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Approaches of Substance Flow Analysis—An Inspiration from Fluid Mechanics 被引量:2
1
作者 Lu Zhongwu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08年第1期2-8,共7页
That flow is the common feature of substance flow and fluid flow is the viewpoint emphasized in the paper. Some notes on fluid mechanics, including the two approaches of fluid flow description, were given. The concept... That flow is the common feature of substance flow and fluid flow is the viewpoint emphasized in the paper. Some notes on fluid mechanics, including the two approaches of fluid flow description, were given. The concepts of the chain and the chain group of product life cycle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substance flow, were advanced. Taking the specific feature of substance flow into consideration, on the analogy of the two approaches in fluid mechanics, two approaches of substance flow analysis, i.e. L method and E model, were formulated. Illustrative models of steady and unsteady substance flow were sketched by both method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was made in gene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gran gian and Eulerian approaches of fluid flow description the chain of product life cycles the chaingroup of product life cycles the l approach of substance flow analysis the E approach of substance flow analysis steady and unsteady substance flow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
2
作者 张磊 王宏 +2 位作者 张小伟 孟位明 赵志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295-2299,共5页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检测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足功能、跟骨解剖结构、骨代谢、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P1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环磷酰胺(CTX)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 2组CRP、IL-6、MDA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理想,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且可促进术后足功能、骨代谢恢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足功能 跗骨窦小切口 经外侧“l”形切口术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周国辉 曾荇 吴方前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恢复踝关节功能,明显提升患者恢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远端骨折 l形钢板内固定 前外侧入路 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入路与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4
作者 陆贝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98-100,120,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的3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踝-后足功能优良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长和伤口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肢踝-后足功能优良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足部Gissane角和Bohler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相比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效果更优,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手术术后患肢踝-后足功能恢复更好,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相关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切口入路 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 肢踝-后足功能
下载PDF
前内侧入路与后侧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涛 冯刚 +3 位作者 李子泉 吴俊学 郭明刚 刘跃辉 《西部医学》 2017年第8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比较前内侧入路与后侧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内侧入路组、后侧倒L入路组,前内侧入路组25例采取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侧倒L入路组25例采... 目的比较前内侧入路与后侧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内侧入路组、后侧倒L入路组,前内侧入路组25例采取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侧倒L入路组25例采取后侧倒L入路手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度、骨折复位情况、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后侧倒L入路组的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后侧倒L入路组较前内侧入路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后侧倒L入路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后侧倒L入路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也明显优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结论后侧倒L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较前内侧入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更快,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作为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的首选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内侧入路 后侧倒l入路 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改良Rives-Stoppa入路与K-L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卫友 杨益民 +2 位作者 李雪武 袁学峰 高建刚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879-882,共4页
目的对比改良Rives-Stoppa入路与K-L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诊治的髋臼骨折患者76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选择改良Rives-Stoppa... 目的对比改良Rives-Stoppa入路与K-L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诊治的髋臼骨折患者76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选择改良Rives-Stoppa入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K-L入路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预后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切口感染、皮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疗效优良率为94.7%,对照组为73.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K-L入路,改良Rives-Stoppa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等优点,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改良Rives-Stoppa入路 K-l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7
作者 辛兵 刘大凯 刘建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术后复位质量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前外侧联合... 目的探讨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术后复位质量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观察组37例患者行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内翻角(TPA)、后倾角(PSA)、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36条目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HS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PSA均更大、TPA均更小(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TPA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即刻PSA及术后12个月TPA、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虽手术过程复杂,术中出血量多,但该术式可使患者尽快进行膝关节锻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位质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钢板固定 双钢板固定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骨折复位 膝关节功能 后侧倒l入路 外侧入路
下载PDF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治疗对其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肖犇 李学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66-669,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8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采用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研... 目的分析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8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采用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研究组44例实施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0.12±11.30)分钟,术中出血量(463.20±70.10)ml,住院时间(3.08±1.12)天,膝关节锻炼时间(3.08±1.12)天,骨折完全愈合时间(14.58±2.64)周,可完全负重时间(16.27±3.65)周,均短于对照组[(98.42±12.18)分钟、(502.41±77.10)ml、(20.36±3.12)天、(5.54±1.69)天、(16.06±3.27)周、(18.67±4.2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各项评分(87.06±10.06)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82.69±10.30)分、愈合优良率(93.18%)、膝关节活动度[伸膝(9.54±2.36)、屈曲(135.28±28.48)]均高于对照组[(80.26±9.20)分、(74.12±9.20)分、(77.27%)、(8.06±2.06)、(121.64±2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采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固定术 外侧入路 l入路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外侧扩大“L”形切口、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智 周雪明 +1 位作者 刘彬 程树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29-30,共2页
目的评价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34足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随访l8~30个月,平... 目的评价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34足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随访l8~30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本组34足中:优25足、良7足、可2足,优良率94.1%。结论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扩大“l”形切口 不植骨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祝捷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4期56-59,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跟骨骨折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组(36例)与外...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跟骨骨折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组(36例)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52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末次随访时的X线跟骨骨宽、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并且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AHFS)评价术后足踝功能的恢复。结果跗骨窦入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出血量少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AHF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经跗骨窦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形切口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柯志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7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或后外成... 目的:观察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或后外成入路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治疗中,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方式能够更好地暴露骨折端,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后侧入路 改良倒l形入路
下载PDF
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泓一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研究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到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行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30例髋臼骨折伴股骨头脱位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Merled,Aubigne与Postel... 目的研究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到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行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30例髋臼骨折伴股骨头脱位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Merled,Aubigne与Postel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效果,同时随访1年,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为(16.4±1.6)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2.3±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优良率为76.67%,解剖复位19例,满意复位9例,复位较差2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33%。结论 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伴股骨头脱位效果显著,但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操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髋臼骨折 股骨头脱位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俞泳 张蕾 +1 位作者 何成奇 王立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4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跟骨宽度、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疼痛应激[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炎症应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水平、并发症、术后2年足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分别为(41.03±6.85)min、(5.78±1.26)d、(12.55±3.93)d、(10.05±2.76)d、(4.25±0.82)mm,均短于对照组的(68.54±15.27)min、(7.85±2.40)d、(24.24±4.56)d、(16.29±5.34)d、(15.74±1.59)mm,术中失血量为(45.49±15.03)ml,低于对照组的(86.97±22.1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跟骨宽度为(27.59±2.46)mm,低于对照组的(30.11±2.23)mm,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分别为(34.04±5.19)°、(74.08±6.40)mm、(119.44±8.01)°,高于对照组的(31.25±4.08)°、(71.11±5.06)mm、(112.37±6.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SP、NPY、IL-1β、TNF-α分别为(5.65±0.86)μg/ml、(169.87±15.03)pg/ml、(4.39±0.25)μg/L、(10.02±0.87)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14±1.29)μg/ml、(185.49±13.35)pg/ml、(5.57±0.34)μg/L、(13.49±0.6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13%,1/47)与对照组(8.51%,4/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的足功能优良率(95.45%,42/44)与对照组(97.62%,41/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加快切口愈合和术后恢复,减轻围手术期疼痛和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 经跗骨窦小 切口入路 功能恢复 炎症应激 疼痛应激
下载PDF
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治疗B_3、C型Pilon骨折 被引量:10
14
作者 薛文 管晓鹂 +3 位作者 康忠仁 王增平 刘林 钱耀文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B3、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延期(伤后9~19 d)治疗36例B3、C型Pilon骨折患者。伤后早期石膏固定6例,骨牵引11例,腓骨克氏针联合石膏固...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B3、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延期(伤后9~19 d)治疗36例B3、C型Pilon骨折患者。伤后早期石膏固定6例,骨牵引11例,腓骨克氏针联合石膏固定11例,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8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43个月。术后2例出现医源性腓浅神经麻痹,1例闭合骨折出现伤口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功能评分:优20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6.1%。 SMFA 问卷得分0~39(24.7±8.2)分。结论选择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解剖复位、L-解剖锁定板坚强固定治疗B3、C型Pilon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l-解剖锁定板 前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L-PC(CA)余反射嵌入L-SSC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令强 金秋 +1 位作者 张辉 汤建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7-630,共4页
构造了从概率L-收敛空间范畴到强满层的L-收敛空间范畴的一个嵌入函子,并证明了前者可以余反射嵌入后者.类似地,证明了当L=[0,1]时,收敛方式空间也可以余反射嵌入强满层的L-收敛空间.
关键词 模糊拓扑 强满层的l-收敛空间 概率l-收敛空间 收敛方式空间 嵌入
下载PDF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小麦应答低磷胁迫的特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谷俊涛 鲍金香 +4 位作者 王效颖 郭程瑾 李小娟 路文静 肖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97-1605,共9页
以磷高效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采用cDNA-AFLP技术,鉴定了短期(1~6h)、中期(12~48h)和长期(72~144h)低磷胁迫根系特异上、下调表达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共有非重复的上调ESTs142个,下调ESTs94个。胁迫下的前者分别含短、中和长... 以磷高效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采用cDNA-AFLP技术,鉴定了短期(1~6h)、中期(12~48h)和长期(72~144h)低磷胁迫根系特异上、下调表达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共有非重复的上调ESTs142个,下调ESTs94个。胁迫下的前者分别含短、中和长期23、53和66个;后者分别含短、中和长期17、39和38个。对其功能比对发现,上调ESTs在功能上归属于信号转导、转录调控、代谢、逆境响应、发育、物质运输、脂类代谢和功能未知等类别,下调EST除上述类别外,还含有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等类别。部分转录因子基因(如水稻OsPTF1和拟南芥ZAT10高度同源的转录因子基因)、促分裂原激酶基因MAPK1a、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CPK1A和蛋白激酶基因(如serine/threonine kinase)、高亲和磷转运蛋白基因(PHT3和PT2)、过氧化物酶基因(如peroxidase73)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lutathione S-transferase),受到低磷胁迫的特异增强诱导,在改善小麦植株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小麦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着植株感受低磷胁迫信号和信号转导、进一步在生理生化方面对胁迫信号产生应答等复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低磷胁迫 cDNA—AFlP 特异表达基因 基因功能类别
下载PDF
基于元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玉米抗旱相关性状QTL一致性区间定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栗文娟 刘志斋 +4 位作者 石云素 宋燕春 王天宇 徐辰武 黎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57-1467,共11页
定位玉米基因组中一致的抗旱性区段是玉米抗旱分子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至今发表的在干旱条件下定位的相关性状QTL信息搜集整理,以IBM2 2008 Neighbors为参考图谱,利用overview分析和元分析方法进行Meta-QTL(MQTL)检测,共发掘79个MQ... 定位玉米基因组中一致的抗旱性区段是玉米抗旱分子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至今发表的在干旱条件下定位的相关性状QTL信息搜集整理,以IBM2 2008 Neighbors为参考图谱,利用overview分析和元分析方法进行Meta-QTL(MQTL)检测,共发掘79个MQTL,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有43个区间内包含抗旱相关基因信息,占检出MQTL总数的54.43%。基于MaizeGDB网站的Genome Browser中的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整合信息,进行MQTL物理距离的估算,根据maizesequence网站的玉米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初步的抗旱基因预测表明,这些区段中包含丰富的MYB、bZIP以及DREB转录因子序列信息以及大量的LEA基因家族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一致性”QTl 元分析 生物信息学方法
下载PDF
模糊时滞系统的H_∞/L_2-L_∞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卫红 陆俊玮 冯春梅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0年第4期17-25,共9页
基于连续的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对一类时滞模糊系统进行H∞/L2-L∞控制问题的研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形式给出了带有时滞的模糊系统H∞/L2-L∞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以及控制器增益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模糊时滞系统 控制器增益 FUZZY 模糊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 TAKAGI-SUGENO 设计方法 模糊模型 控制问题 充分条件 于连 形式 lMI
下载PDF
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光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8例,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施行常规入路手术,观察组...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8例,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施行常规入路手术,观察组施行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术,比较2组康复情况(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HSS评分、GQOLI-74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有利于加速康复进程,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疗效 手术
下载PDF
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磊 丁克海 +2 位作者 胡智雅 崇汉卿 于德水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49-54,共6页
目的 探讨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阜宁县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5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以跗骨窦入路治疗... 目的 探讨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阜宁县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5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以跗骨窦入路治疗的观察组(n=28)与以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的对照组(n=28),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前、术后的影像学指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两组关节功能,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3.91±1.20)d、(61.45±7.27)min、(5.15±0.51)cm、(17.25±2.14)d、(12.65±1.41)d]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35.52±6.06)ml]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79±0.48)周,术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与Bolher角、Gissane角分别为(8.34±0.49)cm、(4.31±0.21)cm、(4.44±0.35)cm、(35.24°±0.34°)、(126.12°±7.10°),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SanderⅡ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入路治疗较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术后跟骨影像学指标恢复效果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分型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形切口 影像学指标 足踝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