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植被特征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植被分布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形态的示量特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8 位作者 廖空太 郑庆中 张锦春 丁峰 唐进年 俄有浩 苏志珠 翟新伟 张国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4-320,共7页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似“羽毛”的风沙地貌。新月形“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的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东翼相连构成“沙垄”。组成“沙垄”的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平均长37.5m,翼间距30~66m,沙丘高3~19m;在所观测区域内,沙丘沙的分选性由南向北变差。新月形“沙垄”长为3~22km,垄间距为1~3km,其问分布浅色和暗色相间的波状微地貌,暗色部分平均宽24.3m,浅色部分的平均宽11.6m。暗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有60%在1.00~0.25mm之间,以暗色矿物为主,而浅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的90%在1.00~0.25mm之间,分选性相对暗色部分较好,以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暗色和浅色微地貌成对出现,相对高差约7cm。这种波状微地貌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北部重复出现,类似于风沙地貌分类的沙波,暂称其为“大沙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沙漠 “羽毛状沙丘” 示量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形态的观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8 位作者 廖空太 郑庆钟 张锦春 丁峰 唐进年 俄有浩 苏志珠 张国中 翟新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0-196,共7页
参照卫星照片和地形图,实地观测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分布区域的地貌。新月型“沙垄”是该区域的主导性地貌类型,垄间地形波状起伏。如果将“沙垄”喻为“羽轴”,垄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羽枝”,则可构成卫星照片所显示的“... 参照卫星照片和地形图,实地观测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分布区域的地貌。新月型“沙垄”是该区域的主导性地貌类型,垄间地形波状起伏。如果将“沙垄”喻为“羽轴”,垄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羽枝”,则可构成卫星照片所显示的“羽毛状沙丘”。新月型“沙垄”的走向为NE-SW,由新月形沙丘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的东翼相连而成,高3~19m,宽约50m,长15-22km。“垄”间起伏地形的波长为100-300m,振幅为40~100cm,与“沙垄”成60-105°夹角。在波状起伏地形的波峰与波谷过渡区堆积颜色较浅的细沙,厚2~7cm,构成了“大沙波”。实地观测的“羽毛状沙丘”的形态与卫星照片显示的形态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羽毛状沙丘” 形态
下载PDF
柽柳不同季节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雅茹 马迎宾 +4 位作者 辛智鸣 罗凤敏 刘湘杰 李永华 张雅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揭示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柽柳的水分传输过程,探究柽柳的耗水特性,本研究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对柽柳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土壤因子与液流速率在不同季节的差异。结果表明,夏季树干液流的启动时间最早,为7:20,峰值最大(6... 为揭示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柽柳的水分传输过程,探究柽柳的耗水特性,本研究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对柽柳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土壤因子与液流速率在不同季节的差异。结果表明,夏季树干液流的启动时间最早,为7:20,峰值最大(6.93 cm·h^(-1)),春季启动时间为7:40,峰值为6.46 cm·h^(-1),秋季启动时间最晚,为8:40,峰值最小(4.22 cm·h^(-1))。在日尺度上,春、夏、秋季柽柳树干液流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分别单独能解释61.1%、65.6%、64.0%的树干液流变化,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温度分别共同能解释73.4%、74.1%、76.9%的树干液流变化。在小时尺度上,春、夏、秋季树干液流与20、50 cm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50 cm层土壤温度是影响树干液流的主导因子。本研究建立了不同季节柽柳液流速率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能够较好地解释不同季节树干液流速率变化,为柽柳树干液流速率预测与耗水量估算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明确了在不同季节通过土壤因子估算柽柳树干液流速率的可行性,可为制定水分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树干液流 库姆塔格沙漠 林地土壤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不同区域种子植物物种组成与区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天汉 王健铭 +4 位作者 夏延国 郑昌龙 李景文 贾晓红 吴波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6,共9页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较典型的沙漠之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并结合遥感资料,对该地区植被的物种组成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9科91属143种;该地区植物物种贫乏、生活型简单,...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较典型的沙漠之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并结合遥感资料,对该地区植被的物种组成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9科91属143种;该地区植物物种贫乏、生活型简单,主要以灌木、一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的植物组成受水分、高温以及土壤盐分等因子影响,形成了3个主要的种子植物分布区(阿奇克谷地、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西湖湿地),且各区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3)从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的物种组成与生活型组成来看,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区域植物生活型比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丰富;因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环境复杂,在3个区域中其物种相对丰富,科、属、种的种类较多;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的属、种相似度较高;3个区域的植物属、种总体上相似度较低。(4)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主要为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Compositae)、麻黄科(Ephedraceae)等;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科的分布型均以世界分布为主,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具体表现为: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为主。(5)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以旱生种所占比例较高,物种类型具有明显的残遗性;由于环境条件特殊,形成了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特有的植物类群和区系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库姆塔格沙漠地区植物组成及区系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区系特征 库姆塔格沙漠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风沙活动强度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廖空太 李耀辉 +7 位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苏志珠 唐进年 丁峰 张景春 俄有浩 郑庆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9-404,599,共7页
以库姆塔格沙漠腹地的羽毛状沙垄为床面,通过风季实地观测与分析,研究了羽毛状沙垄的近地面风况、粒度特征及风沙流结构等。结果表明:羽毛状沙垄近地面风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盛行东风,其他季节盛行东北风;全年平均风速5.94m&... 以库姆塔格沙漠腹地的羽毛状沙垄为床面,通过风季实地观测与分析,研究了羽毛状沙垄的近地面风况、粒度特征及风沙流结构等。结果表明:羽毛状沙垄近地面风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盛行东风,其他季节盛行东北风;全年平均风速5.94m·s^-1大于起沙风频率占总量的46.76%;新月形沙垄粒度变化在1.22~1.86之间,分选较好,垄间沙埂粒度变化在1.35~2.11之间,风选属于中偏差;随着风速的增大,地面以上0-2cm高度层所含沙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2-20cm所含沙量有增加的趋势,0-20cm所含沙量占总输沙量的92.28%以上;在地面以上0-40cm高度内,输沙率同2m高处1min平均风速为幂函数关系,不同性质的地表对输沙率有较大的影响;羽毛状沙垄的风速变化表现为新月形沙垄和垄间沙埂不同部位气流的增速和减速,风向变化表现为同风场下沙垄与沙埂风向夹角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羽毛状沙垄 风沙活动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