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株高主效QTL-qPh-3D遗传效应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益彪 孙振仓 +13 位作者 史欣瑶 管宇翔 程佳佳 杨爽 王萌鲁 张磊 王晨阳 丁洪科 王发祥 赵春华 孙晗 吴永振 秦冉 崔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0-1701,共12页
qPh-3D为1个控制株高的主效QTL,可在科农9204×京411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KJ-RILs)的14组环境数据中被稳定检测到,定位于科农9204基因组3D染色体KN3D:515.08~539.08 Mb区间内,其降低株高的等位基因来自京411。本研究继续深入分析该... qPh-3D为1个控制株高的主效QTL,可在科农9204×京411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KJ-RILs)的14组环境数据中被稳定检测到,定位于科农9204基因组3D染色体KN3D:515.08~539.08 Mb区间内,其降低株高的等位基因来自京411。本研究继续深入分析该QTL降秆机制,并利用包含187个家系的KJ-RILs群体及316份育成品种(系)组成的自然作图群体,对其进行遗传效应解析,进一步明确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基于KJ-RILs群体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京411的qPh-3D降秆基因型通过降低穗部以下各节间长度进而显著降低株高,但对穗长无显著影响。qPh-3D在降低株高的同时,可一定程度降低单株产量。在qPh-3D靶区间内选择2个紧密连锁的标记AX-110160363和AX-111109273,对316份自然作图群体进行产量性状遗传效应和靶区段选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降秆基因型在降低株高的同时,对穗长具有一定正效应,但对单株产量具有显著负效应。qPh-3D靶区段育种选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和陕西对qPh-3D降秆基因型利用率较高;而四川、青海、山东以及国外地区对其利用率较低,且在不同年代中,降秆基因型利用率均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qPh-3D的增秆基因型利用率呈上升趋势。此外,本研究还开发了1个与qPh-3D紧密连锁的基于PCR技术检测的InDel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可对未来qPh-3D分子育种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株高 qPh-3d 分子标记 遗传效应解析
下载PDF
基于L-3D方法的云南省物流经济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戢晓峰 连晨希 陈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147,共7页
为科学分析物流经济空间格局,基于经济地理学3D理论的密度(density)、距离(distance)和分割(division)框架,建立了物流经济空间格局的L-3D分析体系,利用地理集中度、物流经济联系强度及区位商等测度指标,分析了云南省物流经济空间格局... 为科学分析物流经济空间格局,基于经济地理学3D理论的密度(density)、距离(distance)和分割(division)框架,建立了物流经济空间格局的L-3D分析体系,利用地理集中度、物流经济联系强度及区位商等测度指标,分析了云南省物流经济空间格局的密度、距离及分割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物流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以昆明为中心的横纵扩散模式,外圈物流经济明显薄弱;物流经济空间距离呈现中心—通道发展模式,滇中城市群发展优势明显,西部边界物流经济距离较大;物流经济分割特征体现于昆明的区位商值较低,滇中城市群物流经济发展差异显著,以昆明为基准,大理及其周边地区分割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经济空间格局 l-3d 地理集中度 联系强度 区位商
原文传递
低温冷凝沉积法3D打印骨组织工程左旋聚乳酸/珍珠粉复合支架
3
作者 刚芳莉 石瑞 +1 位作者 马春阳 肖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02-2707,共6页
背景: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目前仍面临严峻挑战,研发可个性化定制、低成本且具有成骨诱导活性的组织工程支架用于骨修复意义深远。目的:探索低温冷凝沉积法实现3D打印含珍珠复合材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工艺流程,并进一步测试该复合支架的理... 背景: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目前仍面临严峻挑战,研发可个性化定制、低成本且具有成骨诱导活性的组织工程支架用于骨修复意义深远。目的:探索低温冷凝沉积法实现3D打印含珍珠复合材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工艺流程,并进一步测试该复合支架的理化性能和体外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研磨过筛法制备珍珠粉,将不同质量的珍珠粉加入左旋聚乳酸墨水中,使珍珠粉与左旋聚乳酸的质量比分别为0,0.1,0.2,0.3,0.5,采用低温冷凝沉积法3D打印左旋聚乳酸/珍珠粉复合支架。检测支架的微观形貌、抗压性能、水接触角、细胞相容性以及体外促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5组支架均有直径2μm甚至更小的微孔,形状不规则且相互连通;②5组支架均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其中珍珠粉0.5组支架的压缩强度高于其他4组支架(P<0.05),珍珠粉0.2组、珍珠粉0.5组的水接触角小于珍珠粉0组(P<0.01,P<0.001);③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5组支架共培养1,3,5 d,珍珠粉0.1组、珍珠粉0.2组、珍珠粉0.3组、珍珠粉0.5组培养3,5 d的细胞增殖均快于珍珠粉0组(P<0.05);培养1 d的活死染色显示,各组支架上的细胞数量较少,但均为活细胞;④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至珍珠粉0组、珍珠粉0.1组支架表面进行成骨诱导分化,珍珠粉0.1组诱导4,6 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珍珠粉0组(P<0.05);⑤结果表明,左旋聚乳酸/珍珠粉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亲水性、细胞相容性与促成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凝沉积法 3d打印 左旋聚乳酸 珍珠粉 复合支架 骨组织修复 细胞相容性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固定化细胞酶法拆分N-乙酰-D,L-3-甲氧基丙氨酸 被引量:6
4
作者 熊吉滨 刘均忠 +1 位作者 刘茜 焦庆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60-1563,共4页
利用氨基酰化酶固定化细胞酶法拆分了N-乙酰-D,L-3-甲氧基丙氨酸.考察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金属离子和拆分时间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氨基酰化酶固定化细胞手性拆分N-乙酰-D,L-3-甲氧基丙氨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7.0、反应温度50... 利用氨基酰化酶固定化细胞酶法拆分了N-乙酰-D,L-3-甲氧基丙氨酸.考察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金属离子和拆分时间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氨基酰化酶固定化细胞手性拆分N-乙酰-D,L-3-甲氧基丙氨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7.0、反应温度50℃及底物浓度500mmol/L.10-4mol/L的Co2+和Mg2+对氨基酰化酶有显著激活作用,Cu2+和Zn2+对酶促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最佳条件下,氨基酰化酶固定化细胞对N-乙酰-L-3-甲氧基丙氨酸的摩尔转化率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酰化酶 d l-3-甲氧基丙氨酸 固定化细胞 手性拆分
下载PDF
d,l-2-乙酰氨基-3-(3′-吲哚)丙酸的制备和拆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锦萍 郭慧 +3 位作者 张小林 赵磊 胡延雷 高艳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6-289,共4页
以3-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选择性水解制备d,l-2-乙酰氨基-3-(3'-吲哚)丙酸,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70~80℃,反应时间为6h,物料3-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5,产率可... 以3-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选择性水解制备d,l-2-乙酰氨基-3-(3'-吲哚)丙酸,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70~80℃,反应时间为6h,物料3-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5,产率可达到84.4% 研究了利用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为拆分剂对d,l-2-乙酰氨基-3-(3'-吲哚)丙酸进行拆分,d-2-乙酰氨基-3-(3'-吲哚)丙酸的拆分纯度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2-乙酰氨基-3-(3'-吲哚)丙酸 制备工艺 拆分 d-2-乙酰氨基-3-(3'-吲哚)丙酸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s of D,L-3-Methylglycolide with Glycolide or D,L-Lactide 被引量:1
6
作者 Chang Ming DONG Kun Yuan QIU +1 位作者 Zhong Wei GU Xin De FENG Department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amily Planning, Beijing 10008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9期815-818,共4页
For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s study,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D,L-3-methylglycolide (MG) with glycolide (GA) or D,L-lactide (LA) was carried out in bulk to a certain low conversion in the presence of stannous octoate a... For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s study,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D,L-3-methylglycolide (MG) with glycolide (GA) or D,L-lactide (LA) was carried out in bulk to a certain low conversion in the presence of stannous octoate at 140 degrees C. The copolymer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H-1 NMR spectroscopy. The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s were evaluated by Fineman-Ross method, Kelen-Tudos method and linear least-squares method. The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s of D,L-3-methylglycolide and glycolide or D,L-lactide are r(mg)= 0.73, r(ga)= 1.47; r(mg)= 1.71, r(la)= 0.9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3-methylglycolide GLYCOLIdE d l-lactide ring-opening copolymerization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s
下载PDF
结合AUTOCAD、3DMAX及VRML实现Web三维动画 被引量:7
7
作者 吴玮 吴昌林 +1 位作者 吴鹿鸣 吴立言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2年第4期46-47,共2页
介绍了基于WWW的多媒体网络课程《机械设计》的设计与实现中涉及到的三维图形的建模、仿真、传输与动画实现的尝试。阐述了如何结合AUTOCAD、3DMAX及VRML实现Web三维动画,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尝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AUTOCAd 3dMAX VRML WEB 三维动画 网络教育
下载PDF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Ma-14-3-3d Encoding a Homologue 14-3-3 Protein from Banana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美英 徐碧玉 +3 位作者 杨小亮 刘菊华 张建斌 金志强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3期75-79,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clone and analyze the gene encoding 14-3-3 protein from banana. [Method] Combined with PCR amplification, 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clone ...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clone and analyze the gene encoding 14-3-3 protein from banana. [Method] Combined with PCR amplification, 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clone 14-3-3 gene from banana; then the amplified sequence was sequenced and homologically analyzed. [Result] A new cDNA homologous with 14-3-3 protein genes were obtained by RT-PCR and RACE (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 approaches. The full length of this cDNA was 866 bp encoding 197 amino acids. Alignment of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with those from other plants revealed that the cDNA shared high homology with 14-3-3 protein genes from other plants, and was designated as Musa acuminata 14-3-3 gene (Ma-14-3-3d).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Ma-14-3-3d has closer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ose from monocotyledon species than those from other species. [Conclusion] Ma-14-3-3d belongs to the same lineage of 14-3-3 from monocotyled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A acuminate L. AA group cv. BRAZILIAN Ma-14-3-3d 14-3-3 PROTEIN
下载PDF
三维分形树木模型在3D GIS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欣 林和平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基于分形理论,分别论述了用迭代函数系统和L系统进行三维树木实体建模的方法。同时,从树木实体在3DGIS(Dimension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对两种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确定L系统是3DGIS中构建树木实体的最佳方法,... 基于分形理论,分别论述了用迭代函数系统和L系统进行三维树木实体建模的方法。同时,从树木实体在3DGIS(Dimension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对两种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确定L系统是3DGIS中构建树木实体的最佳方法,并从面向对象角度出发,给出基于L系统的树木实体对象类,从而使树木实体作为3DGIS中的对象之一融合到系统之中,为3DGIS领域中关于树木实体的表达寻找到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分形 迭代函数系统 L系统
下载PDF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利霄 申亚君 +2 位作者 徐蕴杰 赵玉斌 郑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1-337,共7页
目的利用3D景深合成技术、显微偏光技术对茜草及其易混淆品进行鉴别,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茜草的方法并提供相应的鉴别特征高清图。方法采用3D景深合成技术对茜草及其混淆品的表面及断面进行鉴别,并拍摄其微形态特征图。通过徒手切片法制作... 目的利用3D景深合成技术、显微偏光技术对茜草及其易混淆品进行鉴别,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茜草的方法并提供相应的鉴别特征高清图。方法采用3D景深合成技术对茜草及其混淆品的表面及断面进行鉴别,并拍摄其微形态特征图。通过徒手切片法制作其临时装片,并利用偏光技术对其针晶束及其它组织结构进行观察、鉴别,拍摄其正常光与偏光下的横切面特征高清图。结果茜草的混淆品主要有茜草茎埋在地下部分、大茜草Rubia magna P.G.Xiao、蓬子菜Galium verum L.两种,可以通过其表面的粗糙程度、木栓层细胞的形态、针晶束的密度以及木质部、木栓层、韧皮部的径向比例进行区分。结论采用3D景深合成技术、偏光技术能够对茜草及其混淆品进行区分,为茜草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方法操作简便、制作快速、鉴别特征明显,非常适合现场快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 3d技术 偏光技术 显微鉴别
下载PDF
激光3D投影系统精度标定与补偿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馥宁 李丽娟 +2 位作者 林雪竹 郭丽丽 程晓波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55-64,共10页
为获得更加精确的校准参数提高激光3D投影系统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Newton迭代与PSO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优化求解激光3D投影系统的标定参数。同时,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振镜转动角度偏差的补偿方法。仿真结果显示,在投影点上施加... 为获得更加精确的校准参数提高激光3D投影系统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Newton迭代与PSO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优化求解激光3D投影系统的标定参数。同时,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振镜转动角度偏差的补偿方法。仿真结果显示,在投影点上施加均值为0,方差分别为0.01、0.02、0.03的噪声后,激光3D投影系统的振镜转动角度解算误差小于6″,基于该优化算法的标定参数求解误差的RMS小于0.1 mm;基于BP神经网络的振镜转动角度偏差的补偿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小于5″。表明该方法具有理论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激光3D投影系统的标定与补偿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3d投影系统 精度评价 误差补偿 粒子群算法 牛顿迭代法
下载PDF
日光温室郁金香3D可视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陈 韩硕 +5 位作者 伍露 王春雷 叶彩华 刘海鹏 李奕卓 彭明喜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4-79,共6页
基于郁金香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的2个生长季试验材料,采用L-System建模方法,构建了郁金香3D可视化模拟模型,以期为郁金香的形态结构分析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通过构建郁金香生长发育的L-System,利用郁金香器官的拓扑结构确定了各个器... 基于郁金香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的2个生长季试验材料,采用L-System建模方法,构建了郁金香3D可视化模拟模型,以期为郁金香的形态结构分析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通过构建郁金香生长发育的L-System,利用郁金香器官的拓扑结构确定了各个器官的位置关系和连接方式,利用NURBS曲线建立郁金香茎的仿真模型,并利用三次Bezier曲面的原理,构建了郁金香的单叶片和单花被曲面模型,得到了郁金香3D可视化模拟效果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郁金香 结构 模拟模型 3d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3DS MAX脚本的树木生成软件的实现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小青 黄心渊 《农业网络信息》 2005年第7期14-17,共4页
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模拟植物生长及其形态的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该软件建立在3DSMAX脚本语言基础上,实现了树的创建,这是实现森林虚拟环境的基础。树的整体创建采用了空间L系统方法,利用了3DSMAX中很重要的创... 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模拟植物生长及其形态的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该软件建立在3DSMAX脚本语言基础上,实现了树的创建,这是实现森林虚拟环境的基础。树的整体创建采用了空间L系统方法,利用了3DSMAX中很重要的创建对象工具—MESH,并实现摄像机场景动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 MAX脚本语言 空间l-系统方法 MESH 场景动画
下载PDF
基于L-system算法的植物信息模型构建和三维绿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炜 郝佳雪 《风景园林》 2023年第3期96-104,共9页
【目的】当前广泛使用的三角面网格模型并不能全面表达植物模型特征,探索行业内植物信息模型构建与三维绿量计算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梳理L-system植物生成算法发展背景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 【目的】当前广泛使用的三角面网格模型并不能全面表达植物模型特征,探索行业内植物信息模型构建与三维绿量计算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梳理L-system植物生成算法发展背景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本科宿舍区的规划情景,使用L-system算法,基于24种植物的分枝结构和形态特征,生成参数化的L-system植被模型。【结果】构建出研究区域建成初期绿地规划模型与植物成熟期绿地规划模型,并提出了4项三维绿量的评估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对场地建成初期和植物成熟期的绿量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建成初期三维绿量为13497.08 m^(3),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为12.25 m^(3)/m^(2);植物成熟期三维绿量可达215097.42 m^(3),单位面积三维绿量达到195.00 m^(3)/m^(2)。【结论】在规划设计领域,基于L-system算法的植物模型建模,可实现模型构建的参数化和便捷化,并适用于不同的细节层级,在规划设计算法模型标准制定、植物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和生态效能评估方面具备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植物信息模型 三维绿量 参数化建模 体素模型 l-SYSTEM
下载PDF
可用作3D打印基材的聚(乳酸-乙烯基吡咯烷酮)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勇 胡少东 +5 位作者 牛亚鹏 张东豫 罗灿选 郝辉 唐中岚 李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共7页
采用丙三醇开环聚合左旋丙交酯(L-LA),合成了三臂乳酸预聚物(PLLA 3),通过与封端剂富马酸单乙酯(FAME)的酯化反应,成功地合成光敏性三臂乳酸预聚物(PLLA 3-FAME)。将PLLA 3-FAME与反应性稀释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光引发剂Irgacure ... 采用丙三醇开环聚合左旋丙交酯(L-LA),合成了三臂乳酸预聚物(PLLA 3),通过与封端剂富马酸单乙酯(FAME)的酯化反应,成功地合成光敏性三臂乳酸预聚物(PLLA 3-FAME)。将PLLA 3-FAME与反应性稀释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光引发剂Irgacure 2959,混合调制成光敏性聚(乳酸-乙烯基吡咯烷酮)树脂,经紫外光固化后成功成型,得到聚(乳酸-乙烯基吡咯烷酮)材料,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较材料PLLA相比,聚(乳酸-乙烯基吡咯烷酮)材料的亲水性、拉伸强度和降解速度均有显著提升。水接触角由91°±2°下降至75°±4°,吸水率由0.43%提升至35%;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分别由28MPa,3.82%提升至77MPa,11.35%;24周内的降解速度由未发生降解提升至质量损失27.57%。该材料可作为3D打印基材,可用于定制要求和组织工程的材料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左旋丙交酯 N-乙烯基吡咯烷酮 光敏性树脂 3d打印
下载PDF
3D打印PLLA/β-TCP复合人工骨及组织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岑超德 张永 +3 位作者 罗聪 邬均 刘福尧 吴声忠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26-332,365,共8页
目的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新型可生物降解的左旋聚乳酸(poly L-lactic acid,PLLA)/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人工骨,并对其性能及组织相容性进行研究,探究其作为体内组织工程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扫描电镜观察3D... 目的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新型可生物降解的左旋聚乳酸(poly L-lactic acid,PLLA)/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人工骨,并对其性能及组织相容性进行研究,探究其作为体内组织工程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扫描电镜观察3D打印的PLLA/β-TCP复合人工骨微观形貌、动静态疲劳试验机检测力学强度、水银孔率计及密度法测量其孔隙率。复合人工骨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3H10)后观察细胞状态以评价其细胞相容性。用复合人工骨浸提液培养C3H10细胞并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将未培养细胞的PLLA/β-TCP复合人工骨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臀肌肌袋内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行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相容性。结果扫描电镜下可见PLLA/β-TCP具备多孔结构,接种培养的C3H10细胞在PLLA/β-TCP复合人工骨中大量黏附、伸展生长。PLLA/β-TCP复合人工骨的弹性模量最高为(21.1±3.4)MPa,抗弯强度最高为(9.5±2.3)MPa,孔隙率为(51±3)%。复合人工骨浸提液培养C3H10细胞7d及21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阳性,提示复合人工骨中存在成骨诱导分化成分。PLLA/β-TCP复合人工骨植入体内后早期出现纤维包囊,包囊内见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后期纤维包裹逐渐消失,人工骨与周围组织结合密切,界限模糊,仅见少许淋巴细胞。人工骨植入实验结果符合国际及国家医疗器械的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标准。结论 3D打印PLLA/β-TCP复合多孔人工骨具备优良的力学强度,良好的细胞相容性、骨诱导性及组织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人工骨 左旋聚乳酸 Β-磷酸三钙 骨诱导性 3d打印
下载PDF
3D打印参数对L型ABS打印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金三 党利 宋德灿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48-51,共4页
结合机器人制作的实际应用,分析了3D打印参数(打印温度、打印层高、打印方向、开合角)对L型ABS打印件失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印温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打印件的失稳强度;打印层高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打印件的失稳强度;在本研究的3个打... 结合机器人制作的实际应用,分析了3D打印参数(打印温度、打印层高、打印方向、开合角)对L型ABS打印件失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印温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打印件的失稳强度;打印层高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打印件的失稳强度;在本研究的3个打印方向上,A方向的打印件失稳强度最高,其次是B方向、C方向;开合角越大,打印件的失稳强度越低。本研究为提高L型ABS打印件的力学性能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3d打印 L型打印件 打印参数
下载PDF
3D打印PLLA/HA复合组织工程骨支架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泽宇 姜宏 石永芳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为了解决羟基磷灰石(HA)骨支架降解难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在HA骨支架中加入具有良好降解性能的聚左旋乳酸(PLLA)来调节其降解速度。采用3D打印挤出成型设备制备出PLLA/HA复合多孔骨支架,探究不同PLLA质量分数下复合组织工程骨支架抗压强... 为了解决羟基磷灰石(HA)骨支架降解难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在HA骨支架中加入具有良好降解性能的聚左旋乳酸(PLLA)来调节其降解速度。采用3D打印挤出成型设备制备出PLLA/HA复合多孔骨支架,探究不同PLLA质量分数下复合组织工程骨支架抗压强度、亲水性、降解率以及细胞毒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五组不同材料配比的复合骨支架中,PLLA质量分数为50%的支架亲水性及抗压强度最好,且抗压强度大于人体松质骨最低承载要求的2.5 MPa。体外模拟降解10周后,骨支架的降解失重率随PLLA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加快,降解液的pH值为7.3~7.5,呈弱碱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中细胞生长良好。表明通过改变骨支架中PLLA的质量分数,能够实现对支架降解速率的调节,当骨支架中PLLA质量分数为50%时,支架降解速率最快,且机械性能和生物安全性能良好,对改性组织工程骨支架的降解性能调节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组织工程骨支架 聚左旋乳酸 纳米羟基磷灰石 降解速率 细胞毒性实验
下载PDF
3D magnetotelluric inversions with unstructured finite-element and limited-memory quasi-Newton methods 被引量:8
19
作者 Cao Xiao-Yue Yin Chang-Chun +3 位作者 Zhang Bo Huang Xin Liu Yun-He Cai Ji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8年第3期556-565,共10页
Traditional 3D Magnetotelluric(MT) forward modeling and inversions are mostly based on structured meshes that have limited accuracy when modeling undulating surfaces and arbitrary structures. By contrast, unstructured... Traditional 3D Magnetotelluric(MT) forward modeling and inversions are mostly based on structured meshes that have limited accuracy when modeling undulating surfaces and arbitrary structures. By contrast, unstructured-grid-based methods can model complex underground structures with high accuracy and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the high computational cost for improving model accuracy and the difficulty of inverting with topography. In this paper, we used the limited-memory quasi-Newton(L-BFGS) method with an unstructured finite-element grid to perform 3D MT inversions. This method avoids explicitly calculating Hessian matrices,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memory requirements. After the first iteration, the approximate inverse Hessian matrix well approximates the true one, and the Newton step(set to 1) can meet the sufficient descent condition. Only one calculation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nd its gradient are needed for each iteration, which greatly improves its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This approach is well-suited for large-scale 3D MT inversions. We have tested our algorithm on data with and without topography, and the results matched the real models well. We can recommend performing inversions based on an unstructured finite-element method and the L-BFGS method for situations with topography and complex underground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telluric(MT) 3d inversion UNSTRUCTUREd fi nite-element METHOd QUASI-NEWTON METHOd l-BFGS
下载PDF
Propagation of Superluminous L-O Mode Waves During Geomagnetic Activities
20
作者 肖伏良 陈伦锦 +2 位作者 郑惠南 周庆华 王水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46-550,共5页
The effect of the azimuthal angle φ of the wave vector k on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luminous L-O mode waves (together with a case of the R-X mode) during different geomagnetic activities using a... The effect of the azimuthal angle φ of the wave vector k on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luminous L-O mode waves (together with a case of the R-X mode) during different geomagnetic activities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3D) ray-tracing method is investigated. This work is primarily an extension of our previous two-dimensional study in which the wave azimuthal angle was not considered. We present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this mode which is generated in the source cavity along a 70° night geomagnetic field line at the specific altitude of 1.5RE (where RE is the Earth's radius). It is found that, as in the two-dimensional case, the trajectory of L-O mode starting in the source meridian plane (or the wave azimuthal angle φ = 180°) can reach the lowest latitude; whereas it basically stays at relatively higher latitudes starting off the source meridian plane (or φ=180°).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the superluminous L-O mode waves may exist in the radiation belts of the Earth, but this remains to be supplemented by observation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ray-tracing method superluminous l-O mode geomagnetic activ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