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释相和三调及相和五调 |
徐荣坤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
9
|
|
2
|
从音乐文化交流的规律性看苦音形成问题 2002年6月,以副院长靳学东教授为首的我院考察团应邀赴俄罗斯访问 |
杨善武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2 |
2
|
|
3
|
唐省试诗影响主流诗歌史的方式之一——苦吟(锻炼)的创作态度 |
王群丽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4
|
略论《诗人主客图》之“清奇僻苦派” |
赵子抄
李寅生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9 |
0 |
|
5
|
“苦吟”含义寻绎 |
朱大银
|
《黄山学院学报》
|
2012 |
1
|
|
6
|
何绍基诗歌创作中呈现出的师承渊源 |
周芳
|
《贵州文史丛刊》
|
2012 |
0 |
|
7
|
“峭冷”诗人“清峭”诗——兼论姚合诗歌对中晚唐苦吟诗风的创新 |
邹艳
徐勇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0 |
|
8
|
诗僧贯休之诗论 |
朱大银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4 |
0 |
|
9
|
南唐“苦吟”新变及其审美意义 |
郭倩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0
|
近三十年苦吟研究述论 |
邹艳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1
|
苦音记谱与调式辨别——从苦音宫调再谈调式辨别问题之一 |
杨善武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2
|
论“为文造情”的历史合理性——兼论“拟代”诗风与“苦吟”精神的文学史意义 |
潘娟娟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