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昆玉河夏季水-气界面CO_2通量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文重 王雨春 +3 位作者 肖尚斌 李海英 许涛 吴娅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以昆玉河为例,采用LGR-动态通量箱法,对城市河流夏季水-气界面CO2释放通量进行24h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观测点处水-气界面CO2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24h内CO2释放通量在-27.18~12.51mg.m-2.h-1,平均值-7.28mg.m-2.h-1,昼间平均值... 以昆玉河为例,采用LGR-动态通量箱法,对城市河流夏季水-气界面CO2释放通量进行24h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观测点处水-气界面CO2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24h内CO2释放通量在-27.18~12.51mg.m-2.h-1,平均值-7.28mg.m-2.h-1,昼间平均值为-8.81mg.m-2.h-1,夜间平均值为-4.22mg.m-2.h-1.24h内水-气界面CO2通量,极大值出现在21:20为12.51mg.m-2.h-1,极小值出现在6:20为-27.18mg.m-2.h-1.在夏季城市河流水-气界面CO2通量受到气温、风速、总磷(TP)、总氮(TN)、总碱度(TA)等因素影响,使城市河流成为大气CO2的碳"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昆玉河 水-气界面 CO2通量 日变化过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昆玉河沿岸景观的文化延续性探析
2
作者 付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6-49,共4页
以北京昆玉河沿岸景观为例,探讨了城市景观建设中,应当秉承文化的延续性.昆玉河沿岸历史遗迹不多,景观格局较为凌乱.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文化脉络的支持,文化的间断性影响到脉络的延续.为了实现昆玉河文化的连续性,应严格限制现有建... 以北京昆玉河沿岸景观为例,探讨了城市景观建设中,应当秉承文化的延续性.昆玉河沿岸历史遗迹不多,景观格局较为凌乱.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文化脉络的支持,文化的间断性影响到脉络的延续.为了实现昆玉河文化的连续性,应严格限制现有建筑的拆迁,恢复昆玉河皇家文化的氛围,保持昆玉河水体的质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昆玉河 文化 延续性
下载PDF
生态水景--规划设计是关键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跃中 唐艳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4-37,共4页
许多城市的滨水景区既是视线焦点,也是公共区,景观设计应致力将其打造成可持续的生态水景,而不是常规的高耗能、高成本养护的水景设计,景观设计应兼顾可达性、实用性、生态性、参与性和公平性,其中以生态性尤为重要,营造生态水景可以从... 许多城市的滨水景区既是视线焦点,也是公共区,景观设计应致力将其打造成可持续的生态水景,而不是常规的高耗能、高成本养护的水景设计,景观设计应兼顾可达性、实用性、生态性、参与性和公平性,其中以生态性尤为重要,营造生态水景可以从植物、驳岸设计和意境营造3个方面着手。以北京地区的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段、北京温榆河生态走廊(朝阳段)和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的设计为例解读城市生态廊道的营造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景 滨水景观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 昆玉河 温榆河 生态走廊 绿廊
下载PDF
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景观规划设计 被引量:11
4
作者 Provided by EDSA Orient 《中国园林》 2005年第10期33-40,共8页
昆玉河是贯穿北京西部城区的重要水系,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其周边商业、文化、居住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使昆玉河紧密地连接起周边众多资源,在当代城市生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创造更人性化的公共场所并建立现代... 昆玉河是贯穿北京西部城区的重要水系,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其周边商业、文化、居住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使昆玉河紧密地连接起周边众多资源,在当代城市生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创造更人性化的公共场所并建立现代休闲滨水开放空间模式,是此次项目研究和设计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昆玉河 规划设计 联系 可达性
下载PDF
黄河改道与地图断代:中国地图学西传辩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兆良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16,共10页
黄河经常改道,给中国带来肥沃的耕地,也带来灾难。历代黄河河道变迁反映在地图上,可以断定地图的成图年代。先秦至宋代,黄河基本在华北平原用不同河道进入渤海。自1194年开始,黄河夺淮,分两支,北入渤海,南注黄海。1580年治河后,黄河只... 黄河经常改道,给中国带来肥沃的耕地,也带来灾难。历代黄河河道变迁反映在地图上,可以断定地图的成图年代。先秦至宋代,黄河基本在华北平原用不同河道进入渤海。自1194年开始,黄河夺淮,分两支,北入渤海,南注黄海。1580年治河后,黄河只有南支汇淮河入黄海,到1855年再恢复单支入渤海。黄河4次大改道的历史可以印证地图成图年代。《坤輿万国全图》上的黄河分两支,为1194—1580年状态,不是利玛窦与李之藻时代的黄河,他们应该目击而未更正,证明两者均没有参加《坤輿万国全图》的测绘,地图存在远较二人时代为早。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黄河只表示南支入黄海,是1580年以后的材料,比1541年的《广舆图》资料更新。地图制作有勘探、测绘、拼合、制版、印刷、翻译等步骤。严格来说,地图最重要的创作者是勘探测绘者,其他的任务是后勤,翻译重绘更是省事。《中国新地图集》主要制作人不是卫匡国,实为中国历代省、县、乡分工测绘,明代统其成,已用经纬线,球形投影绘制。《坤輿万国全图》则是郑和等率领大航海的经验总结。卫、利、李等人只参与翻译,添加地名和序言。这两份外国保存的中国地图重现中国历史,证明郑和时代的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近代地图学为中国原创,中国地图学西传才更接近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舆万国全图 黄河改道 郑和 明代世界地理大发现 李之藻 利玛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