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产L-苹果酸黑曲霉菌株的诱变筛选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书彤 石冰冰 +4 位作者 谭奕阳 厉成伟 魏彩霞 王德培 薛鲜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3,共9页
为筛选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高浓度放线菌酮迭代诱变的方法,将野生型菌株诱变为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种子或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诱变所得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CGM... 为筛选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高浓度放线菌酮迭代诱变的方法,将野生型菌株诱变为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种子或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诱变所得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CGMCC NO.40550菌株,其摇瓶发酵时种子培养基最适葡萄糖浓度为60 g/L、最适氮源为(NH_4)_2SO_4 4.95 g/L,黑曲霉菌球形成最优转速220 r/min;发酵培养基最适葡萄糖和最适(NH_4)_2SO_4浓度分别为180 g/L和4.95 g/L,Cu SO_4·5H_2O为其生产苹果酸最佳微量元素,最适添加量为0.065 g/L。通过单因素实验的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更有利于L-苹果酸的合成,发酵96 h时L-苹果酸产酸量达到18.15 g/L,显著提高了245%,L-苹果酸占总酸的百分比达到71.69%。本研究为L-苹果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紫外诱变 l-苹果酸 摇瓶发酵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清洁制备L-苹果酸过程工艺优化
2
作者 陈青柏 王昊雪 +2 位作者 王建友 徐勇 韩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生产L-苹果酸的传统工艺多用钙盐法,需向发酵液投加大量无机酸,酸化过程产生大量废盐,导致额外的环境处置成本.本文提出两隔室型双极膜电渗析(BMED)法制备L-苹果酸的新型工艺,以转化率、电流效率及能耗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电流密度、初... 生产L-苹果酸的传统工艺多用钙盐法,需向发酵液投加大量无机酸,酸化过程产生大量废盐,导致额外的环境处置成本.本文提出两隔室型双极膜电渗析(BMED)法制备L-苹果酸的新型工艺,以转化率、电流效率及能耗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电流密度、初始盐浓度、膜面流速等工艺参数对产酸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了操作条件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模拟L-苹果酸二钠发酵液,控制电流密度为40 mA/cm^(2)、初始L-苹果酸浓度为0.2 mol/L、膜面流速为1.44 cm/s时,L-苹果酸的转化率可达94.99%,能耗为6.77 kWh/kg L-苹果酸,经济性分析显示其生产费用为11.34¥/kg L-苹果酸.研究可为L-苹果酸清洁制备工艺的开发、推进BMED在有机酸生产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双极膜电渗析 清洁生产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Lipase-catalyzed Synthesis of Polyesters Containing L-Malic Acid Units
3
作者 Da Hu YAO Guang Ji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611-1614,共4页
Terpolymer of 1, 8-octanediol, adipic acid, and L-malic acid was synthesized via a lipase-catalyzed direct polycondensation.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PC and 1H NM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lecular ... Terpolymer of 1, 8-octanediol, adipic acid, and L-malic acid was synthesized via a lipase-catalyzed direct polycondensation.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PC and 1H NM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repared polymer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malic acid content in the monomer feed ratio, and that change in the L-malic acid content from 0 to 20 mol % did not remarkably influenced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 /Ma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The 1H NMR spectra of the obtained copolymer samples showed that hydroxyl groups of L-malic acid did not take part in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alic acid POLYCONDENSATION LIPASE polyester.
下载PDF
Highly selective/enantioselective Pt-ReOx/C catalyst for hydrogenation of L-malic acid at mild conditions
4
作者 Bair S.Bal'zhinimaev Eugene A.Paukshtis +1 位作者 Alexey P.Suknev Nikita V.Makolki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903-912,共10页
The catalyst preparation strategy was based on a strict introduction sequence of rhenium and platinum precursors and their strong interaction with carbon support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0.5 nm Pt-Re Ox species of... The catalyst preparation strategy was based on a strict introduction sequence of rhenium and platinum precursors and their strong interaction with carbon support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0.5 nm Pt-Re Ox species of atomic dispersion, where platinum is metallic, while monolayer rhenium is partially oxidized(Re2+). The reaction kinetics was studi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ocess of L-malic acid association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inactive cyclic oligomeric species. High TOFs(ca. 50 h-1), selectivities(ca. 99%)and stability of Pt-Re Ox/C catalysts in aqueous-phase hydrogenation of L-malic acid, which are close to those of the homogeneous pincer type complexes, were revealed at mild conditions(T = 90–130 ℃). Taking into account that(i) hydrogenation reaction occurred 2–3 orders of magnitude faster than its racemization and(ii) association of L-malic acid dominates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in a concentrated solution,special reaction conditions that allow obtaining chemically and optically(ee 〉 99%) pure(S)-3-hydroxy-γ-butyrolactone and(S)-1,2,4-butanetriol were found. Basing on HAADF-STEM, EDX, XPS, and kinetic studies, the structure of active species and basic reaction pathway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alic acid Hydrogenation Enantioselectivity Platinum Rhenium Atomic dispersion
下载PDF
L-苹果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鲍文梅 黄飞 +5 位作者 闯绍闯 赵芝琼 张祺 王立克 王翔 王淑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2-1584,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L-苹果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8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额外添加0.40%(T1组)、0.80%(T2组)和1... 本研究旨在探究L-苹果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8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额外添加0.40%(T1组)、0.80%(T2组)和1.20%L-苹果酸(T3组)的基础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T1组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T2组22~42日龄ADG显著提高(P<0.05),1~42日龄F/G显著降低(P<0.05)。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死亡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42日龄时,各试验组半净膛率和腹脂率显著提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同时T1组全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之间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以及肌肉pH45 min、pH24 h、肉色[亮度(L^(*))、红度(a^(*))、黄度(b^(*))值]和蒸煮损失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在21和42日龄时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在42日龄时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T2和T3组在42日龄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T1和T3组在42日龄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40%的L-苹果酸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ADG、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腹脂率,显著降低F/G、肌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添加1.20%的L-苹果酸能够显著提高肉鸡血清T-AOC及T-SOD、GSH-Px和CAT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以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指标为判断依据,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得出,L-苹果酸在肉鸡饲粮中适宜添加量为0.47%~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肉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L-苹果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军林 吴清平 +3 位作者 张菊梅 张文 莫树平 柏建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8-242,共5页
L-苹果酸是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有机酸,具有许多生物功能和生物活性,尤其在能量代谢方面对保护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苹果酸的优势逐渐显现,随着苹果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运用基... L-苹果酸是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有机酸,具有许多生物功能和生物活性,尤其在能量代谢方面对保护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苹果酸的优势逐渐显现,随着苹果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运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微生物合成苹果酸已成为可能。本文对苹果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重要酶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近年来苹果酸产生菌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最后展望了未来构建苹果酸基因工程菌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发酵 l-苹果酸 生物合成
下载PDF
糖质原料直接发酵生产L-苹果酸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建军 赵祥颖 +4 位作者 田延军 李丕武 张家祥 刘丽萍 韩延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以黄曲霉HA5 80 0为出发菌株 ,研究探讨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温度等因素对糖质原料直接发酵生产L 苹果酸的影响 ,产L 苹果酸突变株黄曲霉HA5 80 0适合于多种原料的L 苹果酸发酵 ,如液化淀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淀粉水解糖... 以黄曲霉HA5 80 0为出发菌株 ,研究探讨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温度等因素对糖质原料直接发酵生产L 苹果酸的影响 ,产L 苹果酸突变株黄曲霉HA5 80 0适合于多种原料的L 苹果酸发酵 ,如液化淀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淀粉水解糖等 ;氮源以玉米浆与硫酸铵配合使用为最佳 ;实验中确定了较优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条件 ,适宜的发酵温度为 34~ 36℃ ;向培养基中添加CaCO3 是L 苹果酸有效积累的必要条件 ,初糖控制在 10 0~ 12 0 g/L时 ,适宜的CaCO3 用量为70~ 80 g/L ,L 苹果酸产率达 80~ 9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发酵生产 原料 CACO3 工艺条件 培养基组成 玉米浆 玉米粉 淀粉水解糖 发酵温度
下载PDF
通气条件对曲霉N1-14'产生L-苹果酸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小燕 陈素云 +2 位作者 吴清平 蔡芷荷 张菊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报道了在曲霉 N1 -1 4' (Aspergillus sp.N1 -1 4' )利用葡萄糖产生 L-苹果酸已达80 g/ L的工艺条件下 ,进一步深入探讨通气条件对 L-苹果酸产生的影响。观察到曲霉 N1 -1 4' 产酸时对氧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 ,顺其自然则既... 报道了在曲霉 N1 -1 4' (Aspergillus sp.N1 -1 4' )利用葡萄糖产生 L-苹果酸已达80 g/ L的工艺条件下 ,进一步深入探讨通气条件对 L-苹果酸产生的影响。观察到曲霉 N1 -1 4' 产酸时对氧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 ,顺其自然则既能降低能耗又能提高产率 ;曲霉 N1 -1 4'对通气条件的改变非常敏感 ,改变通气条件 ,其胞质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胞质中丙酮酸羧化酶活力均明显变化 ,而且 2者之间呈很好的线性正相关 (r=0 .9563 ) ,表明通气条件直接作用于催化 CO2 固定反应的酶 ,从而影响曲霉 N1 -1 4' 产生 L-苹果酸 ,提示应以丙酮酸羧化酶为指示对溶氧条件做进一步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直接发酵法 通风条件 曲霉
下载PDF
L-苹果酸对吉富罗非鱼肠道结构功能及肝脏TCA循环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赞 罗莉 +4 位作者 陈任孝 白富瑾 敬婷 孙玉轩 钱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实验选取体质量为(37.94±O.09)g吉富罗非鱼幼鱼420尾,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1.0、2.0、4.0、8.0、16.0和32.0g/kgL-苹果酸的饲料,进行为期154d的生长实验,研... 实验选取体质量为(37.94±O.09)g吉富罗非鱼幼鱼420尾,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1.0、2.0、4.0、8.0、16.0和32.0g/kgL-苹果酸的饲料,进行为期154d的生长实验,研究L-苹果酸对罗非鱼肠道组织结构和功能及肝脏TCA循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L-苹果酸水平的增加,前肠和中肠绒毛高度、密度、肌层厚度均在16.0g/kg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肠绒毛高度、密度和肌层厚度逐渐降低(P〈0.05)。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在1.0g/kg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蛋白酶、肝脏ATP含量随着L-苹果酸水平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肠Na^+-K^+-ATP酶活力、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含量在16.0g/kg组达到最高值;肝脏柠檬酸合酶活力在8.0g/kg到达最大值。研究表明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量添加L-苹果酸(1.0~8.0g/kg),能改善罗非鱼前肠和中肠的形态结构,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提高肠消化和吸收能力,同时提高肝脏TCA循环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l-苹果酸 肠道 TCA循环
下载PDF
放线菌酮对米根霉积累L-苹果酸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皓 李霜 +2 位作者 徐晴 张凯 黄和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6,共4页
实验考察了富马酸酶活抑制剂放线菌酮对米根霉发酵产L-苹果酸和富马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16h加入浓度15mg/L的放线菌酮使米根霉富马酸酶胞质同功酶比活力峰值降低48.7%,而苹果酸脱氢酶胞质同功酶活力却未有明显改变,生成的富马酸比对... 实验考察了富马酸酶活抑制剂放线菌酮对米根霉发酵产L-苹果酸和富马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16h加入浓度15mg/L的放线菌酮使米根霉富马酸酶胞质同功酶比活力峰值降低48.7%,而苹果酸脱氢酶胞质同功酶活力却未有明显改变,生成的富马酸比对照样减少37.1%,而L-苹果酸积累量提高54.6%,达到21.7g/L.表明通过对米根霉富马酸酶胞质同功酶的抑制作用能减弱米根霉积累富马酸代谢途径中由L-苹果酸向富马酸的转化,从而促进米根霉积累L-苹果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米根霉 放线菌酮 富马酸酶 富马酸
下载PDF
直接利用糖质原料生产L-苹果酸菌种的选育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建军 赵祥颖 +3 位作者 田延军 李丕武 姜鲁燕 张家祥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L -苹果酸的黄曲霉菌 ,经紫外线、亚硝基胍 (NTG)、硫酸二乙酯(DES)和6 0 Co辐射等诱变处理 ,并经多次分离得到一株性能稳定的高产L -苹果酸突变株黄曲霉HA5 80 0 ,35℃、2 0 0r min摇瓶发酵 12 0h ,产L -苹果酸 72...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L -苹果酸的黄曲霉菌 ,经紫外线、亚硝基胍 (NTG)、硫酸二乙酯(DES)和6 0 Co辐射等诱变处理 ,并经多次分离得到一株性能稳定的高产L -苹果酸突变株黄曲霉HA5 80 0 ,35℃、2 0 0r min摇瓶发酵 12 0h ,产L -苹果酸 72g L、糖酸转化率为 74 .2 2 % ,经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检定 ,该菌株不产黄曲霉毒素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质原料 生产 l-苹果酸 黄曲霉素 菌种选育
下载PDF
L-(-)-苹果酸柱撑水滑石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彭霞辉 黄可龙 +2 位作者 焦飞鹏 赵学辉 于金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用返混沉淀方法和共沉淀法实现了L-(-)-苹果酸柱撑水滑石(LDHs)超分子结构手性层柱材料的插层组装,得到结晶度高、晶相单一,且L-(-)-苹果酸在层间垂直插层有序排列的超分子结构手性层柱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表征了超... 用返混沉淀方法和共沉淀法实现了L-(-)-苹果酸柱撑水滑石(LDHs)超分子结构手性层柱材料的插层组装,得到结晶度高、晶相单一,且L-(-)-苹果酸在层间垂直插层有序排列的超分子结构手性层柱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表征了超分子结构手性层柱材料的结构,并给出了L-(-)-苹果酸柱撑水滑石超分子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l-(-)-苹果酸 超分子 插层组装
下载PDF
基于L-苹果酸铜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剑 陶家宇 +5 位作者 幸国香 孟婷 袁雪梅 杜丽婷 徐莉 徐海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12-1318,共7页
以L-苹果酸为配体,并分别以2,2′-联吡啶和菲咯啉为辅助配体,合成了3个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Zn(mal)(2,2′-bipy)]_2·5H2O}_n(1)、{[Zn(mal)(Phen)(H_2O)]_2·3H_2O}_n(2)和{[Cu(mal)(Phen)]_2·4H_2O}_n(3)(H_2mal=L-苹果... 以L-苹果酸为配体,并分别以2,2′-联吡啶和菲咯啉为辅助配体,合成了3个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Zn(mal)(2,2′-bipy)]_2·5H2O}_n(1)、{[Zn(mal)(Phen)(H_2O)]_2·3H_2O}_n(2)和{[Cu(mal)(Phen)]_2·4H_2O}_n(3)(H_2mal=L-苹果酸,2,2′-bipy=2,2′-联吡啶,Phen=菲咯啉),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别测定了3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粉末XRD衍射、红外光谱等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均为P2_12_12_1,通过L-苹果酸根桥联金属中心形成一维链结构,2条平行链之间以面对面的方式重叠及通过吡啶环或菲咯啉环之间的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梯状双链结构;而配合物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并通过L-苹果酸根桥联Cu(Ⅱ)金属中心及菲咯啉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双链二维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苹果酸 联吡啶 菲咯啉
下载PDF
曲霉N1-14′胞质酶活性与产L-苹果酸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小燕 吴清平 +1 位作者 蔡芷荷 张菊梅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00-506,共7页
L 苹果酸 (LMA)高产突变株曲霉N1 1 4′在高产酸状态下 ,其胞质中催化CO2 固定反应的酶有四种 :丙酮酸羧化酶 (PC)、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 (PEPC)、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 (PCK)和苹果酸酶 (ME) ;除ME之外 ,三种羧化酶的活性与LMA产... L 苹果酸 (LMA)高产突变株曲霉N1 1 4′在高产酸状态下 ,其胞质中催化CO2 固定反应的酶有四种 :丙酮酸羧化酶 (PC)、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 (PEPC)、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 (PCK)和苹果酸酶 (ME) ;除ME之外 ,三种羧化酶的活性与LMA产生速率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苹果酸脱氢酶 (MDH)活性比PC等酶高 2~ 3个数量级 ;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力则明显低 ,几种酶中只有SDH与发酵醪中LMA含量呈线性正相关 (r =0 92 52 )。动态研究发现在菌丝生物量正常增长情况下 ,胞质中蛋白含量明显变化 ,通气条件的改变是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各种酶活性变化与胞质蛋白量变化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呈规律性变化 :PC(r =0 9563)、PEPC (r =0 7688)、PCK (r =0 730 0 )、MDH (r =0 392 0 )、SDH (r =- 0 2 0 86)。不增加氮源 ,适当加大孢子接种量可提高LMA产率、降低琥珀酸 (SA)含量 ,提示发酵早期胞质酶合成中存在PC先于SDH这种规律的可能性。在 5L罐上通气培养 1 2 0h ,LMA含量达 1 0 5 88g/L ,平均产生速率 0 883g/(L·h) ,酸对糖转化率 78 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直接发酵法 曲霉N1-14' 胞质酶分析
下载PDF
L-苹果酸对湘云鲫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敬婷 罗莉 +4 位作者 白富瑾 钱前 孙玉轩 石亚庆 李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37-2344,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L-苹果酸对湘云鲫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均重为(16.25±0.03)g的湘云鲫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2、4、8和16 g/kg L-苹... 本试验旨在研究L-苹果酸对湘云鲫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均重为(16.25±0.03)g的湘云鲫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2、4、8和16 g/kg L-苹果酸的试验饲料,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L-苹果酸可显著降低饲料pH和系酸力(P<0.05).饲料中添加L-苹果酸可提高湘云鲫的摄食量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并在添加水平为4 g/kg时达到最佳生长性能.饲料中L-苹果酸添加水平为0 ~8 g/kg时,全鱼水分含量逐渐下降,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增加,且4和8 g/kg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蛋白质沉积率在4 g/kg组达到最高,脂肪和灰分沉积率则在8 g/kg组最高,并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在4g/kg组达到最高,脂肪酶、胰蛋白酶和Na+/K+-ATP酶活性均在8 g/kg组达到最高,并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L-苹果酸可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且上述指标均在4 g/kg组达到最佳值,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量添加L-苹果酸可促进湘云鲫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增加鱼体营养物质沉积,提高消化和抗氧化能力;L-苹果酸在湘云鲫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4~8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湘云鲫 生长性能 体组成 消化酶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L-苹果酸降解菌酿酒酵母降酸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英 周剑忠 +3 位作者 夏秀东 胡彦新 李莹 黄自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67-1072,共6页
为了使降酸酿酒酵母FM-S-115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发挥优良的降解L-苹果酸的功能,利用单因素实验分析影响FM-S-115菌株降酸功能的主要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建立FM-S-115菌株降酸率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获取最佳降酸条件。研究结... 为了使降酸酿酒酵母FM-S-115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发挥优良的降解L-苹果酸的功能,利用单因素实验分析影响FM-S-115菌株降酸功能的主要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建立FM-S-115菌株降酸率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获取最佳降酸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发酵温度、接种量和SO_2质量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26.26℃,接种量(体积分数)为5.15%,SO_2质量浓度为81.08 mg/L。采用上述优化后的条件,FM-S-115的降酸率达38.11%,与37.98%接近,说明该实验模型的可操作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酿酒酵母 降酸功能 响应面设计 回归模型
下载PDF
陆生伊萨酵母降解L-苹果酸和柠檬酸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文连奎 王立芳 王贵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0-223,共4页
利用陆生伊萨酵母对L-苹果酸和柠檬酸进行降解,考察菌株的耐受性,陆生伊萨酵母可耐受SO2的最大质量浓度为450mg/L、体积分数5%的酒精、最低pH值为2的酸度。对培养基进行优化,最佳氮源胰蛋白胨质量浓度为0.5g/100mL时,降酸率最高,达90%... 利用陆生伊萨酵母对L-苹果酸和柠檬酸进行降解,考察菌株的耐受性,陆生伊萨酵母可耐受SO2的最大质量浓度为450mg/L、体积分数5%的酒精、最低pH值为2的酸度。对培养基进行优化,最佳氮源胰蛋白胨质量浓度为0.5g/100mL时,降酸率最高,达90%以上。对降酸条件进行优化,接种量在1.25×106~7.5×106CFU/mL范围内,培养时间为60h时,菌株对质量浓度为8~20g/L的L-苹果酸和质量浓度为8~12g/L柠檬酸降解率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伊萨酵母 降解 l-苹果酸 柠檬酸
下载PDF
可降解L-苹果酸和柠檬酸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立芳 张微 文连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79-282,共4页
从葡萄园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可降解L-苹果酸和柠檬酸的菌株,通过对其进行降酸能力实验,测得该菌株对12g/L的L-苹果酸和柠檬酸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3.17%和92.08%。对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从葡萄园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可降解L-苹果酸和柠檬酸的菌株,通过对其进行降酸能力实验,测得该菌株对12g/L的L-苹果酸和柠檬酸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3.17%和92.08%。对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陆生伊萨酵母种(I.terricola)。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2.0~5.5。经传代培养10代,其降酸性能和生长特性仍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l-苹果酸 柠檬酸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柠檬酸、L-苹果酸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 被引量:14
19
作者 许金华 苏联麟 +2 位作者 王巧晗 毛春芹 王丹丹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建立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有机酸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A)-0.01mol·L-1磷酸二氢钠(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在检测波长210nm处测定柠檬酸、L-苹果酸、5-羟甲... 目的建立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有机酸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A)-0.01mol·L-1磷酸二氢钠(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在检测波长210nm处测定柠檬酸、L-苹果酸、5-羟甲基糠醛中各有机酸单体成分的含量。结果五味子生品、清蒸五味子、醋蒸五味子和蜜蒸五味子中柠檬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2.8,127.1,126.5和117.9mg·g-1;L-苹果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4.28,41.44,42.59和40.44mg·g-1;五味子生品中几乎不含5-羟甲基糠醛,而清蒸五味子、醋蒸五味子和蜜蒸五味子中5-羟甲基糠醛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95,2.405和5.435mg·g-1。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的含量在炮制过程中明显减少;L-苹果酸的含量变化不大;5-羟甲基糠醛从无到有,其中蜜蒸五味子的含量增加最明显。结论有机酸类等成分是五味子饮片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其与木脂素类成分一起用于五味子饮片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炮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柠檬酸 l-苹果酸 5-羟甲基糠醛
下载PDF
温特曲霉转富马酸为L-苹果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红 高润香 +4 位作者 孙文敬 赵峰梅 杨庆文 杨林娥 蒋明珠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7-551,共5页
从大量霉菌中选育到一株具有较高富马酸酶活性的温特曲霉(Aspergillus wentii) A5-61。在摇瓶培养条件下,32℃ 96小时,产L-苹果酸达10.49g/100ml,对富马酸的转化率达90.80%。利用菌体细胞,进行酶转化试验,结果表明:1.6g湿菌体接入... 从大量霉菌中选育到一株具有较高富马酸酶活性的温特曲霉(Aspergillus wentii) A5-61。在摇瓶培养条件下,32℃ 96小时,产L-苹果酸达10.49g/100ml,对富马酸的转化率达90.80%。利用菌体细胞,进行酶转化试验,结果表明:1.6g湿菌体接入25ml含富马酸10.0%(用NaOH中和至pH7.0)的转化液中,35℃16~24小时,连续转化三次,分别产生L—苹果酸9.61g/100ml、9.73g/100ml、6.93g/100ml。对菌体整体细胞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其最适反应温度35℃,最适反应pH7.0,Cu2+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的Km=0.154mol/L,Vmax=0.0571mol/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特曲霉 l-苹果酸 转化 酶学性质 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